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伊朗有沒有可能吃透美國f14戰鬥機的全套技術?

用戶87570116395


先把伊朗F313“征服者”隱形戰鬥機拉出來秀一下,這款2013年首次對外公開的五代機(西方分類),按照伊朗的說法肯定是最先進的。當大家以為這只是架模型的時候,沒想到這款在外界眼中外形科幻、做工粗糙、噸位偏小的戰鬥機還真的飛起來了。

我們假設伊朗真的有研製五代機的能力,那麼對上世紀70年代技術的F-14戰鬥機不要說全套吃透,吃半套也行。關鍵是F313“征服者”並不靠譜,時不時拉出來秀一下,然後就沒然後了,大家都懂的畢竟波斯帝國還是要點面子不是。

時間再往回推一點,伊朗目前自主研發先進戰鬥機就是三代機雷電、閃電,四代機科薩,大家千萬不要被這此名稱給嚇到,直接上圖讓大家體會伊朗的戰鬥機研發水平到底有多高了。

“閃電”戰鬥機,上世紀90年代基於F-5基礎進行升級改型,單垂尾變成了雙垂尾。

“雷電”戰鬥機,2007年首次公開亮相,原始來源還是F-5E,當然還是閃電的升級版,最大特徵雙垂尾。

而根據伊朗的報道,雷電性能上已經美製F-18戰鬥機差不多,大家自己判斷吧,這可是基於F-5改型。

2018年8月,隆重公佈的“科薩”(Kowsar)新型雙座戰鬥機,這是伊朗宣稱的四代機。

總結一下,伊朗國防自主研發能力完全是在多年制裁下逼出來的,從近些年不斷策反/仿製美國無人機,再到各種新型裝備時不時亮相。雖然有展示作秀的嫌疑,但是進步還是很大的,只是對於戰鬥機領域的研製水平,從閃電、雷電再到科薩,萬變不離其宗(F-5戰鬥機),可以判斷理解就是伊朗的研製水平處於2.5代水準,對F-14也就是完成必要的維護保障,完全吃透不大現實。

伊朗空軍主力都在這,目前能維護好這些戰鬥機就是一個突破,再加上自研2.5代機慢慢的有可能再次突破。


河東三叔


我大沈飛都不敢說吃透蘇27,伊朗怎麼可能吃透F14?!

美國的F14“雄貓”戰鬥機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無數粉絲,自2006年從美國海軍退役之後,僅存的F14就是伊朗空軍的了。


當年巴列維時代的伊朗帝國空軍花費巨資買下80架F14以及數百枚配套的AIM54“不死鳥”遠程導彈,使得伊朗成為除了美國海軍外唯二的F14用戶。國際關係的風雲變幻使得美伊反目成仇,誰料想,在自家的F14早早退役後,反倒仍舊保衛著敵人的領空。而且,F14的赫赫威名是伊朗空軍在兩伊戰爭中打出來的。

順便一提,中國差點成為F14的第三個用戶......

用於F14強大的作戰性能以及伊朗遭受國際制裁的困境,目前已經使用了40年的F14仍舊是伊朗的主力戰機,伊朗方面在極端艱苦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一定數量的F14處於適航狀態。而且,伊朗利用自身的航空工業能力可以對F14進行維護、大修的能力。

正在伊朗航空工業公司(IACI)進行維護的F14。實事求是的將,伊朗能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仍能對40歲高齡的F14進行不斷的維護、大修,使其仍能保持戰鬥力,算是一個奇蹟。

由於AIM54“不死鳥”遠程導彈已經庫存無幾,為了維持F14強大的超視距空戰能力,伊朗甚至用哪個“霍克”防空導彈的技術研製出可由F14掛載的“法克兒”90遠程導彈。

雖然伊朗在維持F14方面的能力和成績有目共睹,但是說它吃透了F14的全套技術,那就言過其實了。雖然很難明確定義“吃透”這倆字的概念,但是筆者認為起碼應該包含以下3點內容:

