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曾因为哪一句诗而想背整首诗?

鱼鱼鱼__出没


岳飞的《满江红》

初中时忘了在哪看到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十几岁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之时,读这两句话读的热血沸腾,然后就找到原文,用一晚上给背了下来。转眼已过而立,回忆少年事,五味杂陈啊[捂脸]

这里奉上原文,与各位朋友共赏。怀念逝去的青春,也希望能重新燃起我们的梦想!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村长王豆芽


看见这个问题,就想起三年前尴尬的一幕。

我是中学语文老师,常常在课堂上给学生分享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从我当年的语文老师那里传承而来的习惯,每当这个时候我就非常享受。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拿仓央嘉措的诗,给学生们朗诵,不是整篇整篇的朗诵,而是一句一句的,好几首诗,这一句,那一句的。

其中就有《见与不见》这首诗。

“你见,

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喜不悲。”

我在朗诵的时候都是非常陶醉的。朗诵完这句,就给学生们讲解一下,接着继续正常的课堂教学计划。

有一次,我还是拿这句诗朗诵,突然,下面一个学生声音很小的说:“你就会这一句吧?”

全班顿时哄堂大笑。

我当然听明白了,课堂上跟他们气氛很好,我自然没有生气,但心里的尴尬是不可少的。

我就说:“哎呀,岁数大了,记性不好,你能背下来就好。”

大家又是一阵大笑。

我的课堂经常充满了这样的欢乐,我们都非常喜欢,享受这个状态。

下课后,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整的背下《见与不见》,这么优美的诗,不能这样稀里糊涂的对待,也不符合语文老师的身份。

那么长的《大学》《心经》《中庸》我都背的滚瓜烂熟的,何况这个短小精悍的《见与不见》呢?






虚受日记


春日偶成

[ 宋 ]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爷爷中学校长,我小时候和他生活,他不仅教我做人,经常背诵古诗给我听,这首诗印象颇为深刻,从小懵懂的心感觉生活的美好,也感觉到爷爷乐观。

斯人已去,每次回忆满满的都是爱。


阡陌上的鸟


我曾经在中学时因为偶然间听 一 同学念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去学校图书室翻找《再别康桥》,并把这首诗全文摘抄并背熟。

《再别康桥》 ·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雁影归零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三十几岁的年龄。对前途渺茫,对过去岁月的追忆。让你深刻体验人生无常,绝望中有希望,希望中有阴霾。

因为这首诗,我到访了湖南长沙,畅游初秋橘子洲头,看着毛泽东30多岁的雕像,关于这段毛泽东诗词创作的背景浮现脑海。

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铤而走险去长沙,面对敌人的追捕,独自畅游故地橘子洲头后逃往广州时有感而发。这段时间是毛泽东黯然失色的阶段,因为在1924年以前,毛泽东已经在城市中度过了14年。他差不多已经抹去了乡村生活方式。

那时的毛泽东在国民党宣传部,一切工作都是打着国民党的招牌盯着统一战线。他在共产党的地位孤立,压力大的经常失眠,健康状况下降。而毛泽东善于随机应变,该撤退时,他会退到有根的地方-韶山。

在1925年以前,他的观点总是站在城市一边,而当他回到韶山后,他改变了想法‘我认识到,我错了,农民对了’。他开始喜欢旧式的中国学校胜过洋学堂,他的视野更宽广了。

人生起落在你三十不惑之时,才能真切感觉到。但那不是失败,是阅历后的突破。

这首诗每每读来,不是读来,因为他已经深深印在我的基因里。像呼吸一样自然,他给我一种力量。

伟人也罢,平凡人也好。没有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而持续性踌躇满志正是一个人向更高山峰迈进的必经之路。

让我们再来洗礼一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张明涛Mr


我曾经因为“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背过整首诗。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约约水流迢迢,已是深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未凋零。皎皎月光的夜晚,扬州的二十四桥矗立依旧。老朋友你又在哪里听美人吹箫呢?

