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武松为了避难假扮头陀,为何落草之后不改回来装扮?

木眼


武松血溅鸳鸯楼杀死张都监一家人后,开始逃亡生涯,在十字坡结识张青、孙二娘两口子。为了逃避官兵耳目,张青、孙二娘把他们之前杀死的头陀的装备拿了出来,并且把武松打扮成头陀的样子。可是武松后来落草,再也不必惧怕官兵追捕,为何不改回装扮?



首先,这头陀套装有两件装备是极其难得的,一件是雪花镔铁戒刀,一件是一百零八颗头骨做成的念珠,武松甚是喜欢;而且当武松戴上箍头的铁界尺之后,就遮挡住了头上的杀人证据,在外边行动也是特别方便的。


其次,武松上了二龙山,结识鲁智深之后,深受其影响。鲁智深也是在五台山出家之后,一直以和尚的装扮行走江湖。武松和鲁智深意气相投,带发修行刚好符合心意。直到上了梁山,行者武松的名号已经打响,他也不想再改回原来的装扮。

最后,上二龙山之前的武松,对过往的经历深感厌恶,新的装扮、新的身份是告别过去的自己。大哥被毒死,自己被张都监一路陷害,难得心动的感情却是阴谋中的一环,武松已经看透这社会。带发修行,替天行道,对他来说就是新的开始。

总之,武松为了避难假扮头陀,却没想到成为他“替天行道”的开始,他也成为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好汉。


烟斗的传说


武松虽然一生未成出家,可是直到死一直以头陀装扮自己,其实这是有原因的,武松是因为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不是别人她就是“母夜叉”孙二娘,原因就是这身头陀的行头是二娘送给武松的。

孙二娘送给武松的这身头陀装扮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一方面可以遮掩武松犯下的罪证,一方面还给武松换了一个身份。那就是“行者”武松的头衔。也就是说武松从此可以放掉从前的一切恩怨情仇,重新开始洗心革面过崭新的生活。

好汉武二郎至替兄长武大郎报仇雪恨,怒杀了淫妇奸夫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后,又接二连三的大开杀戒,直到血溅鸳鸯楼手刃仇家偶遇孙二娘夫妇之后,才算放下了屠刀,拿起了戒刀。武松与孙二娘夫妇不打不相识,由陌生人最后成为了好朋友。


孙二娘了解到武松的处境后,送给武松这套头陀的行头,这套装扮确实救了武松的命,武松躲过官府通缉捡了一条命。最终走投无路投奔了二龙山。后来又跟随鲁智深、杨志等人一起入伙水泊梁山,做了陆军统帅。

那么武松为何上梁山后,一直走着头陀的路线,没有改变他这身行头呢?

其实武松早已看破红尘,对世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已经不感兴趣啦!特别是在他手刃潘金莲之后,武松已经对女人没有任何好感,说武松不仅女色一点也不为过。武松向往的是快活的生活,只要用刀能解决的事,武松绝不会动嘴,这就是武松的快意恩仇。

武松这种独特的性格也是磨练出来的,所以武松就非常喜欢这身行头,因为这样自己不仅可以自由自在,而且还没有什么束缚。大不了我就是个头陀啦,看破红尘又能怎样。况且武松由于这个扮相,早已被定位为“行者”的身份啦!

再说这套行头还有纪念意义,毕竟是自己落难的时候孙二娘送给他的,尽管二娘是个女性,可是在武松眼里就是自己的“好哥们”。武松可以不近别人女性,可是唯独对孙二娘有情有义。因为,孙二娘算是他的救命恩人,而且孙二娘还是个有情有义的“女汉子”,武松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所以始终没有改变他的头陀装扮。


任驰赢天下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武松从一个打虎英雄变成行者头陀的人生轨迹。武松一共有两次被发配的经历,一次是潘金莲与王婆、西门庆合谋毒杀武大郎,武松为替哥哥报仇怒杀潘金莲、狮子楼斗杀西门庆后投案自首,被东平府从轻发落将其刺配孟州牢城。第二次是武松到了孟州牢城后为了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酒店,醉打蒋门神。蒋门神串通张团练和张督监,由张督监设圈套陷害武松。这些人本欲将武松置之死地,将其投入死囚牢。幸亏施恩上下打点,外加府衙内的当案叶孔目是个铁面无私的人,武松幸免于难,被刺配恩州牢城。在押解途中,来到飞云浦,张督监等人安排的公差要在此杀害武松。武松大发神威大闹飞云浦将公差杀掉,然后返回头去找张督监报仇,来到鸳鸯楼恰巧张督监、张团练、蒋门神这几个仇人正在饮酒,武松血溅鸳鸯楼将这几个仇人杀掉。武松连夜逃跑误打误撞来到十字坡幸遇老朋友孙二娘、张青夫妇。为了躲避官府通缉,孙二娘将武松打扮成头陀的模样。《水浒传》中是这样描写武松头陀样子的:

