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忽然最近发现今年35岁后的技术工作者,找工作的特别多!对于他们后半职场怎么度过?

用户64481198032


别危言耸听了,我就是一名技术人员,今年37岁,没有失业,也没感到危机,简历已屏蔽了N多年,还时常收到猎头和招人单位的电话。部门里还有两个比我大的工程师,其中一个40岁,另一个42岁,也时常受到朋友邀请叫他们过去一起共事,前些天40岁的工程师只请了半天假出去,跟朋友见了个面,谈笑风生地喝了一会茶,就拿到了一个不错的offer,收入立马提升了30%,请问危机在哪?

我有一个叫“全球XX工程师联盟”(请忽略这个牛逼的群名)的微信群,现全群已满员,只要有人在群里面说一句要找工程师工作,立马就有一大波人私信联系你,不问年龄,不问学历,只问经验和能力,如果你有经验和能力,只要你愿意,最快在明天就可以到新公司上班报到!这就是技术人员的紧缺程度和抢手程度!

为什么有人说35岁的技术人员很难找到工作?为什么有人会问35岁以上的技术人员在职场中怎么度过?

容我说句狠话,很可能就是因为35岁的你能力低、人品差,先别生气,容我细细道来。

一、能力低。我所说的能力低是指相对的能力低,是相对你这个年龄而言的能力低,并非绝对的能力低,35岁本应该具备的技术能力你却没有,但你却要求着人家35岁技术大牛一样的薪资待遇,那当然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35岁应该具备怎样的技术能力?其实,属技术范畴的领域非常广,也不好一概而论,我就以一名制造业公司的设计开发工程师为例介绍一下,我认为至少包括几方面主要能力:

1、具备比较全面的设计开发能力。包括从新技术预研究、产品方案设计、产品结构设计、项目开发过程管理,以及开发过程中常见技术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独当一面的能力。

2、具备为公司设计研发出高质量、高颜值、低成本的产品的能力。先说质量,质量的源头就是设计研发,而不是靠检验而来的,如果你的设计研发能力强,就可为公司做出高质量产品打下基础。再说高颜值,就好比你去买手机,其中一款手机外观漂亮、手感好,另一台像块砖头,但功能强大,那你会去买像块砖头一样的手机吗?当然是没人买的。最后说低成本,低成本对于公司来说也非常重要,在传统制造业做产品不同于做火箭和人造卫星,是有很严格的成本要求的,也只有用低的成本把产品实现,消费者才容易接受,公司才有足够的利润,这些产品才有机会成为爆品。这就是具备设计开发出高质量、高颜值、低成本的产品能力的重要性。

3、具备过硬的项目管理能力。工程师设计出产品后,最终是要将产品大批量生产制造出来的,从产品立项到产品批量生产之间,有一个严谨的开发过程,这个开发过程就是ISO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符合ISO体系下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项目开发,就是非常考验工程师的功力的,一个功力深厚的工程师可能4个月就完成一款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而一个功力不足的工程师很可能要一年,而且还问题百出,这就是项目管理能力强与弱之间的区别。

二、人品差。职场中确实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的人品极差,喜欢阳奉阴违、喜欢打小报告,还有一些人不讲信用,有的借钱不还,有的甚至每次吃完饭结帐的时候就借机上厕所这种事都干得出,这种人品差的人,所做的丑事一旦传出去,哪怕能力再强也是没人愿意要的。

说到能力和人品,我不得不抛出职场个人品牌价值这个概念,我认为,职场个人品牌价值=能力+人品,一个个人品牌价值高的人,其能力强是公认的,其人品优良也是公认的,这样的人即便已过35岁,如果想换个工作也是分分钟的事情,根本无需上网海投简历、根本无需过五关斩六将般的面试,往往只需朋友一句话就可推荐成功,所谓的面试,也就是在喝茶中、谈笑风生中完成,就如同文中那个40岁的工程师一样。

如果35岁以上的你,具备了35岁该有的技术能力,再加上有不错的人品,那何惧什么35岁现象?何惧什么中年危机?只会让这些所谓的危机都通通见鬼去!


