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不向日本提供武器?

不好取啥名


这东西得说到日本人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工业生产模式。

很明显,德国人曾经尝试性的将某些武器交给日本,但是日本人发现这些武器他们用不了,为什么?战争不是一件武器能够决定的,他需要的是成千上百件同样的武器构成一个战争系统,然后通过这个系统去赢得战争,如果仅仅是仿制出来一件武器,这一点很简单。照着打磨就行啦,照着这个东西模子直接造一个出来可以了。

德国人工业总产值当时位列世界第三,这是在他吞并法国以后,整个工业总产值的数据,因此生产武器的时候,它不需要考虑什么,这个武器过于精密制造起来太耗费人工,这个问题把机器设定一下,然后照着模子一个一个打出来,流水线生产就可以了,虽然说德国人的工业生产能力不像美国人那么夸张,但是吊打日本,这是没有问题的,你看一下德国人庞大的装甲部队,再看看日本人的豆丁坦克,你实际上就已经很明白这个事情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人,英国人都针对当时的德国和日本展开过战略轰炸,但是二者之间的轰炸模式是有着天差地别的改变的。

美国人针对德国人的轰炸是针对他的工业重区,然后实行大规模大密度的炸弹覆盖,这样的话对于德国整体的工业生产是有影响的,但是用同样的手段对付到日本头上就显得有点使不上劲儿,为什么。日本人是将自己的零件分散到各个地区的小作坊,里面有人工打造出来,除非是那种特殊的大型零件,否则其他东西都是小零件儿,小零件儿的交给一个工人带到小的作坊里面慢慢打造出来,然后再有统一的地方收集起来。

这就造成了日本人他的生产的。工厂并不是集中的一个大厂,反倒是一整片地区的小作坊,都是我的生产基地,你炸毁了我的工厂没关系,我换一个地方继续组装,没有任何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空军上将李梅,会选择将轰炸机里面所有的炸弹全部替换成燃烧弹,然后火烧日本东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你只是把他工厂给炸们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他们完全对他的工业生产能力没有任何影响,你只有加他这一片地区全部烧光了,好,他们才会有所影响。

并且由于日本大部分的零件都是人手工打造的我们可以去看很多日本以前工厂老照片就会发现流水线生产下来并不是机器在那段打,而是由人两个人一组就是放在一个段台上,然后互相合作的段打出一个零价,这样的生产效率比较低下,当然也是因为那个时候日本人实在是工业底子比较薄,跟西方列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能不用德国人的零件全是机械式打造出来的,不说其他的,一个冲压铸铁德国人通过机器,铸造时间短,而且效率比较高,但是日本人需要手工一点一点的打磨出来,从直观上来讲,你觉得哪个一方他的工业产值比较高。

在这一点上,日本人生产伊400型潜艇的时候就是一个最直观的体现,这款潜艇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的大名,世界上第一款水下航母,排水量达到几千吨,这可以说是当时潜艇里面的巨无霸,与此同时还可以携带三架轰炸机,对敌人舰队实行出其不意的轰炸。

但是日本人在生产这款潜艇的时候,可以说是耗尽了脑汁,为什么潜艇要达到出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壳子,这个壳子需要大型的轧制钢板。但是日本人的机器实在太小了,只能生产小块儿的轧制钢板,他只能够将这些小块儿的一块儿快拼装起来,再拼成一个大块的,但是美国人不用,美国人生产要多大钢板,跟我说,机器一开,要多大给多大,因此,在日本提出这一款潜艇的设计理念,也就是珍珠港刚刚结束以后,他一直耗费了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只生产出来两艘,这要搁美国那儿,30航空母舰都给你生产出来,更何况这个玩意,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人在战争期间只生产了一艘真正的重型航空母舰,由此可见,日本与西方列强之间巨大的生产力上的差距。

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人把武器完整的交给日本以后,日本的第一选择,不是说直接仿制,而是从中提取相应的技术,我拿来用,我不能够完全仿制你的东西,你这东西要真得制造出来,我得吐血,我的部队不可能完全装备这个玩意儿,装备不起呀,我的国家耗不起啊!

