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藥材紫蘇經濟效益好,掌握好種植技術管理是關鍵,實現高產豐收

中藥材紫蘇,別稱白蘇、紅蘇、赤蘇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常用的中藥。原產中國,主要分佈於“中國、日本、印度、緬甸、韓國”等國家。我國西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以及臺灣省多有野生種和人工種植。那麼,具體種植紫蘇步驟方法是如何進行的?

中藥材紫蘇經濟效益好,掌握好種植技術管理是關鍵,實現高產豐收

紫蘇的特徵

紫蘇,植株為直立生長,上有分枝,葉片皺縮捲曲,先端長尖,基部圓形或楔形,葉邊緣似圓鋸齒,葉子兩面多為紫色,偶爾有時葉上面是綠色,葉柄長度一般在2-5釐米。

中藥材紫蘇的應用價值

紫蘇大葉,嫩葉芳香,可生食或製茶,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蔬菜珍品。通過加工後成了產品(佐料),深受人們的歡迎;曬乾了的紫蘇葉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功效;紫蘇的種子是江南一帶一種特色茶的輔料。紫蘇的種子油、鮮葉加工產品多數大量出口,近些年來備受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外市場的青睞,且需求量較大,栽培經濟效益也好。紫蘇葉油早已被廣泛應用於醫藥、防腐劑、食品、香料等行業。

紫蘇的高產種植技術要點

(1)選地耕作與提高地力

 紫蘇,栽培方式,一般直播為主,單茬生長至採收期需要180天以上,當年種植應早施足基肥,為豐收打好基礎。同時,要注意和其它冬作進行輪作。紫蘇一般可連作2-3年,為了確保產量最好2年換茬一次,應選通風采光好、排灌便利、土質疏鬆的砂質土為宜,耕作層要深厚、土壤保肥保水、保墒能力強,無前茬殘物、汙染物,農田排灌設施配套的地塊進行種植。可成片種植,隔冬進行翻耕,在播種前要施足農家腐熟有機肥1000-1500千克。趁早上或下午或晴天進行做畦,避開白天太陽,預防人畜中暑,畦面做如龜背形,畦寬80-100釐米,畦溝30-35釐米,溝深20-25釐米,以便於人工採收或機器收割。

以創造高產和質量的好產品為主,因此要做好保護地栽培。要能充分滿足紫蘇大葉生長所需要的溫度條件、光照條件、水分條件、養分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農田利用率,這樣更有利於人工勞作或機器操作和作物生長有利,也可採用塑料大棚進行生產紫蘇。主要方式有兩種,冬暖式塑料大棚或2-4棟連體塑料溫室大棚。一般的冬暖式大棚的結構相對簡單,更適合普通家庭使用,可減少成本,連體溫室大棚搭造相對複雜、成本較高,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而定。但,所有的塑料大棚應要配有加溫設備、照明設計、防蟲設備、通風設備、降溫設備、加溼設備、供水設備風。冬季時,要最好覆蓋薄膜,如冬暖式大棚可覆蓋稻草或保溫被均可。

中藥材紫蘇經濟效益好,掌握好種植技術管理是關鍵,實現高產豐收

(2)精細選種與育苗栽植

①精細選種:想要出苗率高、苗壯,選種時,應選優良的紫蘇品種,以出苗率高、高產穩產、生長整齊、抗旱能力強、抗病力強、適應性廣、葉片肥厚、氣香味濃,並且要富含揮發油、紫蘇醛、檸檬烯等物質的特性。我國種植紫蘇,近些年來多選用日本的食葉紫蘇品種,或國內的大葉紫蘇。在播種前要精細選種、曬種,以按內1公斤的種子加2.5%適樂時5毫升,兌40-50℃溫水10-12公斤,浸種18-22min,使種子殼軟化,並在常溫條件下浸24h,撈出瀝乾後放到通風良好的陰處地方20h待播種即可,這樣就可提高種子發芽、出芽率和滅菌的效果。

②育苗方法:在育苗時,選較壯的苗栽植,一般標準壯苗的幼苗秧齡35-45天,苗高12-15釐米,真葉6-8片,葉色深綠,根系發達,生長髮育良好。苗床土要及早翻耕曬垡。可人工進行翻耕,曬垡後整細耙平,使苗床細碎平整。在四周圍採用紅磚或水泥磚塊砌起來,床底每隔30釐米要設有一個排水口。播種前7-8天,用70%代森錳鋅200倍液,噴灑苗床土,隨後覆蓋薄膜,將薄膜四周圍壓實防止風吹翻漏,使藥液滲入土壤中,提高滅蟲、菌的效果,減少土壤中的菌、蟲卵危害。

