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叫“别人都认为你混得好”

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叫“别人都认为你混得好”

多年前的央视春晚有个小品,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郭子,为了能让人高看一眼, 显示自己“混得好”,对别人的请托总是来者不拒。同事托他买火车票,他披着被子,拿着小马扎,在火车站的寒风中排了一夜的队也没买到,最后自己搭了二百块钱,从黄牛手里买了两张高价票。等他冻得哆嗦着回到家,却对前来取票的同事说是找火车站的“关系”买到的,于是同事又托他再买三张。这还没完,领导听说他在火车站有“关系”,干脆托他弄几节火车皮!郭子一边后悔自己不该吹这么大牛,一边却又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小品中的郭子是典型的打肿脸充胖子,也算咎由自取。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被动地充当过“郭子”的角色——明明混得很一般,甚至卑微落魄,无钱无势,却由于某些原因被别人认为“混得很好”。一旦形成这种“人设”,你的生活或早或晚都会被这些人搅扰,而你自己也将陷入尴尬与烦恼之中。

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叫“别人都认为你混得好”

去年春节,我回到老家,家族里一个叔叔一见到我,就用充满羡慕的口气说:“你现在混得不错啊!”我说哪有哪有,一般般。他又接着说:“怎么没有?大城市安家了,有房有车,又在大外企上班,一年不得几十万……”

这话听得我心里阵阵发虚,毕竟我不是“郭子”,没那么大虚荣心。要说在“大城市”倒是真的,“有房有车”也不假,但“车”的总价不超过十万,而“房”是靠近城区边缘的二手房,房龄二十年,没有电梯。

至于他口中的“大外企”,其实是一个普通的外贸公司,底薪三千,收入大头是业务提成,还要受外贸形势影响,一年到手也就勉强能上六位数。

就这么个情况,在他眼里怎么就成“混得好”了呢?

后来我发现,可能是朋友圈的几张照片“出卖”了我。

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叫“别人都认为你混得好”

由于业务关系,我每年都要到广州、香港参加展会,偶尔会在朋友圈发几张和外国客户的合影,以及香港的街景、美食之类。

尽管没有任何“炫”的意思,尽管连国门都没真正出过,但在不少亲友眼里,我已经是一个拿着高额年薪,坐着飞机满世界跑的“外企精英”了。

当然,除了朋友圈,我一直怀疑我在老家的爸妈也做了“夸大宣传”。事实上这是老年人的通病,总喜欢在人面前说自己出门在外的儿女多有出息,而且多少都会添油加醋。

想到这些,我赶紧删了朋友圈,还再三告诫父母:以后不许在老家人面前说我“混得好”。当然,他们都表示“没说过”,还怪我小题大做。

即便如此,还是晚了一步。事实很快证明,我的“小题大做”不是没有道理的。

没过多久,开始有人找我借钱了。

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叫“别人都认为你混得好”

第一位是差不多半年没联系的大学室友,电话里一上来就油腔滑调地喊我“*总”,没寒暄几句就直奔主题:

“都是兄弟,咱就直接说吧,我打算加盟一个店,想拉兄弟投点资。”

我怯怯地问:要多少?

“多多益善,现在缺口有五十万的样子,你如果手头富余的话……二十万有没有?不然十万也行。我写欠条寄过去。”

真是狮子大张口。好在平时关系比较铁,说话不用绕弯子,于是我直言相告:市场不景气,今年业绩比以前差了不少,加上老婆又快生了,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拉倒吧!咱同学里面,就数你小子混得好了,还装啥装啊。不过呢,”他话锋一转,“奶粉钱是要多留点。这样吧,五万有没有?剩下的我再去凑,等嫂子生了就还你。”