1、掌握飛機的氣動佈局特性,包括飛控;

2、掌握飛機的結構特性,包括機體的製造方法和工藝流程;

3、掌握飛機各子系統的性能特性,包括髮動機、航電以及武器系統。

做到以上3點,才能算是“吃透”了一型戰機。而吃透一型戰機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能自主對這型戰機進行仿製甚至進行合理的升級。

對於購買、引進的飛機,“吃透”是件很難的事情,尤其是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國家。對於伊朗來說,除了本身工業水平弱,還有一個障礙就是美國方面的技術封鎖,兩者結合,伊朗方面吃透F14的難度如登天。

F14雖然是1970年首飛的老舊飛機,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已經過時,但是其採用的一些先進技術、先進子系統以及設計、製造方法,仍然不是現在的伊朗能夠掌握的,例如用於變後掠翼控制的鈦合金翼盒的製造,為了製造F14機體上最核心的部件,格魯曼公司當年研發了一種全新的焊接技術,直到現在也是頂尖的。

F14的機體結構相當複雜,伊朗目前僅具備製造某些非承力結構的部件。除了機體,比如TF30發動機、AWG-9火控雷達等子系統,僅具備維護的能力。

伊朗方面沒有吃透F14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證據,那就是伊朗的所謂國產戰機項目。伊朗目前的主力戰機F4、F14、幻影F1、米格29、殲7、F-5等都已經非常老邁不堪,急需新戰
機進行替換。但是由於伊朗方面遭受國際制裁,很難買到心儀的戰機。於是,伊朗本國航空工業就對本國的戰機進行仿製。對於這些可以仿製的對象,F14無疑是伊朗最理想的選擇,但是伊朗最終仿製出來的戰機卻是這款:

懂行的軍迷都知道,這款名叫“Kowsar”的戰機其實就是F-5,這說明伊朗吃透了F-5的技術,而不是F14。

前文說過,對於引進的戰機能夠吃透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即便想我國這種在航空工業領域段位較高的選手,對引進的戰機進行吃透也非常不易。在“吃透”引進戰機方面,中國有正、反兩方面的例子。

正面的例子是對米格21的“吃透”。中國的相關廠商耗費30年才算吃透了米格21的全套技術,而且在這個基礎上研製了全面升級的殲7G,戰鬥力大幅上升。除了殲7系列,還有FTG-2000這樣的“終極米格21”,可謂是改的連米格設計局都不認識了。

反面的例子就是對蘇27的吃透,相關廠家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在俄方轉讓全套技術的情況下仍為完全掌握蘇27的相關特性,尤其是氣動和結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殲16機背上的減速板仍未取消,機體壽命還是侷限於蘇30的4500小時。而人家的蘇35已經在全面升級飛控的基礎上取消了減速板,而且機體壽命達到了6000小時。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伊朗永遠也沒有可能吃透美國F-14戰鬥機的全套技術,請注意是永遠,forever,不是現在。原因非常簡單,F-14是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研發的艦載戰鬥機,諾思羅普·格魯曼自己都無力掌握髮動機技術,它採用的是普拉特·惠特尼和通用電氣公司發動機,無論是早期的TF30-P-412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還是1983年之後的TF30-P-414A發動機,還是1986年之後的F110-GE-400發動機,他自己都造不出發動機。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自己都造不出發動機,伊朗上呢掌握全套技術去呢?偷都偷不來,我從來沒聽說伊朗出過什麼神偷,神偷都是香港和美國、英國的。

F-14戰鬥機的機載雷達用的是休斯公司的AN/AWG9脈衝多普勒雷達,可截獲120到315千米內的空中目標,可以同時跟蹤從超低空到30000米高空及不同距離之內的24個目標,攻擊其中的6個目標。這雷達技術,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也沒有,伊朗上哪吃透去呢?他們吃羊肉就差不多了。

