03.06 全面“禁野”下,“華農兄弟”們何去何從?

藍遠強沒想到,就在自己奮力奔跑在脫貧致富路上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他不得不“急剎車”。藍遠強是雲浮羅定市合江村貧困戶,他借錢飼養的200餘隻竹鼠現在卻面臨賣不出去的命運。和藍遠強有著同樣遭遇的野生動物養殖從業人員,目前都只能在焦慮中等待。

全面“禁野”下,“華農兄弟”們何去何從?

藍遠強和他飼養的竹鼠。本報記者 張中 攝

疫情暴發後,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再次成為社會共識。但對野生動物養殖這個產值超千億元、產業鏈從業人員近千萬的行業來說,不僅有“停止一切交易”政策導致的“產業停擺”近憂,還有野生動物保護法再次修改後產業被動轉型的遠慮。

業內人士和專家呼籲:給野生動物養殖一個緩衝期,助其渡過“停止交易”帶來的生存困境;儘快修訂相關法規以規範野生動物養殖,建立養殖“白名單”,引導產業轉型和健康可持續發展。

野生動物養殖戶何去何從?

近日,江門台山市2000萬斤泰國虎紋蛙壓塘,100餘名泰國虎紋蛙養殖戶遞交聯名信寫道,從2000年開始,江門台山市的蛙農就開始專業養殖泰國虎紋蛙子二代品種,如今已發展成200餘戶養蛙專業戶,養殖面積達2300畝,大部分養殖戶為貸款養殖,禁食令導致養殖戶損失慘重。

記者隨機撥通了聯名信上一名蛙農的電話,對方證實了聯名信的真實性。蛙農告訴記者,台山市當下所有存塘上市的成品肉蛙約2000萬斤。疫情時期,尤其是“停止交易”政策出臺後,很多蛙農在高昂的飼料費壓力下,選擇減少投餵量,現在已有蛙陸續死亡。

“現在是野生動物養殖最艱難的時刻,若無法儘快解除交易禁令,整個行業會有一大批人破產和失業。”清遠養蛇戶雷毅剛說。他告訴記者,目前他的養殖場有逾萬條蛇已被封存,若放棄,不僅傷及企業自身,還會波及上游提供食材的小雞孵化企業。

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廣東之前有大量養殖戶響應政府鼓勵馴養繁殖的號召加入到這個行業,尤其在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作為扶貧項目的地方,養殖戶都是證照齊全的合法經營者。目前,他們已通過多種渠道向政府反映企業困境,整個行業都在焦慮地等待下一步政策的出臺。

多數養殖業已形成集約化生產

我國是野生動物養殖大國。據《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目前,我國各地人工飼養繁殖的野生動物種類多達幾百種,龜鱉類、毛皮動物、蛇類、鹿類、鱷魚類、蛙類等養殖業已形成集約化生產。

該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從業人員超1400萬名,創造產值超過5200億元。其中,食用野生動物產業的從業人員約626萬名,創造產值1250.54億元。

廣東既是野生動物消費大省,又是養殖大省。如惠州市博羅縣楊僑鎮是中國金錢龜之鄉,金錢龜交易量佔全國40%的市場份額。該鎮金錢龜存欄量常年超2萬隻,年產金錢龜苗超1萬隻,年產值達2.5億元。此外,野生龜類養殖業為廣東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廣東龜鱉總產值近1000億元。

全面“禁野”下,“華農兄弟”們何去何從?