所以,三八式步枪,零式战斗机,豆丁坦克才是最适合日本的东西,至于要做其他的装备,那相当于空中楼阁,日本人虽然傻,但是这种亏还是吃的比较少。


漩涡鸣人yy


说完全没提供就夸张了,事实是当时的纳粹德国提供过一些武器给日本,但是数量种类并不多,大部分是特种兵和空降兵使用的先进轻武器以及少量的重型装备样品。多种原因导致了德日之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武器装备支援和贸易往来。


德国向日本提供过哪些装备?

大家对电视剧亮剑中全套德国装备的山本特工队肯定印象深刻,其实这就是当年日本空降兵的高仿版,二战期间,德国空降兵频频创造辉煌战果,作为轴心国小弟的日本也时髦的跟上了大哥的脚步建立了自己的伞兵部队,但是自己没有经验,无奈只能请了德国教官来亲自传授武艺,然而像降落伞和冲锋枪以及单兵电台这类高精尖装备自己却不能生产,所以只能去求希勒特,最后经过软磨硬泡,终于在1941年9月给日本提供了当时空降兵几乎全部的成套装备,这也成了二战期间德国对日本最大的一次武器支援。不过很尴尬的是,全套德式装备的日本空降兵最后并没有取得什么辉煌战果,他们曾经在东南亚实施过多次登陆作战,但是因为事故频发,死伤惨重,不仅被日本军部高层骂的狗血淋头,还被德国专家调侃为“战术技术最糟糕的空降部队”!


除了空降兵成套装备外,在地面重装备上德国还曾经提供过5辆3号坦克和两辆4号坦克给日本,其中3号坦克是使用伪装成民船的货船整体运过去的,4号坦克则是通过潜艇装载拆分零件的形式运过去的。

在海军装备上德国可提供的就不多了,当时日本最强的就是海军,航母和巡洋舰的甚至还领先德国,只有水下力量比较鸡肋,而德国也是针对性的援助过日本五艘U型潜艇,是德国驾驶员直接开过去的。

在空军装备上,当时德国几乎独步全球,日本人许多飞机都是根据德国飞机仿造改进而来的,德国的BF109E、FW190A5、ME163、ME262等先进战机运到日本后,日本人通过逆向仿制,先后生产出了“飞燕““秋水”“火龙”等飞机。而在飞机发动机方面,德国人把当时最先进的DB-601液冷活塞发动机技术也全部给了日本,日本人用在飞燕战机上爽翻翻,直接搞了三千多架出来。而在飞机航炮上,飞燕战斗机早期是直接使用的德国进口MG151/20航炮,后期仿制了MK103、MK108型30毫米机炮才算有了自己的吃饭家伙。


(梅塞施米特ME262是全世界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

而最为著名的德国支援日本军工产品大概就是一吨铀矿石的故事了,日本在1941年启动了所谓的制造原子弹的“仁计划”,当时仁科芳雄已经完成了核武器的理论研究,但是苦于无法获得铀矿石原料,于是就又向德国爸爸求救,希特勒很慷慨的用U艇万里迢迢运来一吨铀矿石,结果到了马六甲海峡,直接被埋伏已久的美军反潜舰击沉,日本人的核武器鬼梦就此彻底中断。


总的来说,二战德国虽然支援过日本一些武器装备,但是数量和种类都十分有限,大部分都是提供一些样品给日本作为参考和仿制,成规模的援助几乎没有,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囧境呢,当年它们可是号称要一起分割占领世界的轴心国大佬,按理应该相互大力扶持才对啊。

德国难以支援日本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还是两国相聚过于遥远,中间的大部分海域和陆地又被盟军所控制,而当时又没有可以洲际航行的运输机,所以德国人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想拉一把日本,但是能够做的也只是派U艇偷偷摸摸的运一点武器给日本,其他的也就帮不上什么忙了。



第二就是德国得优先满足自身武器需求,欧洲战场都是大boss,德国人虽然厉害,但是要同时扛住东西方两条战线实在不易,自己的武器装备消耗已经是海量,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顾及日本。比如日本曾经花费64万马克购买纳粹虎式坦克,钱都已经到账了,结果德国人最后又卸下来,想了想还是自己保命要紧。
(虎式坦克)

第三德国武器很多并不适合日本,日本在早期对付中国这种农业国并不需要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对德国武器需求并不大,后期要打美国了,可是被封锁了,资源又不够用,就连百式冲锋枪这种烂货都舍不得装备,就更别德国MP40这种射子弹如泼水的角色了。而德国人大部分的武器都是以自动先进而著称,这和资源匮乏的日本迷恋的手动省钱理念完全背道而驰,自然更愿意用自己的破烂了。

关于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吧,想看更多原创军事内容的小伙伴可以动动小手点个关注,谢谢支持!


