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英宗复位后,是如何对待景泰的后妃的?

伟仔很专一


在正月十六日这天凌晨,已经被封锁了六年多的南宫大门终于被撞开,武清侯石亨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迎请英宗复辟,一行人向东华门匆匆跑去,到东华门后,守卫大声盘问呵斥,憋屈多年的英宗愤懑高喊:“朕太上皇也!”

此时的东华门随之应声而开,恭迎太上皇的王者归来。

这件事史称南宫复辟,又称夺门之变。明英宗七年多来的惊心动魄和孤独寂寞,至此终于画上了句号,朱祁镇上演了一部王者回归的年度大戏。

重新登上皇位的朱祁镇随后就废了景泰帝,从此之后兄弟二人就再度角色互换了。朱祁钰开始了他的幽禁生活,其时他已卧病在床,禁不禁倒也不重要了,想来朱祁钰并不像哥哥那般坚强,他心情抑郁,不到半月就一命呜呼了。

朱祁钰死后,一朝有势、大权重握的朱祁镇,是如何对待景泰的后妃的?

明朝制度中有一条殉葬制度,所以在朱祁钰死后,他的妃嫔们理应都殉葬,可有一人却没有被执行。这个人就是汪皇后,景泰帝的原配妻子,因为在景泰三年的时候竭力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的太子之位改立朱见济(朱祁钰的儿子,杭皇后所生)为太子这件事而触怒了朱祁钰,被废了皇后之位,从此就被幽禁在皇宫之中。

后来明英宗复位后,她又被重新得以认可为朱祁钰的原配之妻,复称郕王妃,而且还得到孙太后、钱皇后和朱见深的照顾。

在天顺元年的时候,朱祁钰逝世,英宗让朱祁钰后宫的妃嫔们殉葬。

但是当提及汪皇后是否也要殉葬时,第一个不赞同的人是李贤,他以汪氏已经被废幽禁深宫多年,且汪氏的两个幼女年龄尚小,还需要需人照顾为由,应免除殉葬。

复立太子后的朱见深也知汪氏当年是因他而被废,所以对汪氏也存在一定的恩情,所以便向英宗说情不让汪氏殉葬。英宗也念及汪氏当年帮自己儿子说话的情分上同意后免去汪氏殉葬,所以汪氏便得以活命,后来汪氏就从宫中搬去了郕王府。

汪氏搬到郕王府后就每天过着吃斋念佛的生活,直到正德元年十二月,汪氏薨逝,终年80岁。

景泰的所有妃嫔中汪氏是唯一得以善终的一位,而且明武宗时被追封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在南明弘光帝即位之后改上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朱祁钰的第二位皇后杭皇后是朱祁钰登基之前的侧室,朱祁钰即位后就册封杭氏为贵妃。

杭皇后在景泰七年的时候崩逝了,谥号肃孝皇后。 英宗复位后就下令废除杭皇后的谥号,还将她的陵墓毀坏了。而且明代只认汪氏为朱祁钰的正室,没有一个朝代承认杭氏。

其实这都是杭氏咎由自取,因为当年朱祁钰废朱见深改立朱见济为太子这件事,少不了杭氏的怂恿参与,因为朱见济是杭氏的儿子,所以杭氏是受益最大的一方。她应该庆幸她在朱祁镇复位之前死了,不然她的结局应该会更加的悲惨。

朱祁钰的妃嫔中还有一位较为出名的皇贵妃唐氏,唐氏是景泰七年的时候进宫的,在八月的时候被封为皇贵妃。她是历史上可以查证的第一位皇贵妃,因姿色艳美,宠冠后宫。

英宗复位后,郕王死后,唐贵妃就被逼为郕王殉葬,但也是最后一个为皇帝殉葬的明朝妃子,因为明英宗后来,干脆就废除了殉葬制度。

综上所述,英宗复位后景泰的后妃除了汪皇后得以善终外,其他妃子大多结局都很悲惨,而且大部分都被英宗以最残酷的方式逼迫殉葬。


历来现实


明英宗就是朱祁镇,他有两次当皇帝的经历。一次是老爹朱瞻基传位给他,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开始当上了皇帝。

