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淘書路上苦多樂少,但也充滿了驚喜,有時甚至略帶夢幻色彩

淘書路上苦多樂少,但也充滿了驚喜,有時甚至略帶夢幻色彩


一個乞丐流浪討要半生,定會遇到許多奇妙的事,若能寫出來則一定趣味盎然。世間七行八作,經歷得久了,或許大都會是這樣,這是生活之所以豐富多彩且略帶夢幻的原因。

這些年來,我在淘書中也遇到了一些奇妙的事,每每想來,那都是和書之間的奇緣,頓覺天地之間,總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存在於萬物眾生身邊,偶爾靈光乍現,能造就一世的情緣。

淘書路上苦多樂少,但也充滿了驚喜,有時甚至略帶夢幻色彩

十多年前,有一天下班,路過硯書齋書店,有幸淘到了兩本書:王稼句選編的《吳門柳——名人筆下的老蘇州》和丁帆選編的《江城子——名人筆下的老南京》,費銀十元,欣喜不已。和唐詩、宋詞三百首一樣,從古到今,總有很多這樣的選編集,圍繞一個主題,選擇各路名家作品,匯聚成冊,讓手頭並不寬裕的讀書人不用搜購名家的作品集,就能領略他們的文字風采,在我看來,這的確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善舉。

攜歸夜讀,書內名家璀璨,周作人、郁達夫、葉聖陶、鄭逸梅、朱自清、黃裳等百十號人,他們筆下的老蘇州和老南京,散發著舊時光裡的記憶和溫情。當我走過三十多年的歲月,跟隨名家的筆觸,回望遠去的時代和逝去的人,熟悉摻雜著陌生,留戀伴隨著嚮往,內心不勝感慨。

閱讀的欣喜和感動,有時候,讓一個人變得貪婪,甚至面目可憎。從那天起,我逛書店書攤,就想著攢齊這套“名人筆下”系列,這大約是每個愛書人的共性。零散怎能成席?必然是聚齊了,才能把盞言歡,享受墨香文字的盛宴。

淘書路上苦多樂少,但也充滿了驚喜,有時甚至略帶夢幻色彩

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某報紙上獲得一家舊書網站的信息,趕緊上網註冊了,搜尋這個系列的缺本。果有所獲!一週之後,“名人筆下”系列的老師、舊京、老上海和老杭州,四本分兩批順利抵達寒舍。唯獨一本《訴衷情——名人筆下的父母》,全網售罄,難覓芳蹤。在接下來的多半年裡,我時刻留心,仍無驚喜。夢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書真的不在燈火闌珊處。

有一次,我從海淀圖書城昊海樓逛書出來,手裡已提了一摞書,想去海淀橋北坐公交車回家。路過書城西北角的中國書店,突然就挪不動了腳步,而那一瞬間的轉身,讓我遇到了盼念已久的“她”。

我至今仍記得當時的場景:在服務檯寄存了書,踮腳輕跑下樓,裡面只有六七個顧客,都在安靜地尋書,翻書。西側樓門口,兩個中年女店員呱啦呱啦地,翻撿著各自生活裡的拉雜碎屑。地下一層的舊書區,散發著淡淡的墨香和些許黴味。

我在《訴衷情——名人筆下的父母》這本書的前襯頁裡記下了得書經過,不妨錄於此處,略省複述筆墨:

“二〇一零年三月九日下午,逛完昊海樓,欲去車站坐車返家,忽想起在中國書店地下一層有舊書售賣,於是去那裡一趟。每次,從這裡能收穫到的好書甚少,因有無數雙淘書人的賊眼掃蕩,哪能有什麼好書存留!但是奇蹟出現了,緣分出現了,令人狂喜的事發生了!我在書架上見到這本書,一下子就抽出來,翻看兩眼,就再也不往書架上放了,她是我的了,無論怎樣的價格她都是我的了!收穫此書,‘名人筆下’系列的書就收齊了,圓了許下已一年的夢。快哉!是日夜燈下記”

這個記述當然算不得書跋,卻是當時得書的真實記錄,如今翻開再讀,得書情景歷歷在目,心潮無風搖曳。而這本書裡的各路名家,如胡適、豐子愷、林語堂、孫犁、賈平凹、王安憶等,他們寫父母的文章,或長或短,字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讓我這個飄在遠方的遊子,每每倉惶掩卷,淚灑衣衫。

不知從哪年開始,我迷戀於談飲食文化的書,而自己卻不是一個熱衷口腹之慾的人。

淘書路上苦多樂少,但也充滿了驚喜,有時甚至略帶夢幻色彩

最早接觸的大約是梁實秋的《雅舍談吃》,讀得酣暢淋漓。我觀念中用來果腹的食物,梁先生卻寫出了更多的生活和文化意境,讓我大開眼界。前幾日收拾架上舊書,發現竟存有《雅舍談吃》兩種版本,可見當時對她是怎樣的心儀。

