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关于过年的诗词,哪一首你认为最好?

清心一栈


喜欢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响驱邪,去旧迎新岁,春风送来暖意,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全诗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通过元日更新桃符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和王安石的为人处世风格相符。



过年啦,过年啦……家家户户贴春晖,换旧符。到处张灯结彩,红红火火。喜欢这样的气氛,新年新气象。



八宝粥传奇


万炮齐鸣震九天,

金龙彩凤舞翩然。

神州共庆无眠夜,

举盏吟诗踢踏旋!

《贺新年》




烟雨江南128346323


过年的诗词,你最喜欢那一首?

我最喜欢的过年古体诗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声①中一岁除,

春风②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④,

总把新桃⑤换旧符。

“爆竹声”、“春风”、“屠苏(酒)”、“曈曈日(明媚温暖的春日)”、“新桃(春联)”等景语,构思成辞旧迎新的喜庆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①“爆竹声”听觉,②“暖”触觉,③“屠苏(酒)”味觉,用典,④“曈曈日”视觉,⑤“新桃”与“旧符”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观察体验状写细致入微,切情合景,酌词炼句,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堪称意境美的典范!

古人律绝审美,一般都用平水韵做平仄押韵标准,虽有“出韵”之嫌,然古人之作竟然与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四声系统为基础的中华新韵押韵标准不谋而合,令人拍案叫绝!


然而按律绝仄起首句入韵规则而言,第一句第二字“竹”以中华新韵标准来确定平仄,当仄却平,与第六字“岁”仄声字当同仄却不同仄,有“失替”之嫌,与第二句第二字“风”又有平仄“失对”之嫌。

因为,替、对、粘、韵是律绝和律诗体裁赖以存在的基本规则要求,否则不是律绝或律诗,而是古体诗。

又因为,同一首诗不能用新旧韵两种“尺子”做标准,只能使用同一标准才符合逻辑科学性。

再因为,律绝或律诗,除对仗用叠字重复外,应规避非对仗重复用字,否则不是律绝或律诗。

所以,古圣王安石《元日》是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副其实的古体诗名篇!截图佐证如下:

古名篇名句出自古体诗者,不胜枚举。如素有“孤篇压全唐”的,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唐王之涣的《凉州词》等等。

我最喜欢的过年古词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思佳客·癸卯除夜》


《思佳客》,词牌名,即《鹧鸪天》,又名《思越人》。抒发了词人老暮穷困在外漂泊,不得回家与家人团聚,除夕之夜青灯孤影独赏梅花之情思。“青灯”孤影与“妆楼”醉酒喧哗对比鲜明,形成贫富的强烈反差,控诉了当时不平等的现实生活。


格律酌词炼句


其实关于过年的诗词还是挺多的

唐代高适有一首写除夕之夜的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代孟浩然有一首《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宋代王安石有一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苏轼苏东坡有一首《守岁》: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南宋陆游有一首《除夜雪》: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南宋戴复古有一首《除夜》: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土木堡之变后指挥北京保卫战的于谦(可不是和郭德纲说相声那位)有一首《除夜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尽管描写过年场景的诗词如此之多,但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文天祥的《除夜诗》。公元1283年的除夕之夜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在被蒙古人囚禁的状态下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除夕之夜,就在这一天他提笔写下了《除夜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我们知道文天祥是曾留下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慷慨激昂的诗句的,可有时我们印象中那个文天祥是一个高度脸谱化的人物——文天祥的拳拳爱国爱民之心无可置疑,然而与此同时他也为人子、为人兄、为人夫、为人父,在除夕这个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却必须在囚禁中忍受孤独,这不能不令他的内心有所触动,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叹息:山河虽然广阔,但对我而言时间早已停止。遗憾的是我保国安民的事业功败垂成,我自己也不幸被俘,经历了多年的囚徒生活。战斗则几经风雨,囚居则饱受霜雪。如今我的生命也将随着这一年的终结而将要消失,但我既已决心殉国就该对世上的一切统统遗忘。除夕之夜一人独守囚牢,只有孤灯相伴,连饮屠苏酒的梦也成为了一种奢侈。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现将我以为写过年写得最好的诗呈现给大家,并祝大家新春愉快!有《元日》里的感觉和抱负。同时感谢我的粉丝友友!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关注!祝粉丝新年新成绩,全家幸福快乐!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首句很有意境,写了元日的第一重要场景:放爆竹。现在很多城市都禁放烟花爆竹了。缺了些过年的感觉。要知道,我们小时候大多从烟花爆竹中开始体验年味的。现在只有从这句话体会了。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就是从爆竹声中开始的,初一早上的开门也是从爆竹声中开始的。也确实如诗中写的那样:爆竹声中一岁除。短短一句七个字写出了元日的特征之一,也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句承接首句,蕴含着自然之理,写出了对春天的感觉。古时候,元日就是立春那天,叫过年或春节。中华民国时才固定农历的正月初一为过年或春节,与立春无关。依照前面的解释可知:爆竹声中一岁除,自然是旧年过去了;旧年过去了,自然是新的一年来临了;新年来了,自然是元日来了;元日来了,自然是立春了;立春了,自然是春风来了;春风来了,自然是天变暖了;天变暖了,自然是冬天入嘴冰凉的酒现在也变暖了。呵呵,春江水暖鸭先知,这里是春风送暖入屠苏,是王安石的嘴先知。从以上逻辑可知过年时爆竹声的厉害。

第三句是对元日的全景式视觉描述,写出了千家万户在春天明媚的太阳照耀之下,沐浴着崭新的阳光。

第四句写元日特有的景象之二,总把旧符换新符。旧符就是那时候以符木做的对联。第四句相当于现在的把旧对联换成了新对联。

总之,元日这首诗寥寥数语,通过春节的特色元素:爆竹、春风、屠苏、曈暗日、新符,写出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在我读过的诗中,只有《元日》这首诗写出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所以,我觉得写得最好。





诗诗入意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这是一首描写民间辞旧迎新时的佳作,通过对民间习俗‘燃放鞭炮’,‘饮屠苏酒’,‘贴新桃符’的描写,细腻的捕捉到了老百姓过年时喜庆欢快的气氛,这些生活细节也表现出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祈福,既而从侧面寄托了诗人对变法能给社会带来新变化的期待!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通过描写新年气象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达诗人对新生活无限的憧憬!






听月禅风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月清陌萦


朔风寒雪吹年近,

游子望眼穿半云。

像册若影翻旧梦,

寄心托月照远亲。











琴簧汗舞


根据题主的条件、限制,应该是一句完整的诗句,是有关过年的。所以,王安石的《元日》开头一联最适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分析:“爆竹”北宋时燃爆竹,一般多是“过年”时。“岁除”,也叫“除夕”或”岁末”,这是明确无误的“过年”,“春风”仍然暗示“过年”之意,“开门迎春”“迎春接福”就是辞旧年迎新年的意思,“屠苏”是一种酿制的酒,也指专门酿酒的作坊,只有在逢年过节这种场合下才饮这么高级的“屠苏酒”。这都是说明辞旧年迎新年的意思,所以选择王安石的这句诗来表示“过年”其信息量最多最恰当。


山中月2


我最喜欢宋朝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通过三件事描写了人们过春节欢乐景象。然放鞭炮,屠苏酒,旧符换新符,语言简练,笔墨节省,概括力强,把人们过节的场景表达的淋漓尽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