其實的部件,伊朗也無法吃透。我沒聽說伊朗能生產任何F-14的關鍵部件。於是,伊朗的F-14,要通過走私的方式,從美國飛機墳場獲得一部分部件。當然,這種方式是美國人去飛機墳場偷,再通過黑市賣給伊朗。現在,這種方式也行不通了,美國空軍加強了飛機墳場的管理,美軍退役飛行員想偷他開過的戰鬥機的駕駛儀上的鐘表,都不可能了,遊客進入飛機墳場停機區之前全部下車,有美國空軍的安檢人員“監督”遊玩。要偷偷部件,已經不可能了。

於是,伊朗的F-14只能採取拆飛機獲得部件的方式,來維持機隊的運行,據悉,目前好像是隻有兩三架、四五架堪用了,離全部趴窩不遠了,他們上哪吃透美國f14戰鬥機的全套技術去呢?

最後,伊朗為什麼要吃透美國f14戰鬥機的全套技術呢?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都沒想過吃透自己生產的戰鬥機的全部技術,這是一個供應鏈時代,飛機制造商總體設計,所有關鍵部件都是供應商提供,飛機造好了,飛機制造公司也不是全包員地負責維修支持服務,大部隊供應商負責自己的部件維修,提供備件,飛機公司也就是個統籌協調的大管家的作用。


吾評武願


伊朗空軍最早服役的F–14A“雄貓


”是在1976年,有兩架從美國“格魯曼公司”製造工廠發往伊朗,隨後陸續抵達伊朗的有79架和285枚AIM–54“不死鳥”導彈,但是1979年伊朗爆發革命之後,美國與伊朗關係凍結!從那之後伊朗的F–14戰鬥機就開始處於零件短缺的境地,好在伊朗使用美製戰機的時間很長,算是有比較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使包括“雄貓”在內的大批美製飛機得到了比較系統化的維護保養,直到現在還能進行日常巡邏,已經實屬不易了。
F–14戰鬥機所用的“普惠”TF30–P–100型發動機,目前可以製造這種發動機的國家只有5個,伊朗不在其中。

那麼,伊朗使用“雄貓”戰鬥機已經40多年了,有沒有吃透它的全套技術?答案是:伊朗並沒有吃透!

擺在伊朗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F–14戰鬥機的發動機,TF30渦輪風扇發動機雖然已經停產多時了,可是它的技術等級還在,它屬於較大推力發動機最大直徑1293毫米、長度5987毫米、重量1905公斤...要將這樣大型而極其複雜的機械設備製造出來需要有最高等級的:有色金屬冶金,鑄造能力、機械加工能力...總之,都是最高等級、最先進、最精密,目前伊朗的工業能力是有一點的,但是距離製造TF30等級航空發動機還非常遙遠,也就是說伊朗現在沒有可能將FT30仿製出來。
第二隻“攔路虎”就是F–14“雄貓”戰鬥機所用的AN/AWG–9型多普勒雷達,這也是“兩伊戰爭”雄貓戰鬥機幾乎是無敵的根本!

當年美國在研製AN/AWG–9雷達的目的就是要讓F–14戰鬥機在沒有預警機的配合下,自行使用機載雷達去攔截500公里外的蘇聯超音速轟炸機,AWG–9雷達直徑幾乎到了一米、重量半噸多,是大型遠程火控雷達,可在320公里處發現“逆火式”轟炸機、在210公里處發現米格–21戰鬥機,這在1970年代機載雷達當中是極其先進的,F–14戰鬥機使用它再配合AIM–54“不死鳥”遠程導彈可以迎擊任何蘇聯戰機,同時伊朗進口F–14和AIM–54之後在“兩伊戰爭”當中也利用AN/AWG–9超遠程的能力秒殺伊拉克的戰機。
AN/AWG–9雷達可以前視探測270°方位角的目標,大型雷達製造要求的技術等級非常高,不但要求電子元器件製造等級高,還需要使用性能穩定、再穩定,上千小時無故障!