话都说到这份了,我还能说什么?最后,咬着牙借了他三万,没让打欠条,而他也在几个月之后如期归还。我算是“涉险过关”。

孩子出生没多久,老家的一位堂妹又在微信上向我借钱,这次是五千,说半年内就还。数目不算大,尽管被老婆埋怨了一通,我还是借了。

过了将近半年,这位妹子依然没有还钱的迹象。而我家的经济危机却日益严重:多年的积蓄已提前还了房贷;中美贸易战开打,外贸业务大受影响,我的提成也直线下降;年初,母亲的腿病动了手术,除去报销的部分,自己还花了五六万;老婆临产前就辞了工作,又因为急性乳腺炎无法喂奶,孩子一直吃奶粉……最窘迫的时候,我翻遍所有的账户也只凑出了三百块,连买奶粉都要刷信用卡。

即便如此,我还是没勇气向堂妹催要那五千块钱。我根本不想维护自己“混得好”的人设,但我怕一旦去要,连我原先的人设也保不住了。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对她每天发的朋友圈不停点赞,向她提示我的存在,或是发几条“哭穷”的朋友圈,并设置为仅她一人可见,然后等着她“良心发现”。

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叫“别人都认为你混得好”

“面子”这个东西,真的会害死人。我发现自己也像那个小品里的郭子,一边后悔地抽自己嘴巴,一边却又硬着头皮对别人说“没问题”。

光是借钱就够我焦头烂额了,居然还有人想托我找工作。

还是老家的亲戚,女儿今年师范毕业,学音乐的,那天加我微信,问我这里还招人不?文员、前台都行。

我说“暂时不招”。其实就是招,也是要外语外贸专业的。

然后这位亲戚又说:那你帮我打听打听呗,你认识的老板肯定很多。

我真是无语:我一个小业务员,认识的老板会“很多”? 当我是大老板吗?

好在,这事最后不了了之。那位妹子后来去哪工作,我也没有过问。我已是自顾不暇。

这种“混得好”的人设,有时并不仅仅源于炫耀和吹嘘,还可以来自你的工作本身。

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叫“别人都认为你混得好”

我的小舅子是老家县城的公务员。不止一次听他抱怨,亲友们是怎样轮番找他“帮忙”的:从女儿考编制,到儿子酒驾被抓,从拆迁房产评估,到家属工作调动……都想找他走“关系”,开“后门”。而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科员,无权无势,除了本部门之外的“大领导”,几乎一个都说不上话。加上干部纪律收紧,更不可能去搞这些小动作。

但亲友们不管这些。在他们看来,小舅子就是“混官场”的,人脉深广,手眼通天,如果事没办好,只能说明你没尽心。直到现在,还有几位亲戚对他爱理不理,据说就是因为托他“找关系”没能如愿。

“混得好”的人设一旦形成,就会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你牢牢困住。不到万不得已,你不会主动刺破它,毕竟你不可能逢人就卖惨哭穷,不可能逢人就说自己是个无权无势的“小人物”。相反,更多时候,你还会因为碍于情面或贪慕虚荣而“默认”这种人设,在别人羡慕的眼神中,享受“混得好”的虚幻快感。直到那一双双借钱和求助的手伸到你面前,才能让你陡然惊醒,让你发现真实的自己依然卑微,贫穷,无助。但是,如果你在此时才去否认自己“混得好”,从而拒绝别人的话,别人只会认为你在撒谎,也会让自己的人设彻底崩塌,代之以“吝啬”和“不近人情”。

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叫“别人都认为你混得好”

成人的世界里,“理解”永远是一种奢侈品。人们只会看到你外表的光环,从而羡慕你,嫉妒你,有求于你,却很难想象你看似光鲜的外表之下,会藏着怎样的痛楚与无奈。

现在,我几乎不发关于工作的朋友圈了,日常生活也发得很少,生怕别人从中看出我“混得好”的蛛丝马迹。但同时,我也不屑于“哭穷”。

我只是变得更加低调。这个社会,“低调”并不仅仅是一种修养,更多的是一种保护自己的生存策略。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想来想去,在没真正混得好之前,这是我对抗“混得好”人设的唯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