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 题/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 文/未定君,念其名而思其意,笔名未定、来去未定、家小未定者也,所以⑧要问,在下正是那个风一样的快乐男人。
  •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未定君の前言(逼逼叨叨):

历史剧《大明风华》最近正在热播,然而剧情实在堪称魔幻,当是当代中国现实主义魔幻大作,故而不得不一吐为快,细数其中槽点所在,包括:土木堡之变颠倒黑白,平安诸将起死回生等等槽点。

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惫,往日里自诩算是个文化人,虽说没有以文载道写些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出来,就是普普通通写点冷知识赚些许零花钱吃酒。毕竟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万一夹点私货踩个雷越个线,岂不是完蛋大吉。

但是今日的所见所闻,属实是胸有块垒、郁结难平,此一时也顾不了那么多,只能是一吐为快。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大明风华豆瓣评分6.3分)

咱也不卖关子,直接进入正题。

最近有部历史剧正在热播,叫做《大明风华》,在下本来也没多做关注,这类历史正剧,因为水平所限,形制、背景等等细节上出点差错实在是非常寻常,前几年的历史剧还有人把个唐三彩当宝贝呢。

而这部《大明风华》,之所以要特意拉出来说道说道,就是因为它大错特错,堪称荼毒无穷!这部电视剧也算是大牌云集,有着小鲜肉张艺兴以及狄大人的出演,然而却风评甚差,我想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大明风华海报)

槽点一:土木堡之变

在这部剧最新的剧集中,涉及到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该剧对此的描述是“明朝劫掠瓦刺,瓦刺愤而还击。”。甚至,该剧中还安排了一个喜欢虐待瓦刺人的张太皇太后之弟张克俭这个角色。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土木堡之变)

先简单说一下正经的土木堡之变是什么,正统十四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率领各部,分为四路劫掠内地,也先本人率部攻向大同:

“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

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

为此,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明军一路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进大同。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明英宗剧照)

到了大同,郭敬认为也先在诱敌深入,于是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下令后撤。消息传至后军,以为前军惨败,一行人惊慌之下决定撤军。

队伍撤至蔚州,这蔚州,真是大太监王振的家乡,于是他请求英宗驾临蔚州,来涨他自己的威风,但是大军行进,王振又怕军士损害了蔚州的粮食,于是屡屡改变行军路线,军令一日数遍。以致三军上下,疲敝不堪。

也先趁机来袭,明军无奈迎战,此役明军三万骑兵“死伤殆尽”。虽然死伤惨重,但明宗一行还是成功撤入土木堡。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王振剧照)

土木一战,正是街亭之役的重演,也先率军围困土木堡,堡内数万将士直接陷入缺水断饮的困境,这时也先假意后撤,明军趁机就水,霎时间伏兵尽起,明军立时溃不成军。

这一战,二十万人,所剩无几,一日之间,血流漂杵。就连皇帝也被也先所俘虏,这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俘虏的皇帝,中国历史上也仅有五位。

可惜,奇耻大辱仅仅是噩梦的开始,也先携英宗为器,一路或诈开城门或假传圣旨,在内地大肆劫掠,所过之处,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兵锋直指京城。

一时之间,小半个中国都沦陷在也先手下,四下劫掠,一度万里无人,白骨露野。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也先剧照)

大明朝廷甚至想要避其锋芒,迁都南京,要将小半中华拱手相送。

眼看神州陆沉,危难之时,于谦慷慨陈词,誓要与北京共存亡,随后组织了九死一生的北京保卫战,全城上下,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贩夫走卒,上下一心,最终勉强守住了北京。

于谦因此被认为是“民族英雄”,我认为,实至名归。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于谦剧照)

总而言之,所谓的土木堡之变,就是瓦刺太师也先率先侵略,明军反抗侵略,土木堡之变,毫无疑义的是一场反侵略抗战。

但在该剧中,侵略与被侵略却被完全调转过来,杀人者成了被害人,受害者成了施暴人。

这种行为,往轻里说,这影响了观众的观感;

从阴谋论的角度来说,该剧美化了瓦刺曾经的侵略事实,并且丑化了汉族合乎道义的反击;

往重里说,那可真是实打实的其心可诛,一本正经的胡编乱造,是混肴历史真相,误导观众的历史观!

总之,我完全支持并赞同坚持56个民族相亲相爱,和谐共处的政策,相信且热爱着来自草原的热情好客的少民同胞们。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剧中土木堡之变片段剧照)

槽点二:朱棣北伐成草包

剧里还有一个朱棣北伐惨败的剧情,众所周知,朱棣一生先后五次亲征大漠,永乐八年飞云山之役,大破五万铁骑,鞑靼无奈向明朝称臣纳贡。

明军直入擒狐山,刻字为碑“翰海为镡,天山为锷”。随后数次也是大破北元,这五次北伐,那可是标标准准的胜战,只是大胜小胜的区别而已。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朱棣剧照-可惜了王学圻这么好的演技)

然而剧中的永乐大帝朱先生居然成了一个从来不听意见,连中军大帐都让冲塌了的草包!那场面,把大明风华四个字扣了换成南宋传奇我都相信。

反倒是朱棣原本的手下败将马哈木在剧中反倒是天神下凡,指挥若神。

最离谱的就是第五次北伐,朱棣先生居然费尽千辛万苦去讨伐马哈木先生,各位有所不知,这位马哈木在正史上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尸体早都化成灰灰了,但在剧中,他老先生还能从容的卧底在明军军营之中,试图策反于谦。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马哈木剧照)

众所周知啊,明朝年间,朱棣先生可是标标准准的世间一流的骑兵指挥官,就连打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北元各将,也少有匹敌者。

