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人們常說“窮不當長子,富不當么兒”?

冷月寒江孤舟客


您好,我是文妤,非常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窮不當長子

相信其他回答已經讓題主理解了這個含義,窮是因為家裡沒有資源,吃喝都要自己動手,如果是一位長子,你作為爹孃第一個孩子,前期或許會被疼一些,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孩子,但是生活所迫,也持續不了多久,更何況在窮人眼裡,沒有經過知識點薰陶,包括現在還是有人持著“養兒防老”的觀念。

所以他們會認為,孩子越多,自己的晚年生活就會更好,因而更多的去生孩子,更何況,在勞苦人家眼裡,孩子大一點就是家裡的勞動力,可能大家無法想象五六歲的女孩男孩成為家裡的頂樑柱,做飯洗衣砍柴放牛餵豬。

大家疫情當前,有一部電影《何以為家》講的是一個很窮的家庭,有五六個孩子,就靠一個小男孩在商店打工,男孩和妹妹一起製作飲料賣,父母一家人就是靠著他生活,後面情節非常感人,而且是真實故事改編,有興趣可以看看

家裡弟弟妹妹出生了,父母忙著農活,家裡你就要擔著照顧弟弟妹妹的活,不管是長姐還是長兄,一般都是需要更辛苦一些的,所以才會有人總結“窮不當長子”。

富不當么兒

剛剛說窮人家,長子會勞苦一些,那麼富人家就沒有那麼多要求,更是反過來,富人之所以富,一是有能力白手起家,二是靠繼承,不管哪方面,毋庸置疑都是知識文化比較高的。

他們不會有養兒防老的想法,因為自己足夠養活自己後半生,更何況長子一般寄予更大的期望,也有更多的疼愛,畢竟是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在資源,培養和期望都是最高的。

在我們的歷史文化中,立太子也是很多立嫡立長,這個思想其實也是有依據的。

而做為么兒,家裡最大的繼承權也失之交臂,除非是哥哥們能力實在欠缺,但是富人家再差的孩子有資源有導師也不會差到哪去,所以機會是真的渺茫。

在性格方面,如果不是家教特別嚴的世家子弟,從小順風順水,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想摘顆星星都會給你,所以特別容易養成嬌慣的性子,但是長大離開家這個溫床,或者家裡遭遇變故,身體上心靈上可能接受不了,落差太大,人就會崩潰。

所以做為一個富家么兒,家產不能繼承,如果沒有好的母親教導,更是容易誤入歧途。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窮不當長子,富不當么兒”的緣由。


文妤姐姐


是有這樣的諺語,也說成“窮莫做長子,富莫做么兒”,意思是說:如果你生長在窮苦人家,最好不要做長子;如果生長在富裕人家,最好別做最小的。

長子是指第一個兒子;么兒是指最小的兒子。當然這諺語有侷限性,早些年間,一家有好多孩子,就存在老大、老小,甚至是老二、老三、老四等,而計劃生育後,曾經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的政策時,那家裡就不存在老大、老小之說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在窮苦人家,假設有三個兒子,一般來說老大會幹很多活,承擔很多責任。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尤其是較大年齡的孩子,田間地頭都會有他們勞動的身影,要為父母、為家裡多做貢獻。孩子多,吃的也多,家裡不富足,所以要有更多勞動力參與進來。

在《平凡的世界》裡,主人公孫少平有機會讀書上學,而哥哥孫少安,6歲開始幹農活,13歲輟學幫助父親支撐起風雨飄搖的家。

在富裕的人家,尤其是古代,長子是有繼承權的。雖然財產方面的繼承,其他孩子也有,但權力的繼承就不同了。極端的例子就是帝王之家,長子(嫡)一般立為太子,其他孩子就沒有這個優待,反而可能會有殺身之禍。親王的長子,一般立為世子。在普通經濟優渥的人家,長子一般也能先得到鍛鍊,比如經商方面,越小的孩子鍛鍊的機會就越少。

此諺語只是解釋了一些現象,並不能概括所有家庭。

話又說回來,這不是個人能夠選擇的!你不能決定自己是老大,還是老么;不能決定生在窮家,還是富戶。兄弟是手足,是骨肉,所以應該精誠團結,兄弟是血脈、是緣分,所以應該盡孝悌之情


