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你窮,都是忙出來的,不要成為所謂的窮忙族

週末和朋友小聚,朋友說,自己每天忙的像個陀螺一樣。但是幾年過去了,自己依然是個忙且窮的小職員,升職加薪更是遙遙無期,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窮忙族吧,也是我們討厭的樣子之一。

你窮,都是忙出來的,不要成為所謂的窮忙族

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可能不如百分之一的機會

第一,

曾經自己最喜歡的四個字是:天道酬勤。但後來發現,並不是你足夠努力就能成功。雷軍曾說:別用你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透過這句話我明白,只有那些用在戰略上並從全局思維去努力的,才是我們應該尊崇的勤奮。但往往,我們會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消耗在細枝末節的勤奮上。生活裡我們常常會遇到這類忙的飛起的人:一大早頂著一頭亂髮邊走路邊吃早餐;辦公桌上貼滿了便利貼,到處是時間計劃,兩點、三點;大家都下班走了,他還在繼續奮戰;每天睡四五個小時,在各種付費群裡學“知識”。看似忙的不可開交,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但日子久了卻發現,這些忙碌並沒有帶來指數型的提升,職場發展也只是在按照線性增長的路數走。

你窮,都是忙出來的,不要成為所謂的窮忙族

第二,

大概很多忙碌族們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我那麼忙,卻依然沒有變好?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曾提出“一萬小時定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這也就是說,如果日常工作每天8小時,一週按5天算,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5年的時間。

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匆匆忙忙、勤奮工作,甚至每天超過12個小時,卻依然貧困,彷佛陷入了一種死循環。

比如那些身處在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富士康有一批派遣員工,他們沒有任何保障,沒有假期,甚至沒有病假工資和帶薪休假等福利。

對他們來說,只要不工作就沒有工資,或者隨時能被公司解僱,而且不用發放違約金。

一小時累死累活才能拿到14元的時薪,加班工資也只是按正常上班工資算。拼了命的工作,也只能求得溫飽。

他們忙嗎?很忙。

但很不幸的,他們都陷入了又忙又窮的死循環。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貧窮並不是因為不夠努力不夠勤奮,更不是不願意抓住機會,而是你一旦處在貧窮的生活狀態中,就很容易陷入死衚衕,在原地打轉。

你窮,都是忙出來的,不要成為所謂的窮忙族

第三,

奇葩說裡有個辯手劉楠,曾在外企工作,但每天做PPT和彙報工作讓她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恐慌,後來她毅然的辭去了工作做起了母嬰電商。

也許,當工作陷入迷茫和困惑時,不應該繼續死磕,及時改變思路,轉換方向,人生才能有更多的可能

和我朋友一樣的人,應該跳出目前的舒適區發現更大的天地,或者說,多做一些為自己增值的事兒。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產品經理出身,曾經為了談客戶、忙工作也是常常加班甚至很多次都趕不上末班車。

工作雖然忙但我時時都在想怎麼把60分的工作做的更好,所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升職加薪。

但後來,當我發現自己即使再努力也只能在月薪2-3萬徘徊的時候,我辭職了。

我的選擇都來自於我內心的危機感:我不願意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窄,我想讓自己越活越值錢。

而這件事的終極解只有一個,那就是投資自己,增值自己。

正如那句話:一個人也要要活得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心靈招兵買馬。

以前我把自己當成一個產品,希望能通過提升個人技能來完善產品功能,現在我更願意把自己當成一家創業公司去打造,只有能持續增值的公司才是好公司。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平時做的點點滴滴,都是在為自己增值。比如大家學習理財課程,跟著節奏走並且能進行實踐的,都能轉化為自己的理財技能。

人生的每一步路,都算數。你所用來成長的每一步,都會像一棵悉心種下的小樹慢慢長大,給你一片清涼,滿樹繁花錦簇的浪漫,甚至是累累碩果。

最後,希望你不是瞎忙,更不要淪為窮忙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