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临渭区:党员干部冲在战“疫”第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个春节,一个在全体党员中广泛发出的“动员令”,让临渭区基层党员干部集体“离家”,在亲人的牵挂中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冲在防疫第一线,深入居民小区、村落逐户排查武汉返乡及外省返乡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初心与使命。

临渭区:党员干部冲在战“疫”第一线

区委组织部赴共驻共建朝阳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临时党支部:让“一线”发挥作用不“临时”

“我们要切实发挥好临时党支部的作用,发挥每一位楼长的作用,义无反顾的冲在前线,发现疫情,报告疫情,让疫情消除在萌芽状态!”西电社区第一书记徐永军如是说。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西电社区充分发挥街道、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社区网格化管理“三级联动”机制,在西电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凝聚楼长、业主委员会、在家党员三方面力量,利用入户走访、电话排查等形式,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截止目前,已累计排查2000余户。

在临渭区,这样的临时党支部如雨后春笋,在疫情“一线”生根发芽。站南街道在辖区卫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立防控知识咨询点,指导辖区村组做好宣教和防控工作。双王街道率先在槐衙小区、绿荫苑小区两个小区设立党支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同步推进的方式开展宣传,倡导有意愿党员在防控疫情战中“亮相、发声、管事”。人民街道组建30个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投身一线,开展防控疫情宣传、排查和监测工作,保证辖区群众安全……虽然场地是临时的,人员是临时的,支部是临时的,但是防控工作的决心和信心绝不是临时的。

临渭区:党员干部冲在战“疫”第一线

区扶贫办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入户排查和宣传工作

筑牢疫情“防控”的组织优势

临渭区作为渭南市的主城区,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面对疫情扩散的高风险,迅速成立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防护网络。分别于1月25日、27日、30日,利用区委远程教育“三级视频”系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夯实各级领导责任。同时,抽调40余名党员干部到防控“一线”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并且成立6个专项督查组,深入一线督查,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战场”。

区扶贫办连续多天,组织30余名党员干部赴共驻共建社区,配合社区对入区车辆进行排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阳郭镇第一时间成立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向群众发出《致武汉返乡群众的一封信》和《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利用小喇叭宣传防控知识,提高群众思想认识,营造浓厚氛围。故市镇党员配合村组干部一起入户排查、喷洒消毒药水、站岗值守,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临渭区:党员干部冲在战“疫”第一线

丰原镇闵家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防疫宣传、排查工作

“党群一心”筑就“责任至上”

双王街道渭南市天然气公司党员闵国涛春节返乡后,主动向村党支部申请加入防控一线,协助村上开展防疫宣传、排查。小寨社区一名在家休假的教师党员,看到朋友圈转发的党员动员令,积极联系居住地所在社区党支部主动报到,争当党员志愿者。区种子管理站设立防疫检测点,并协同旺田农资公司组织专业人员为住宅小区喷洒消毒液,严查进出人员,确保防疫工作安全到位……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带领下,群众们也纷纷加入到抗“疫”斗争中来,蔺店镇蒲阳村多名志愿者自发做口罩支援一线,大钟寨村在国外务工人员辛改芹女士,特意给村上捐赠300个kn95口罩。官道镇小什村村民卫红星捐赠口罩30余个。恒然四季农业有限公司、临渭区向阳红果蔬专业技术协会等共向官底镇捐赠口罩1060个、生物消毒剂40瓶。西南京路一位经营医疗器材的老人为上门采购物资的党员志愿者赠送口罩,为疫情防控加油助力……在临渭区,像这样的党员群众还有很多很多,当大部分群众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在家里躲避“病毒”的时候,他们却走出家门,离开“安全区”,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勇当疫情“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临渭区:党员干部冲在战“疫”第一线

杜桥街道党员志愿者开展入户排查工作

临渭区:党员干部冲在战“疫”第一线

站南街道西电社区临时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开展排查工作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临渭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当先锋、作表率,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截止1月30日,全区已组建110余个小区临时党支部,4530余名党员向住地村、社区党组织报到,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