军武吐槽君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是给日本提供过武器装备和技术支持的,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日本想要在武器装备上达到德军的水平是完全不可能的。

德国既然是轴心国的老大,肯定会对其他的联盟国家进行武器支持,特别是在这种世界大战中,伙伴的强大才能够给予敌对方有效的打击和牵制。

二战初期,德国不但提供自己研发的先进武器,甚至把一些当时领先世界的重型高科技武器都毫无保留的提供给了日本,其实日军的武器装备发展从大到零式战斗机,小到歪把子机枪和手枪,无不带着德国科技的影子。

但是这样多的先进武器支持并没有得到日本的广泛采纳和使用,究起原因有一部分文化的因素,有一部分经济的因素。

文化因素在于二战的日本军国主义份子骨子里其实还是带着封建色彩的武士道精神,他们崇尚精神远比尊重科技要多得多。日本人认为他们自己的武器装备(比如三八大盖)更符合他们士兵的武士道精神,更何况当时日本广泛使用的自己研发的武器装备已经在整个亚洲处于顶尖,在战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德国自古就是欧洲大陆的贵族国家,他们自普鲁士时代都一直延续着非常正统的贵族精神,而日本地处远东岛国,他们的危机意识更强,资源匮乏理念更深入,能用低成本的武器解决战争,对日本人来说是非常理想的方式,所以在资源方面,他们不太愿意接受更先进的德国武器,其实也是接受不起那些武器,成本高,维护贵,配件耗材都金贵。

最后其实就是科技和工业水平无法达到德国武器的规模化生产,虽然二战期间日本的工业水平和武器生产线都远远强于亚洲各国,但是相比德国,日本的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特别是高端的工业水平,日本不但缺乏必要的基础工业,更是在高科技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德国的武器对于日本来说只能是局部使用,而不可能达到大规模生产。

二战结束后,德国和日本都是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迅速崛起,特别是日本,在经济强大的同时,军国主义又有萌发的势头,这需要全世界人民的警惕。


沉墨I方之城


前期没必要,后期给不了!

首先,在二战前期,日本的主要对手就只有中国。对付连炮都没几门的中国军队,日军的轻重武器是绰绰有余的了。



当时的日本虽然资源少了点,但人家可是亚洲最强大的工业国家,能研发和生产各类轻重武器。

日本空军零式和樱花战斗机,足以横扫东亚;陆军的各类坦克虽然是小了点,但对付咱们足够了。所以抗战前期,日军一个联队往往都能直接对抗咱们一个军。



而到了二战后期,随着美帝战斗力的爆发,日本海军被彻底打残,太平洋成了美国海军的地盘。德国与日本隔了十万八千里,不仅运输困难,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海上力量把武器送到日本势力范围。毕竟德国海军实力还不如日本呢。日本自己都被美军打废了,德国再去送武器,不就成了水瓜打狗,有去无回了么!



再说,让人家美国财大气粗,自参战以后就成了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为盟军各国源源不断的输送武器、弹药。在欧洲战场上英美法的盟军战力已被激活,而当时德国又在东线接连被苏军暴揍。因此,德国那时连自己都顾不上,还怎么搭救日本呢?


