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这首诗风靡多个国家,岂不知如果没有它,作者连三流诗人都算不上

文学史上因为一首诗而成名的诗人并不罕见,一首《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此张若虚的大名就流传下来;一首《题临安邸》,让我们记住“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同时也永远记住了林升这个名字;一首《春怨》,短短二十个字,让我们今天还知道大唐曾经有一个叫金昌绪的诗人……虽然说这些诗人都千古流芳,美名远扬,但都不如唐代诗人张继因为一首诗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造成的轰动效应。一首《枫桥夜泊》,不但让张继成功跻身二流诗人之列,而且捧红了一座寺庙,成就了一首歌曲,并风靡多个国家。

这首诗风靡多个国家,岂不知如果没有它,作者连三流诗人都算不上

春江花月夜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生平我们今天基本不甚可知。查遍历史文献,也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明代高棅编纂《唐诗品汇》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每一诗体又分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九格。《唐诗品汇》把张继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也就是说,在九个级别中,张继的诗仅被列入第六个级别。

这首诗风靡多个国家,岂不知如果没有它,作者连三流诗人都算不上

月落乌啼霜满天

当然这应该是就他所有的七言绝句总体评价,如果单就《枫桥夜泊》而言,怎么也应该达到“正宗”甚至“正始”级别。也就是说,除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张继的其他诗作艺术水准非常一般。所以说,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因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说,张继当时算不上二流诗人,如果没有《枫桥夜泊》这首诗,他连三流诗人都算不上。他的名气也没那么大,但为什么这首诗那么好呢?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首诗把很多文人习用的意象全部集合起来,而且集合的非常巧妙,达到了一个最优的组合,所以是非常成功的。

这首诗风靡多个国家,岂不知如果没有它,作者连三流诗人都算不上

康震

诚如康震老师所言,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十四个字,密集写了六个意象: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也出现了四个意象:城、寺、船、钟声,渲染出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风靡多个国家,岂不知如果没有它,作者连三流诗人都算不上

江枫渔火对愁眠

据说,这首诗一经流传,就被诗家极力推崇。传说唐武宗酷爱此诗,在他猝死前的一个月,他还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当时还说自己升天之日,要将此石碑一同带走。于是在唐武宗驾崩后,此碑被殉葬于武宗地宫,置于棺床上首。并且,唐武宗临终颁布遗旨:《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由此可见时人对这首诗的推崇程度。

这首诗风靡多个国家,岂不知如果没有它,作者连三流诗人都算不上

姑苏城外寒山寺

直到今天,人们对这首诗的喜爱程度依旧不减,小到幼儿园的孩童,大到耄耋老人,无不熟能成诵,甚至倒背如流。在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和各种唐诗选本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首诗的影子。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的多个国家,都有这首诗的传颂。尤其在日本,这首诗的地位超越了李白杜甫等名家的诗篇,始终在中小学课本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因为这首诗,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也美名远扬,不但让中国人,让日本人,甚至让世界人民都知道了这样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传承的寺庙。为了能够听到寒山寺的钟声,1905年,日本工匠特地铸造了一口巨钟,赠送给了寒山寺。

这首诗风靡多个国家,岂不知如果没有它,作者连三流诗人都算不上

夜半钟声到客船

20世纪90年代,词曲作家陈小奇夜读此诗,立即沉浸到“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美妙意境中,于是,他以这首诗为蓝本,创作出一首意境深远,蕴涵着一种淡淡的温婉和忧愁,带有古色古香味道的经典歌曲——《涛声依旧》。它将古诗词的神韵意境完美地融入到了现代人的口吻和情怀中。一经传唱,立即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随即红遍大江南北。

这首诗风靡多个国家,岂不知如果没有它,作者连三流诗人都算不上

涛声依旧

可以说,文学史上很少有哪首诗能够如此成功,它不但成就了作者,让作者仅凭它就跻身二流诗人之列。而且风靡多个国家,成就了一座寺庙和一首经典歌曲。这不仅是这首诗的成功,而且是传统文化的成功。由此也说明,不管诗人是否出名,只要有经典作品,就会万古流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