另一次就是他和瓦剌打了败仗,成为了俘虏,从瓦刺回来,经过夺门之变后,又重新当上了皇帝。

尽管说明英宗仅仅当了一年的俘虏,但是,他回来之后,大明就不是他的了,而是他的弟弟朱祁钰的。

朱祁钰就是景泰帝。

无论是朱祁钰还是朱祁镇,这两个人因为皇位的问题,也开始向兄弟下手了,或者他们开始互相伤害了。

当朱祁钰见到从瓦剌回来的朱祁镇,很担心他会复辟。因此,就把他给囚禁在了南门这个地方。

这一时期朱祁镇过的生活,还不如在瓦剌的时候呢。但是,即使这样的生活他也必须要忍。

可是,上天又给了他当皇帝的机会。

原因就是朱祁钰的唯一的一个儿子朱见济死了。这让大臣们有了新的想法毕竟朱祁钰后继无人了。

在一个就是朱祁钰病重了,这两件的事情发生,让一些投机的大臣们策划了夺门之变,把朱祁镇给救了出来,复辟当了皇帝。

朱祁镇当了皇帝,朱祁钰没几个月就病死了。

那么,景泰帝朱祁钰死后,朱祁镇是如何对待他的妃子的呢?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时候,朱元璋恢复了殉葬的制度,朱祁钰死后,朱祁镇把他的妃子,除了一个汪妃之外,全部都给处死,这些被处死的人,都为朱祁钰殉葬了。

因此说来,当了明朝皇妃的人,他们的命运都是极其的惨的。

朱祁镇之所以留下来了汪妃,是因为这个人曾经想要帮助过他的儿子。这件事就是朱祁钰想要把朱见深的太子位给废了,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太子。

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当时汪妃不同意朱祁钰这样做。当然了他的反对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不过朱祁镇依然为之感动。

当朱祁钰死后,朱祁镇念在昔日的情分上,也就留了汪妃一命。


汉史趣闻


明朝景泰八年(西历1457年),明朝大臣石亨等人利用景泰帝患病的机会,发动政变,拥立因被瓦剌俘虏而退位多年的明英宗复位,历史上,将这场政变称之为“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后没多久,景泰帝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有传说认为,景泰帝是死于明英宗的谋害。


对于景泰帝,复位后的明英宗,对其所持有的态度,几乎完全是仇恨:因为从明英宗返回明朝开始,就过着被景泰帝软禁的生活,这长达数年的软禁生活所积累的怨恨,终于在此时爆发了——因此,明英宗不光让景泰帝莫名死掉,还一并废黜其皇帝称号。而对于景泰帝的家人,明英宗的态度则出现较大分化。

景泰帝的家人

景泰帝在位期间,前后册封过两个皇后,但是,这两个皇后可谓命运迥异。

第一个皇后是汪后。

起初,景泰天子本是明朝的郕王。汪后原本是郕王妃。因为明英宗贸然出击瓦剌被俘以后,郕王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景泰帝。景泰帝做皇帝后,郕王妃也一举成为景泰皇后。景泰帝登基之初,太子依旧是明英宗之子朱见深(后来的成化帝)。景泰帝坐稳皇位后,打算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一打算遭到汪后抵制和反对,于是景泰帝一怒之下,废掉汪后的皇后地位,改立朱见济的生母杭氏为皇后。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感激汪氏当年为保住朱见深的地位而做出的牺牲,于是,恢复汪氏郕王妃的身份,并让其在郕王府颐养天年。而汪氏也堪称高寿,从明英宗时代,历经成化、弘治两个时代,到正德帝在位期间方离世。



第二个皇后,则是前文提到的杭氏。

明英宗复位的时候,杭氏和朱见济都已经去世很久了。不过,明英宗对于杭氏母子夺去朱见深的皇位一直深恨不已、耿耿于怀,因此,在复位后,将杭氏的陵墓挖掘,尸体毁掉,同时,皇后尊号也一并废掉——可叹杭氏,因为做过几天景泰皇后,最终导致死后不得安宁,甚至尸骨无存。

