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老人喜歡寵孩子?老人寵孩子,父母怎麼辦?

靜怡勤反覆練


都說隔輩親,生活中就難免遇到寵孩子的老人。老人愛孩子我們當然高興,但是如果一味的寵孩子,難免會給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做到一下幾點:

1:與老人溝通,讓老人認識到過分的寵孩子,不是在愛還子,有可能會害了孩子,當然在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及態度,不要傷害了老人,讓他們難過,當然老人可能一時半會改不了,我們應該要有耐心。如果爸爸媽媽帶孩子的時間少,更要注意,不僅僅是要娃吃好穿好,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他的生活習慣,思想理念的形成。要時常與老人溝通不能大包大攬,要學會放手,試著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和娃做好約定,制定好規則,比如什麼事情你力所能及,就必須自己做,不能讓人代替。

3:作為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應該多注意留心觀察,時常與老人溝通,與孩子溝通,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將會終身受用!




糖寶貝兒的媽媽


今天早上就看到一位阿姨揹著孫子去上學,看樣子像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吧。隔代親是咱們中國的優良傳統,抱孫子是老人退休之後最大的願望,兒女不給他們生個孫子孫女還不行。

絕大多數老人都是溺愛孩子的,我去接女兒放學時,經常看到老人接孩子時,書包全部是老人拿,水壺也在老人手裡拿著,孫子一聲令下:我要喝水!爺爺奶奶立刻把水壺塞到孩子嘴裡,孩子只需要用力吸就行了,喝完揚長而去,不留下隻言片語。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他只是個孩子!

溺愛的另一面是暴打。老人把孩子慣壞後,會遇到很多自己無法處理的事情,那時的所以已然無法無天,老人又不懂得如何跟孫子溝通,以往只會一味地遷就,現在行不通了,就只有使用暴力了。當街暴打孫子的老人也不在少數,邊打邊罵:我管不了你了,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真想一巴掌打死你!自己釀的苦酒,自己含淚也要喝完。

對於孩子父母來說,能自己帶就自己帶吧,實在分不開身,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也要當家做主,這不是孝不孝的問題,這是教育下一代的問題,老人做錯的地方該說還得說,而且要及時糾正,孩子的教育就那麼幾年,耽誤不起!


homework


我不知道,無法回答。因為我沒得過寵,我的孩子也沒有老人寵她。我媽是後媽,我遠嫁四年沒回去過,嫁得窮後悔死,公婆還不好更糟心,對外孫女比孫女好太多了,好像都不把我和女兒當家人。所以離婚了,有老人寵的小孩真讓人羨慕


可樂雞翅147


這個我婆婆也是特別慣小孩,每次回家我家小孩不管要幹嘛?她都依,我家小孩現在2歲半,每天給零食給他吃,到吃飯的時候又不吃了,每次說她都不聽,還說小孩就要吃才能長,我說吃零食有吃飯好嗎?吃那個肯長,生怕她的孫子吃不飽沒得吃一樣,我家婆一點都不會帶孩子,所以還是自己帶的好,她們不會帶孩孩子,慣著小孩說著不聽,小孩不給她帶,分開住。


廣西妹在蘇中


我是二個小孩子的媽媽

為什麼老人喜歡寵小孩的?在前二年我也在想這個問題,直到我創業的今年我才想明白,因為我們剛創業為了能節省開支,所以少請工人,什麼都是我們二夫妻做,每天24小時,我們就要工作20個小時,有些時候工作可能更長,小孩子放學我們在工作,睡覺我們也在工作,雖然小孩子在我們身邊,但是因為工作原因,一天都不能好好的跟小孩子們好好說話,好好溝通。

有一天閒了一點我翻開手機裡面二個小孩上幼兒園僅存的照片,再看看現在的二個小孩完全長大了好多,感覺恍惚就像在昨天一樣,突然感覺時間好快呀,都長的快高過我了,心裡很難受,很愧疚,心情好久才能平復,為了能給他們好的生活了,拼命的的工作,等生活水平還可以的時候,二個小孩子都長大了,不需要我們了。