设计制造迷


我也是一名技术工作者:虽然名下有家注册近十年的小公司,一家去年注册的新公司。

但这十几年,内心一直认为自己在买技术! 我很庆幸2008年刚来上海时,没有将就找工作,而是选择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单枪匹马在陌生的上海创业,用自己的特长,做着无本生意卖技术……

目前闲不下来,总结下,作为技术的自己走到今天,归纳为以下几点:

1、技术精通(27岁创业前呆过十家公司,精华部分我基本吃透了,待遇差就学点技术保本……)

2、有二年多IT互联网网站编辑经验,营销、推广自己,有很清晰的思维和思路,经验这东西:自己总结出来的……

3、真正的“农二代”精神:吃苦耐劳比一般人强,你们信吗?我现在每天开着电瓶车,风吹雨淋一天在上海转近百公里……

4、认认真真做事:十五年前混过一年多日企,不管是工作态度、工作任务,真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吸取经验的。

5:诚信:国内电脑城套路多多,但我没在电脑城工作过,但感觉这些人被骂“奸商”,并不过份。做这么多年:客户除了说我贵,从没说我坑的……

价格明明白白告诉别人,选择权不在我。但如果选择我:工作尽全力去做,售后尽全力去维护,出现意外费用超支亏本:自认运气差……

很多时候:创业就是做人!

技术人员有技术,利用一些自媒体平台(今日头条),聊聊技术,找找志同道合的人,通过内容,吸引需要你技术的人,产生价值,也是不失为一条创业创新的路……

不要怕写不好,每天写每天练,每天都会在进步……



IT运维民工


看了一些幸运者 把幸运当作自己能力得瑟 我真忍不住发言。我是从互联网公司转行的 看到很多做技术确实年龄大就难了 不是不提升自己 不是技术不好 问题是 不能那么加班了。肯定就业难。

我爹退休前是钢铁厂高炉设计工程师。央企 虽然没有失业问题 但是经常性收入不佳。我爹技术一辈子精进 一辈子全国领先 没用。钢铁行业 过几年就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就不造高炉了 就没活干了。所幸 央企退休金现在很高。

行业选择大于技术水平。可是我爹上个世纪50年代学习钢铁 就是觉得国家建设永远需要钢铁。谁知道也有产能过剩。总体来说 属于运气问题。


积极经理人


我35岁换的工作,深有体会!人生35岁是个坎。

社会角色转变!

35岁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个坎!35岁之前可以去拼,去奋斗,35岁之后拥有更多的家庭包袱,发现一夜之间父母已经老去,啥都干不了了,需要子女照顾,孩子还小,需要照顾,家庭有很稳定的大额支出,这就导致人的角色彻底转变了,由很多人支持你变成了很多人需要你!这个转变对一个35岁的人来说,就是压力!一种无可替代的压力。

工作心态转变!

35岁之前,领导更看重你,有天赋,能努力,是将来的公司的重要培养对象,关键还能闹情绪!所以企业有荣誉也照顾年轻人!而且他们还是替代35岁员工的主力,公司看他们看的是未来,自然很看重。可是部分老员工就不一样了:工资高,臭毛病多,不服从管理,拿自己太当盘菜。关键这么长时间也不提辞职,那肯定是不会走了,既然这样,所有利益荣誉就与你无关了。所以35岁时要承受的起这种心理落差,承受不了自然就辞职找工作了。

公司内的地位转变!

如果在35岁之前没有走到你想要的位置,占住你该占住的地盘,下半生不离职就只能接受平庸化了,以后别人看你就是员工,就是普通人,人生就会灰暗下去!升职加薪与你越来越远,你会看到一拨一拨的年轻人,爬到你头上,对你颐指气使,接受的了就接着干,接受不了只能换地方了。

随着压力增大,心态转变,地位变化,35岁对人生都是巨大的考验,很多人后知后觉,到了35岁才感受到人生的威胁,接受不了平庸化的现实,只能重新找工作了!


老机械工程师学编程


技术是一个越老越吃香,越老越值钱的东西,基本上真正掌握着公司核心技术的牛人是不可能出来找工作的,都被老板小心翼翼的养着。就算自己想走,老板也不会同意,都是用最大的努力拘留,一是找到替代的人太难了,二是他知道的太多了。如果说一个做技术的人35岁还出来找工作,只有几种可能

1、技术不过硬

很多人表面上说是做技术的,参与过很多大项目,听起来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可实际是一直都在干一些基层的工作,技术一直没有精进,都是混日子的心里,这种到了一定的年轻自然会被公司淘汰,同样的工作还不如找一个性价高更高的年轻人。

2、技术太落后

现在的技术迭代升级非常快,技术工人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要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如果说安于现状不去学习,还要用80、90年代的东西,随便一个大学生都懂得,那么被淘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3、找更好的平台

出来找工作当然也有一些真正的老师傅,人往高处走,我们也不可能说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老师傅也要找更多好的发展平台。这类人大多技术炉火纯青,很快就能找到工作,甚至是企业老板主动找他们的,根本就不需要当心以后职场发展怎么样