養殖戶向民警展示封存的鹿茸。本報記者 景國民 攝

據悉,除公眾展演類動物和實驗靈長類動物外,廣東養殖的野生動物主要有梅花鹿、蛇類、鸚鵡及其他鳥類、黑熊、竹鼠、豪豬、果子狸、海狸鼠、鱷魚、龜鱉類、蛙類、刺蝟、野豬、牛蛙、豚鼠、兔等。據省林業局統計,全省陸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共1348家(戶),合計養殖動物17大類150餘種,目前存欄量2147萬餘頭/只。據農業農村部門提供的數據,全省水生動物龜鱉類養殖場9.1萬個,龜存欄(壓池存塘)總量8000萬餘隻、甲魚6萬餘噸。

另據林業部門數據,全省人工繁育場所直接從業人員8000餘名,人工繁育場所佔地總面積約60.5萬公頃。全省野生動物相關產業產值約58億元,其中動物園、野生動物園等觀賞單位產值約30億元,其他人工繁育單位產值約28億元。從地域分佈情況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粵北地區,佔總量的四分之三以上。據農業農村部門數據,全省龜鱉類養殖從業人員達34萬人,與龜鱉相關的產業總產值近千億元。

禁令產生連鎖反應暗藏隱患

1月26日,為阻斷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和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出關於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以及關於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

2月11日,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嚴禁農貿市場、餐飲單位、商場超市、電商平臺等交易、消費場所開展野生動物交易、消費活動。按照要求,廣東省對市場經營的野生動物採取封控措施,嚴禁一切交易活動。

“停止交易”政策出臺後,廣東林業部門也預判到全國對野生動物及其製品一律實行封控可能誘發的風險:在嚴打高壓下,野生動物可能從面上交易轉向地下交易、網絡交易,特別是疫情結束後,野生動物交易可能出現反彈,存在涉野生動物交易“屢打不絕”的風險,同時容易造成新的病源擴散;大量野生動物長時間封控,容易引起發病甚至死亡,進而引發新疾病風險;養殖企業對封控的動物或採取放棄、偷偷放生行為,放到野外會有生物入侵和疾病傳播的風險;野生動物養殖行業從業人員多、養殖量大、產業鏈長,只“堵”不“疏”,從業人員權益難以保證,將蒙受經濟損失。尤其一些欠發達地區將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作為扶貧項目,將對當地造成極大影響。

面對上述情況,目前,全省林業部門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政策的宣傳指引,做好各養殖繁育場所的解釋溝通工作。各地林業部門也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妥善處理後續問題,避免因工作方式簡單化引發不良影響。

專家建議將野生動物養殖規範化

記者採訪業內人士發現,業內都在爭取將竹鼠、蛇、蛙這些成規模成熟的養殖物種納入“白名單”。但從深圳和廣州出臺的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徵求意見稿(草案)來看,竹鼠和蛇等被剔除“白名單”,養蛇戶雷毅剛等來的結果可能不容樂觀。那麼以雷毅剛為代表的野生動物養殖戶出路在哪?

全國人大代表、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瑞愛表示,隨著我國野生動物生態變化,當前野生動物養殖產業是不少貧困山區的一個重要經濟來源,央視農業頻道也曾報道無數農民依靠合法正規的野生動物養殖脫貧。在我國多個省份,人工養殖梅花鹿、林蛙、蠍子等的使用價值已經從食用拓展到藥用領域。

在陳瑞愛看來,國家應評估出臺養殖技術成熟、適合人工飼養的“白名單”,鼓勵開展技術研究,公佈技術標準。對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進行定點加工,嚴格檢疫手續,允許這類物種進入市場,做到合法來源可追溯。設立野生動物養殖“白名單”,逐步引導當前已經合法存在的養殖戶和養殖小區逐步引導像一般畜牧業一樣建立常規養殖管理體系,建立防疫檢疫機制,不再視為野生動物進行管理。在轉移期間,商家在銷售養殖動物時必須明確其為人工飼養。

陳瑞愛還希望野生動物交易明確統一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理,在野生動物養殖轉型時,要求所有交易者提供相關證明;無法提供證明的,以非法交易野生動物來處理。在所有野生動物養殖都納入一般畜牧業常規養殖管理體系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處理不在養殖“白名單”的野生動物,根據情況來處理,發現非法養殖的,請公安和農業部門協作;發現屬於獵殺的,請公安部門協作處理。

記者 尹利勇

審核 張紫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