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建筑行业以后会不会出现没有农民工的情况?

上坡的马车


提到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从房子的寿命上考虑,一套商品房的寿命也就50年左右,房产证的期限虽说为70年,但考虑到房屋的质量,很难能让房子成为百年老房。就算是农村的民房,过了三四十年也就要考虑重新动工了。只要房子还在建,大厦还在规划,那对农民工的需求就会一直增加。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都是机械化操作了,未来科技再发展是否不需要人了?其实这显然是错误的认识,就拿发达国家来看,他们在房子的建造上依旧需要请上人工,尽管他们的用工成本更高一些,但也是不可避免要用到工人的。

从我们国家来看,其实我国的基建技术在全球是排上名的,毕竟我国一直有着基建大国的称号,难道我国对建筑工人的需求减少了吗?并没有,建筑工程每年都会吸纳大量的农民工。

可能也有人会说,农民工没什么技术,今后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都是科班出身了,真的会吗?实际上国家在2019年就出台了实名制政策,明确的指出,建筑工人需要经过技能培训才能上岗。响应这个政策,目前各大城市也组建了培训学校,为的就是让农民工可以得到免费的培训。

在2020年的一号文件中,指出对于那些下岗农民工,也会提供技能培训工作,让其可以胜任现代化的建筑要求,让更专业的农民工走上施工场地。

也就是说,今后的建筑行业,技术工人会成为主流,而农民工依旧是主体,不然国家也不会动用社会资源,进行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基建的需求依旧非常高,因此今后这个行业还是会有更多的专业化的农民工。


惠农圈


不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地做小工当学徒,一年后成为泥瓦工师傅,去过北京,哈尔滨,及内蒙古,在工地上干了三年,分享一下个人观点:

工资待遇方面,我记得很清楚,2006年左右,在工地干小工一天30元,师傅一天50元,真的很累,也比较脏,我是84年生,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在农村其实有很多80后,只有初中文化。当时工地主力军,都是40-50岁,像我这么大的很少,工地上年轻人没几个,来了几个也是做几个月,几天,就走了。基本上都是跟着当地小包工头工作,当时在工地上干,每个月就发一些生活费,逢学生开学,或者家急需用钱的师傅,工头才开支一些钱,年底再结账,下半年工程完工后,我们都要在工地上等钱,等甲方或承包商给钱,第一年在北京等了半个月,工头叫上我们去项目部闹,回家前工头给一部分,余下承诺过年付清,让人灰心。第二年开始工头找我们,说出门前先给一千压金,可能是不好找工人,当时就在想,年轻人入行少,学个泥瓦工,水电工,木工,没有两年左右,就不能成为师傅,我当时有人带,觉得很认真学,也花了一年时间,其实在工地,这些工种要做好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等十年之后,这些老师傅也干不了这些体力活,建筑工人工资待遇必须大幅度提高,才有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去年回家遇到早年在工地上干活的哥们,跟他交流得知,现在好一点的抹灰工日工资有300-500元,一年毛收入十万左右,没有五险一金之类,个人觉得十年之后必定还会大幅度提高,参考澳洲,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建筑工人收入与白领相当,甚至超过白领,个人觉得这是正常的,也是大势所趋。

想象一下,这些工种累,脏,其实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发达国家都有专门培训学校和认证,这些工种是高技术工种,甚至可以申请高技术工种移民。

综上所述,中国的建筑工人待遇,会向发达国家看齐,只是时间问题。

个人判断,会有一部分农民工人从事建筑业。


楚乡小李子


不会的,现在咱们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基建、房地产、地标性建筑都还在发展中阶段,就像一些超级大国现在还有很多农民工在建筑工地施工,所以短期的几十年内农民工的职业是不会消失的,毕竟农民工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除非自闭不前,不发展了,否则这个农民工是会一直存在的。

小农人在05年的时候因为刚辍学,起初干服务生一个月就给500元,后来经过家里人介绍,跟一个木匠师傅学习建筑木匠活,起初给的工资一天就20元,干了一个月之后每天给到了30元,之后由于我年轻,那时候也肯干,干了半年之后每天的工资可以达到100元,当时的100元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从08年开始,全国的建筑行业就开始走上升路线了,所有的工种整体薪资上调,记得当时的小工每天都要给到120元左右一天,还得是供吃供住,像瓦匠也就240一天,木匠就260一天左右,其薪资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了。