此外,景泰帝在位期间,明朝还存在一位“预备皇后”。

所谓“预备皇后”,指的是景泰帝的唐妃。在汪后被废、杭后去世这段时间里,景泰帝没有册立皇后,但是,景泰帝不能让后宫管理出现真空状态,于是委任唐妃负责主持后宫情况。这期间,唐妃代行皇后职权。一般认为,如果不是夺门之变的发生,唐妃被册立为皇后只是时间问题。

夺门之变后不久,随着景泰帝一死,明英宗将唐妃在内、汪氏除外的所有的景泰帝的嫔妃,全部殉葬。

归纳一下:景泰帝的后妃,除了汪氏和早死的杭氏之外,其余悉数都被明英宗强迫殉葬了。


藤树先生


重新复辟的明英宗当然有一肚子的怨气要撒,但对待自己弟弟的妻妾们处置方式却不同。

明代宗的正妻汪皇后

明英宗被俘之后,明英宗的皇后钱皇后急的拿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赎回明英宗,又日日夜夜的向上天祷告,最终哭瞎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也瘸了。明英宗在一年之后被释放,明代宗将明英宗圈禁,钱皇后也和明英宗被关在了一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明英宗的日常供应开始不足,钱皇后不得不带着明英宗的一种妃嫔组织劳动补贴家用。而明代宗的汪皇后对待自己的嫂子却十分好,经常贴补,甚至在明代宗想要废掉明英宗儿子的太子之位时,汪皇后极力反对,惨被废除。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降明代宗为郕王,对待曾经帮助自己,而且在关键时候照顾自己儿子的弟妹,明代宗并没有过多为难,重新封汪氏为郕王妃,将她迁回原来的居所,并且允许她将原来自己的所有物品带出皇宫,钱皇后也经常邀请汪皇后入宫,相处的很好,一直到汪皇后去世。汪皇后在安葬时是按照皇妃的规格安葬,按照皇后的礼仪进行祭祀,她的最终结局比较好。

杭皇后死后尸骨不存

汪皇后因为反对明代宗废立太子而被废除皇后,杭皇后就是因为生了一个儿子而被明代宗立为皇后,只可惜母子俩福浅命薄,儿子当太子一年后去世,母亲杭皇后也没多久就去世了。去世之后的杭皇后被依照皇后之礼安葬,但在明英宗复辟之后,杭皇后就被废除了皇后的名号,后世明朝的史官也不承认她的皇后之位,连自己的坟墓也被明英宗下令挖开,尸骨也找不到了,自己的儿子“怀献太子”的名号也被降为“怀献世子”。

最后殉葬的唐贵妃众人

杭皇后去世之后,明代宗的后宫还需要人主持,这就是唐贵妃了。明代宗十分宠爱唐贵妃,给唐贵妃的家族赏赐十分丰厚,只要明代宗不生病,唐贵妃生下儿子就一定会升为皇后,可惜唐贵妃来不及享受自己的人生了。明英宗复辟成功后,明代宗很快就去世了,依照明朝的旧例,明代宗的妃嫔会被殉葬,汪皇后因为和明英宗的妻子相处极好再加上有朝臣为其说话没有殉葬,杭皇后已经去世并且尸骨无存,剩下的就是唐贵妃众人了,所以唐贵妃年纪轻轻就被殉葬了,可怜七八年之后,明英宗就废除了殉葬制度,唐贵妃等人应该是明朝最后一批殉葬的皇宫妃嫔了。

明英宗在经历过一番重大变故后,重新夺回皇位,而明代宗的妃嫔作为失败的一方,除了汪皇后得到善终,其余的众人都只能承受宫廷斗争失败方的必然结局。


天天故史汇


《明史 列传第一》记录了明景帝原配废后汪氏的境遇

1、汪氏,顺天人,正统10年被册封为郕王妃,正统14年因郕王即位为皇帝,被册封为皇后;

2、汪氏曾下令收葬京城附近暴尸的尸体;

3、汪氏生育2个女儿,没有儿子;

4、景泰3年,汪氏劝阻明景帝不要废明英宗儿子朱见深太子之位而立自己刚生的儿子朱见济,明景帝大怒,废除汪氏的皇后之位,而立朱见济的生母杭氏为皇后;