放到整个历史上,朱棣也是少数能够与游牧骑兵做到了以骑制骑的汉人骑兵统帅。

一生纵横,南北万里,此处可以借助王维的《老将行》一句诗来形容朱棣: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所以,剧中这么来写朱棣,真的好吗?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永乐皇帝朱棣画像)

槽点三:鞋拔子朱元璋

老朱先生长得丑,这毫无疑问是全部明史爱好者的共识,当年明月就说了,朱先生有一个“鞋拔子”脸。

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剧中的朱元璋,居然是真正的鞋拔子脸,完美还原!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剧中的朱元璋形象 )

朱元璋出场的镜头成功被网友评为“本年度恐怖片最佳镜头”,嗯,没错,看到这张脸,说《大明风华》是恐怖片我都信了。

当天,被丑哭的网友们居然合力把《大明风华》送上热搜。

那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呢?朱元璋形象其实也算是明史研究的一个坑了,有人说朱元璋真就是那个鞋拔子脸,有图为证。

关于这个图,其实我是有话说的,朱元璋的画像分两类,一类就是下面的异形像,长得可谓是惊世骇俗,人中鬼才。这类画像普遍流行于清朝,这里蕴含了清朝故意丑化朱元璋的想法在。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清代朱元璋像)

而另外一类,则是朱元璋的正像画,在正像画里,朱元璋也和以往的皇帝并无不同。顺便一提,在目前的历史教科书中,已经统一使用朱元璋的“正像画”,避免对英雄人物的过度丑化。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朱元璋正像)

槽点四:也先十三甲攻大明

我寻思马哈木应该就是剧里最离谱的仁兄了,不仅能起死回生,甚至还能慧眼识才,试图策反于谦。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编剧居然还能想到也先十三甲起兵,一路反攻大明,这么写,那真个是兵法界的不世之奇才(你他*的真是个人才)。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这里必须要让李云龙乱入一下了)

顺便问一句,十三甲?

合计着你小子是女真人换了个皮借尸还魂的?

难不成也先太师别名完颜阿骨打?那我建议改名《大元风华》,以免被人指责名不副实,挂羊头卖狗肉等问题。

总之,带着脑子看《大明风华》,属实给我气坏了,建议大家不要带着脑子看,毕竟气坏身体没人替。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我也先代表全军将士感谢编剧给予美名)

槽点五:土木之变“三杨”早就化成灰了,剧中真成精了

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位想必大家是知道的,在剧中也被演绎的淋漓尽致,这三位是经历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个朝代的内阁大臣,可谓是劳苦功高,被史家称之为名臣。

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谥号文贞;

正统五年,杨荣在返乡之路上去世,追赠为太师,谥号文敏;

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谥号文定。

然而,土木之变是发生在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六月,可是剧中这三杨在此时仍然活的很健康,还在进言献策,当我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大明风华第53集,北京保卫战前夕,杨士奇还活着)

最后的吐槽

我们一直强调历史剧不能在大方向上出现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观众是会当真的,尤其是受众年纪偏小的引入了流量明星的历史剧。

有人觉得无所谓,觉得观众不会觉得这是真的,毕竟是常识性的历史问题,但前几年我看过一则新闻,一位小学生喜欢日本光荣公司出品的游戏《真三国无双》,因为是日本厂商制作,理所当然的,游戏内人物包括刘备、曹操等人物都采用了日文配音。

所以这位小学生就深深的相信三国是日本的历史,刘备曹操等豪杰,自然也是日本的历史人物。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日本人对三国的热爱令人难以置信)

初看只觉搞笑,细想却觉可怕。

无独有偶,就像李白、张良、孙尚香这些人物,你在网上一搜全是他们的游戏形象,而真正的历史又有谁在告诉人们真相呢?

李白是个剑客?张良是个法师?孙尚香是个射手?

我不禁再次沉默了。

电视剧是艺术创作,因此对历史细节进行艺术加工,是无可厚非也无可指摘的举动,私以为《史记》中对项羽的描写,正是艺术加工的典范之作,是“史家之绝唱”。

因此,艺术创作是正当的,但是必然有其创作的底线。六老师名言“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这本是金玉良言,却因为六老师的表里不一而沦为笑柄。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这话其实很有道理)

但是今天,我们还是要重视起这句话来: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这是一个严肃的教育问题,涉及青年的历史观,“大事不改,小节可易”,本来就是历史剧改编的金玉良言,如今却成了编剧用过的厕纸,早就被甩入了废纸篓之中。

前几年我也在为各个历史剧鸣不平,毕竟编剧本身就不是历史系专业出身,在细节上有所错漏也是在所难免,但这几年总有些编剧写出匪夷所思的剧情,一度让我怀疑编剧是否包藏祸心。

这部剧,我说实话,确实有可取之处,片中的大部分演员都当得起“演技精湛”四字,这本应该是能够比肩《大明王朝1566》历史正剧,却被不知所云的编剧疯狂魔改,口碑一落千丈。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剧照)

在下本非电视剧的行家里手,对电视剧的质量也不该多做指摘,但这篡改历史,甚至无视基本历史史实,却令我十分窝火,不得不一吐为快。

长日尽处,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将看到我的伤痕,知道我曾经受伤,也曾经痊愈。

历史可以被质疑,但不要瞎改乱改、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部分言辞可能过激,实在是肺腑之言,接受大家的批评意见。

真实的土木堡之变让人唏嘘不已,用今日头条APP搜索“土木堡”(长按点搜索也可)看看那段令人扼腕的历史吧!

今日头条APP搜索引擎,无竞价排名干扰,搜索结果精准可靠,以后遇到不懂的就用今日头条APP搜一下哦!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豆瓣6.3分的《大明风华》实至名归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