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高庆奎是著名京剧演员吗,他的唱功怎么样?

只谈历史


京剧著名演员一般都是形容京剧界一些比较出名,但还没到达巅峰的演员,而高庆奎是京剧前“四大须生”之一,是老生行当高派的创始人,已经不能以“著名演员”来形容他了,应该称其为老生行当的宗师。

高庆奎自幼就在庆祥和科班学戏,12岁的时候就登台为谭鑫培配戏,18岁开始学习武功把式,29岁的时候与梅兰芳一起去日本演出,31岁的时候组建庆兴社,在丰富的舞台实践中,高庆奎形成了独特的高派艺术。


要说高庆奎的唱功,当年高庆奎与余叔岩、马连良并称为“三大名生”、“三大贤”等,而他们三位之间,以高庆奎的嗓子最冲,戏路也最宽。他不仅唱老生,还经常串演红生、红脸、花脸、老旦等戏。

高庆奎非常善于吸收各个流派的长处,比如他的高派风格里,蕴含着老生谭鑫培、孙菊仙、刘鸿升、老旦龚云甫、花脸裘桂仙等名家的唱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高庆奎不但唱得好,而且念白、做工都好,武把子也好。但是,高派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唱工。他的唱,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高亢嘹亮,奔放洋溢,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他的嗓子不但张嘴就是高调门,而且音域广,音量大;比起他宗法的刘鸿声来,甜润不及,而刚拔过之。因为他嗓子好,所以唱高腔爱用“楼上楼”的唱法,唱低腔爱用“疙疸腔”的唱法。

他的演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气力充沛,爱拉板,爱使长腔,爱用一口气唱下一句来,让人听不出他的气口在什么地方。高庆奎说过:“这是学刘鸿声的用气方法。刘派最大的特点,是以字缓气,以腔偷气,高处提气,低处勒气。”

高庆奎创造的新剧目《哭秦庭》、《豫让桥》、《信陵君》、《马陵道》、《赠涕袍》、《史可法》、《杨椒山》、《重耳走国》、《苏秦张仪》、《吴越春秋》这些戏里,运用了各种流派的唱法,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

除此之外,高庆奎花脸能演《铡判官》,武生能演《连环套》,红生能演《华容道》,老旦能演《钓金龟》、《掘地见母》、《游六殿》 等。

值得一提的是,高庆奎多次赴沪演出时除以上叫座剧目外,还有一至三本的《戏迷传》最为著名。在剧中,高庆奎以一位戏迷的身份,一人饰演生、旦、净、丑各行当,各流派剧目。




可以说高庆奎是位文武双全、昆乱不挡的全能型京剧人才,他开创的高派艺术,为老生行当增添了许多特色,也为京剧老生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魏青衣


高庆奎是一位很全面的京剧大师,唱念做打皆精,文武昆乱不挡。绝不只是唱工好、嗓子好,张学津健在时,有一次说道,高庆奎先生的嗓子好、唱工好,但不及马连良先生全面。张学津为了抬高自己最崇拜的马连良,不惜对高先生肆意评说,非常的不客观公正。他根本就没见过舞台上的高庆奎,在他刚一岁时,高庆奎已去世,他怎么可能对高派艺术有充分的了解呢!据老顾曲家说,高庆奎的做工非常棒,身上边式,应当在马连良之上。至于他的唱工,高亢激越,痛快淋漓,这是众所周知的。当然他在韵味、字眼上不及余叔岩考究,不像余派唱腔含蓄雅致,中正平和,故不及余派之耐人回味。而在唱工上也绝不逊于马连良、言菊朋,只可惜他的这种唱法费气费嗓,故到中年以后“塌中",不得不以教戏为生,较早地离开了舞台,年仅52岁即溘然长逝。高派艺术对嗓音条件要求很高,故其传人寥寥。高派艺术风格比较通俗,让人感到解渴过瘾,故观众面很广,尤以商贾、市民为多,但文人学者不太推崇高派,因为他与文人学者的审美情趣不契合。


湖广潭州


高庆奎初宗谭派,后又学孙菊仙、刘鸿声,尤其刘鸿声,演唱剧目几乎一样 。高嗓音高亢嘹亮,善于拖长音,创立了高派。由于调高,许多人唱不来,所以高派传人寥寥无几,李和曾是传人。再传弟子辛宝达。天津名票李宗义下海,拔得头筹,业内外公认最好的高派老生。

高庆奎先生创立的高派独树一帜,绕梁三日,听着是一种享受,与马谭奚杨言麒并驾齐驱,享誉菊坛。


0飞哥0


老厉害了,高亢激昂,婉转流畅,美着呢……


云中鹤甯


不只是著名演员,而是开宗立派的宗师,与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同为前四大须生。高派名剧三斩一碰、逍遥津等流传甚广;而且能演老旦及花脸戏。主要弟子为李和曾、沈金波等。私孰弟子有李宗义等。辛宝达、倪茂才等为再传弟子。


摄郎爱摄影


张学津在马派中很佩服你,但你没有评价高派的资格,你好你还学马派,自己创造一派,因为你没有见过高,你没有高大师的阅历


粉墨半生


高庆奎当然是大师!高派唱腔激昂:表现力非常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