一个铁界箍,一身衣服,一领皂布直裰,一条杂色短穗绦,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一个沙鱼皮鞘子插着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

从这以后武松便以行者的身份闯荡江湖了,直到跟随宋江南征北战都没有换回原来的身份和样子。至于武松为什么落草之后也没有改回原来的装扮,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头陀的身份可以躲避官府的通缉,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前文已述,武松有过两次被发配的经历,发配一次就要在脸颊上刺两行金印,两次就是四行金印。这四行金印实在太显眼了,很容易被官府的人发现。有了铁戒箍可以有效的将所刺的金印遮挡住。另外,武松头陀的身份可以避免被官府缉拿,因为武松拥有官方认可的度牒,虽然是冒牌的但手续齐全,是合法的出家人。

二、历经腥风血雨,人生大起大落,武松对现实感到心灰意冷,有意远离红尘,遁入空门

武松的人生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在刀尖上求生存。历经亲哥哥惨遭毒死,为哥哥报仇雪恨,又经历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两次被充军发配,武松身感命运多舛,勘破红尘,头陀的打扮也符合武松的心境。最后武松在六合寺正式出家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郑非梦妙文


在水浒传中,武松因为武大郎被杀,就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为兄报仇,然而武松也因此身犯重罪,虽然这次是被处以发配,但后来武松又遭陷害,最终武松又杀死很多人。因此当时武松被人在追拿。

武松虽然厉害,但终究双拳难敌四手,为了避难就假扮头陀,那为什么武讼落草后不该会原来的装扮呢?

因为当时武松被追拿,武松为了避难,刚好张青和孙二娘当时有头陀的装扮用物,所以张青和孙二娘就让武松扮成头陀的装扮。

当武松把自己打扮成头陀的样子,在穿带上头陀的衣物,张青、孙二娘发现此时的武松很像头陀,就连武松都觉得自己是个头陀。

同时他们觉得这些装扮之物好像就是给武松准备的,犹如武松命中注定一般,从这时起,武松也喜欢上了头陀装扮,自出家人自居。也有了行者武松的称号。

同时武松后来又和鲁智深相识,也在二龙山落草,而鲁智深也是因为避难而成了和尚,而同样鲁智深也以出家人自居,有了花和尚鲁智深的称呼。

武松和鲁智深一些相同之处,他们的关系也非常深厚,也可以说是志同道合,鲁智深尚且没有还俗,那和鲁智深志趣相投的武松所以也一样没有改回原来的装扮。

说明武松和鲁智深都已经习惯和喜欢上现在的装扮,曾经他们也想过以后一起在寺庙出家安享晚年。

梁山后来在宋江的坚持下接受大宋朝廷的招安,在平定方腊后,梁山损失惨重,得以幸存回京的很少,鲁智深和武松虽然没有战死,但鲁智深在寺庙坐化圆寂。武松也不愿回京受封就在寺庙出家安度晚年。


中孚鉴


有两个原因,一是书中暗示,武松只有扮成头陀,才能避免灾祸,武松穿上头陀的穿戴后,书中写道:缉捕急如星火,颠危好似风波。若要免除灾祸,且须做个头陀。

第二个,梁山每个人都有绰号,不能有相同的,已经有了打虎将李忠,武松是打虎英雄,一直没有绰号。

武松扮做头陀以前,一直灾祸不断,幼年失去父母,刚成年因打架外出避祸,在柴进府上长了疟疾,回家探亲,遇见猛虎,如果不是武艺高强,就成了老虎的食物 哥哥被害,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发配路上,在十字坡差点成了孙二娘的包子馅,到孟州后,醉打蒋门神,被张团练算计,在飞云度逃脱杀死张团练一家后畏罪潜逃到十字坡,自从扮成头陀后,灾难结束,落草了。

第二,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有绰号,武松是打虎英雄,但,有一个虽然没有打死过老虎,但绰号名头却大,就是打虎将李忠,书中诗曰:打虎从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幸有夜叉能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


南极冰火


武松绰号行者。多亏夜叉能说法,管叫行者显神通。


鹏杰1


看原文。

武松不是打算扮头陀,而是打算做头陀了。

头陀和和尚不同,是可以自己舍身的苦行者。武松苦啊。

头陀和僧人区别见第四十五回报恩寺和尚裴如海对尚未取得正式僧人身份的胡头陀说:“我早晚出些钱,贴买道度碟,剃你为僧。”



宋律师法说水浒


被鲁智深佛性感染了,上二龙山后,武松就开始与武松影形不离,鲁智深天生佛性,人格魅力大。


东莞死得有佢


从当时正常人的思维推断,在社会上,落草为寇认可度最低,罪犯次之,都不是正常人的标签!武松已经是罪犯了,已经回不去正常社会了!


麟州捉鬼


脸上已经被铬了印,,,后面的情节你自己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