我們自然也都老了,所以會把對子女的愛全部放到下一代。

做父母的也要理解爺爺奶奶的心情,也要經常溝通,都要互相尊重對方,理解對方,要學會換位思考。





東莞威姐


凡事都是有利就有弊 如果想讓老人幫著帶孩子 那慣著孩子就是避免不了的 如果不用幫著帶 偶爾見面寵著點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都說三歲一代溝 何況父母和老人差這麼多呢 教育的問題上肯定是不一樣的 我挺不喜歡那種說什麼 你小時候也是這麼長大的 吃著別人嚼過的東西 誰見都摸兩把 不洗就吃 也沒看你哪不好了啊 你小時候也是見什麼要什麼 我不都給你買了麼 其實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萬一因為慣孩子影響孩子的以後怎麼辦 我身邊有個家庭原本挺幸福的 他天天說他兒子多好多好 說孩子就應該這麼慣著 就應該有脾氣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脾氣也越來越大 他也知道他家沒人能管得了他 去他姥家吃飯他幾個姨也去了 他就告訴他姥不讓他姨們進門 如果進來就作 結果他姥就沒讓她們進 天天就是要錢去網吧打遊戲 不給就作 摔東西罵人 高中的時候因為家裡給的不夠就去搶小孩的錢 算是搶劫進的少管所 進去以後有人見他 他也沒覺得自己錯了 那時候他還有個弟弟三四歲的樣子 我爸還告訴人家 這個可別這麼養了 真是細思極恐 因為慣孩子竟然能慣出這種結果 其實最好的就是不要一直放在老人身邊 這樣老人也不累 也沒有那麼多事情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想 孩子就是不能這樣帶 還不好意思去說老人 從而心裡會不高興 站在老人的角度想呢 我給你帶孩子這麼累 你事還那麼多 誰小時候都是這樣的 怎麼就你家孩子金貴 我還怕摔了碰了有責任呢 還有就是寵著和慣著是兩回事 現在每家正常也就一兩個孩子 誰都會寵著 寵著是你覺得對他好的你都想給他 一些不故意的小錯誤你不會說他 但是慣著是不論對錯 他想做你就會讓他做 別人做你會不高興 但是他做你就支持 這是慣著 如果非要讓老人帶不可的情況下 那就好好溝通 去好好跟他們說 並不是他們想的好就是真的好 那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 如果為了孩子好為了家庭和諧那就採納好的意見 不要用老觀念對新時代 一個有孩子的家 最好的就是 一個人說了算 給所有人意見 聽完意見照著做就可以 不要誰說什麼都行 教育孩子這個方面只能一個人來說 要讓孩子也慢慢知道這個人怎麼教育我 我就要怎麼做 並不是所有人亂七八糟的教育我都要聽 因為孩子小的時候不知道好壞 只知道說什麼聽什麼學什麼 以上是我對我有孩子以後的想法 希望所有父母去理解老人 也希望所有老人不要固執聽一下他人意見 讓孩子能身心健康的長大


糧罐生活


我家孩子她爺爺奶奶就特別溺愛孩子。大寶上二年級了每次寫完老師佈置的作業我再讓她讀讀記記當天學的生字,她奶奶就在一旁說,作業怎麼那麼多,該看會電視了,n要麼催著孩子睡覺去,恐怕累著孩子。我感覺對孩子嚴格要求有利於她以後的生活,對孩子愛可以,但是要適當。


小云說育兒


如果只是家裡老人帶孩子,父母僅僅是提供孩子物質條件,沒有對孩子進行有效的陪伴,優秀的孩子,父母都是經常與孩子有很多親子互動,儘可能的陪伴孩子成長…我們在埋怨家裡老人之前應該反省一下,作為孩子父母是否存在問題。在我們小時候,要擔上父母的責任,父母怕寵壞我們,現在做了爺爺奶奶的老人家就沒有這個責任的壓力了,因為任何後果,都是當父母來承受。這是父母和老人愛孩子、但行為方式往往很不一樣的根源。

家裡老人幫我們帶孩子並非是責任,更多的情分,我們既然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老人家幫忙帶,就要給充分尊重和信任,切勿因此指責老人,如果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出現原則性問題,那麼就多與老人進行溝通。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立規矩容易,執行起來難。要執行立下的規矩,父母必須有一定的意志力和精力,才能抵抗孩子的軟磨硬泡。但祖父母輩畢竟上了年紀,不像父母還年輕,有力氣和孩子拉鋸戰,於是他們往往會屈服於孩子的願望,從而變成對孩子的寵溺,寵愛。

好了說了這麼多,道理大家都懂。


Q舒兒


我們的傳統是隔輩親,爺爺奶奶都特別疼愛自己的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因為他們感覺,疼愛孫子孫女也是疼愛自己孩子的一個方式,孫子孫女是自己的後代,感覺人生中有了這樣的後代,特別高興,特別驕傲,特別想寵慣孩子。



很多老人在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以事業為重,很少關注自己的孩子。那個時候,在很多方面沒有對孩子關注,歲數大了,感覺特別後悔,也很遺憾。當有了孫子孫女的時候,總有一種想彌補過去自己沒做到的那些方面,因而就會特別嬌縱自己的孫子孫女。



對孩子的管理不能特別嬌慣他,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讓他自己去做,所以在管教孩子這個方面,一定要一家人統一,不然孩子就無所適從,不知道聽誰的好。如果老人的管教方法不好,一定和老人溝通,要和老人達成一致的協議,告訴老人現在的孩子怎樣管教,才能夠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焦老師講教育