伊朗的電子工業也剛剛處於起步階段,不具備製造雷達的能力,而研製雷達需要對電磁波的研究到極致,要有極高的理論水平的,這都需要長期的科學技術積累和電子工業積累,但這些都是伊朗不能企及的技術。

僅F–14戰鬥機的發動機和雷達這兩項伊朗就難以突破,F–14的所有技術吃透也就無從談起了!
雖然F–14戰鬥機是1970年代的技術,但迄今為止也只有三個國家能製造這個等級的大型戰鬥機,可見大型戰鬥機技術等級之高!沒有全套的航空工業能力、行業本身和其它配套工業高深理論科學技術基礎根本沒法制造出來。


皇家橡樹1972


不可能、不可能和不可能

小修小打可以,要說吃透,下輩子都不行。

飛機這東西,並不是你拆兩架抄一抄就能搞出來的,氣動外形設計、先進材料選擇、飛控軟件編寫、雷達和武器系統的研製和匹配,還有最關鍵的航空發動機,這些沒有強大的航空工業基礎,看再多也白搭。

別的不說,中國的航空工業基礎比伊朗強大五百個華萊士吧?黑鷹引進了30年,上面的T700發動機你弄個國產版試試?F14雖然已經退役了,可變後掠翼及飛控軟件、AIM54導彈、AN/AWG-9雷達、鈦合金和複合材料、TF30P-412渦扇發動機,哪個比T700省心?換成中國都夠嗆,伊朗這個飽受制裁的國家有多少能耐來搞?

實際上,伊朗為了運營維護全球唯二(現在是唯一了)的F14機隊,走私、黑市十八般武藝基本全用上。而老美為了徹底杜絕伊朗的零件來源,乾脆直接拆毀了所有退役F14。對於伊朗來說,要想做大修,剩下的也就是拆自家老機子這個唯一途徑了。


深藍防務


伊朗目前僅掌握了F-14的大修技術,距離“吃透”還早得很。

事實上在伊朗空軍目前裝備的三種美製主力戰鬥機——F-4、F-5、F-14中,伊朗僅試圖仿製最簡單的F-5,兩個項目分別命名為“閃電”和“雷電”,前者是原汁原味的F-5,後者改成了雙垂尾。

目前伊朗現有的“閃電”和“雷電”戰鬥機都是使用停飛老舊F-5E/F戰鬥機“重建”而成的,說穿了還是大修。這說明即便簡單如F-5E/F,伊朗也沒有能力自行製造,

對於伊朗來說,複雜的F-14“雄貓”戰鬥機大概屬於外星黑科技級別。該機廣泛使用的鈦合金結構以及硼纖維/環氧樹脂複合材料蒙皮、可變後掠翼的電子束焊接鈦合金翼盒、AWG-9/AIM-54雷達-導彈武器系統、自動調節機翼後掠角度的飛控系統雖說都屬上世紀80年代初的技術,但仍舊讓伊朗航空工業無力仿製。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伊朗前不久高調宣佈自行批量生產了Fakkur-90,這種導彈形似“不死鳥”,但實際上只是空有一個AIM-54A的殼體,內部引導頭和火箭發動機等關鍵系統都來自MIM-23B沙欣地空導彈,也就是伊朗仿製的“霍克”地空導彈。這種半主動版本的“不死鳥”唯一的意義就是能讓伊朗F-14A在機腹同時掛載4枚,解決該機導彈荒的問題。

伊朗目前擁有了F-14的機身和發動機大修技術,並能依據現有技術對該機實施小修小補式的改裝,如為該機集成俄製R-27空空導彈、MIM-23B“霍克”地空導彈、Fakkur-90空空導彈等,最後還在F-14AM項目中對該機進行大修延壽,這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新防務觀察


完全沒有可能。

F14是世界上第一種批量裝備的三代機(現在也有稱四代機的),其關鍵技術包括翼身融合體、由電腦控制和自適應(CADC)的可變翼、大推力長壽命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可同時追蹤24個並同時攻擊其中6個目標的AWG9遠程火控系統、同型機共享數據鏈、遠射程的“不死鳥”空空導彈等。

這些技術在當年都是世界第一甚至獨家的,有些直到今天還沒有第二個國家可以趕超,如F14這個級別的變後掠翼,其它國家均未能可靠掌握,曾製造出變後掠翼樣機的法國達索,因可靠性差最終放棄,蘇聯的變後掠翼或只有外面半截能變(如蘇17),或只有3個固定角度可變(如米格23),甚至最新的圖-160和蘇-24,在變後掠翼技術上也差得很遠,其它航空大國連法、蘇都比不過,就更不用說和美國比了。伊朗在這方面能比法國還強?

