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你穷,都是忙出来的,不要成为所谓的穷忙族

周末和朋友小聚,朋友说,自己每天忙的像个陀螺一样。但是几年过去了,自己依然是个忙且穷的小职员,升职加薪更是遥遥无期,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穷忙族吧,也是我们讨厌的样子之一。

你穷,都是忙出来的,不要成为所谓的穷忙族

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可能不如百分之一的机会

第一,

曾经自己最喜欢的四个字是:天道酬勤。但后来发现,并不是你足够努力就能成功。雷军曾说:别用你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透过这句话我明白,只有那些用在战略上并从全局思维去努力的,才是我们应该尊崇的勤奋。但往往,我们会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消耗在细枝末节的勤奋上。生活里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类忙的飞起的人:一大早顶着一头乱发边走路边吃早餐;办公桌上贴满了便利贴,到处是时间计划,两点、三点;大家都下班走了,他还在继续奋战;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在各种付费群里学“知识”。看似忙的不可开交,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但日子久了却发现,这些忙碌并没有带来指数型的提升,职场发展也只是在按照线性增长的路数走。

你穷,都是忙出来的,不要成为所谓的穷忙族

第二,

大概很多忙碌族们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我那么忙,却依然没有变好?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曾提出“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也就是说,如果日常工作每天8小时,一周按5天算,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5年的时间。

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匆匆忙忙、勤奋工作,甚至每天超过12个小时,却依然贫困,彷佛陷入了一种死循环。

比如那些身处在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富士康有一批派遣员工,他们没有任何保障,没有假期,甚至没有病假工资和带薪休假等福利。

对他们来说,只要不工作就没有工资,或者随时能被公司解雇,而且不用发放违约金。

一小时累死累活才能拿到14元的时薪,加班工资也只是按正常上班工资算。拼了命的工作,也只能求得温饱。

他们忙吗?很忙。

但很不幸的,他们都陷入了又忙又穷的死循环。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贫穷并不是因为不够努力不够勤奋,更不是不愿意抓住机会,而是你一旦处在贫穷的生活状态中,就很容易陷入死胡同,在原地打转。

你穷,都是忙出来的,不要成为所谓的穷忙族

第三,

奇葩说里有个辩手刘楠,曾在外企工作,但每天做PPT和汇报工作让她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恐慌,后来她毅然的辞去了工作做起了母婴电商。

也许,当工作陷入迷茫和困惑时,不应该继续死磕,及时改变思路,转换方向,人生才能有更多的可能

和我朋友一样的人,应该跳出目前的舒适区发现更大的天地,或者说,多做一些为自己增值的事儿。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产品经理出身,曾经为了谈客户、忙工作也是常常加班甚至很多次都赶不上末班车。

工作虽然忙但我时时都在想怎么把60分的工作做的更好,所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升职加薪。

但后来,当我发现自己即使再努力也只能在月薪2-3万徘徊的时候,我辞职了。

我的选择都来自于我内心的危机感:我不愿意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窄,我想让自己越活越值钱。

而这件事的终极解只有一个,那就是投资自己,增值自己。

正如那句话:一个人也要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

以前我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希望能通过提升个人技能来完善产品功能,现在我更愿意把自己当成一家创业公司去打造,只有能持续增值的公司才是好公司。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平时做的点点滴滴,都是在为自己增值。比如大家学习理财课程,跟着节奏走并且能进行实践的,都能转化为自己的理财技能。

人生的每一步路,都算数。你所用来成长的每一步,都会像一棵悉心种下的小树慢慢长大,给你一片清凉,满树繁花锦簇的浪漫,甚至是累累硕果。

最后,希望你不是瞎忙,更不要沦为穷忙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