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广宁湘下村大变身,看看他们有何妙招拔“穷根”

近日,记者走进广宁县古水镇湘下村看到,中山扶贫工作队队长黄小春与同行的3名扶贫干部正在村中召开民主评议党员会议。黄小春既是扶贫队的队长,又是湘下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对村中事务他了然于心。


“我们还得加把劲,现在村里还有一户贫困户没有实现脱贫,争取明年鼓励这家人的主心骨出去就业。”黄小春在会上说道。

湘下村于2016年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村中有贫困户73户213人。该村农业产业相对空白,如何精准扶贫成为严峻的考验。“要想拔掉‘穷根’,必须让他们动起来,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才能真正脱贫致富。”黄小春给出了答案。


黄小春告诉记者,刚来湘下村时,看到村道、路边、空地都堆满了杂物,废旧房屋较多,没有清洁工清扫村中垃圾。针对这一现状,在镇政府统一部署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下,扶贫工作队与镇、村干部共同商讨,提出了聘请清洁工负责村中垃圾清扫,并清理掉村中堆放的杂物和清拆废弃房屋。


广宁湘下村大变身,看看他们有何妙招拔“穷根”

经过改造,湘下村的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提升。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娟 摄

如今,记者走进该村时发现,村中主干道没有杂物堆放,道路被拓宽了,还在两旁种上了桂花等花卉。漂亮的村道,使得临路商铺多了起来,在规范管理下,俨然形成了一条村中的“商业街”。村中巷道因有清洁工负责清扫,也变得整洁干净,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村里的“商业街”上,已脱贫致富的罗瑞贤和妻子正在做切粉,做到一定数量,他就拉上这些货到附近几个村子售卖。他告诉记者,此前他因病致贫,没办法外出打工,生活十分艰难。扶贫工作队了解到他家情况后,鼓励他开切粉店,并帮他申请到3万元的小额贷款,购买了机器设备和租了商铺。

“多亏有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我才看到生活的希望。”罗瑞贤高兴地对记者说道,现在每个月夫妻俩有将近7000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广宁湘下村大变身,看看他们有何妙招拔“穷根”

湘下村的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娟 摄

黄小春告诉记者,他们对贫困户摸底后,因户施策,有劳动能力的鼓励创业、就业,没有劳动能力的有分红和政策兜底。为鼓励贫困户创业,扶贫工作队为贫困户申请贷款创业,并提供创业指导;为鼓励贫困户就业,扶贫工作队一方面与村、镇竹加工厂合作,优先安排贫困户就近就业,另一方面则通过就业奖补方式,如年底工资总收入的10%进行奖励。经过三年的努力,该村73户213人基本实现脱贫。


“为了防止贫困户因病返贫,我们给每一户贫困户每人都购买了一份保险。”中国人寿中山分公司理赔员、扶贫工作队队员张武钦说,从2017年8月至今,已经累计赔付6万余元,惠及8个贫困人员。


产业兴,则农民富。为让湘下村走向生活富裕之路,扶贫工作队还筹资40万元修通了湘下村到黄垌村的村道,激活了山地的“竹林经济”。村民进山砍竹的积极性提高了,也带动了竹加工厂更好地发展,从而反哺当地村民。同时,该村还以党建为引领,发展山地西瓜种植项目,链接中山销售资源,推广“古水西瓜”品牌。


黄小春说,明年工作队将加强与竹制品公司的合作,把藤编厂作为“扶贫车间”搬到湘下村,可实现20人以上就业。此外,他还计划利用湘下村的河流和竹林优势,建设河堤旅游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娟】

【特约记者 凌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