又如F14配套的F100這個級別的蝸扇發動機,甚至最初美國都搞不利索,F14是靠TF34湊合用著定型的,當今能製造這個級別發動機的國家滿打滿算也就2+3個(美英沒問題,俄羅斯數據指標能達到但可靠性和壽命差太遠,法國總是落後一代,中國麼……反正算是有了而已),以上這些國家的航空實力,伊朗能比哪位?

氣動和電子設備問題,前者伊朗並不具備研究先進戰機的風洞測試條件和氣動技術儲備,暫時恐怕也難找到合適的海外合作伙伴;後者原本就是伊朗的弱項。

倒是遠程導彈算是靠把標準-1之類地空導彈搬上天,算是解決了有無問題,可新型戰鬥機能靠這樣的“瓜菜代”形成戰鬥力麼?

近年來伊朗宣稱研製成功多種戰鬥機,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F5這種美國早年低端出口戰機的拉皮版,F5是伊朗現役美國戰機中最低端的型號,別說不如F14,就連F4都不如,伊朗來來回回折騰這種“最低配的已擁有美國戰機”,自然是因為他們橫豎搞不定比較高級的F4,就更不用說更高大上的F14了。


陶短房


伊朗吃透F-14雄貓戰機技術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現在的中國或俄羅斯,要想原樣研製一架與F14戰機一樣的新飛機,技術難度也是很高的。

F-14仍然是伊朗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伊朗的航空技術很一般,能夠讓空軍裝備的F-14“雄貓”戰鬥機直到現在都還使用,已經是超水平發揮了。伊朗空軍共擁有348架戰鬥機,外界預計目前伊朗空軍仍然有60多架F-14“雄貓”戰鬥機,這些F14戰機都已經服役超過40年,其中大約有40架是能夠起飛作戰的。

要知道,距離伊朗接收首批F-14“雄貓”戰鬥機已經過去42年,距離美國中斷零部件的供應已經快40年,距離美國自己裝備的F-14“雄貓”艦載機全部退役都已經13年。伊朗還能夠讓手頭的F-14“雄貓”戰鬥機保持起飛作戰能力,這顯然是很了不起的。據悉,伊朗已經對手頭的F-14“雄貓”戰鬥機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延壽和升級,預計這批“雄貓”還能夠服役到2030年左右。

伊朗之所以能夠讓手頭的“雄貓”戰機繼續飛行,主要是因為當初伊朗在購買“雄貓”時就堅持要求同時引進F-14“雄貓”戰鬥機的全套維護保養技術和相關設備。在和美國翻臉之前,伊朗就已經基本擁有對F-14“雄貓”戰鬥機的獨立維護能力。

不過,由於越來越缺乏重要的零部件,伊朗對F-14“雄貓”戰鬥機的維護保養已經是越來越困難,到了最後伊朗只能是拆了東牆補西牆,至少有12架“雄貓”被退役報廢,都被用於拆除零部件支援其他“雄貓”。

為了得到更多的零部件,伊朗還通過秘密手段從美國走私到了一些“雄貓”的零部件。最終美國為了防止伊朗通過走私途徑獲得更多的備件,只能下令把當時在飛機墳場中的“雄貓”戰鬥機完全銷燬,使用粉碎機把這些“雄貓”粉碎成為了一堆廢鐵。只有少數的“雄貓”艦載機在退役後“倖免於難”,被保存在博物館內供後人懷念。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甚至還讓美國被迫向伊朗“光明正大”的提供了一批“雄貓”的零部件。在伊朗伊斯蘭大革命中,美國的大使館被伊朗學生佔領,52名美國人被扣壓,這就是著名的伊朗人質危機,美國在試圖派出特種部隊營救失敗後,只能是和伊朗進行談判。最終美國用一批“雄貓”的零部件和其他條件換回了這批人質。伊朗就是通過這些手段,東拼西湊的搜刮到了不少“雄貓”的零部件,才讓手頭的“雄貓”能夠繼續飛行。


