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约旦河西岸不存在,那里是犹太人祖传的犹大和萨玛利亚!”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10月18日下午代表特朗普政府作出重大中东决策,承认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领地里,当前所有、与未来扩建殖民的“以色列屯垦区”皆为“合法存在”。此一政策,不仅推翻了美国自1978以来的外交方针,更大大激怒了阿拉伯世界、并几乎摧毁了“以巴和解”的残存可能性。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非法屯垦区

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4月9日以色列大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今年4月6日接受当地传媒访问时称,若再次连任,以色列将会吞并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殖民区”。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内塔尼亚胡介绍占领计划

以色列9月17日再次举行大选。总理内塔尼亚胡又扬言,将吞并西岸所有殖民区,包括巴勒斯坦最大城市心脏地带的飞地,争取民族主义者支持。

10月18日,特朗普政府表示“用国际法来解决以巴冲突根本没可能”,因此承认屯垦区的地位“只是让大家认清现实而已”。然而国际舆论大多认为,这项激进的外交举动对美国并无太多利益,只是帮贪腐缠身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拼选举而已!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以色列三维地图

“声称这些‘平民开发区’为‘违反国际法’的非法屯垦,对于中东和平进程根本一点用处也没有。”在18日的记者会上,蓬佩奥代表特朗普政府如此表示:

“世界的真相是——根本不可能有‘法律解决方案’,能化解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在这边纠结国际法,争执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对‘和平’的目的来说,根本毫无意义。”

蓬佩奥表示,在过去41年来,美国都奉行着国务院从1978年开始执行的一份法律建议,坚持认为“以色列的屯垦行为‘不符国际法规范’”。因此特朗普才会主张“大家应该先认清现实”,才能有效继续“以巴和平调停”。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约旦河谷

以色列“吞并”的约旦河西岸“殖民区”,究竟是什么?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约旦河谷的全景

1967年中东爆发“六日战争”,也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与几个阿拉伯国家发生冲突,包括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以色列实控图

与埃及对抗的战果是,以色列再度地攻下了西奈半岛并且占领了这个地区。以色列也在此战役中获取并占领加沙走廊。与叙利亚对抗的结果则是,以色列攻下并占领了戈兰高地。戈兰高地的位置,极具战略重要性,它俯视着整个加利利海的东岸。与约旦对抗的结果是,以色列攻下并占领了“西岸地区”,包括整个耶路撒冷城。许多以色列人宁可称西岸地区为“犹大和撒玛利亚”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获美国总统特朗普力挺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6月为戈兰高地一个殖民区取名为「特朗普高地」。

在国际法中,这类的军事占领区并非以色列国土,作为占领军的以色列并不具备殖民开发的合法主权。因此无论是后来成为土地归还依据的1967年《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还是1978年美国国务院给予卡特政府的法律建议,都要求以色列应该交还“六日战争的占领土地”,并视其对东耶路撒冷与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开发与屯垦殖民为“非法占领”。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红色为东耶路撒冷,黄色为并入以色列的墙内西岸土地,蓝色为会归还给巴勒斯坦的墙外西岸土地

此外,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于1993年至1999年间签署奥斯陆协议。约旦河西岸自此被划分为三个区,以色列军事控制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占约旦河西岸地区面积60%以上的C区,巴勒斯坦人管治A区,剩下的B区由两方共同管理。C区内巴勒斯坦人口众多,以色列大多数犹太人定居点也建在这一区域内,巴勒斯坦希望未来能获取这一区域的控制权。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1945年巴勒斯坦分区域的土地拥有情况

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不断扩建殖民区,企图吞并更多土地;巴勒斯坦人则希望在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与加沙地区建立国家。两国都希望让同一块土地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归自己管治,让以巴冲突一直没有结束。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加沙地图

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曾要求以色列“立即及完全停止在所占领巴勒斯坦地区的殖民活动,包括东耶路撒冷”。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无视国际反对,继续扩建殖民区。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约旦河谷的枣椰树