5、景泰7年,皇后杭氏去世,谥号肃孝,明英宗夺位之后,消除杭氏的皇后谥号,摧毁杭氏所葬的陵墓;

6、明英宗夺位后、明景帝去世前,汪氏自称郕王妃;

7、明景帝去世后,明英宗让明景帝妃嫔唐氏等人殉,本来明英宗也要汪氏殉葬,但李贤以汪氏两个女儿年幼需要抚养为由劝明英宗放过;

9、朱见深重新被立为太子后,因为感恩汪氏劝阻明景帝不要废他的太子位,因此对汪氏比较尊重,更劝明英宗放汪氏到宫外郕王府居住;汪氏得以从宫中携带财物出宫;

10、汪氏和朱见深母亲周太后交情很好,在明英宗夺位之后,依然经常入宫和周太后;

11、汪氏性格比较刚烈;某天明英宗问太监刘桓玉玲珑的下落,刘桓回答应该是在汪氏府里,明英宗派人去拿,汪氏把玉玲珑扔到井里,却对来索取的使者说没有,后汪氏又宣扬自己的委屈:

“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數片玉耶!”

后又传言汪氏出宫时携带百万钱财,明英宗派人去搜查时,汪氏立即要自尽;

12、正德元年汪氏去世,以妃礼下葬,以皇后礼仪祭祀,正德2年谥号贞慧安和景皇后。

明景帝生母吴太后,在宣德3年被封贤妃,景帝即位被尊奉为皇太后,英宗夺位后,以明宣宗所册封的贤妃身份自居,成化年间去世。

至于说明景帝的一般妃嫔,历史没有记录,但估计大部分被明英宗留在宫里,少部分给明景帝殉葬。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明英宗朱祁镇,在亲征瓦剌后被俘。

本来他要亲征,其母孙太后就很不赞成,但英宗的初衷还是想建一番功业,他为安抚众心及母心,把唯一的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因其年幼,特又命异母弟朱祁钰监国。

英宗被俘后,朝廷上下四处奔走,这时候,瓦剌发话了:可以用钱财赎。

哦,堂堂一个天子,简直像落到绑匪手里一样了。但这也没办法,打又打不赢,能用钱解决的事那就用钱解决呗。

这时,英宗的钱皇后也听说了这事,连同婆母孙太后一起,把自己的首饰什么的都捧了出来。

谁知瓦剌贪得无厌,索要无度。

这时候,明廷决定不被绑匪,哦瓦剌牵着鼻子走了——放弃肉票英宗,另立朱祁钰。

朱祁钰即位后,开始还是抱着暂代哥哥做事的目的的,谁知人心难经考验,当皇帝很容易上瘾,当着当着不想让了。就是哥哥回来后也不想让了。

由于肉票的价值不大了,一年后,瓦剌把明英宗放了回来,一是在他身上捞不出什么油水了,二是想给明廷内部添点乱。

景泰帝见着哥哥,不说让位,反而把他和钱皇后锁在南宫,衣食供给甚少,钱皇后还要自己做女红挣点家用。为防止旧臣见旧主生事,景泰帝还把哥嫂住所附近的树木砍个精光,方便监视。

景泰帝对兄嫂谈不上好。但也没下杀手。虽废太子朱见深,但也未行诛杀。且英宗后宫诸人,未见有异常死者。

七年后,景泰帝病重,自己儿子也逝世了。群臣趁此之机,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复位。

景泰帝不久病死。英宗会如何对待他的后妃?

不得不说,明英宗朱祁镇是积累了很多怨气的。他一上位,立即将朱祁钰仍降为郕王,其夭折的太子朱见济也被追废,朱见济的生母杭皇后也立行追废除。

只有被景泰帝废为庶人的汪皇后复尊为郕王妃,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当时汪皇后因为朱见济并非自己亲后,不同意景泰帝将其立为太子,触怒了景泰帝,被废为庶人。其实她倒也不是为朱祁镇这一支着想。不过也因祸得福,朱祁镇复位后,将其复尊为郕王妃,且景泰帝朱祁钰死后,并未令她殉葬。

而景泰帝其他的嫔妃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其死后,明英宗令她们全部殉葬。

明英宗此举不得不让人揣测是出于报复,因为他自己,似乎并不赞同殉葬这个残酷的陋习。明朝的生殉制度就是自他手里终结的。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自己临终前叮嘱废除这个制度,应该也不是一时起意,此时却让景泰帝的后妃们殉葬,是不是为了泄愤?

