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认为用量子纠缠技术可以造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你吗?

虞舜好唱


用量子纠缠技术造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你来,理论上看似可行,要实现颇有难度,起码现在的技术做不到。



为什么说量子纠缠理论上可以造出一模一样的你来呢?

我们知道量子是所有微观粒子的统称。

量子纠缠就是在量子力学中,多个粒子相互作用后,就拥有了整体特质,此时便无法单独描述某一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的系统粒子。

量子纠缠最早是薛定谔在1935年定的术语。最早成功实现的是中国科学家潘建伟在2017年6月,由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1000公里级的量子纠缠。潘建伟因此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


量子纠缠就是假设一个零自旋中性π介质衰变成一个和一个正电子,它们各自朝着相反方向移动,都有着相同方向的自旋。它们就是两个直积态的叠加,用狄拉克标记表示为
如果分别进行测量,就会得知一个粒子的自旋为上旋时,则另一个为下旋,反之亦然。虽然测量粒子的时间顺序不同,实验结果违背贝尔不等式,但仍然能够准确的复制两个纠缠粒子的量子关联。

量子纠缠的应用很广,比如量子密钥分发。但是用量子纠缠来复制人是个严峻的挑战,很可能复制人的意识完全被改变。


弄潮科学


这或许是“理论上可以,实际上没有可能”的最好例子!

而且理论上可以也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必须认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而所谓的意识只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意识不能单独存在,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量子,并非一种粒子,而是所有微观粒子的统称。而我们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无数微观粒子,只要我们能够掌控人体每个微观粒子的所有信息,并拥有纠缠中的相应粒子,使之于人体的所有粒子都发生纠缠,就可以复制一个人的信息!

因为之前说过必须认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所以不用担心复制后的人不是本人,不会出现意识或者记忆的不同!

难问题是现实中有没有可能把人体微观粒子信息全部掌控?只存在理论上,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而且量子力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意味着我们更难过去组成人体微粒的准确信息!

就犹如量子力学中的另外一个特性,量子隧穿现象,理论上我们完全可以直接穿越一堵墙,但现实中你能做到吗?或者你有见过别人做到吗?

没有!纯理论分析,有直接穿墙的概率,但概率低到我们无法想象!而低到一定程度,就等于不可能!再举个通俗的例子,纯理论分析,掷硬币时,只要运气足够好,你完全有可能连续一亿次扔出正面或反面,但现实中你认为可能吗?不要说一亿次了,如果能连续一百次扔出正面,正常的人都会怀疑硬币有问题!


宇宙探索


量子力学的建立让之前很多不可能的事变得有可能,这得益于微观世界的反常识现象。

至于量子纠缠能否重新构造一个全新的人,物理学上的回答和哲学上的回答还有分歧。

目前在纯物理理论的角度上来看,量子纠缠是可以重新构造一个一模一样的你。

但是前提假设是: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也只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如果你是唯心主义,那么量子纠缠是不可以构造复制人体的。

接下来我们从理论的角度上看一下实现这一成果的难点在哪。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又是由更小的次原子构成,比如中子,质子,电子等。

在次原子级别上,粒子的性质差异取决与量子状态的差异。宏观物质的差异是体现在分子层面上,这是由于原子的排列组合导致的物质性质差异。

所以构成宏观物体的差异是由分子性质的不同导致的,分子差异又是由原子差异导致的。而原子的差异是更小的次原子粒子的组合形式以及量子状态导致的。

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都是量子叠加态的,每个粒子都有相应的量子状态。比如光子和光子的差异就体现在量子状态上。

只要我们确保微观粒子的量子状态完全相同,那么同一种粒子之间就没有任何差异了。

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就可以拷贝一个粒子的量子状态给另一个粒子。如果现在还有一个人,并与你的身体内所有粒子的量子状态完全相同,那么在物理学角度上,这个人就和你没有任何差异,不管是意识层面还是物质层面。