雲舒庭美文


“窮不當長子”是因為當窮人家的長子責任大。“富不當么兒”是因為富人家的么兒財產少。

先說說“窮不當長子”吧。其實,窮人家的孩子不論長子還是么兒,都不好當。如果在投胎的時候可以選擇的話,我想誰也不會選擇去窮人家。為什麼窮人家的長子特別難當呢?我們都知道一個正常的、健康的、勤勞的家庭一般都窮不到哪去。一個家庭的貧窮總是有原因的,有很多是父母身體不好,或好吃懶做,或有不良嗜好。在這樣的家庭當長子,會承擔很多本不該他承擔的責任。不但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甚至還要照顧弟妹。所以古人曰:“長子如父”。而等到父母老去,可能不但沒有遺產可以繼承,還要承擔父母遺留下來的債務。

再說說“富不做么兒”吧。事實上,如果能投胎在富貴人家,不管是長子還是么兒都是好的。不做么兒,只是相對長子或其他兄長來說,么兒的權益會少一點。傳統的中國家庭長子作為家族的第一繼承人,對長子是格外重視的。不但在教育上會傾注更多的心血和財力,在兄弟姐妹中的地位也要更高一些。如果家族有爵位,長子是第一繼承人,如果家裡兄弟多,那就更輪不到么兒了。家族財產的繼承也一樣。

出生可能是人的一生中唯一完全無法選擇的事。既然我們就這樣一無所知的來到了這個世界,落在了我們無法選擇的家庭。不如面對現實,不管家裡是窮也好,富也好,都好好的努力,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做好今後的每一個選擇,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次機會。讓自己的命運能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畫月成眉


“窮不當長子,富不當么兒”即最好不要做窮人家的長子,也不要做富人家的最小的孩子。

同樣還有句話說“窮家愛幼兒,富家重長子”。

這個現象在生育率較低的今天才比較少見。從古代到近幾十年前的家庭大多育有多個孩子,那麼在不同的家庭裡出生的次序和孩子需要承擔的責任,能夠享受的資源教育關係很大。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尤其是窮人家的第一個孩子,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後,由於家庭不富裕,就不得不照顧弟妹、幫父母分擔農活。尤其孩子多了,父母精力有限,很可能忽視老大的需求,久而久之,大孩子很可能從小時候的調皮逐漸變成委屈的懂事。

富人的情況完全不同,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條件下,長子會享受到很多的資源、教育和機會,例如古人常會帶著長子做官、經商,而不是年紀更小的孩子,所以長子所得到的鍛鍊更多,從而成才的可能更大。更現實一點,古代基本上是嫡長子繼承製,單單就繼承家業上,也是長子的特權。

這句諺語實際上隱含了人性的自私,哪怕父母的愛也並非毫無條件。

縱觀歷史,由於機會不平等或者父母偏愛而造成的兄弟相殺不在少數,例如李世民和李建成為爭奪皇位發生玄武門之變,不少家庭因財產繼承而兄弟不睦。

其實,只要家裡有多個孩子,父母就很難做到絕對的不偏不倚,作為人子也應該對多一點理解父母理解,對於輕微的偏心,孩子不必過多地在意和計較,畢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親情,才是最珍貴的東西。


一顆開心跳跳糖


你好筆者我是文化領域得創作者顛強時代

對於筆者所說得“窮不當長子,富不當么子”這句話得意思是在窮人家的孩子裡面不要做長子,在富人家的孩子裡面不要做次子。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這主要是在以前一戶人家都有很多得孩子,那時候社會水平不怎麼高,貧窮得人家比較多,本來家境不怎麼好,再加上家裡孩子比較多,這樣無形之中又給本來貧窮得家庭添加了更大得麻煩。而在我們古代又有“長兄如父”的說法,做為家裡的老大就要承擔起做大哥得責任,對待上面要照顧好自己得父母,對待下面又要把自己得兄弟姐妹們照顧好,這樣才能做好大哥得責任。由於這些原因在一個家庭裡面,做一位一家之長,是比較辛苦得,承擔的責任是比較多的,會特別得麻煩,有很多得家庭瑣事,所以就有了“窮不當長子”的說法。