一个建筑行业需要很多种农民工、瓦匠、木匠、力工、钢筋工、电工、水暖工,这些工种虽然出现了一些自动化机械,但其操作还是人为的,而且有很多机器在实际使用中还是缺乏很多灵活性和实用性,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农民工还是建筑行业的主力,不会出现没有农名工的情况。


布衣小农人


肯定不会的

未来的建筑行业一定是操作规范化、建筑生态化,供应链多元化,行业的进步势必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提高,当然薪资报酬也会大幅提高。

1、行业发展倒逼农民工进步成长

现在在工地从事基建行业的农民工,岗位一般是基础岗和技术岗,基础岗做的比如抬、趴类的辅助工作,技术类的一般会针对图纸、建筑材料的应用把控,未来建筑行业有可能会向工程机械代替人力的方法,当然这不意味着不用人工了,恰恰相反,比如机械的操作肯定是要用到人的,这就要求农民工不要停滞杂固有的工作方法上,是要学习如何掌控操作及如何把机械工具应用到最优化,说的简单点就是逐渐向工程师类型的高级技工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农民工朋友不断学习成长来适应岗位变化。

2、薪酬提高或薪酬模式发生变化

首先,大家都知道国外蓝领,如在德国一个熟练的钳工收入远比坐办公室的白领收入高,随着未来的发展,农民工地位也更受人尊重,薪酬提高这是必然;也有地方想把农民工岗位由日工资向月工资模式发展,给农民工兄弟按照正常企业员工一样享受到同样的福利及待遇;

其次,未来农民工不会消失,反而小包公头可能会消失。很多农民工欠薪事件并非是建筑方甲方欠薪,而是建筑方会把项目或者项目中的某个环节下发给包揽工程的私人包工头,甲方把钱给包工头,包工头再把钱转发给农民工,在这个环节就易出现信薪资纠纷问题,一旦取消包工头制,等于省去中间商,让农民工兄弟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电影记录师


首先,短期是不会的,劳务输出大省份一直在变从原来山东,苏北到现在湖北,四川。其实,还是有好多地方的农民的选择进入工地务工。只是,年轻人比以前少了很多。

但长久来看,农村年轻人可选择的岗位越来越多且待遇好。进而使得建筑行业农民工的数量会不断的减少,甚至到最后出现无人可用的情况。

但消失并不意味着没有工人,而是工人的构成转型。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进厂子而不是来工地。工资差不多,生活没保障,质量差。所以才会没人愿意来。


在以后建筑产业的的发展中

,为了吸引农村劳动力,势必会推出一些适应工人的保险和落户政策,但农民工有了城镇户口后,也就变成了工人,农民工这个称呼也就不存在了。同时,以后的薪资也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建筑技术向预制装配方向革新,会大大降低对人工的需要,留在工地的工人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大头骗子


建筑行业,在每个国家都是存在的,以后会不会出现没农民工的情况?这个问题我只能告诉你,农民工在建筑业只能是减少,而不会消失。

一,现在建筑行业,还没有全部机械化,很多工作都需要农民工去做,例如,浇灌水泥这个环节,砼车来了,是不是需人去安装泵管,而机械人,也就是人工智能目前还不能做到这点。以前没有机械,全是人工打泵,现在釆用机械打泵,人员确实减少了,但是效率也是明显的,比人工更高效,节约了劳动力。减少了农民工的数量,但并没有让农民工消失。

二,建筑行业有些部分工程确实在减少农民工,例如,砌砖这块,有的大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智能砌墙,这点也是一种突破,但也是农民工的体力劳动转移到使用机械劳动,同样也需要农民工,只是现在的农民工不叫农民工,改变了称呼,叫操作人员。人员是减少了,但也没有消失。

三,建筑行业中的钢筋绑扎这部分,我分为三个环节。<1﹥柱子的绑扎<2>梁绑扎<3﹥板绑扎,这三个部分必须得使用农民工,做过这方面的农民工都知道,这个活就是一种组合式的,先柱,梁,再到板的绑扎,使用机械人的话不太可能,所以这块的农民工是不会消失。

科学技朮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是能让某些局部工种的人员减少,而不会消失。希望大家能喜欢我,关注我,谢谢!





