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孩子進入初中 家長應該做的幾件事

1、瞭解學校的各項制度。尤其是直升高中部的方式。及早的瞭解學校的相關制度,為孩子的初中學習儘可能的創造條件。尤其是有些初中具有非常好的高中部,很多家長就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進入高中部,才進入該校的初中部的。這些家長更要及早的瞭解學校有關直升高中部的規定,到底要求哪些條件?是要進行三年的成績排名?還是要進行統一的選拔考試?數學或英語在考試中有無特殊要求?等等。

2、及早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做好溝通。這一點是很多家長能夠做到的,但小學家長一般只會與班主任老師打交道,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但到了初中,除了班主任外,與各個主要的任課老師交流更重要,他們更容易瞭解孩子在該科目上是否良好,還存在哪些問題。

中考是一個綜合性選拔考試,能夠及時與老師溝通,避免孩子過度偏科是很重要的。另外,與老師交流的內容除了學習成績外,還應該注重孩子心態的變化。初中是一個敏感時期,孩子們有很強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好的東西會影響他,壞的東西也會影響他。洞察孩子的心態變化,及時與老師溝通解決問題,幫助孩子在初中能夠保持一個穩定的學習心態。

3、與孩子認真的談一下初中的問題(對學習的重視、如何面對壓力等)。剛剛步入初中的孩子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一種是經過暑假的休息,心思還不能集中的放到學習上。這種心態不利於及早適應初中新的學習環境。另外一種是對初中學習的過度擔心,這些同學揹負了很大的壓力,如何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應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指導。

4、父母雙方要想好如何應對孩子在青春期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面對孩子的自立傾向,如何更好的與孩子溝通。孩子進入初中,學習方法要變。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改變。一味的呵護或訓斥都不是好的方式。孩子在初中以後,不像小時候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父母教育子女需要講出道理,舉出事例。而且語言的作用永遠沒有行為更有說服力。也就是說,小學時父母會採用直接的棍棒或糖衣教育,但到了初中孩子對間接教育更容易接受。

5、及早的瞭解近年來的中考形勢,幫助孩子設立自己的目標(想考入的高中)。中考的形勢每年都有相應的變化,每個高中當年的高考成績也不同。孩子在初一不可能關心到這樣的事。但家長卻要了解這些。家長若能夠幫助孩子瞭解這些,及早的確立目標,會為孩子指引一個努力的方向,增加孩子學習的動力。

孩子進入初中 家長應該做的幾件事

初一新生如何成功跨過小升初的“臺階”? 小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可以說是一級一級臺階走上來的,小學畢業了,在暑假裡搖身一變,成了中學生了,有的稱初中一年級為七年級,不過從六年級到七年級的這

一級臺階比起前面的臺階要高多了,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將經歷學習生活的一次大跨越,初中相比較小學,在學習生活的環境到課程設置、教育教學要求、教育教學方法及管理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面對這許多變化,會有許多不適應,作為家長應該瞭解從小學到初中的這許多變化,幫助孩子順利跨上這個有點高的"臺階". 1從環境變化看學生到了初中立即會感覺到的是校園環境變了,天天接觸的同學和老師一下子變了,特別是教師不僅都是陌生的,而且不像小學裡只有幾個教師給自己上課,中學裡一門課一個老師,加上課程門類又多,老師像走馬燈似的,真讓學生有點應接不暇,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的陌生感。學生活動的範圍比小學大,與社會接觸的時間也多了。

2從管理方法看小學對學生管得嚴,指導得細,採用教師評價方式指導學生,從上學到放學,學生基本上都在教師的視線下;中學的管理則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過渡,要求學生為集體承擔義務和責任,中學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這樣一部分學生往往會產生錯覺。認為中學管得松,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

3從教學內容看從小學到初中,課程門類突然增加,教材內容多,跨度大、要求高。就拿語文來說,小學六年級的一冊書約五萬字,而初一的一冊書就達十四萬字,初二更達到十八萬字(課本比小學的厚,課本里的字比小學的小),而且初中的篇目多、篇幅長,文體種類多,在小學裡,一篇課文,語文教師往往要上兩到三節課;而中學老師面對一篇篇幅比小學長許多的課文常常一兩節課就結束了。學生進入初一後,往往會因為驟然增多的學習科目、內容和較長的學習時間而感到學習任務加重,產生緊張、懼怕心理。