35岁是职场的一个分水领,这个年龄还出来找工作,除非有很强大的资源或者是过硬的技术,否则公司一般对35岁以上人都会非常的小心,不会轻易的录用,很多企业甚至在招聘要求里就把年龄上限定在35岁。


职场元老


  •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一直有个35岁的传说,对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是未雨绸缪、提前想好对策是必须的。

  • 技术人的出路可以参考以下几个:


1. 技术专家

  • 提高竞争力,技术专家路线,在大厂比较吃香。

  • 技术人如果走技术路线,却技术功底没有持续本质的提升,会越来越危险。


2. 技术团队管理者

  • 技术起家,偏向管理,比如团队Leader、技术部门领导,未来不排除 产品经理。

  • 有的是内部升职,有的是先大厂镀金,再小厂“当官”。


3. 转行

  • 相关的:产品经理、培训机构的培训老师

  • 跨度大的:回老家从事农林牧副渔、其它各行各业

  • 稳定点的:回老家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不少人是在职考上了,再辞职。


4.小型创业

  • 这个方向的人不少。

  • 培训班、技术外包、自媒体公众号、技术顾问,现在不少人都自己走自主单干路线了,干的好的会进一步扩大规模。

  • 知识星球等知识付费,是个还不错的渠道,不少技术大V赚了不少钱。

  • 还有人专门分享“副业赚钱”,思路渠道太多了。


5. 技术合伙人

  • 这个路子稍微稳点。

  • 虽然是创业,但做主业相关的,成了最好。不成,继续下一次创业,或者继续技术打工路线。


6. 其他

  • 先开源技术,做大做强后,有知名度后,再全职干;

  • 积累技术资源等各行各业的素材,收费下载;

  • 运营多个公众号App,投放广告,成规模放量赚钱;


  • 总之,对于大多数技术一般的人来说,每多工作一年,职业危机就加重了五分,要提前做好规划,才不会到时陷入被动的境地。


i新知


作为一个在招聘领域奋战了15年的HR,最近经常看到这种关于“年龄焦虑”的提问。


我30+了,仍然在更换职业,不够稳定,以后可怎么办呢?

我快40了,还是两手空空,没房没车,还有家等着养,我是不是很失败?

起初,我也是和下方几条回答一样,觉得是求职者能力不足或者有欠缺。

有的回答并没有解决当事人的困惑,仅仅是在指责;

你35岁还换工作,是你不努力/没前瞻性/不规划!

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不仅仅是技术工作者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是现在整体社会趋势就是这样,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增大,毕业年龄推迟,初就业年龄增大,自然而然,在职业规划的前十个年头,就会出现诸如频繁跳槽,重新择业,因为兴趣转行等问题。


但相应的,个人的职业寿命也在增长,彼得·德鲁克 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到,“个人的工作寿命可以超过组织的寿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一个全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即我们在下半生做什么?”

公司和职员怎么应对社会趋势的改变,如何调整心态,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即题目后半段的“后半职场怎么过?”,才是我们该关注的重点。

伦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琳达·格拉顿和安德鲁·斯科特在2018年出版的《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中就提到:“在当今,过去的受教育—工作—退休三阶段人生模式已不再适用,个体需要向多阶段人生转变,夹杂若干个过渡期。”


什么意思呢?

即因为现代人的年岁增长,可能会出现45岁重回学校,50岁边上学边兼职,60岁转职另一领域的情况。

2015年的美国影片《实习生》就讲述了多阶段人生的故事,一个事业成功、退休的副总裁在70岁重回职场,从实习生开始做起,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开启了新的职场生活。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能再用从前的年龄观和职业观来规划人生了,而是应该把个人看作一个团队,怎样建立“即插即用”,适配不同团队的知识储备库,以及如何寻找自己的合作方成为职业规划的重点。

尤其是技术这种专精行业,要建立个人对职业的认识,找到兴趣方向,增补不足,推销自己,才是“接下来应该做的事。”

德鲁克认为,人应该从事副业或者尝试不同的工作,发展与本职并行不悖的工作和爱好。不再依靠一门手艺吃饭。也就是现下炒的很火的”斜杠青年“的概念。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也会出现更多的”斜杠中年“和”斜杠老年“。

所以,作为一个负责的HR,我会鼓励35岁重新踏入求职大潮的职员,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不要害怕重新开始。


枫叶趣闻


以我所在的传统制造业,35岁的技术人员,正是当打之年,不存在职业危机。至于IT行业我不熟悉,不做评判。

以我这几年的经历,也见过不少35岁以上工程师求职者,但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是技术成熟了,希望有更好的工作。