乡村有权哥


不仅不会出现没有农民工情况,恰恰农民工在未来也是稀缺岗位。下面我会结合农民工的现状、前景,行业的未来走向给大家仔细分析分析,愿给广大农民工朋友及从事建筑行业的朋友们带来一些思考。

一、农民工未来的稀缺性

农民工多指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所从事的行业很多关于建筑行业的基建工作,所属行业从业人员年龄基本在40岁-60岁左右,我国目前农民工总数每年有4000万人,其中建筑行业占比18%-20%左右;现在农村在外务工人员青年人群较少,这也是行业细分的缘故,比如年轻人体力及学习能力较强一般会选择在沿海城市从事工厂内岗位工作,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会出现新型用工需求,因此,年轻人不愿做基建行业,中年人年龄会增大,如此对比,农民工人员会减少,减少并不意味着不出现或消失,面对因为年龄原因的断层,反而背后反映出农民工会更加紧缺,越少越值钱,越稀缺。

二、未来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判断一个行业的人力资源供需关系,一方面需要考量工作人员意向因素,另一方面可看行业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萌芽发展期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距离现在不到50年,未来发展空间及市场需求仍然很大,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显示,在2015-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提升到50%。行业由传统建筑向新形建筑的发展过渡期对所属从业人员缺口也是相当巨大的。

三、建筑行业农民工未来发展

未来的建筑行业一定是操作规范化、建筑生态化,供应链多元化,行业的进步势必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提高,当然薪资报酬也会大幅提高。

1、行业发展倒逼农民工进步成长

现在在工地从事基建行业的农民工,岗位一般是基础岗和技术岗,基础岗做的比如抬、趴类的辅助工作,技术类的一般会针对图纸、建筑材料的应用把控,未来建筑行业有可能会向工程机械代替人力的方法,当然这不意味着不用人工了,恰恰相反,比如机械的操作肯定是要用到人的,这就要求农民工不要停滞杂固有的工作方法上,是要学习如何掌控操作及如何把机械工具应用到最优化,说的简单点就是逐渐向工程师类型的高级技工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农民工朋友不断学习成长来适应岗位变化。

2、薪酬提高或薪酬模式发生变化

首先,大家都知道国外蓝领,如在德国一个熟练的钳工收入远比坐办公室的白领收入高,随着未来的发展,农民工地位也更受人尊重,薪酬提高这是必然;也有地方想把农民工岗位由日工资向月工资模式发展,给农民工兄弟按照正常企业员工一样享受到同样的福利及待遇;

其次,未来农民工不会消失,反而小包公头可能会消失。很多农民工欠薪事件并非是建筑方甲方欠薪,而是建筑方会把项目或者项目中的某个环节下发给包揽工程的私人包工头,甲方把钱给包工头,包工头再把钱转发给农民工,在这个环节就易出现信薪资纠纷问题,一旦取消包工头制,等于省去中间商,让农民工兄弟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总结:社会毕竟有分工,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只要行业前景广阔,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就不会不出现,反而随着未来发展,行业从业人员无论从工作属性到薪资模式,都会大幅度提高,农民工朋友加油!


三农记事本


建筑行业最起码在十年以内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国的建筑行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基本都是农民工在大展身手!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纵观各大城市的就业现状,城镇人宁可少挣钱,也不会去建筑工地用力气挣钱!前些年,农民在家种地,地少人多,传统种植方式产量又少,造成经济收入低,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结婚,盖房这些刚需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收入做后盾才行。所以,农民纷纷结伴而行,从偏僻的山村涌入了现代化都市,形成了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大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近些年,农业随着科学种田意识的不断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程度的高速发展,现在的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时间也大幅减少了,农闲多余农忙。二十年前种地,一个十亩地的农户,麦收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收完种完。而现在有一天的时间,最多也就两天的时间就可以结束收割和种植,并且可以及时的把收获的小麦转化成现金!

既然农民种地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劳动强度也减轻了,那么闲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去呢?农村人目前还没有坐享其成的条件和习惯,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仍是社会的主流。所以,一般是家庭主妇,老年人会各自凑在一起打打麻将,消遣时间。有一小部分人会利用农闲去做点小生意,而剩余的大部分中年劳动力,也是农村的主力军,就会利用闲散空闲时间,进入建筑业,参与城市建设工作,成为农民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也会迅猛发展,城镇人口受地域和文化传统影响,会有更多的机遇投身参与到高科技行业发展。而建筑行业也会因城镇人口就业选择的忽略,而面向农村招工,所以说,建筑业不仅需要农民工,而且农民工仍然会是建筑业的主力军!



