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此人因发明一个汉字,被女性痛骂多年,如今这个字大家都在用

我们知道,在新文化史的脉络里,受到社会语言学的启发,作为实践历史之一的语言文化史,是当时西方学界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不过由于当时的种种局限,当时中国的历史学家对社会语言史所介入的机会并不算太多。

在近代的时候,总是有很多新兴名词的出现,但是当时的学者们所关注的重点则主要是与政治、军事、社会等经国大业有着密切关系的词汇,比如像民主、科学、自由、文明等。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日常的词汇也开始进入了研究的视野!其中我们日常使用的“她”字就在其中!

此人因发明一个汉字,被女性痛骂多年,如今这个字大家都在用

“她”字的来源

“她”字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个字,所代表的则是“女性”的第三人称。但就是这个让我们熟视无睹的文字,在民国之前却是没有的。那么它是由何人所提出的呢?

他便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刘半农先生。而说起“她”字,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那句著名的诗句:“教我如何不想她”,这个代表女性第三人称的“她”就此出现。

然而与其他很多新生事物一样,这个字的诞生也经历了一番曲折的过程。“她”字的出现,既是东西文化接触后出现的一个典型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新的性别文化。

此人因发明一个汉字,被女性痛骂多年,如今这个字大家都在用

“她”字的影响

这个“新字”的出现,对当时的文化冲击可以说是比较大的。要知道,在近代之前,中国的语言里就没有对男女第三人称单数的区分,是因为后来在与英语接触之后,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她”字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早期的涉外人士只能采用“他”或者“伊”来作为翻译词汇。当时周作人甚至用“他女”来代替“她”。但这一做法很快就在《新青年》编辑部内部引起了剧烈的争议,但不久之后,胡适先生便站出来否认了这种写法。不过像叶圣陶先生等人却接受并响应了周作人的这种写法,并且还借助这个字在作品里鼓吹妇女的解放,将其赋予了一种极其明确的政治内涵。

“她”字的出现不再仅仅局限于专指女性的意义上面,到后来甚至还出现了用于指代或象征祖国母亲,当然了还有指代其他美好的事物。

此人因发明一个汉字,被女性痛骂多年,如今这个字大家都在用

“她”字的质疑

1920年4月3日,《新人》杂志刊出了一篇名为《这是刘半农的错》的文章,其中指名道姓地批评“她”字是始作俑者,并主张立刻废弃。此外,还有很多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在他们看来,创立新字着实没有必要。为何在第一人称的时候没有男女之别,而偏偏在在第三人称的时候,就要区分男女呢?这难道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吗?

“她”字的出现,甚至还有遭到了当时的一些女性主义学家的反对,有些人甚至痛骂刘半农,认为这已经不再是封建社会,现在所要追求的是男女平等。所以该字的出现就是刻意要将男女区分开来,从而形成地位上的差别。

此人因发明一个汉字,被女性痛骂多年,如今这个字大家都在用

直到1921年的时候,“她”字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在反对和赞同的博弈中,赞同使用该字者已经占到了90%以上,比如当时著名的作家,如冰心、许地山、郑振铎等人都使用了“她”字。

到了1930年中期,陈寅恪等一小部分人虽然还反对该字的使用,但这已经无法阻挡“她”字的社会化趋势了!如今,这个字已经是我们日常文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了!

参考文献:《“她”字的文化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