而“富不當么子”主要是在我國有“長子繼承家業”的說法,像古代得一些帝王,往往都有立長子為“皇太子”來繼承下一任得君主,而次子呢是繼承不了皇位得,對於次子繼承家業得是很少得。所以出生在富人家得家庭裡面,從家業得繼承方面來說不利於家業得繼承,對於財產得分配也是存在不一定得公平性的,所以呢就有了“富不當么子”的說法。

在我看來最重要得是家庭和睦,生活才能幸福美滿,不管“長子”也好,“么子”也唄,只要一家人健健康康得,和和睦睦的,比任何東西都要強,只要一家人齊心協力生活一定會幸福美好得。

我是文化領域得創作者顛強時代如果喜歡可以留個關注。






顛強時代


“窮不當長子;富不當么兒”這句句面意思個人理解就是:窮家長子肯定是乾的活最多,享受的是最少的;老么往往是最受寵的那個人,富人家的老么,更是寵愛是無底線的。老么衣食無憂所以極易養成紈絝的性子,不學無術。

窮人家的長子責任太大負擔太重幹活最多所得最少,有“長兄如父”之謂,古今皆然。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年輕時幹最終的活,卻為了一家人的吃喝自己吃最稀的飯。為了一家人恓惶的生活想盡一切辦法的折騰,捱過批判、打過架還差點犧牲在洪水中......幫著父親將一個慫包家扛在自己的肩上,保護著弟弟妹妹向著光明的路上走。相對而言少平則少了些許的擔當,他可以按自己想法活,追求自己的夢想。蘭香更不用講,等她上學的時候生活已經過的很好了,大哥按時按量給錢,吃的也是白麵膜了,還有二個也是不是寄錢過去,更不要說田曉霞還私自接濟著,她的生活已經過的比大多數同學都好了。

但俗語畢竟是俗語,雖然反映了一些傳統社會中普遍現象,但個人認為在現代社會中雖然也有這樣或那樣的現象。隨著人文素質文化的提升,這種現象也慢慢比一種正能量的東西所替代,我們還是要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不管是窮家還是富家只要個人努力,一切都會有好的出路和發展。


成則達濟天下


這個問題就是小時候看見和經歷過的事情!

因為家裡貧窮,父母親忙於田地間,你是家中長子就是最大的娃,很多事情都是最大的來完成!(如:照看弟弟妹妹的穿衣,洗衣做飯,挑水砍柴,放牛務農等!甚至讀書也要讓弟弟妹妹們完成學業自己只能輟學)

家族富裕,衣食無憂,長子出生就是家族中的寶,什麼好吃好喝都給他享受,等有弟弟妹妹時,自己是長子有重任要繼承富有的財產等…


勇敢的茶胡


因為窮人家的長子往往很早就要擔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由於家境貧寒不得不過早參與勞動,分擔長輩的壓力。而且對弟弟妹妹的照顧不僅僅侷限在小時候,甚至會是在整個人生過程中都需要像長輩一樣給予弟妹照顧。

而富人家的孩子,不僅沒有壓力,還會接受很好的教育。由於父輩擁有一定的產業,那麼越早接觸到這些產業的子女接班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富人家的么兒就有可能在財產繼承中處於不利地位。


肖律詩的茶水鋪


我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窮不當長子,古人生活中,窮人生活很艱苦,也根本沒有優生優育的想法,說句不好聽的話,多生孩子才能更多人幹活,在古代,窮人家的女子也沒有坐月子一說,都是需要幹活的,自然長子就要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幹農活的責任,畢竟古時就有長兄為父,長姐為母的說法,所以古時的長子責任重大。

富不當么兒,在古時,即使是皇家宗親,很多繼承製度都是採用的長子繼承製,而最小的兒子,往往得不到父母的寵愛,自然分家產什麼的小兒子也是分的最少得。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小草幸


不當長子,在古人生活中,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也不提倡優生優育,長子自然就要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所以古時的長子責任重大。

富不當么兒,在古時,即使是皇家宗親,很多繼承製度都是採用的長子繼承製,而最小的兒子,往往得不到父母的寵愛,自然分家產什麼的小兒子也是分的最少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