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5G時代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新媒體論壇舉辦

中國網11月22日訊 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高等學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首都高校互聯網傳播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5G時代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新媒體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20餘所在京高校宣傳系統幹部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中國網、中國教育報等中央媒體代表參加論壇,就5G時代新媒體建設交流分享心得經驗。

“5G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新媒体论坛举办

會議現場

“5G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新媒体论坛举办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校長張嚴致辭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校長張嚴在致辭中指出,對於北京高校來說,地處國際交往中心這一位置特色賦予了我們光榮和艱鉅的使命。面對萬物皆媒的5G時代,高校宣傳文化工作必須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把握5G時代的傳播特質與規律,進一步將高校的人才、智力資源優勢與新聞媒體單位的平臺資源優勢相疊加,圍繞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合力,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貢獻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北京高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理事長張樹輝認為,5G技術迭代已經將我們帶到了數據超能的智媒生態時代,連接成為生產力、創造需要、創造價值與市場,定製化、精準化、沉浸化的視聽新聞和生活呈現已經成為互聯網傳播的重要內容,這為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張樹輝表示,要講好5G時代的中國故事,需要講好具有主流價值的正能量故事、講好中外故事,同時要運用技術手段,創新視聽主流話語體系,並在講述中平衡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5G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新媒体论坛举办

中國網副總編輯楊新華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如何實現‘場景’突破”談到,5G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方法,沉浸式體驗和交互式傳播會使信息量更豐富,隨時調用時間和空間的要素會使內容更生動,跨越語言壁壘使實時交流不再困難。他建議高校宣傳人講好高校故事、身邊故事,做精準化傳播。

人民網教育頻道主編熊旭以《融媒體時代下 高校新聞宣傳報道的探索與實踐》為題進行主旨發言,並以人民網近年來的積極嘗試為例,為融媒體發展提出路徑建議。光明網總編輯助理吳叢叢發言的主題是“平衡故事和道理:關於理論傳播的思考”,她認為媒體要在構建新的理論話語體系和理論話語方式方面進行探索,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因過於強調形式的創新而忽略對內容本身的反思,平衡故事和道理。

北京日報客戶端主任曹斌著重介紹了《北京日報》在融媒體傳播方式、傳播格局上的重要改變,希望今後加強與高校合作,探索打造政務平臺等未來發展方向。趣頭條副總裁、執行總編輯張學偉就5G時代媒體發展趨勢展開深入研究。眾媒學堂秘書長楊濤以國慶特色活動分享了短視頻助力高校宣傳的經驗。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媒體學院副院長杜智濤在題為《5G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敘事邏輯》的發言中指出媒體敘事環境面臨新變化,並就該變化提出三個轉變的“應對策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副院長王磊以跨學科的視角,分享了5G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機遇、挑戰等內容,她認為5G代表著機遇和責任,高校宣傳人要緊跟潮流,抓住年輕人興趣,做好對青年學子的教育引導工作。

當天,來自20餘所在京高校的30餘名宣傳系統幹部還就“5G時代高校新媒體運營管理”開展交流研討。與會專家圍繞“如何創新”、“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兩個問題進行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