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4歲寶寶好小氣該怎麼引導?

金仔愛生活


我的方式是叫他分享 比如我自己有好吃的:我會說你想吃對不?我可以給你一點、我把我的東西分享給你了,你以後也要分享知道嗎?分享玩具零食,這樣以後可以多玩好多其他自己沒有的東西,你會擁有更多的好朋友。


A妙顏折扣


“小氣”是年齡造成的,不要著急,這個問題前幾天我寫的文章裡提到過,在這裡分享一下。

「下邊雖然寫的是兩三歲的孩子,但是原理同樣適合4歲的寶寶。」

1、先說說我的真實經歷。

有一次,我家兩歲半的大寶在遊樂園玩娃娃,玩兒的正高興的時候,有個大概四五歲的孩子來搶大寶手裡的娃娃,大寶趕緊把娃娃抱在懷裡,那個孩子悻悻的走了。

我對大寶說:“媽媽知道你還想繼續玩兒這個娃娃,但是這個娃娃咱們自己已經玩兒很久了,要不我們和剛才的姐姐一起玩兒怎麼樣?”

剛才還一臉警惕的大寶,瞬間眉開眼笑的說:“好啊!”

抱著娃娃就跑去找剛才的孩子了,兩個人很快就在一起玩兒起了過家家。

我並沒有一開始就逼迫孩子去分享自己手裡的玩具,而是讓她知道,

我尊重她的感受,並給她提出建議,她可以自己做決定

2、孩子對於物品都是不願意分享的,這是年齡造成的,而不是孩子真的自私。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給出了一些方法,讓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會分享。

  • 如果孩子處於兩歲以下,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辦法。平時,我們可以通過讓他模仿大人來學會分享。
  • 如果孩子已經超過三歲了,在他和其他小朋友玩兒玩具之前,可以讓他先和這個玩具獨處一會兒。
  • 如果邀請了其他小朋友在家裡玩兒,可以提前讓孩子選擇不希望分享的玩具,然後收起來,在外邊的玩具都是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的。

通常這幾種方法,都能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樂意分享玩具。

3、如果以上幾個方法有時候沒有效果,不用著急,也彆強迫孩子分享,尊重孩子自己做的決定。慢慢來,堅持長期引導,孩子一定會有質的變化。


甄冉的書影部落


分享這種美好品質,正常是在8歲左右才會出現的

像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孔融讓梨是發生在孔融四歲的時候,而實際上如果讓四歲的孩子主動做出這樣的“分享”的行為,那一定是他認為這樣的行為會給他帶來比“大梨”更大的“好處”,比如大人的認可稱讚等。而孔融長大以後的所做作為也跟“融四歲能讓梨”裡面的形象相去甚遠。可見,違揹人性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是不恰當的。

四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高峰期,對於“我”和“我的”正是需要確認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要確認孩子的“物權”意識。如果是明確給孩子的東西,就要尊重孩子的分配權。

父母可以對買回來的零食做好分配,比如分成三份,每個人一份,爸爸媽媽就要把自己的那份吃掉。一邊說讓孩子分享,一邊又不會真的吃掉分出來的零食,其實也是不尊重孩子呀。

講個小故事,有鄰居家的孩子來我家玩,一般老人都會拿出來玩具讓孩子一起玩,但我兒子有的玩具就不讓別人玩。我會在下次邀請小朋友來之前跟兒子說好,不想給小朋友玩的玩具要收好,不要拿出來,既然拿出來的就要讓小朋友一起玩。後來我兒子跟他的小夥伴自己定了一個規則:在誰家裡玩就要聽誰的安排。這樣他去別人家,小朋友不讓動的玩具他也不會動了。

物權意識好的孩子,在2歲就可以培養。你只要說一句“這不是你的,是別人的,所以你不能動”,小朋友就不會要了。同理,我們也要維護好孩子自己的物權。跟他說“這是你的,所以你可以做決定”。相信這樣長大的小朋友,成年以後也會更有主見,併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碩寶媽育兒悅讀


我覺得小氣也不錯,每個小孩都有他的性。在說小孩一天一個樣。只要不是特別自私自利。我覺得可以慢慢引到。太大方也不好[捂臉][捂臉][捂臉]只要嘴甜懂禮貌。愛護和保護自己的東西應該是天性。不算是小氣。無噴我,個人意見




烏糖糖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陪著看些管理情緒的繪本,言傳身教,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去提升一些自控能力。孩子的脾氣大跟家長的脾氣也是有關係的。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首先要去接納他的情緒。然後在接納的基礎上去引導孩子,會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給他一段時間冷靜一會兒,過後再去問他。