喜歡寵孩子是老人們的共性,尤其是現在的這一代老人,他們從喧鬧歸於孤獨,從勤勞歸於閒適,從拮据歸於寬裕,他們見證了歷史,更經歷著觀念的激烈碰撞。讀不懂他們,也就無法理解他們對孩子前所末有的寵溺。

一、是“壞人變老了還是老人變壞了”的爭論

看著老年人公交車上爭搶座位,廣場舞擾民,排幾個小時隊領免費禮品等行為,網上發出了這樣的爭論。其實,既不是壞人變老了也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一代非常勤儉、歷經滄桑、見證過歷史而又略帶些愚昩倔犟的人們在老去。

1、見證歷史的一代

現在的老人,大都出生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他們有的經歷過戰爭年代,都經歷過貧窮和飢餓,再到改革開放一點一點的手頭寬裕起來,從國家的極度貧窮到民族的復興,他們的人生,經過縱有千年都難有的鉅變。今天的許多人,對於吃糠咽菜一件棉衣穿三代,冰雪地裡大修水利這些事兒還能理解嗎?時代的變化實在是太大,大到許多人跟不上腳步了。

2、從喧鬧歸於孤寂,心理的反差巨大。

這一代老人的人生,基本上都是社會化的。從轟轟烈烈的大建設,到上山下鄉當知青,不光是白天,很多的晩上都是忙得不可開交。回到家中,往往是大人忙,娃娃哭,小孩叫的鬧哄哄的,那時候生個五六個孩子的不少,還有很多三代、四代同堂的家庭,說是喧喧鬧鬧一點都不過份。跟如今老人們獨守空房的孤寂相比,同樣是天上地下。

3、知識和觀念產生了斷層

由於時代的原因,老人們所受的教育普遍是很低的,有些甚至還有很多的迷信和愚昧,沒有手機,沒有網絡,許多也沒有電視,整個世界就是扁平的,簡單而樸實。而歲月的磨礪,又使他們有了一雙停不下來的雙手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有些時候近乎倔犟,很難以改變。與現在新生代的思想觀念發生劇烈碰撞,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老人寵孩子的幾個共性

1、管帶不管育

“養不教父之過”,教育是父母的職責,老人只是在承擔管理者的任務,讓孩子吃飽穿暖,安全快樂也就完成了任務。老人都會哄孩子開心,通常都不會讓孩子不高興,一則孩子哭鬧起來老人對付不了,更怕孩子哭鬧走了,留下孤獨的自己,總是想方設法籠絡住孩子。

2、寵孩子是天性使然

“老小老小,越老越小”。人越老越近乎孩子,這大概也就是從哪來的回哪去的歷史輪迴吧。老人的衰老垂暮與孩子的天真活潑正好互補,構成非常融洽的老少關係,再加上血脈相承,繁衍傳承本來就是生物的天性,老人們既有閒不下來的雙手,又有相對寬裕的經濟條件,不去寵你的孩子還去寵誰?換別的孩子他會去寵嗎?

3、自我價值的重塑

老人退休了,從社會舞臺的中心邊緣化,扔到了孤獨空洞的樓房裡,那種不著天不著地的空虛寂寞是難捱的,所以才會有為爭帶孩子親家母鬧得不可開交的。也才會有一些老人排幾個鐘的隊領免費物品,或者翻小區垃圾桶揀廢品。他們有退休金,為的是顯得自己有價值。而孩子的到來正好提供了這一機會。他們能夠保護、照料孩子,能夠哄孩子開心,就能重新獲得自己的價值。

在所有的文化當中,祖輩都是溺愛孩子的。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在中國。這沒有問題。來自於祖輩的溺愛,對孩子而言是美好的體驗。—南希.麥克威廉姆斯

三、父母的對策

1、積極與父母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有很多的老人還是通情達理的,只是因為時代的不同,對待孩子的教育管理有很多的理念不同而已。比如尿布與紙尿褲、餵飯與自己吃之類的問題。通常都是能做通工作的,只要老人不是寵溺過份,也樂得祖孫融洽,其樂融融。

2、儘管自己帶孩子或者送託兒所

如果老人寵溺無度又實在難以溝通,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自己帶孩子,父母之愛和情感交流是無法替代的,這樣的情感交流也為以後的教育打下了基礎。送託兒所是另一個選擇,在集體中成長的孩子,會更大方合群,更活潑開朗,動手能力也更好一些。

3、積極支持老人融入社會

在孩子多的時代,都顧不過來了,老人是不會孤獨的,現在就不同了。兒女要積極支持老人融入社會之中。如果老人願意,可以去養老院;或者小區內的老人們串串門嘮嘮磕搓點小麻將;或者一些老年團體的活動,如太極、旗袍、合唱、鼓樂等等,讓他們有機會動動手,有地方說說話。

結論:寵孩子是老人的天性使然,尤其是這一代老人更甚。做兒女的應該充分理解並能正確對待。一方面自己每天自己要面對激烈競爭馬不停蹄,另一方面還要讓小有所育老有所樂。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