值得注意的是,约旦河西岸屯垦区、“以色列非法屯垦区”、约旦河西岸“殖民区”、“以色列武装屯垦区”、“犹大和萨玛利亚”等概念,实际上指的是同一块地区。英语世界称呼以色列殖民区为“移民点”,中文则有“殖民区”、“屯垦区”和“定居点”等说法。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加沙位置图

但如果我们知道以色列通过控制水源,迫使巴勒斯坦人放弃其原居地,犹太人在政府支持下步步进逼,将土地改成他们的居住范围,我们便不会用“定居点”这种过于中性的字词指,而称之为“殖民区”,以示其殖民之侵略性质。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西岸地区示意图

那些称这块地为“犹大和撒玛利亚”的犹太人,通常是要藉此强调以色列的先祖,早就拥有并且居住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用这个圣经上的名称,来称呼这块具有争议性的领土。

以色列的屯垦政策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红色是根据奥斯陆协议在以色列控制下巴勒斯坦自治区域,黄色是约旦河西岸以色列管理的犹太人定居点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直到2005年之前,以色列对在占领区内犹太人的屯垦,政府一直鼓励犹太人移居约旦河西岸,并不断剥夺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约旦河西岸目前已有约40万犹太人定居,另有250万巴勒斯坦人于当地生活。以色列的殖民区虽然兴建不停,但此举其实一直违反国际法。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上兴建殖民区,并以安全为名兴建隔离墙,令巴勒斯坦人尤如生活在巨大露天监狱。

这个政策的基本理由是,有了犹太百姓在占领区里居住,就会形成一个“落籍”的事实,这样可以使得任何试图将占领区交还给巴勒斯坦人的行动愈发困难。虽然对犹太的屯垦者而言,住在占领区里必须要冒很大的危险,但是他们坚信,在“所有的以色列都有犹太人落籍”这件事是绝对必要的。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犹太人新建与飞废止的定居点1967-2008

2005年9月12日,在以色列时任总理阿里克·沙龙主导之下,以色列突然将加沙走廊拱手让于巴勒斯坦人。许多以色列人对于沙龙的这个决定极端地愤怒。在此之前,沙龙对于在占领区里屯垦这件事,一直地持强硬支持的态度。许多在原来居住在加沙走廊的屯垦拓殖者,都是在以色列军队的强迫之下,才肯搬离他们的家园。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以色列在西岸不停擴建殖民區,侵佔巴勒斯坦人的土地。

而以色列在西岸地区,仍然继续藉着屯垦来执行大规模的“落籍”政策。以色列给予居住在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百姓,不同等级、不同程度的控制权。某些地区由巴勒斯坦人民全权治理;某些地区由巴勒斯坦人综理民事,军事则由以色列掌控;另有一些地区,则由以色列全权控制。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西岸地区-以色列-巴勒斯坦

就以色列的立场而言,东耶路撒冷就是“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与犹太民族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信仰国都”。而所谓的约旦河西岸,是古犹太王国既有的国土“犹大和萨玛利亚”,是其宗教信仰与国族历史中“应许之地”的一部分;在现世中,亦是以色列军队“用鲜血争回的国土”,要怎么使用都不干外国人的事。

不过对巴勒斯坦人来说,约旦河西岸不仅是巴勒斯坦政府的当前所在地,亦是巴勒斯坦正式建国后、唯一能有效掌控的国家领土。然而以色列透过军事占领与单方执法的漏洞,却不断驱逐、迫迁耶路撒冷与西岸土地上的巴人社区;取而代之的则是大量兴建,特意切断巴勒斯坦国土连贯、并占据良田水源的“以色列武装屯垦区”。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以色列-死海

2009年,路透社报道,世界银行发现,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以色列从与巴勒斯坦共享的含水层中占取比巴勒斯坦多4倍的水资源。此发现加剧了处于干旱日益严重的中东各国在水资源方面的争夺。尽管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共享约旦河西岸山区的含水层,但是水资源的使用分配相当不平均。