後來每逛書店書攤,淘到這方面的書就不少:陸羽的《茶經》、集成的《食經》、忽思慧的《飲膳正要》和袁枚的《隨園食單》等,這些都是文言寫就,簡潔典雅,開卷溢香,充盈陋室。後續得到的還有聶鳳喬的《蔬食齋隨筆》系列,唐魯孫系列,還有三聯“閒書坊”裡的《吃主兒》和《寒夜客來》等,蔡瀾的《食材字典》,加上張競生、汪曾祺、焦桐、張振楣等人零散的本子,林林總總,大概有五六十本之多,捧讀每一本,都能帶來驚喜,我會隨著作者的文字神遊,闖蕩飲食的江湖,聽鍋碗瓢盆的聲音,餐盤裡色香俱全,賓客禮讓,舉箸言歡,酒香菜香,在書頁間徐徐飄散……

淘書路上苦多樂少,但也充滿了驚喜,有時甚至略帶夢幻色彩

臺灣有位周芬娜女士,美食旅行家,也是美食文化的寫作好手,據稱她的書圖文並茂,誘惑讓人難以抵擋,和周遊世界、以寫書店出名的鐘芳玲女士有一拼,只是她的書如閨秀藏屋,頗難領一面之緣,心中常有絲絲遺憾。

有一年,和同事一起去河南學習,下午入住酒店後,突然想出去找一家書店打發時間。遂向服務檯問詢,得到的答覆是有一家席殊書屋,在南邊一家超市旁,從酒店步行有二十多分鐘的距離。

邊走邊打聽,終於找到了。以前從未光顧過席殊書屋,只聽哥哥說過,它是全國連鎖書店,在老家固原也有一家,書很少打折。書屋一樓賣雜貨,收款臺處兩位少婦在聊天,生意清淡。北牆樓梯口旁一塊牌子上寫:二樓租書,三樓售書。看來新舊書統統給擠上樓了。

二樓租書的地方有七八個學生在聚精會神地看書,看的都是破了書脊的玄幻、穿越小說之類。他們都很安靜,各自堅守在一個角落。

三樓有一個大書架,上貼一淡黃紙條:特價書。不遠處桌旁椅子上坐著一個胖胖的姑娘,想必就是老闆。她在吃零食,咔嚓咔嚓的。這層人更少,僅三五人。去裡面轉了一圈,都是些中外名著、校園文學之類的書,於是又回到特價書,從上往下一排一排地看,有可觀的就抽出來翻一下。九十年代的舊書居多,少有新書。書架五層,掃看一遍,入眼的僅兩本:李輝的《太陽下的蠟燭》和《東山魁夷散文選》。蹲在書架旁邊,翻看這兩本書,相貌滄桑,實在沒有掏錢的理由。突然,我發現書架底端還有兩小格子,裡面也塞滿了書,塵土蛛網密佈。在灰塵飛揚中,掏出一摞書,一本一本地翻撿。嗆人的細塵讓我不時微咳,但為了淘書也顧不得太多了。

淘書路上苦多樂少,但也充滿了驚喜,有時甚至略帶夢幻色彩

滿掌滿爪的灰與土,突然就翻出了一本週芬娜的《品味傳奇--名人與美食的前世今生》,三聯書店二〇〇三年一月一版一印,大三十二開彩版印製!手捧此書,狂喜帶心臟狂跳。谷林先生對此早有描述:“其時貪饕之心,近於痴迷,望見缺藏的品種露布攤上,輒以為前後左右行人,都是奔向此書,便急急大步緊趕。攫書在手,猶覺心躍。”遇到此書,可說是不虛此行。問書價,答曰:半價。太值了!返回的路上,我覺得街道兩邊的樹和果皮箱都在咧嘴笑。

這本書封面印淡色曲徑通幽,花草樹亭,一壺一碗,茶四盅,彷彿能聞到茶香,閒適恬淡,禪意無限。書中以名人做引,談南方美食,如徐志摩與上海龍華寺的素菜,郁達夫與杭幫菜,朱自清與揚州小吃等,讓名人迴歸飲食男女行列,內心倍感親切。周女士親口嘗試、品味名吃的傳奇,受到了多位方家的鼓勵與稱讚,尤其是寫滬上美食的幾篇,更是海外譽滿。

回京後,有感於此次得書奇遇,寫了篇《南陽得書記》,投給了河南某報社,終如泥牛沉海,未見迴音。

南宋詩人戴復古雲:“飄零到此成何事,結得梅花一笑緣。”流浪詩人與梅花的情緣,讓人心顫。而我,在閒暇時逛書買書,偶爾可遇心儀者,的確算是幸運兒了。淘書路上苦多樂少,但也充滿了驚喜,那就一切隨緣吧。


淘書路上苦多樂少,但也充滿了驚喜,有時甚至略帶夢幻色彩


【作者簡介】褚廣崇,生於七十年代,寧夏固原人,現在北京任教。素喜淘書、閒翻書。北京昌平作協會員,有作品發表於《北京青年報》、《原州》、《藏書報》、《昌平報》、《歲月》和《昌平文藝》等報刊雜誌。2018年獲首屆“絲路新散文”全國徵文優秀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