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人生是一连串的成长,有痛苦,才能长大。小时候,我们只会和玩伴青梅竹马,心思很是单纯,然后渐渐长大,知道流汗播种的人最后才有收获。这时,成长就是一种经验了。

成长就好比石缝中的花草,石头是那么坚硬,但是花草仍然挣扎而出,去寻求头顶上的一片天空。而我们的生命历程,不也往往就像这个样子吗?

有时候,我们也要求自己的生命有多完美,可是这些完美的背后,却又必须经历一连串的磨难苦痛,必须付出足以令人惊心动魄的代价。如果,一个人甘于付出这些代价,那么,这便是一种承担悲苦的执著,也就是一种痴情

其实,世间最庸俗不过的就是情,困于庸俗的情,就不能够提升自己。但是,如果你明知这个道理,却还要陷于其中,不断深入,被一股莫名的力量牵引着,不由自主用自己生命的所有作为赌注,去换取肯定的理想,无怨无悔,那么,

情也可以升华为至高无上的情操,不再是俗不可耐的俗情了。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话说在《红楼梦》第一回里有一首《好了歌》,说到世间种种痴情,也明示出人们最难忘怀这些,内容分为四段: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来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其一)

第一段说的是人们忘不了功名富贵、王侯将相,可是到头来,将相也仅是人生的一场空幻罢了!

接着,歌这么唱去: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至多时眼闭了。(其二)

次段说人们忘不了财富,一辈子想尽办法赚取,可是,生不带来,死带不去,钱多又如何呢?当两眼一合,能带得走吗?

于是,歌便这么唱去: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其三)

最后,《好了歌》道出了人生无奈的一面: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其四)

这里,歌词点名传统中国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是不牢靠的,而娇妻美妾、功名富贵,也仅是生命历程的“雪泥鸿爪”。因此,一个人如果执意要痴心在这偌多金钱、地位、美妾、儿孙的追求上,便会有挥不去的愁,也将陷入无止尽的空幻轮回,永远没法摆脱人生世事所带来的种种失落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似乎,一个人不该是痴心于这些将会化为乌有的世间法相,所关怀的也不该只是庸俗不堪的情,而应痴心于另一种较为崇高的理念追寻,至少,若能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俗情才会化为痴情,也才将有一段鲜明、真实的感受,让人们看出你所痴心的,便是操持你人生的那股力量。

而在历史上、文学上,有许多痴情的例子。有人痴情于自然界的美景,用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和活泼鲜明的个性,为自然谱写出一个浪漫境界。

宋朝的林和靖就是这么一个例子,他在西湖孤山种梅养鹤,梅妻鹤子成为他终身伴侣,他是一个标准的“梅痴”

此外,《今古奇观》里有一位嗜花如命的灌园叟,栽花种果,平日寻觅奇花异草,只要遇见卖花的有棵好花,无论有钱没钱,一定买下,甚至脱了身上衣服典当了去买。

他小心呵护每一株栽下的花草,清晨傍晚,逐一灌溉。若有花将开,不胜欢跃,他会暖壶酒、泡壶茶,向花深深作揖,先行浇奠,口称“花万岁”三声,坐于其下,以石为枕,自半含至盛开,未尝暂离。

花若谢,则累日叹息,常至堕泪,将枯叶装入净瓮,深埋长堤之下,谓之“葬花”。园中之花,从不修剪,故茂林深树,不少鸟雀在此住下。“小小茅屋花万种,主人日日对花眠。”这种痴,痴得可爱极了,因此,人们都称他为“花痴”

《红楼梦》中,林黛玉更是将飘落的桃花葬于园中,筑成一堆小小的花冢,感花伤情,诉出了“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句子。她对生命的感伤,对宝玉的情,缠绵婉转都有这些句子毫不掩饰地感慨而出,这正是林黛玉心中一种长存永在的惆怅,也是痴情之所以感人心灵最主要的原因了。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痴往往是一个悲剧。然而,痴的人明知这是一个悲剧却仍不逃避,也不随意放弃这一原则。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朝,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是唐朝人李益笔下的痴情。“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在《蝶恋花》中书法不惜自己逐渐消瘦,只牵系于是否能从春景中寻找回忆?而王逢原的“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更借着子规的啼叫,将痴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痴”是一个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它的本意就是不聪慧或不机灵的意思。我们可以这么说:任何一种择善固执的抉择,明知那将是一出悲剧但也要轰轰烈烈去做。

人生是一连串的盼,谁不想有一股希望出现?可是在盼望中,你若仍然选择了原有方式,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做法,你很傻。然而,这就是痴情

《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殉情是一种痴;屈原将自己的归宿选择了汨罗江,也是一种痴;而林觉民《与妻书》当中,一再提及真正不能忘记心爱的妻子,却无法将列强瓜分中国的备份置于脑后,最后选择了慷慨就义,又何尝不是一种痴呢!

痴情,不是随便可以付出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给别人的。有人说:“至情只可酬知己。”是说我们只可对知己付出自己唯一的真情。那么痴情呢?当然也只能对自己所肯定的人与事付出了。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每个人“痴”的对象都有所不同。有的人为生命中某个重要的人痴狂,有的人为一些喜欢的事物而痴狂。可以说,人这一生中,若是没有过为某人或某物痴狂的经历,多少是有些遗憾的。

有人痴迷于花,有人痴迷于书,而作家杨振良则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汉字。杨振良是台湾师大国文研究所博士,前花莲师范学院教授、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对汉字情有独钟。

作为中华文化特有的符号,汉字背后的文化传统悠久深远。要想真正理解汉字的内涵,不能只依靠字典式的刻板解读,而是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融会贯通。

杨振良教授对汉字的痴迷亦是如此。他痴迷的不只是单个的汉字,而是文化意义中的汉字。他的《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一书将35个常用汉字如“山”“眉”“水”“眼”“云”“莲”“石”“兰”“舟”等和脍炙人口的相关古典诗词掌故

结合起来,对这些汉字的文化内涵做了独具作者个人特色的诠释和赏玩,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美丽、有趣的文字世界,可见其对汉字之“痴”。

上文中对“痴”字的解读,便是出自杨振良教授的笔下。其文笔之流畅、学识之丰富,可见一斑。随意翻开此书的某一页、阅读某一章,你都能品味到“汉字清幽的意境”。

如果你也喜欢汉字、“痴迷”汉字,那么《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一书会给你带来很多启发和共鸣。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本文观点资料来自

《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

人生自是有情痴,你曾为什么痴狂过?

《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

作 者:杨振良 著

多姿多彩的汉字,

妙趣横生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