以色列在巴人土地上的屯垦政策,长期以来就是遭致国际谴责的非法行为。之中,除了关于土地与民族主权的历史争议外,强行迫迁、片面改变土地产权与自然资源分配的作法,不仅让现实中的巴勒斯坦政府陷入了国土破碎、无法统一的窘境;对于那些流亡海外的数百万名巴勒斯坦难民,更是损害其归乡权、并将土地记忆“连根拔起”的“迫害犯罪”。

奇妙的是,2015年3月25日,巴勒斯坦与欧盟签署总价值为350万欧元的协议,以共同开发约旦河西岸C区。

大国就可以不尊重国际规范?美国力挺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红包”

美国政府改变41年立场,承认以色列西岸殖民区“并非有违国际法”,无视1949年《日内瓦第四公约》、2004年国际法院咨询意见及2016年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国际社会不能不质问,大国就能够不尊重及遵守国际规范吗?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2008年10月提出的巴以解决方案

“美国根本没有资格可以‘取消’国际法对于巴勒斯坦民族的主权权力!更没有权力‘授权’以色列的非法屯垦行为。”在美国改变外交立场后,愤怒的巴勒斯坦政府主席阿巴斯也发出激烈的谴责声明。紧邻西岸、境内有大量巴勒斯坦人但已与以色列和解建交的约旦王国,也警告“美国的片面决定,或将对中东和平进程带来极端危险的影响”。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约旦河西岸地区

以色列左翼报《国土报》认为,美国改变对屯垦区的定位承认,短期内不会对“在地现况”带来剧烈影响——因为迫迁巴人、强征土地殖民的行为,根本不曾停过。但之后美国可能会扩大开放对以色列屯垦区的投资、外交补助预算,进而加速并支持以色列对于约旦河西岸的实质吞并。

但如果“短期内”没有明显效益,为何特朗普还要选择“此时”作出重大争议决策呢?这一部分,是因为特朗普自己的2020年的连任压力,需要更多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基督教福音教派的集体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公开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投桃报李”。

特朗普此时的重大宣言,被外界视为“公开力挺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红包。

在2016年总统选举中,与欧巴马政府长期交恶的内塔尼亚胡,曾公开打破“以色列不干预美国选举政治”的禁忌,公开力挺特朗普总统。之后,两人于私交与战略合作上亦是合作无间——内塔尼亚胡在国内屡屡自称是“特朗普钦点的最棒同盟”;特朗普亦改变了美国过去“相对平衡”的以巴立场,一面倒地支持以色列,包括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国都并搬迁美国驻以大使馆、承认以色列并吞戈兰高地的合法性等“历史性决定”。

然而与特朗普极其亲密的内塔尼亚胡,近一年来正遭遇多起“受贿”与“政治贪腐”的丑闻纠缠,包括自己与夫人也极可能于年内遭遇正式起诉。种种贪腐与丑闻争议,让内塔尼亚胡的民望重挫,联合政府也随之垮台——因此在今年年内,以色列国会也分别于4月与9月,接连举行了两次大选。

以色列之所以“一年连选举两次”的原因,是因为以色列采行的政党名单比例代表制,有利于小党与多党政治,但大型政党想要执政都必须与小党结盟、共组联合政府。因此,就算两回选举,内塔尼亚胡的“利库德党”都以些微差距蝉联国会第一大党,但却因为右派内乱与贪腐丑闻缠身,而一直无法如愿取得足够的党派支持“组阁连任”。

对于内塔尼亚胡来说,“能否连任”将攸关自己的贪腐官司、以及是否能“免于坐牢”的命运。因此在今年的选举中,一向保守并以狡诈强势闻明的他,才会扩大提出“并吞约旦河西岸”、“扩大屯垦区”、以及“极端保守犹太教派可能免服兵役”等争议证件,试图拉拢宗教右派与民族右派的小党支持——鉴此,特朗普此时的重大宣言,才会被外界视为“公开力挺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红包。

《路透社》表示,在9月份的选举后,内塔尼亚胡虽然“二度阻隔失败”,但透过离间与利诱,他也阻止了竞争对手——军系出身的前参谋总长本尼.甘茨——取得小党结盟的足够席次。因此在当前状态下,以色列预计仍无法组成新政府,并可能于本周中再度宣布“第三次重新选举”。

也因此,特朗普此时的支持才会让内塔尼亚胡份外开心,除了各种感谢与赞美之外,他也公开表示:

“终于,以色列人能好好地开发‘犹大和萨马利亚’,我们才不是外来屯垦殖民者——这是这都是犹太历史的应许之地!”