4從教學方法看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示範和重複比較多,學生的學習基本是模仿和記憶,以聽講為主;中學教師的教學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除記憶外更要思考和理解,初中課堂上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要同時參與活動,要有一邊聽講、一邊看書、一邊思考的本事。進入初中,自習課對於學生來說也是比較新鮮的,如何把握自習的時間學會自我學習很重要。

5初中和小學的評價標準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學考試得了80多分是比較差的,一般都在90分以上,而初中考試的班級平均分一般只有70多分(初一時會高一點),90分以上的往往只是鳳毛麟角。學生往往會覺得我比小學化的功夫多,成績反而比小學差,如果不及時給與指導,有的就會喪失信心。

6從生理和心理方面看小學到初中不僅在生理上處於個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而且在心理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青少年的身體發育並不呈直線上升,一般以12-18歲為青春發育期,青春期的特點是生長的速度突增,是生長髮育的第二個高峰。青少年時期的身高、體重逐漸接近成人,機體各系統、器官也漸漸發育成熟,思維能力活躍,記憶力最強,從初中開始了一生中長身體、長知識和心理發育最主要的時期。青春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

青春期既是長身體、長知識、立志向的黃金時期,也是容易出問題的危險時期。它是人從幼稚、朦朧走向成熟的時期,必然帶來心理的動盪,必然面臨著新的人際交往的適應問題。許多走向歧途的人初次罪錯的年齡就是在青春期。所以對青春期的關注,就是對人生關鍵期的關注。

孩子進入初中 家長應該做的幾件事

長期以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強調領會教學大綱、駕馭教材較多,因此教師鑽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思維活動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實踐證明忽視了"學","教"就失去了針對性。教學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特別是初一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科目少、知識內容淺,並多以教師教為主,學生所需要的學習方法簡單。

進入中學後,科目增加、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尤其是數學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學生認知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加之一部分學生還未脫離教師的"哺乳"時期,沒有自覺攝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不得法而成績逐漸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開始陷入厭學的困境。這也往往是初二階段學生明顯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視對初一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

家長考生必讀:為考北大清華請從初一開始 從小學到初中,對同學們來說,知識上有跨越,從算術到代數;環境上,心理上也有跨越。在初一這個過渡的時期,總是有同學面對新問題準備的不好,掉下隊來,同時,也有些同學方法得當,後來居上。為什麼會這樣呢?在這裡,我們給大家提供一些在進入初中後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備借鑑。

1.要學會制定學習計劃,有計劃的學習。

一進入初中,同學們會驚奇的發現,與小學老師們事事關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師管的很鬆,作業留的不多,或者即使很多,也不檢查。上自習也沒有老師看著,隨便說話,也沒人管。

在這樣寬鬆的學習環境下,一是,要自覺的學習:有些同學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覺的找課外題做,預習,複習。這樣的同學多半缺乏自制力,不刻苦。長此以往,與那些能夠自覺學習的同學,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等你發現差距的時候,一般就很難趕上了,因為大家都在一個水平的時候,你都不能讓自己努力自覺的學習,看到差距,就更困難了。

二是,要有計劃性。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自己學的好的部分,學的不好的部分。自己要有計劃的隨時查漏補缺。而且,初中難的學科較多,有計劃的分配時間,避免偏科也很重要。

最好能夠早點找一本中考考綱,瞭解將來考試的範圍和難度,好對症下藥,有所側重。

2.思想上不能鬆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刻苦努力,不要掉隊。

萬事開頭難。相當一部分同學,進入初中後,以為考入重點中學,考入實驗班,就萬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努力,反正中考還早著呢!這就大錯特錯了!中考有的是實驗班的同學成績不如普通班的。初中三年,眨眼即過,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環環相扣,初一的知識比較簡單,但如果基礎打的不牢,不能開拓思維,超前學習,到了初二學習幾何證明,初三學習二次函數就會感覺很吃力,尤其是到初二,初三還要學習兩門新的學科——物理和化學。三門課放在一起,很多初一數學基礎不好的同學,就很難趕上了。所以,同學們從跨入中學大門開始,就要有長遠的計劃,步步為營,時時佔得先機。