这些历史要读


实际上,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也有军事技术交流,只是因为地理限制,规模比较小。在战争爆发以前,日本就从德国引进了蔡司公司潜望镜,西门子公司的电动机和蓄电池技术。日本海军则从德国引进了He70俯冲轰炸机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99舰爆。

日本还从德国获得了炮塔自动旋转技术,炮战指挥系统等等,德国则要求日本提供赤城号航母的制造技术,还有相关设计和训练方法。用于制造德国第1艘航母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但是,这艘航母最后也没有完成。

日本还向德国提供了九一式航空鱼雷的图纸和一架E14YI水上飞机。德国则回赠了日本一套完整的地面防空雷达图纸,50部“恩尼格码”密码机,鱼雷发动机和ME-163型战机图纸。

德国还给了日本一艘潜艇U-511,最后执行任务的德国U-234潜艇上甚至载有大量准备输送给日本的浓缩铀。日本和德国最成功的一次技术交流是,德国新战机竞标,He-100战斗机与Me109战机竞争,最后,德国空军选用了后者。而前者的技术和发动机技术就卖给了日本,日本就用这些技术生产出了三式飞燕战机。

三式飞燕战机在爬升和俯冲性能上优秀,带有油箱自锁死保护及一定装甲,火力也非常猛烈。采用德国式液冷发动机。三式飞燕战机在新几内亚第一次投入战斗的时候,让习惯了打零战和一式隼战的盟军飞行员一时间很不适应。

1943年,德国准备向日本提供最新型的虎式坦克技术,特许生产权以及样车。另外还准备提供黑豹坦克技术。1944年2月28日,亨舍尔公司得到了“昭和贸易有限公司”交付的645000马克货款。但是,根本运不到日本,最后只能作罢。


深度军事


主要是由于两国之间的距离过远,而且途中又会经过很多盟军控制区,因此德国很难向日本批量出口武器,只能提供少量的武器样品或者是技术,让日本进行参考学习,然后自行生产出来。

而德国向日本出口的武器装备和技术也是很多的。首先说陆军方面,德国先后向日本提供了5辆3号坦克,不过这些是通过货船运输过去的。此后由于战争规模扩大,运输困难,德军提供的2辆4号坦克是通过零件形式通过潜艇运输的,而后来日本甚至还购买过虎式坦克,花费了64万德国马克,但是由于当时已经是战争末期,德国自身也缺乏武器,再加上交通问题,日本最终没有得到这辆虎式坦克。

此外,日本也从德国进口有MP28冲锋枪,同时日本的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也是参考的德国的37毫米反坦克炮。

而航空兵器上日本从德国进口了很多。首先是成品战机,BF109E、FW190A5等战机被运来给日军战机进行对比,而日本陆军在参考后,研制出了Ki61“飞燕”战斗机,早期版直接使用了德制DB601发动机和MG151/20航炮。此外,日本还得到了ME163、ME262战机的图纸,仿制出了秋水、火龙等飞机。并且德国的MK103、MK108型30毫米机炮也被提供给日本,对日本的30毫米机炮研制提供了帮助。

在海军方面就很少了,日本海军实力远强于德国,德国在二战中向日本提供过5艘潜艇,不过实际战果并不多。


用户5770541302


诚邀,如题。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德国和日本是二战时期欧亚大陆的战争策源地,德国在西,日本在东,二者联合起来就像两颗炸弹一样,将整个世界搞得血肉模糊。然而抛开道义的立场不谈,日本和德国总归是法西斯集团的盟友,当时日本的军工业量大而质差,欺负欺负东南亚小米加步枪的部队还行,但是与苏美英对战可就吃了大亏,那么为何德国不向日本提供一些先进的武器呢?

其一,中国的影响

二战之前,中国和德国正打得火热。当时中国用稀有金属,比如钨、锑、锰,棕毛等战略物资,以及矿山开采权向德国换取工业产品和军火。因为德国打仗正缺乏这些东西,尤其是稀土资源,德国自己根本没有,只能走中国来进口。而中日分属敌对,日本并不能保证德国的在华利益,所以德国在此保持中立,没有向日本提供支持。

其二,苏联的影响

其实苏联的影响也许中国有关,希特勒发动二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消灭愈演愈烈的共产主义以及苏联,但是日本对中国的进犯违背反共产国际协定精神,妨碍中国稳定,促使共产主义在中国蔓延,并最终使中国投入苏联的怀抱,这样的结果无异于让苏联更加强大。当国民政府与苏联1937年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后,德国对日本更加不满了,这种情况下希特勒怎么会给日本好脸色看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德国八十年代曾向中国提供过“豹2”主战坦克,中国工程师一看就说,我们差德国制造技术三十年。