中藥材紫蘇經濟效益好,掌握好種植技術管理是關鍵,實現高產豐收

(3)適時提早播種,地膜打孔覆蓋地播或大棚種植

紫蘇一般如果是在大棚內種植,均為一年兩季進行,第一季是在1月下旬至2月初旬;下季是6月上、中旬,根據各地氣候變化情況進行,應適當提早播種,不宜太晚。地播一般選黑色薄膜,在打孔覆蓋方法時候,於3月初時播種,要比露地播種適當提早8-10天。種植的密度可採用點播(穴)方法,株距15-20釐米。畝種子量0.2-1.5公斤左右,當種子發芽率在75%左右時,即可開展播種工作。在播種前1天苗床澆足水透底,播種時用細沙和種子按5:1的比例進行拌均,要均勻的撒播,播好後將及時撒上一層0.5釐米厚的細土,以保墒出苗。每畝用充分腐熟的堆肥1.5t、複合肥100公斤用作苗床底肥。當幼苗生長至第2片真葉時,就可開展移栽蹲苗。在移栽前2天噴一次水。移栽的株距8釐米、行距5釐米,以平行種植,並澆水、補好肥,促進幼苗生長。

(4)施足基肥與追肥

打造畝產量在1000公斤以上的,可畝施純氮45公斤、五氧化二磷16-18公斤、氧化鉀10公斤。以“一基十追”的施肥方法進行。基肥按畝施農家腐熟有機肥1000公斤、進口複合肥25公斤,將其一次性施入;追肥先後總施10次肥左右,共用尿素55公斤左右、進口複合肥15公斤。主要是看天氣、看苗的長勢施好苗肥和採收肥。追肥的方法是,可潑澆或直接均撒於畦面均可,視情況而定,施肥後,用木棒輕輕拍打下,預防葉面肥害發生。在高溫期間時,肥水結合是關鍵。可有效促使恢復生機,從而達到高產穩產效果。在定值的前後,要施用賜保康有機液肥,目的是控制土傳病害,同時還可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可延長紫蘇葉片的採收期,並獲得高產量。

(5)控制合理的溫度

紫蘇大葉喜溫,一般種子在地溫5-6℃可萌發,但適宜其溫度在20-25℃,日溫差4-6℃;生長中、後期適宜溫度在25-28℃,一般日溫差6-8℃較適宜生長。溫度高於35℃則不利於紫蘇生長(受到抑制)的,且葉子量也減少,容易形成花芽;溫度低於0℃則將遭受凍害,紫蘇大葉是喜短日照的作物。

(6)防旱防澇,合理灌溉  

在小苗出土後,要第一時間排灌,要保持土壤溼潤,但要注意不能大量灌溉,以免澇害發生。在夏季高溫管理中,要防止紫蘇生長衰弱,因此要採取“日灌夜排”的方法進行,溝灌潤土,這樣可提高紫蘇葉片色澤鮮明,促進植株生長,以保獲得高產和品質。苗成活後,要每間隔15天澆水一次,同時也要進行追肥一次。

中藥材紫蘇經濟效益好,掌握好種植技術管理是關鍵,實現高產豐收

(7)定值後8-10天中耕除草

定值後,在8-10天進行中耕除草,以增加土壤通透性能,多注意不要傷到根系。過後可根據苗長勢、墒情、地裡雜草情況進行中耕除草,在封行前要除草3次左右,並鬆土保墒,使地裡無雜草,且通風透光,這樣植株才能生長健壯。

(8)加強預防病蟲害

紫蘇種植,一般常見主要有蚜蟲、小菜蛾、紅蜘蛛、斜紋夜蛾;病害方面有菌核病、黃斑病、灰黴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鏽病;而雜草方面主要是有稗草、遊草、麥娘、空心連子草、通泉草等。從這可看出,不論是病蟲害還是雜草,都是非常多,因此需要採取綜合防治方法進行。應把提早把病蟲害在初期時處理掉,同時通過利用合理的連作來減少地裡殘留病菌,在播種前要提前7-10天翻耕曬垡。

(9)植株管理,適時採收

當植株長高在30釐米以上,有6葉片以上時,及時去掉弱枝、小枝、老葉,避免植株養分過多消耗。採收時間應晴天或早、晚進行,紫蘇長出8對真葉,苗高於45釐米以上時,就可採收。過後可每間隔10天左右,80%新梢恢復長勢後即可採收,採收部位嫩頭8-10釐米。採收回家後,要及時加工處理,避免葉片發熱後失去商品價值。尤其是北方地區10月上中旬果實熟後,可開始用刀具收割,及時曬乾脫粒處理。具體收割時間,可根據果穗長出未開花前進行,收割後及時晾曬處理。

中藥材紫蘇經濟效益好,掌握好種植技術管理是關鍵,實現高產豐收

總結:中藥材紫蘇種植技術管理等知識,紫蘇種植效益雖好,但也要精通種植技術及田間管理才行。本內容從中藥材紫蘇的選地耕耘、播種技術、肥水、田間管理及病蟲害等總結出紫蘇的高產種植技術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