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園位於浙江紹興市,又名“沈氏園”,南宋時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始建於宋代,初成時規模很大,佔地七十畝之多。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江南景色,它是紹興歷代眾多古典園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園林。
沈園始建於南宋,建成之初佔地在70多畝。因為沈園最初的主人姓沈,但具體名字已無從考證,所以稱為“沈氏園”。公元1151年,陸游與唐婉在沈園重逢,並作《釵頭鳳》。約公元1199年,陸游再遊沈園,作《沈園》兩首。公元1205年,陸游夜遊沈園,作《十二月二日夜遊沈氏亭園》。元至清時期,經歷多次變遷,曾更名“許氏園”。紹興解放之時,僅存一隅,約4.6畝。
門額上“沈氏園”三字即為郭沫若1962年所題。1963年3月11日,沈園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為修復沈園,對西側7.2畝舊址進行考古,發現六朝古井、唐宋建築、明代水池及瓦當、滴水,脊飾、湖石等遺蹟、遺物。1987、1994年兩次擴建,全園佔地恢復到18.5畝。2001年5月,沈園增添新景,主要有陸游紀念館、連理園、情侶園等三大部分,十多個景點,面積達57畝。
園內擁有古蹟區、東苑和南苑三處相對獨立、各具特色的園林。古蹟區內葫蘆池與小山仍是宋代原物遺存,其餘大多為在考古挖掘的基礎上修復的;東苑,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位於古蹟區東側,又被稱為情侶園,盡顯江南造園特色;南苑,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位於古蹟區南首,主要由沈園之夜演藝劇場和陸游紀念館組成。
沈園在保證基本的園林活動空間外,水體、建築、山體及植被(花木)進行了合理的配置。整個沈園之內建築不多,滿地綠蔭,挖池堆山,栽松植竹,臨池造軒,極為古樸。園林四要素的完美結合,相互協調,營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突出了各苑的主題氣氛。
水體作為沈園的景觀主體,雖然總體面積較小,但在各苑中所佔的比重是比較大的。為了充分發揮水體景觀的優勢,在水面周圍佈置建築、假山、遊廊等,擴大了各苑水面的實際控制範圍,增加了園林情致和樂趣。沈園之中對水面的處理有兩種,即分散用水和集中用水。北苑和東苑屬分散用水,將水面用不同的構築物小品劃分成幾個水面,是從人的親水性出發,合理利用苑內空曠地帶,有著內在的聯繫;而南苑則屬集中用水,水面分散程度不大,保持了整體統一的效果,景物分佈於四周,合理地利用了園林死角。
沈園之夜
沈園之夜是一個夜遊景點,有“碼頭恭迎、市井夜市、開園儀式、詩夜境遊園、鄉飲酒禮、禮餅獻瑞、開戲鳴鑼”等具體活動情景。提供家丁恭候、宋幣換購、管家迎客、侍女講解、品餅飲酒、民樂伴奏、堂會表演七項服務。遊客可以在參與了宋代大戶人家的開園儀式後,在侍女陪同下游園,欣賞風情大戲,醉在花前月下、燈影酒香之中,感受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與表妹唐琬悽美的愛情故事。欣賞堂會表演《沈園情》,感受濃郁的紹興地方文化。
孤鶴軒
孤鶴軒亦稱“孤鶴哀鳴”處,是陸放翁的自喻。偉大愛國詩人陸游因南宋朝廷昏庸,壯志難以實現,發出孤鶴的哀鳴,以孤鶴自喻,隱喻詩人在人生中痛失伴侶,事業上報國無門、愛民有罪、屢遭貶職的坎坷一生。亭內有“亭池”遺址,1985年考古發掘時在此發現唐亭閣和明代的假山、魚池遺址。“孤鶴軒”匾額分為內外兩塊,內匾額由著名書畫家、文物鑑定家謝稚柳題寫,亭外由大康敬書。
陸游曾在此留下著名詩篇《釵頭鳳》。詞於壁間,極言“離索”之痛。唐琬見而和之,情意悽絕,不久抑鬱而逝。晚年陸游數度訪沈園,賦詩述懷。公元1192年重遊沈園,又賦詩一首,寫道:“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闋於石,讀之悵然”。
閱讀更多 秉筆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