那时候我们以为T72坦克已经很牛了,军人看了“豹2”坦克,不敢相信居然那么先进,档位还是自动垱,火控那么先进,指那打那,百发百中。

中国三十年后才研发出“99”坦克,才超过“豹2”主战坦克。

日本二战中工业属于中级阶层,德国属于顶级阶层,日本想消化德国技术,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做出德国“豹”式坦克。

二战德国与日本是轴心国,德国对日本毫无保留,全套技术图纸都交给日本,先进武器都送给日本,日本二战前也缴获大量德械武器,可日本就是模仿不出来。

主要是日本穷,技术不够,工业基础薄弱,也就比中国强,没有钱引进成套设备,没有技术人员储备,没有水平仿造出来。

总有一些人以为二战日本工业很强大,不知道日本赶上德国工业靠的是美国,美国二战后,在日本实行民主,解散了地主,财阀,军阀,鼓励民间企业发展,向日本开放技术,开放市场,才有今天的日本,老日本平民都会尊称美国人为“美国先生”。

一些人总以为日本二战是个军工强国,不输德国军工,总爱说“不是日本做不出,而是日本不想做”,其实是掩耳盗铃,42机枪,44突击步枪,88高炮,夜视仪,铁拳火箭弹,导弹,飞弹,德国就是给日本造,日本也造不出,因为没有先进机床,懂行的技术员,培训过的员工。

好比你让日本人做“满汉全席”,他就不会做,连火候都掌握不了,怎么做的出色,香,味俱全的“满汉全席”。


光芒万丈34957


错!德国是有向日本提供武器的,但是仅限于苏德战争以前。在苏德战争后期德国就只能提供生产图纸跟技术,因为德国距离日本太远,其间还要经过各大敌对战区,德国武器根本没法运送到日本,日本再也没有能从德国获得武器,这也是战争后期日军武器更新能力跟不上的主因。

日本军中是装备很多德械武器的,这些都是二战爆发以前德国出口到日本的。比如日军在华北战场就曾投入德制斯图卡轰炸机,这款战机的性能实在太出色了。不过因为德军自己也需要装备,在二战爆发后,武器的进口转运十分困难,德国转而向日本提供技术,比如日军就有仿斯图卡生产的相应的战机。不过呢,由于日本的工业当时跟德国还是有点距离,德国提供的喷气式发动机日本无法仿制,这也是后来日军失去制空权的主要因素。

在1943年12月以后,美国在太平洋取得了制海权夺回了印尼这个产油区,日本的燃油完全被切断。这时候也是德国伸出援手,提供了液化煤作为动力的内燃机,这是日本还能够继续打仗的主因,因为当时的中国东北以及朝鲜地区都盛产煤矿。


优己


两个原因。

一、日本没有使用德国武器的意愿。二战时,日本无论从经济、科技等各方面而言,都是要差德国一个等级的,军事装备也是样。如果,将日军与德军放在一起同场竞技,日军只有被打得吃屎的份(有实例的,太平洋战场上小日本就被与德军一个级别的美军揍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但是,日军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的对手,并不是德军、美军,而是中国军队,一支根本不能算得上是对手的军队。在此情况下,日军根本没有花大力气提升军队装备的动力。其次,日本经济在当时虽然在亚洲是老大,但与欧美等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以1840年为例,德国当时的GDP是387亿美元处于世界第二位,而日本只有192亿美元处于世界第六,但这个第六只有德国的一半不到。德国人就算想卖军火给日本,日本恐怕也拿不出太多的钱。

二、德国人也没有卖军火给日本的意愿。二战前,德国为了称霸欧洲,可谓是穷兵黩武,先进的武器自己还不够用,怎会轻易卖给别人?比如1933年,德国偷偷的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决定扩军。当时德国国防部拟出了一份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将目前10万人的陆军扩张到30万。不料希特勒大笔一挥,将这个期限提前到了1934的上半年,即1年内完成!而到1939年底德国发动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总兵力已经超600万,进攻法国就用了330万余人。扩军速度之猛、规模之大让人口呆目瞪,所以德国其实也没有多少军火可资助日本的。

当然,同为轴心国,德日两国还是有些军事交流的。比如德国就向日本提供过少量坦克,后期还计划给日本提供U型潜艇和一些技术援助,但多只是普通军事交流层面的合作,均不成气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