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為什麼痴狂過?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為什麼痴狂過?

人生是一連串的成長,有痛苦,才能長大。小時候,我們只會和玩伴青梅竹馬,心思很是單純,然後漸漸長大,知道流汗播種的人最後才有收穫。這時,成長就是一種經驗了。

成長就好比石縫中的花草,石頭是那麼堅硬,但是花草仍然掙扎而出,去尋求頭頂上的一片天空。而我們的生命歷程,不也往往就像這個樣子嗎?

有時候,我們也要求自己的生命有多完美,可是這些完美的背後,卻又必須經歷一連串的磨難苦痛,必須付出足以令人驚心動魄的代價。如果,一個人甘於付出這些代價,那麼,這便是一種承擔悲苦的執著,也就是一種痴情

其實,世間最庸俗不過的就是情,困於庸俗的情,就不能夠提升自己。但是,如果你明知這個道理,卻還要陷於其中,不斷深入,被一股莫名的力量牽引著,不由自主用自己生命的所有作為賭注,去換取肯定的理想,無怨無悔,那麼,

情也可以昇華為至高無上的情操,不再是俗不可耐的俗情了。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話說在《紅樓夢》第一回裡有一首《好了歌》,說到世間種種痴情,也明示出人們最難忘懷這些,內容分為四段: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來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其一)

第一段說的是人們忘不了功名富貴、王侯將相,可是到頭來,將相也僅是人生的一場空幻罷了!

接著,歌這麼唱去: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至多時眼閉了。(其二)

次段說人們忘不了財富,一輩子想盡辦法賺取,可是,生不帶來,死帶不去,錢多又如何呢?當兩眼一合,能帶得走嗎?

於是,歌便這麼唱去: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其三)

最後,《好了歌》道出了人生無奈的一面: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其四)

這裡,歌詞點名傳統中國人“養兒防老”的觀念是不牢靠的,而嬌妻美妾、功名富貴,也僅是生命歷程的“雪泥鴻爪”。因此,一個人如果執意要痴心在這偌多金錢、地位、美妾、兒孫的追求上,便會有揮不去的愁,也將陷入無止盡的空幻輪迴,永遠沒法擺脫人生世事所帶來的種種失落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似乎,一個人不該是痴心於這些將會化為烏有的世間法相,所關懷的也不該只是庸俗不堪的情,而應痴心於另一種較為崇高的理念追尋,至少,若能做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俗情才會化為痴情,也才將有一段鮮明、真實的感受,讓人們看出你所痴心的,便是操持你人生的那股力量。

而在歷史上、文學上,有許多痴情的例子。有人痴情於自然界的美景,用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和活潑鮮明的個性,為自然譜寫出一個浪漫境界。

宋朝的林和靖就是這麼一個例子,他在西湖孤山種梅養鶴,梅妻鶴子成為他終身伴侶,他是一個標準的“梅痴”

此外,《今古奇觀》裡有一位嗜花如命的灌園叟,栽花種果,平日尋覓奇花異草,只要遇見賣花的有棵好花,無論有錢沒錢,一定買下,甚至脫了身上衣服典當了去買。

他小心呵護每一株栽下的花草,清晨傍晚,逐一灌溉。若有花將開,不勝歡躍,他會暖壺酒、泡壺茶,向花深深作揖,先行澆奠,口稱“花萬歲”三聲,坐於其下,以石為枕,自半含至盛開,未嘗暫離。

花若謝,則累日嘆息,常至墮淚,將枯葉裝入淨甕,深埋長堤之下,謂之“葬花”。園中之花,從不修剪,故茂林深樹,不少鳥雀在此住下。“小小茅屋花萬種,主人日日對花眠。”這種痴,痴得可愛極了,因此,人們都稱他為“花痴”

《紅樓夢》中,林黛玉更是將飄落的桃花葬於園中,築成一堆小小的花冢,感花傷情,訴出了“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的句子。她對生命的感傷,對寶玉的情,纏綿婉轉都有這些句子毫不掩飾地感慨而出,這正是林黛玉心中一種長存永在的惆悵,也是痴情之所以感人心靈最主要的原因了。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痴往往是一個悲劇。然而,痴的人明知這是一個悲劇卻仍不逃避,也不隨意放棄這一原則。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朝,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這是唐朝人李益筆下的痴情。“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馮延巳在《蝶戀花》中書法不惜自己逐漸消瘦,只牽繫於是否能從春景中尋找回憶?而王逢原的“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更藉著子規的啼叫,將痴情發揮得淋漓盡致。

“痴”是一個形聲字,在《說文解字》中,它的本意就是不聰慧或不機靈的意思。我們可以這麼說:任何一種擇善固執的抉擇,明知那將是一出悲劇但也要轟轟烈烈去做。

人生是一連串的盼,誰不想有一股希望出現?可是在盼望中,你若仍然選擇了原有方式,知其不可為而為的做法,你很傻。然而,這就是痴情

《孔雀東南飛》裡,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殉情是一種痴;屈原將自己的歸宿選擇了汨羅江,也是一種痴;而林覺民《與妻書》當中,一再提及真正不能忘記心愛的妻子,卻無法將列強瓜分中國的備份置於腦後,最後選擇了慷慨就義,又何嘗不是一種痴呢!

痴情,不是隨便可以付出的,也不是隨隨便便可以給別人的。有人說:“至情只可酬知己。”是說我們只可對知己付出自己唯一的真情。那麼痴情呢?當然也只能對自己所肯定的人與事付出了。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每個人“痴”的對象都有所不同。有的人為生命中某個重要的人痴狂,有的人為一些喜歡的事物而痴狂。可以說,人這一生中,若是沒有過為某人或某物痴狂的經歷,多少是有些遺憾的。

有人痴迷於花,有人痴迷於書,而作家楊振良則痴迷於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漢字。楊振良是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前花蓮師範學院教授、民間文學研究所所長。他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研究,對漢字情有獨鍾。

作為中華文化特有的符號,漢字背後的文化傳統悠久深遠。要想真正理解漢字的內涵,不能只依靠字典式的刻板解讀,而是要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大背景下融會貫通。

楊振良教授對漢字的痴迷亦是如此。他痴迷的不只是單個的漢字,而是文化意義中的漢字。他的《水遠山長:漢字清幽的意境》一書將35個常用漢字如“山”“眉”“水”“眼”“雲”“蓮”“石”“蘭”“舟”等和膾炙人口的相關古典詩詞掌故

結合起來,對這些漢字的文化內涵做了獨具作者個人特色的詮釋和賞玩,為讀者呈現了一個豐富、美麗、有趣的文字世界,可見其對漢字之“痴”。

上文中對“痴”字的解讀,便是出自楊振良教授的筆下。其文筆之流暢、學識之豐富,可見一斑。隨意翻開此書的某一頁、閱讀某一章,你都能品味到“漢字清幽的意境”。

如果你也喜歡漢字、“痴迷”漢字,那麼《水遠山長:漢字清幽的意境》一書會給你帶來很多啟發和共鳴。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本文觀點資料來自

《水遠山長:漢字清幽的意境》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水遠山長:漢字清幽的意境》

作 者:楊振良 著

多姿多彩的漢字,

妙趣橫生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