科羅廖夫


完全沒有可能,伊朗連半套F-14也吃不透。因為伊朗即沒有成熟的航空動力學研究能力,也沒有戰鬥機製造工藝。

事實上伊朗的戰機研發水平也就停留在二代機水平,二代機都不敢說他完全吃透,至於F-14?沒有的事。伊朗現在唯一拿出得出來的就是閃電80,這個是F-5E戰機的測繪仿製版,航電上做了一些升級而已。伊朗的發動機研發也是停留在可以山寨這款飛機的航發的水平。

2004年首飛,2007年服役的閃電80戰鬥機代表伊朗戰鬥機研發最高水平


有人可能要說不是有個F313嗎,那可是伊朗自研的“四代機”啊!四代機都能造,F-14在話下嗎?確實,F313造型科幻,原創度很高,顯示出伊朗軍工人很有想法。可惜,這個完全是胡來的東西,我以前的問答裡有詳細分析過。

雖然伊朗也拿出了F313這麼個“四代機”,然而到現在還是個大號航模


那麼我為什麼會說F-14伊朗完全仿製不出來呢?首先光一個F-14的輪胎伊朗都搞不定。伊朗的F313戰機曾經被拍到標註前起落架輪胎的胎壓是50psi(每平方英寸壓力50磅),這個完全就是民用運動飛機的胎壓水平。而F-14的輪胎最大要能承受349psi,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就這個50psi的輪胎都極有可能是從民用市場買的。

其他的更不用說了。就F-14的二元矩形進氣道,內有多激波可調斜板系統,雖然這個技術早已落後,然而伊朗也搞不定,否則就不會原封不動照抄50年代開發的F-5了。至於F110渦扇發動機,以及自適應連續可變後掠翼技術,這個對伊朗的軍工體系了來說也是天方夜譚了。


宣仔


以伊朗目前的經濟科技水平,絕無可能!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伊朗仿製F5都是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完成的。F5是什麼水平?二代機水平,其實其早期性能還不如同時代的米格21和F4鬼怪。這說明伊朗雖然具有較強的工業實力,在中東處於領先地位,但是水平依然有限,所以,伊朗選擇技術水平相對簡單的F5來仿製也是基於伊朗航空工業現實的考慮。

F5相對比較簡單,但是不管怎麼改都屬於教練機水平

伊朗擁有的F4戰鬥機技術水平也要高於F5


其次,F14屬於第三代戰鬥機,儘管被美軍淘汰了幾十年,但是F14的性能依然是比較先進的。其氣動佈局、渦扇發動機、航空電子設備和航空材料等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工業技術基礎門類並非伊朗所具備的。想想黑鷹直升機在我國的歷史就可以知道,仿製一款直升機的難度竟然如此之大,更何況比黑鷹直升機更復雜的F14大熊貓戰鬥機了,顯然,伊朗不可能具備這種能力。

F14雖然在美軍中消失了,但是其變後掠翼設計技術難度非常大,伊朗無力吃透,光風擋玻璃,伊朗都無法制造,不要說其他的子系統

伊朗要是明智的話,梟龍最適合伊朗了,使用、維護和升級都與伊朗的工業基礎兼容,可以做到最高的效費比,極大提升伊朗的空軍戰力和航空技術水平


綜合研判,伊朗整體科技水平不足以支撐其吃透F14的技術,目前伊朗能維持其部分運行就不錯了,最近仿製的類似於不死鳥的空空導彈,體積依然過大,顯然不適合現代空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