宋树旺


农民工是一个是特定时代产生的词语,时代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内涵,让他持续地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说农民工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农民工是建筑行业市场化的产物。在八十年代末期,城市建筑日新月异,建筑的规模大大增加,原有的建筑企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建筑行业开始社会化,包工头走上历史舞台。建筑工人和建筑管理人员极度匮乏,建筑业也开始摸索改革之路,大量采用项目管理制,项目承包制,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建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但是还是远远赶不上建筑规模的增加速度,所以,劳动力的缺口产生了。

农村包产到户后由于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这部分劳动力的就只有去城里做临时性的工作。

而建筑业是最简单的工作,和其它行业不一样,建筑行业不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即可上班,而且还有大量不需要任何技术的小工,况且很多人在农村就是修房盖屋的好手,他们一到城里,尤如鱼入大海,马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大显身手。

所以,建筑业吸收了80%以上的农民剩余劳动力。

他们虽然在建筑行业开始工作了,但是他们是不象建筑企业里那些固定工人一样,可以有退休工资的,所以,相对于企业里的固定工,他们的名字叫临时工,但是,他们大多数基本上都是农民,所以,也叫他们农民工。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叫法的这个行业就慢慢沉淀下来,并影响到其它行业,以至于到现在把凡是做临时工的都叫农民工,哪怕这种叫法不那么准确,但是大家约定俗成了。

回到题主所说的问题,以后建筑行业会不会出现没有农民工的情况?


我说,不会出现没有农民工的情况,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总要找出路,如上所说,只有建筑业可以“放下锄头,拿起砖头”这么简单,建筑业永远是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黄金行业。

所以,建筑业不会出现没有农民工的情况,但是,这种称呼可能会改。


纯叔无聊


最近老是看到网友咨询建筑业会不会出现没有农民工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个疑问,我想同今年的肺炎疫情有着不少的关系吧。一来由于疫情因素导致农村农民工被困家中,即便如今不少地区的交通也不是特别通畅,这也意味着今年农民工可能无法外出务工;其次今年由于疫情冲击,经济下滑可能比较明显,不少中小企业可能因此而倒闭,原本的建筑项目会因此取消,建筑行业规模缩水,农民工用工量大幅缩减。那么真的会如此呢?科学兴农认为影响会有,但是也不要过分的夸大。

昨日科学兴农看到官方对今年经济的一个分析,认为今年的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并不会改变我国长期经济向好的趋势。科学兴农认为此话不无道理。从本次疫情发生至今已经超过了2个月,但是真正实施严格管制的时间其实也只有一个月的样子,而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国在采取有效措施后,不少地区已经解除了封禁,同时企业也已经有序的安排了复工,这说明经济状况已经在逐步的恢复了。

我国年度经济单单是依靠基建拉动的份额也不在少数吧。在2017年有媒体推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基础建设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到45%,说明了什么?基础建设其实是GDP增长的支柱,如果说今年基建整个行业低靡的话,那么我想今年的GDP恐怕也难高到哪里去。从最近几年的经济状况看,我国几乎每年都可以维持6%以上的GDP增速,这并不是偶然,因为每年的基建投入其实还都占到了大头。

农民工被困也是事实,如今诸多农民工依旧在家中还不知道接下来干嘛。不过在基建行业能够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我认为今年的建筑行业其实影响也不会特别大,至少在下半年能够恢复。上半年来说可能影响会大一些,因为据了解3月16日前建筑行业都还无法复工,也就意味着建筑行业至少少干了一个月的时间。更何况到了3月16之后,能不能复工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消息,但复工几率比较大。

当然由于疫情影响,今年可能不少建筑可能会被推迟或者延长工期,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分的夸大疫情。在这里科学兴农认为我们应该看好两点,1疫情真的在好转,而且企业即将迎来复工;2大多数农民工终究还会从事建筑行业,而这个行业从来不会缺少农民工的角色,因此在渡过了上半年的缓冲期之后,相信下半年建筑业会迎来农民工的复工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