对于早前已逝世的杭皇后,明英宗更是怀恨在心,无法在其生前折磨她,就连死后也不放过,他命人毁坏了她的陵墓,杭皇后梓宫下落不明,可谓尸骨无存。

明英宗自己与钱皇后,倒在历史上留下一段患难与共的佳话,可惜权力斗争下的明英宗,在对待景泰帝的后妃们时,并没有什么柔情在内。

但话又说回来了,倘若朱祁钰在皇位上一直坐着,有活得比英宗长,他又会如何对待英宗朱祁镇这一支呢?恐怕也很难说善了吧。


钱多多读文史


说起这段历史,一开始不仅让人感到费解,因为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对弟弟景泰帝朱祁钰逝后嫔妃的处理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即:除了对景泰帝的废后汪氏网开一面外,对已经过世的杭皇后是毁其陵、暴其尸;对他的皇贵妃唐氏等人则继续采取残酷的陪葬方式。但是到了他自己临终前却对儿子朱见深特意交待道:自高皇帝 以来,但逢帝崩总要有嫔妃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今后要废除此制——那么,我们不仅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笔者以为:要说清这点就不得不提到兄弟两人的皇位之争以及朱祁镇与皇后钱氏的情深义笃。

先来看两人的皇位之争:朱祁镇9岁即位,22岁时因宠信太监王振,御驾亲征瓦剌,临行前就让比他小一岁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当然了,此时兄弟俩都认为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可没料想“土木堡事变”就此发生,因为明军主力全军覆没,朱祁镇也被敌人俘虏,并且此时的瓦剌咄咄逼人,大有南侵之意……国不可一日无主,朱祁鈺在于谦等大臣们的拥戴下登上皇位,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之后上下一心,成功地打 退了瓦剌对北京城的进攻……但是富有喜剧性的是:瓦剌人被打败后不久,又把朱祁镇放了回来——这下可给已经做了皇帝的朱祁钰出了一道难题。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尝到做皇帝的甜头,不想就此放权。兄弟俩的离心离德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朱祁钰动了一番心思后,把哥哥一家软禁在南宫,让锦衣卫严密监视……从此以后朱祁镇一家失去了自由。甚至有时候吃穿用度也入不敷出,钱氏等嫔妃不得不做些针线活计补贴家用……可七年之后,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救英宗朱祁镇一家于水火,使其成功复位,第二次称帝……同时也因为朱祁鈺在位期间,曾经把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废除,立杭皇后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所以,等到朱祁镇复位后不久景泰帝离世,尽管这时的杭皇后和她的儿子已不在人世,朱祁镇还是没有放过她,对其毁陵暴尸,其他嫔妃则一律殉葬!

明白了这点,接着再来看朱祁镇与皇后钱氏的关系——因为钱皇后系朱祁镇的结发妻子,且钱氏为人一向深明大义,谦恭有礼,对丈夫情深义笃,不但朱祁镇被俘之后哭瞎了眼,摔断了腿,朱祁镇回来后被软禁的七年,夫妻俩又同甘苦共患难,朱祁镇对她一直敬重有加。所以,尽管她一生没有生育,夫妻还是相敬如宾。因为太子朱见深系周贵妃所生,按照太祖朝惯例,皇帝逝后,没有生育的后妃应为皇帝殉葬,朱祁镇担心钱皇后会遭遇不测,临终前特意向太子交待要废除人殉制度……所以,自明以来,这项残忍制度的废除,不能不说与钱氏有着直接关系!但是无论何种原因,英宗仅就废除殉葬一事,就不失为一代英明的君主!