3.要摒棄小學毛躁,不安的學習心態,養成認真,踏實的學習習慣。

這個毛病在小學的學習中還不是特別凸現。原因是,小學的知識比較簡單,即使你粗心大意,也只是會做,寫錯馬虎而已。但到了初中,這就包含兩層含意: 一是,似懂非懂。隨著初中知識點難度的提高,同學們如果再抱著這種蜻蜓點水式的學習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師所講的題目,只知皮毛,似懂非懂。而似懂非懂不等於馬虎。前者根本上講就是不會,不懂。(有的學生看似什麼都會,就是考試不會)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就很難改正,而且這樣的同學還覺得自己其實很聰明,老師講得都會,只是偶爾馬虎而已。結果考試成績總是一塌糊塗。

孩子進入初中 家長應該做的幾件事

二是,在完全會做的情況下,做錯題目。這是馬虎。小學時,大家分佈在各個不同的小學,班級裡面優秀的同學不多,馬虎一點,還是不能影響到你在班裡的排名。而到了重點中學,尤其是實驗班,競爭很激烈,大家都很聰明。這個時候比的就是誰更努力,更踏實,更少犯錯誤。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學在小學成績很好,而到了初中後,成績越來越差的原因。

4.千萬不要以為多做題,題目並不是做的越多越好。

這個問題可能是大家在今後的學習中最經常犯的錯誤了。到了初中以後,隨著知識的不斷加深,很多學校為了提高成績,都會做大量的題目。這個時候,同學們千萬要記住: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做一定量的題目當然是必須的,同學們只有通過做題目,才能將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消化,理解透徹。但如果,撇開知識點,只做題,到最後就是捨本逐末。更有甚者,有些同學,天天做題,從早到晚,刻苦努力,但到頭來,不但不會的還是不會,會的也不會了。為什麼呢?他只追求題目的數量,忽略知識點跟題目的結合,以至後來把原來熟悉的知識也忘記了。

那到底應該怎樣做題目才是好的呢?或者說,做題到底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兩點:一是,要在做題目同時將題目和知識點結合,兩者不斷結合,達到深化知識點,

鍛鍊技巧的目的。二是,找出自己還不會的題目,弄懂它。如果你只做自己會做的題目,那是一點收穫都沒有的。

5.“不會就問”不一定就是個好習慣。

不會當然要向老師同學請教,這是對的。但大家一定要明白一點:一道題目,一個技巧,只有自己親自弄懂,獨立求解,才是真的明白。向其他人請教得到的知識,我們只是得到了知識本身,但並不一定了解如何運用,下次遇到類似題目,還是很難解的出。所以,這裡我鼓勵大家: 面對一道難題,首先,要刻苦地獨立思考,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半天,爭取自己解出來。這是最好的,最有收穫的。但如果實在解不出,看不懂,再向別人請教,請教時要注意別人是怎樣思考,運用技巧的,而不是僅僅關心答案。並且,一定要在聽懂之後,找一道類似的題目,練習一下,熟練所學來的知識和技巧。

孩子進入初中 家長應該做的幾件事

6.保持良好的、積極的心態。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進入初中以後,同學們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問題。成績怎麼努力也是停滯不前,或是與同學、老師之間有些小矛盾等等。如果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有些同學甚至會因此而一蹶不振。遇到問題,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多從積極的方面思考問題。其次,也要多跟父母,老師進行溝通,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有一些同學為了自尊心,逃避問題,不願意把問題拿出來與別人溝通。這樣做並不能保護你的自尊心。要想保護自尊心,只有把問題解決了,成績提高了,作為學生,才會真正獲得認可和尊重。

怎樣更有把握考入北大或者清華? 不是進入好的初中就足夠,而是能進入一個好的高中! 像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實驗中學的高中部都是北大和清華學子的搖籃(考入比例非常高),是所有初中同學應該努力的方向。

總之,初中的三年是關鍵的三年,是刻苦努力的三年,只有一步一步努力,才能在中考中脫穎而出,考入理想的高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