但是通过量子隐形传态要把一个粒子的量子状态完全拷贝给另一个粒子上就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手段,并且需要引入第三个粒子。一个是靠量子纠缠,另一种靠传统电磁波。

所以量子隐形传态的速度取决于速度最低的那种方式,也就是光速。

而且量子隐态传送会把原体摧毁。如果需要造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你,虽然新的人体会和你的思维,身体结构完全一样。但是你的本体就会同时被摧毁,只留下拷贝体。

不过这种技术也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实践起来基本没有可能,现在我们也顶多能通过隐态传送几十个光子而已。而人体的粒子数量简直不计其数。或许未来一万年可能实现吧。


科学认识论


猫先生先给结论吧,量子纠缠技术不能复制信息,所以,并不能制造一个一模一样的你。

量子纠缠技术,是量子力学原理中量子的基本特性之一,本来是爱因斯坦用来攻击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原理时,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借由其中可能出现的超光速现象,来证明不确定性是错误的,从而得出量子力学不完备的结论,使隐变量理论能够成立,恢复科学决定论。但是,贝尔不等式已经实证了量子纠缠现象。爱因斯坦的努力暂时失败了。



回到量子纠缠本身。它目前看来,只是量子系统内的关联性的表现,量子纠缠只是起到关联作用,并没有信息在其中进行传递。好比,你女儿在深圳生下小孩,在北京的妈妈便瞬时升级为奶奶,这个过程中没有信息传递,只有关联意义。


那么,回到题目中,复制信息,量子纠缠做不到这个,或者,目前的量子纠缠还不能做到。


猫先生内涵科普


量子纠缠技术目前被用在保密通讯上,我国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是应用了量子纠缠技术


量子纠缠技术只是整个量子论的冰山一角,量子论最为和相对论并称的现代物理学支柱,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物质的最小层面,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呈现“测不准”特点,微观粒子可能在任何方向上突然出现,也就是说微观世界是不确定的。

我们的宇宙是物质的,我们人类也是物质的,全宇宙的物质都来自于138.2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我们人类和宇宙中天体都是因为大爆炸才出现的,“量子”并不是一种粒子,而是所有微观粒子的统称,这些微观粒子构成了我们的物质宇宙。

很多人想:既然我们人类也是微观粒子的排列组合,而量子论就是研究微观粒子的,那么科学家们肯定能用微观粒子像搭积木一样重新生成一个一模一样的人。

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种想法其实是“机械宇宙论”的一部分,机械宇宙论认为我们只要知道宇宙中所有原子的确切位置和运动轨迹,就能推演出宇宙的过去和未来,每个人的过去和未来也能推演出来。


机械宇宙论在量子力学出现前可以说是毫无破绽的,但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构成原子的微观粒子是呈现不确定性的,我们这意味着我们无法精确掌握它们的运动数据,既然连基本的粒子都无法预测,那么机械宇宙论就失败了。

量子技术并不能生成一个一模一样的人,最多就是生成一个身体一样而大脑思维不一样的人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可能吧,或许在镜像宇宙中就有另一个“我”存在着。


问道2250360589063


潘建伟及其导师为代表的国际纠缠团伙完全丧失科学道德诚信,将没有被实验证实的臆想--量子纠缠,通过发表所谓应用的论文,硬是炒作为物理现象,误导公众。简单说,若量子纠缠被实验确证为物理现象,早就颁发诺贝尔奖了。这帮人无能力实验确证,便大肆搞各种应用表演,特别可恨的是,在国外忽悠不到巨资的量子卫星项目,让潘建伟忽悠成了,并仍以臆想的纠缠表演并发论文,而我国媒体仍在充当那些毫无可信度论文的吹鼓手,以为凡是科学或自然期刊上的论文就是可信成果。


Brightlight331


将来可以,现在技术不行


海永无痕249


先把发明者造出来看看啊?大脑纠缠中!


FJ136


纠缠是太极图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