技术人员到35岁后是道坎。在公司大多承担了主要技术工作,但前面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或是当初的培养关系,公司老板往往考虑成本与平衡,对35岁左右的骨干,并不能给足与其能力相对应的薪酬待遇。以至他们失衡离开公司。

加上35岁基本即是单位骨干,又是家庭支柱,因而很多技术人员希望抓住事业高峰期寻找最佳归属。我接待的除了薪酬要求,还有提家属安排与安家费的,有配车方便接送的,有每月往返机票的。

有些人期待值过高,难免在多家公司碰机会。但因此说35岁技术人员找不到工作那完全是误会。

反而是有些管理、营销专业的,过35岁后才感觉在原公司碰到职业天花板,想趁着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另择高枝冒然跳槽,往往空降到其他公司水土不服,反而走上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风雨飘摇的职业路。不小心蹉跎到45后将陷入职场危机。

传统行业中,管理、营销职业高峰期在25到35岁,30岁基本要进入中层,35岁要担纲。要跳必须在33岁前由中层跳到其他公司空降,否则,受企业文化不同,新公司年龄结构不同,年龄过大很多事尴尬不利开展工作。超过40岁只有高手才有机会,否则只能降维就职了。

而技术人员的当打之年在35到45岁,45岁后必须成为行业专家,否则失去与35岁左右技术人员竞争的优势,基本只能以技术老人享受平淡人生。只要前期工作学习扎实,35岁确实是最佳跳槽时机,技术强精力旺盛有家庭责任,正是各类有研发需求的公司追求目标。

所以见到许多35岁技术人员求职找工作很正常,不是他们找不到工作,是他们主动换工作而已。


老西众帮


其实从一年多前,中年技术人员的就业压力就明显增加了。

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好,首先反应在资本市场上——创业融资变得困难,紧接着体现在大企业的扩张放缓,内部精兵简政,削弱福利。

在这种稳定维持阶段,一个中年技术人员的性价比对企业来说,太低了,朝夕不保的不止以往的风光和收入,甚至还有饭碗。

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响,矛盾集中爆发。有已经失业的,有不满公司降薪等政策想换个环境的,还有心头惴惴不安想出来探探市场风向的。所以市面上找工作的中年技术工作者特别多。

以前我说过,大部分职场人中年之后的路只有三条:一,进体制,求稳定;二,创业,赌,或者求自在;三,在相对稳定的民企,做老板的家臣,求温饱。

这三条前景看起来都不算特别美好的路,已经是职场人中年之后比较好的选择了。对于职场的下半场,很多人尤其是技术工作者并没有想到它会来得这么早,也没想到会这么糟。

如何度过?我们从心态、经济和出路三方面来分析。

一、心态:认清走下坡路的现实

凭技术吃饭的人都有一点傲气,尤其是辛辛苦苦这些年,终于在自己的领域有了足够的技术累积和见识,还有一些管理经验和行业理解,只会觉得自己是增值了,怎么可能承认自己在贬值?

然而要知道,对企业来说你值多少,不是评估你本身的价值,而是在评估你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以及同样的人要价多少。企业没有扩张计划,没有好的平台供你发挥,你的竞争者要价更少,那你的价格就会下跌。

以及你自己也应该能感受到,上有老下有下的生活,时间精力是无法和二十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时一样,全部投入到工作上的。哪怕你坚持健身养生,身体还是会缓慢地走下坡路。

这些,都意味着你在职场贬值。曾经上你一直出于上升状态的技术能力,在这个阶段已经不再是一切,一个机会、一个平台、一个位置,变得更加重要。而这些因素不由你把控。

丧失把控,就意味着走下坡路。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有波峰就有波谷,有上山就有下坡。到了这个年纪,如果没有足够的机遇,那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阶段,区别只在于缓急。

只有认清这点,知道自己处于怎样一个环境,才能更清醒地去作选择,去面对需要面对的一切,而不是抱着曾经的风光抱怨和迷茫。

一定要丢掉的是面子观,觉得“我做到过XX位置”“我拿到过XX薪水”“我呆过的公司都是XX级别”,那么注定这个中年之路会走得异常痛苦。心态放平一点,反而可能尽早找到出路,尤其是现在这个环境,早日在一个尚可的环境稳定下来,徐徐图之,也许反而柳暗花明。

二、经济:降低杠杆,做好收入下降的打算

北上广三十多岁的人,如果买房买得晚,杠杆可能会有点高。就在几年前,出于收入快速增长期的技术工作者们可能还会乐观地觉得以后收入会更高,情况会更好,所以买大房子、要学区房、生二胎,生活水准 也像中产看齐:20万以上的车、出国游、孩子名校、各种奢侈品数码新玩具……有的还因为生二胎家里有一个人全职了、

然而这种中产生活就像幻想一样,随时可能破灭。生活的全部都压在一份高收入上,整个家庭抗风险能力很小。如果发现自己的收入有大规幅度下降,且会持续下降的状态,第一时间就要考虑自己家庭财政的健康程度。

一个月房贷车贷物管养车等等固定支出要多少?