木语石歌


景泰帝朱祁钰是宣宗朱瞻基的次子,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封郕王,封地在山东濮州,本是个逍遥快活的藩王,皇位什么的与他无关,公元1449年英宗不甘寂寞,御驾亲征,出关跑去砍蒙古人玩,谁知在土木堡被瓦剌兵包围,俘虏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之变”。英宗出征前,考虑到朝廷没个看家的不行,叫郕王朱祁钰来监国,谁料皇帝被鞑子抓住了,以当时的情况被送还的几率很小,国不可一日无主,太子朱见深还在襁褓,以于谦、王文等主战派拥戴,孙太后同意下,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这就是景泰帝。

土木之变遗址。

景泰帝在位9个年头,在巩固大明江山上,有些政绩,本是不错,可瓦剌在和明军后来作战时,战败,想求和,而求和的本钱就是俘虏英宗,虽然景泰帝不愿将哥哥换回来,但经不住满朝的劝说,英宗完整的回京了,皇位已定不可改,被尊为太上皇,软禁在南宫,这一关就是7年。也是怪景泰帝没本事,好不容易废除了英宗已立的皇太子,让自己儿子朱见济当太子,没几年这个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夭折了,朝廷又回到立嗣问题上,景泰的态度让一些英宗旧臣不满,在景泰一次患病期间,石亨、徐有贞等大臣把太上皇请出来,重新登位,这就是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重登皇位的英宗毫不客气,将景泰废为郕王,没几天就死了,以亲王礼草草下葬,拥护景泰的大臣被血洗,景泰的一群后宫妃子们也命运舛互。由于景泰帝号被废,史书对其人其事记载简陋,《明史》关于他的后宫,有封号的仅有4位,但肯定不止4位,因为这4位仅有1位在景泰死后殉葬的,但明史清晰记载“英宗以其后宫唐氏等殉”,这个等字说明,还有其它人,可是史料没留下踪迹,下面只能讲解4位有记载的妃子们。

景泰死后以藩王礼下葬,宪宗时复景泰帝号,将王陵扩建为帝陵,也就是今天看到的景泰陵。

4位,其中2位皇后,1位贵妃,1位妃。原配汪皇后,朱祁钰还是郕王时的正妃,由于她无子,在景泰立嗣问题上,站在了英宗立的原太子朱见深一边,反对景泰废朱见深,而立杭妃生的朱见济,此举惹怒了景泰帝,皇后被废降为庶人,所以英宗复位后,念及她拥护自己儿子,得到善待,复封为郕王妃,往后的生活多有照顾,其家族也很兴旺,汪氏一直到了武宗才去世,活了80岁,高寿。汪皇后被废后,给景泰生了儿子的杭妃立为皇后,儿子是太子,自己是皇后,风光一时,但命运如此弄人,不久儿子夭折,杭皇后悲痛欲绝,一病不起,也死了,景泰被废后,杭氏皇后封号被废黜,陵被毁,族人被贬,什么都没得到。

什么都没得到的杭皇后,画像。

唐贵妃,景泰晚年宠爱的妃子,世事难料,就像做梦一样的唐贵妃,因为夺门之变被革封号软禁,没几天景泰死了,英宗下令唐贵妃等人为景泰殉葬,前面有说道“英宗以其后宫唐氏等殉”,就这样一命呜呼了。最后一位李贤妃,也是命运多桀,夺门之变时李贤妃怀有身孕,且马上就要生产了,景泰被废时,李贤妃被逐出宫,秘密看管,生产后遗子被送往凤阳落到建庶人朱文圭的户籍上,朱文圭是谁,建文帝的儿子,朱棣夺位后送到凤阳囚禁,只给口吃的,其它没人管,长大后连猫、狗都不认识,就一大傻子,李贤妃跟着去凤阳照顾儿子,没几年孙太后去世,英宗令李贤妃殉葬。


图文绘历史


汪皇后(1427年―1506年),是朱祁钰的结发妻,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废黜朱见深太子之位并改立朱见济为太子之事而触怒景泰帝,被废。汪皇后是个明白人,她反对朱祁钰废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是对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明英宗复辟后,为了感念当时汪皇后为自己的儿子说话而免于殉葬,并且恢复了汪皇后的正妻之位,改为郕王妃,孙太后和明英宗对她都很照顾。后来活了八十岁,也算是善终了。