杜牧生在书香世家,父辈皆是博古通今之人。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杜牧也是博通经史,才学馥比仙。未科考之前就写下《阿房宫赋》,震惊四座。太学博士吴武陵看到后深为欣赏,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杜牧不仅仅是一介文弱书生,他心中有收复边疆的雄心壮志。可惜他生在大唐江河日下的时期,空有一腔热血也挽救不了内忧外患的国家。即便熟读史书,看透时局,少年时便写下《阿房宫赋》。但是一人之力也挽不了大厦将倾。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只能沉迷于酒中,麻痹自己。

宣宗大中六年,五十岁的杜牧卒于长安。再也不用得醉愁苏醒了。


宫商角徵羽哆瑞咪发嗦


杜甫一生高兴的时候不多,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写到诗歌里的更少,大部分情况之下他写的是他的艰难生活和家国之忧,而他少有的两篇经典的写喜悦之情的诗都写在成都草堂之后。杜甫逃难到成都,暂时结束了他十载长安、四年流徙的生活,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

这时的杜甫在朋友们的资助下,终于在战乱之余得到了一个安家之所,杜甫艰难苦恨的人生终于有了短暂的安定,这使他有了快乐的可能。在某个短暂的时间段,他是陶醉于这种安静的生活的,当一场春雨到来,他满心喜悦化成了诗句。这是杜甫笔下最经典的一场雨,在诗人眼中,这场雨被赋予了情感,成了”好“雨。好就好在它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偷偷在夜晚来到,“润”、滋润万物,“细”,不是暴雨,就是细细的滋润,这些字都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好在“细”小,好在下得够久。

久居成都会发现一个比较独特自然现象:晚上下雨的时间多,雨后白天会出太阳,白天极少下雨。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很少,《春夜喜雨》突出“夜雨”不得不惊叹于诗人的洞察力了!

诗人展开联想雨后成都: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们看杜甫的胸怀始终是大的,一场小雨他想的至少也是一座城市的境况,他没有写他自己的境况如何,他在夜雨之中无眠,他为一场雨而欢呼,为春天盛开的鲜花欢呼,为在这样的季节里安然生活的人民欢呼。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科学管理与企业信息化


那可太多了。我曾经为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背了《藤王阁序》;为一句“江山如此多娇”背了《沁园春·雪》;一句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背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一句“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背了辛弃疾的几十首词。

其中耗时最长的,那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了。我从听到第一句到会背全诗用了二十多年。

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和“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当时并不知道这是《琵琶行》后来语文课本里有这首诗,我也没好好背。

前两年出现了一首古风歌曲,名字就叫《琵琶行》,在抖音上火了,天天都能刷到,不想听都不行,我就记住了高潮部分的“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然而,我还是没有把整首诗全部背诵下来的打算。直到前不久,看到很久之前录制的一期《老梁故事汇》。梁宏达正襟危坐,引经据典,摇头晃脑地背: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他就背了这么一段,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任何停顿,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色彩。愣把旁听的几个女学生佩服的不要不要的,眼神里尽是崇拜的光芒。

当时我就震惊了,这也太酷了吧!背,必须背!马上背!不睡觉也得背!结果我就会背整首的《琵琶行》了。诗是会背了,背的比梁宏达还要溜。就是到现在也没见有女学生崇拜我。


诗魔独孤求踹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只问天下何人有胸怀如是?有气魄如是?仅这一句,便值得记忆下整首诗篇。\r

每每拜读主席的诗词,都让我感慨万千,博大的胸襟,高瞻的眼界,“大气”两字不足以概括。主席诗词遗作众多,我最爱的始终是这首《长沙》。2019年12月我有幸去了趟长沙,忍住了所有美食的诱惑,首先要打卡的就是“毛泽东故旧”和“橘子洲头”。当车辆行使在橘子洲外的公路上,听着导游用家乡话背诵主席的《长沙》时,竟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自那天起,我像疯魔了一般,脑海中经常回荡着这首词:这首词真的太美了,你若去过爱晚亭,看过“万山红遍,层林浸染”,也会感叹主席用字的精妙;你若见过“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仿佛自己也将置身于这扬帆远航的远大志向。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泛舟于湘江,方能想像主席当年的心境;“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天下苍生的勃勃生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豪情满怀的有志青年形象便跃然纸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感叹家国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王者之风初见端倪......

长沙是英雄的城市,《长沙》也是亘古流芳的伟大词作,它是主席的回忆,是革命者的斗争记忆,更是“伟大的心灵回声”!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雪忆柔


少年时,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动容,找来全词背下并背了很多首,觉得自己就是李后主;

高中时,因“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找来民国一众新诗念来诵去,幻想自己能穿着长袍,颈搭长巾走在初秋的校园谈个恋爱,可惜还是更爱数理化;

大学时,因“我未记我身受的苦,也还未记我心底的哀怨,以及胸中的愤怒,请许我先记青春消逝的路上,我是怎么样的糊涂“,知道了徐訏,惊叹于《鬼恋》和《吉普赛的诱惑》,下定决心绝不和女友分手,最后我没有违背誓言,她食言了。

工作时,因“樽前戏言君莫笑,我去诸君思我狂“谑浪醉笑,口无遮拦,轻狂的不堪一看。

以后,就没有心动了,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已近知天命,人生已无惊叹,只剩和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