没有收入,存款能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准多久?

哪些是可以调整的,比如上了贵族幼儿园,小学是不是就不用私立校?今年的旅游是不是就在国内,不一定非要欧美日?

以后收入如果持续在几千块,一切怎么安排?

……

合理规划一下,至少保证有失业半年能维持日常生活开销的钱,再考虑父母养老和孩子教育等等。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高薪工作,最重要的是考虑要不要还留在一线城市。如果还背着巨额房贷,也许卖掉回二线会宽松许多。

这也是我把心态放在第一,经济放在第二的原因。没有一个承认自己在走下坡路,能抛弃面子观的心态,很难作出撤离的决定。

三、出路

那技术工作者中年之后,出路在哪呢?几种情况来分析分析。

1.不转行,不掉架子,继续找工作

其实很多人下意识地都会先选择这条路,只有在现实世界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才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处境和今后的出路。

那这条路本身能走通吗?

能。

但这和个人能力与努力关系不大,全看机遇。也许能很幸运地跳到一个大厂或者发展中的中型企业,甚至是初创企业,但是水涨船高地和企业一起发展了。或者在大厂稳定中做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虽然收入不会有巨大增幅,但基本还可以保持。

其实大厂大到一定程度,或者本身有国字背景的,和体制内很有相似之处。中年了不能再考公,但找个类似的地方呆着也不错。

关键是有没有运气找到这么一个地方,以及保证今后20多年这个地方一直会很牢靠。


2.下沉,传统行业

技术工作人员在职场内一路高歌的时候,大概率是看不上传统行业的,比如制造、零售这类。这类企业家大业大,历史悠久,一些还有体制内的种种毛病,对个人发展来说不够“爽”。

但是它们的确要稳定得多,而且在互联网+一切的年代,它们对跨行业的人才是相当渴求的。而且这类企业非常看重学历、大公司工作经验,对技术本身的判断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相对较少,对新行业新领域的了解也不如身在其中的技术人员。所以技术人员如果愿意下沉到这样的企业,非常有优势。

缺陷就是这样的企业在一线城市比较少,这又退回上前面我们说的,是不是考虑回归二线,甚至回三四线的问题。

3.创业

前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候,是技术人员创业的春天。大厂头衔加一个看上去不错的点子,也许就能拿到几百万种子投资。

现在不同了,投资没那么好拿了,但创业始终是很多技术人员的选择。因为做了这么多年,肯定有自己想要实践但一直没有机会做的东西;再者,创业不失为一条比较“有面子”的出路;三,则是可以一直保持之前的工作氛围,而不是去习惯一些“陈旧”“保守”的企业文化,这对技术人员来说很重要。

其实创业并不是只有拿投资卖股份一条路,踏踏实实做点自己的想做的事情,接一点合适的外包单子,也是不错的生活方式。如果行业内有足够的人脉能接到项目,做个小老板是很合适一些技术人员的选择。

切记的是,你是要做生意养家,不要用身家性命去赌。

4.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其实和创业差不多,算是缩小版吧。这种更适合资本少、不善管理的技术人员,也可以作为一个短暂的过渡,比较灵活。

5.彻底转行

彻底转行要么是机遇很好,要么就是真的在下降了。

有句话很残酷,从中产到送外卖,只有一次失业的距离。也许很有一部分吃了行业发展和年龄红利的中年人,最终不得不走上体力劳动的道路。

这一点上,日本式前车之鉴。很多餐厅的服务生、的士司机,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对于正在老龄化,不断延迟退休的中国,这一幕肯定会上演,只是在于落实到个体的时候,是不是你我。


职场中年道


我今年刚好35岁,做技术10多年了,还是有些危机感。

35岁后,心里总想着,现在拥有的一切是公司平台给我的,如果离开了这个平台,我是否还能比现在做的更好,或是更差?

现在的我,除了继续在技术领域深入研究外,总想着能不能再多一项其他技能,除了能每个月多些收入外,也能保证一但失业,我也能养活一大家人。

现在的我,每天会关注一下自媒体,比如公众号,头条,学习写作,希望能多一点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