杭皇后,景泰帝侧室,即位后封为贵妃,后册为皇后,景泰七年(1456年)崩,谥“肃孝皇后”。英宗时废皇后谥号,毁其陵墓。明代只承认汪氏为景泰正室,无一朝承认杭氏。这主要是因为杭氏当年主张让朱祁钰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在废除朱见深太子之位上面没少给朱祁钰吹枕边风。幸亏她早死了,要不她的下场会是最惨的。

唐贵妃,景泰七年(1456年)封"皇贵妃",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皇贵妃,宠冠后宫。郕王死,被逼殉葬。唐贵妃也成了最后一个为皇帝殉葬的明朝妃子。因为后来明英宗废除了殉葬制度。

综上所有,明英宗对待景泰帝的妃子都很残忍,除了汪皇后外,应该都被殉葬,有人说明英宗是个好人,但是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在有皇帝上面他比不过自己的弟弟。后来废除殉葬,看似有仁义之心,可是也不排除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好名声而做的形象工程,明朝的衰弱他可以说有着很大的责任。


关河南望


在整个明朝统治时期有这样的一位皇帝,他的色彩丝毫不亚于朱元璋从和尚当成了皇帝,也不亚于朱棣从北方的藩王当成皇帝,他的名字叫做朱英宗。

事件回顾

朱英宗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由皇帝变成奴隶,再由奴隶变成皇帝的传奇人物, 而且朱英宗理论上来说,曾经有过若干年的时间是在大西北和大东北地区吃着沙子就着草皮,终日落魄不堪,甚至连明天能否挺过来都是一个未知数的状态。

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朱英宗有一个弟弟,兄弟两个人关系非常好。某一日朝中的一个大太监,突发奇想要建功立业,于是想要率领军团前往北方打仗,典型的没事找事儿,可是这位大太监因为担心自己的权力不够,无法有效的控制军队,想出了个办法,吧朱英宗也拉了下来,让皇帝亲自率领的军团前往北方,攻击那虚无缥缈的敌人。

此次战役过后,整个北京城包括北京城方圆五十里以内的所有军团力量通通消失殆尽,北京就成了一个空架子,任人来拿取,因为朱英宗失败了,而且失败的一无所有全军覆没。

更为可怕的事,北方的敌人似乎也不太友好,他们四处拉着朱英宗前往各个城池,希望能够获得好处,如果获不到好处,他们将会杀掉这个前任皇帝,关键时刻华夏的士大夫以及朝廷百官再一次显现出自己的智慧来,在当天晚上便已经废除了朱英宗的皇位,然后让他的弟弟来长久的担任整个明帝国的皇上。

好了,事情到此段落就已经明了了,景泰皇帝抢了朱英宗的皇位不说,还把朱英宗后宫当中的妃子挨个儿临幸了个遍,那么当朱英宗复位之后是如何对待景泰的后妃的呢?

没错,这就是事实

第1点是废除与景泰皇帝相关的所有的称号。请注意,这里是指与景泰皇帝相关的,而与景泰皇帝相关的诸多妃子当中,她们的称号从之前的高贵眨眼之间变成了虚无,什么都剩不下了。

第2点,某些与景泰皇帝有过嘿嘿事情的妃子,将会伴随着景泰皇帝殉葬。这里的殉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活人殉葬,一种是死人殉葬,但无论如何这些女子都遭受到了政治报复以及政治屠杀。

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明朝也好,还是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也好,后宫当中的绝大多数女子她们的性命是不值钱的,除了要讨好皇帝之外,还要应对随时而来的宫廷当中的争斗以及争宠。甚至在皇帝的更替以及改朝换代时,后宫当中也会遭遇一轮又一轮的清洗和屠杀。

朱棣顺利逆袭,当上皇帝后,对于明朝后宫当中的妃子进行了一轮血腥的屠杀,而明英宗复位之后也经过了一轮血腥的屠杀,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在那个封建王朝当中,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