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黄帝内经上说上古之人是长命的而现在医学却说古代人的寿命很短?

路人十三万万


古代人的寿命肯定很短的,不过古人崇古观念,把上古描绘成黄金时代而已。

根据考古发现和古生物学研究,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平均年龄只有15岁左右;而新石器时代的仰韶人,平均年龄也只有30多岁。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饮食方面的科学,医疗条件的改进,人类的寿命自然也就越来越长。到1978年的时候,法律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5岁。然而随着今天老龄化现象加重,官方又在呼吁延迟退休。可见,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古人一直有崇古心理,其实这也正常,因为在先秦时代的氏族社会,没有私学的概念,知识往往都是靠世代相传。所以古人对于祖先是非常崇拜的,周人的政治思想就是“敬天、敬祖、保民”。特别是儒家对于古代非常向往,把远古时期描绘成黄金时代了。看看《史记·五帝本纪》就知道,五帝都活了一百多岁,在原始社会可以说是相当长寿了。而道家则追述到更远的时代,反正也没人可以证伪。

对于《黄帝内经》这种医书,当然也不是黄帝时期的作品,而是西汉时期的托古之作,采用黄帝和岐伯对话的形式,来阐述作者的医学思想。那么,在其中对于远古人的描写,自然都是非常长寿的。战国秦汉还流传着一个长寿的上古人物,就是彭祖,据说他活了八百多岁。因为从尧舜时期这个人就出场了,而到商朝仍然存在。其实我们今天知道,彭祖不过是彭祖国国君的意思,彭国即后来的彭城,也就是今天江苏徐州。


林屋公子


还是让我们先看看原文吧。

黄帝: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一段是黄帝内经开篇明义的一段,公平的说,不是怪力乱神之言,而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且说上古之人长寿,也仅百岁,没有搞到数百岁甚至上千岁那种信口开河的胡说八道。而对于为何寿命变短,给出的理由也是,不遵守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自己作死把自己搞死了,并没有归因于上古之人有神怪之处。同时,也暗示了,如果能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今时之人”(作者写书那时代)也能达到上古之人的寿命,即百岁左右。


古人命短,是指平均寿命短,不是说所有人都命短。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长寿,并没有说所有上古之人长寿的意思。在那个阶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中,写书的人只关心上层社会中的人,不会关心底层劳动人民。同时,他们也不会关心那些夭折的儿童。把所有这些因素去掉之后,只关心那些已经活得比较长的人。


唐人杜甫写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即便七十古来稀,古代也是存在一些高寿之人的。这些高寿之人,才是黄帝内经作者所关心的人。至于整个古代社会如何如何,全民平均寿命如何如何,那就压根不是他能关心的或者愿意关心的范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黄帝内经上说上古之人长命,现代医学说古人寿短,两者并无实质冲突。

图示:不同时代人类平均寿命。注意这是说平均寿命。


养生固然重要,但对国民整体来说,提高平均寿命还得靠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当然还有和平!

  • 公共厕所和现代排污系统让城市人口平均寿命提高10~20岁!而对农村而言,立竿见影提高健康水平,也得先从厕所改造开始。没有一个干净卫生的大环境,仅靠个人的养生,几乎没啥用处,瘟疫袭来,全城逃亡,不死于瘟疫也会死于逃亡。

  • 干净的饮水降低婴儿腹泻,婴儿腹泻是婴儿死亡的主因,直到今日的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如此

  • 疫苗提高平均寿命10~1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