依雯追熱劇


孩子小氣,獨食,皆因父母溺愛,不懂拒絕孩子,怕孩子哭鬧,就向孩子服軟了。怎麼教??懂得拒絕他的要求,他才會慢慢意識到自己的不對。4歲本來就是什麼都不懂的年齡,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沒有什麼大道理,你既然知道孩子這些行為不對,那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吃的買回來,你是分少量給他,還是全部都給他一個吃?如果是少量給他,他吃完後要求再要,你是否懂得拒絕他?你自己也可以當著他的面和他一起吃。本來食物分配權就掌握在大人手中,你安排妥當,孩子哪來的獨食。至於玩具,本來就是你買給他的,他不願意和別人分享,你得尊重他,在睡覺前可以給他講故事匯本,讓他慢慢懂得與人分享的快樂。你多看點育兒書吧,都是第一次當爹媽,需要學習。


小霞愛生活1314


其實孩子小氣是一種很正常得現象。因為自私是人類的本能,孩子只是還不會去“掩飾”這種本能而已。那麼該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呢?我認為主要要做到以下幾點:①2週歲以前儘量滿足寶寶的物質慾望,一般情況人類只有自由我滿足了之後,才會開始有分享的行為。②父母長輩需要做好榜樣,平時有好的先讓長輩,不要第一時間分享給孩子。③長輩需要學會接受,當孩子分享給你東西的時候你要接受,而不是單純逗逗孩子。比如尼文孩子要東西吃,當孩子分享給你的時候,你又會說“媽媽不餓你自己吃吧。”這樣孩子會很疑惑,以後也會認為 長輩不餓不需要分享給他們。



恩咕vlog


你好寶媽,寶寶小氣是有原因造成的。

首先找出寶寶小氣的原因。現在家庭生活中普遍有一種現象,就是逗孩子。其實我個人是真的很討厭這種行為的,本來寶寶就是白紙一張,什麼都不懂。我們大人去逗她,在大人看來是開玩笑,好玩,可是孩子不懂區分什麼是玩笑什麼認真的啊!在孩子的意識當中,什麼都是真的,故意逗她要拿走她的玩具或者食物,看到她著急的樣子你覺得好玩。孩子卻因為你的這些玩笑佔有慾越來越強,變成我們所說的小氣。

該如何引導孩子分享?我家寶寶從小就是我自己帶,我從來沒都沒有讓她出現小氣的現象,導致她有這方面的現象是因為其他小朋友搶了她的東西。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會“護犢子”,告訴對方這是我孩子的東西,你需要經過她的同意才能拿,不可以搶。我這麼做的同時也給我家娃一個暗示,她能感受到媽媽在幫助她。你家孩子4歲了,很懂事了,她對於媽媽這方面的認同是更加需要的。你要告訴她,分享給其他人並不代表你的給了別人,你就會沒有,不是的,你也會有的。只有你分享給別人,別人以後也會分享給你,大家一起玩和吃會更快樂。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我是賽賽麻麻,歡迎你關注我,與我一起分享養娃的經驗。


賽賽媽媽


首先要指出的是,你的教育方法是完全錯誤的。你沒有從孩子的身心發展出發,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只是從你個人的角度,發洩憤怒,用打罵來懲戒孩子,這樣怎麼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呢?

4歲的孩子本身就處於叛逆期,這時候對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要,對他性格的形成很關鍵。對於你的問題,我有幾點建議:

一,抽一個安靜的,你和孩子都有空的時間和他聊天,告訴孩子自己過去總是打他,是不對的,以後再也不打了,(要說到做到),教育孩子以後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二,當孩子在鬧的時候,不要管他,如果他總是鬧個不停,把他放到一個周圍安全的屋子裡,半關上門,然後去做你自己的事情,不要讓孩子感到你在關注他的舉動。

三,家長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聽自己的話,看孩子是因為什麼事情不聽話,要做到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和孩子說話要相對溫和一些,講道理,以正面教育為主,儘量不要訓斥,但也不要總哄他,那樣解決不了問題,(特別當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

四,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協助教育他。


樊登聽書親子育兒


這種現象是正常的,不用擔心。這是寶寶出現自我意識時期,開始擁有“這是我的。。。。”這樣的概念,也是獨立自我的形成開始。

這個現象就不能用成人的思維去思考判斷,不能認為他/她不分享就是小氣、不愛你等等。

尤其是其他小朋友來一起玩的時候,更不能強迫這個時期的孩子分享,破壞了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舉個栗子,一個成人總是會為別人考慮為別人服務做事哪怕非常有怨氣,但是他/她從來沒為自己想過,從來沒有為自己打算過,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覺得自己不重要,只要身邊的人高興舒服了就覺得自己也好了。這是不是很熟悉的橋段?

所以,在瞭解原因後,我們要在生活中幫孩子擋住那些無知世俗的觀念傷害,還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加入感恩元素。

  • 幫孩子做了他本該做卻暫時無法做到的事,讓他說謝謝。
  • 我們大人在孩子幫你拿了點東西哪怕是遞了張紙巾,和他說謝謝。
  • 在平時表達對孩子愛意的同時自己先表示出,因為爸爸媽媽愛你,所以也願意分享給你一些可以分享的東西。(注意:不是無節制的讓、給,應該是給一半留一半或是交換的方法)

希望你和你的孩子都能順利渡過這個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