殖民区违日内瓦第四公约,美国自1978年起反殖民区

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社会已认为有需要规范交战地区之人口。及至1934年,国际红十字会草拟国际公约,成为1949年生效之《日内瓦第四公约》的蓝本。这份诞生于二战后的国际公约,第49条禁止交战国送走或驱逐占领地之居民。

由于西岸地区及东耶路撒冷均为以色列于1967年战争后占领,故此根据公约之规定,其不能够驱逐原本居住的巴勒斯坦人。此公约于1993年获联合国安理会承认为国际习惯法,确立其约束性质。国际法院于2004年发表的咨询意见便持此意见。

“自1977年以来,以色列执行一种政策,并形成了种种做法,忙于在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修建定居点,违反了《日内瓦第四公约》第49条第6款的规定,因为该款规定:‘占领国不得将其本国平民之一部分驱逐或移送至其所占领之领土。’安全理事会一直认为,此类政策和做法‘没有法律效力’,而且‘公然违反了’该公约。法院断定,以色列在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建立定居点,违反了国际法”。

——国际法院2004年咨询意见

事实上,以色列殖民区违反国际法的意见,向来为国际社会所认同。1978年,以人权为外交原则的美国总统卡特承认以色列殖民区违反国际法,自此这成为美国政府之官方立场。及至2016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决议,重申以色列殖民区公然违反国际法,严重阻碍实现解决以巴纷争的两国方案,要求以色列立即全面停止殖民。时为奥巴马任期倒数一个月,美国之代表罕有投下弃权票,而非反对票,成为议案获得通过之关键。

当时正等候就任的特朗普已扬言,在其就任总统后事情将会改变。众所周知,特朗普支持者多为保守人口及基督徒,并以金沙集团主席艾德森等犹太富商为主要金主,与以色列右翼政府同声同气。不少评论相信,特朗普此举既为一年后之连任竞选争取支持,同时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把,因其最近失去国会主导权,正陷政治僵局。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约旦河西岸地区

不利于以巴和平进程

特朗普一改美国41年之立场,公然与国际规范唱反调,引来批评也是必然。更重要的是,此举无疑打乱以巴和平进程。美国多年以来推动以巴和谈,包括克林顿2000年促成的和谈。特朗普任总统三年以来亦一直宣称由其女婿、犹太裔的库什纳穿针引线,欲达成以巴和平方案,成就前人所不能的。然而,特朗普由将驻以大使馆迁进耶路撒冷,到承认戈兰高地之主权属于以色利,既在助长以色列之气焰,亦令美国失去阿拉伯社会之信任,以巴和平可谓遥遥无期。

撕毁41年默契:美国承认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非法屯垦区”

以色列详细区划

自以为大国的政府或许以为,若然现实政治是在比拳头大小,形势对之有利,国际规范只是聊备一格。但各国是否尊重国际法,对国际秩序及安全不无实际影响。正如《日内瓦第四公约》的诞生背景,是试图解决一战中交战国面对之现实问题,国际规范之原意可谓人类用来避免冲突、缔造互信互惠的环境。可惜的是,公约禁止驱逐原居住人口的第49条款,向来被多国政府忽视,以色列仅是其中一例。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国际规范只是实力较量下的产物,但也无法否认,国际法也是人类一直以来为实现良好意愿的集体努力,正如德意志哲学家康德于十八世纪末提出的永久和平愿景。人类社会经历太多教训,特别是上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及多场人道灾难,令我们不得不放弃丛林法则,重视政治伦理及国际规范。

国家实力愈大,面对的诱惑愈大,但其带来的影响力同样愈大。唯有捍卫国际规范,愿意摒弃单边主义的思维,方称得上为负责任的大国,真正的大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