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刘邦有什么优点?

金城14496589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把这两句话做到极致的就数刘邦了。

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叫做知人者智,知人善用。

项羽曾经何等勇决,为何后来荒唐得热衷于”锦衣夜行“?拿破仑曾经何等明断,为何会慢慢退化成一个鲁莽的蠢材?希特勒曾经何等狡诈,为何渐渐变得犹如一个精神病患者?

因为这些无双雄杰在一片赞美之声中,逐渐失去了对现实、对敌人甚至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事实上,无论一个人多么天才,如果他连自己的优劣都不了解,那他的判断力和一个真正的蠢材又会有什么区别?

刘邦这个人,追求的从来不是“我比你强,我比你聪明,我比你能干”之类的虚名,而是“怎样做对我更有好处”。事实上,能够始终保持这种本能行事的人,古今中外,屈指可数。

这叫做自知者明

而且,刘邦最厉害的是知道什么叫最关键原则,一个东西他多么眷恋喜爱,只要与他的关键目标—权力发生冲突,他就会迅速抛弃。

所以,秦王宫的美女被置之脑后,亲生儿女被丢弃车下,仇敌壅齿获得谅解,陆贾书生被视为新原则创立者。

取舍是世间最难的东西。取舍之间,考验的不仅仅是能力,而是人性的本能。刘邦战胜了这种本能。

至于社会大众,人间春色,儿女情长,虚荣面子,又有几人看破?又如何做得了取舍?

总结:中华封建王朝两千年,两千年啊,只有两位布衣皇帝,并且刘邦得天下还是最快的,仅用7年,只有李唐比肩。两千年,能出多少个牛鬼蛇神,草莽英雄?

最后,只有两人,以布衣之身,登上九五。

网络小说都不敢这样开主角光环,却曾经出现在我们的历史里。

就一个字,服。


木剑温不胜


最大的优点:自信。刘邦少年时很落魄,但从不因此自卑。有人家里办喜事,客人根据随份子多少安排座次,他一分钱不带就敢喊“礼钱一万”。当然是空头支票,但他还是坐上了尊贵的位置。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穷志不短”,其实这句话指的是大丈夫。寻常人都是人穷志短,因为穷而没脸见亲戚、交朋友、求人办事。人一旦陷入自卑,就会畏缩不前,终将一事无成。因此,刘邦的自信是最大优点。

第二,是有坚定的理想。既然已经把打天下作为自己的理想,其他东西都可以舍弃。包括逃跑途中把女儿踹下马车,父亲、妻子被对手抓住、威胁烹煮,他能淡然地要求“分一杯羹”。寻常人会觉得残忍,但正是这份定力成就了霸业。

第三,知人善任、舍得分享。打天下不可能仅凭孤家寡人,必须有人可用,又知道该怎么用。有人可用的前提是对方相信你的能力和人品,认为被你使用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人主,你可以不懂打仗、不懂经济管理,但必须知道谁会打仗、谁会管理经济。这些刘邦都做到了,所以有用之才尽收囊中。

第四,知错必改,不纠结于面子。危急时刻,要求韩信出兵助阵,韩信趁火打劫、要求被封伪齐王。刘邦大怒,好在张良及时阻止,遂立刻改口,“要做就做真齐王”,终于没有因小失大。


用心爱你40


其实,刘邦这个名字是他当了皇帝以后取的,在此之前他叫刘季,放到现在大概就跟”刘小毛“(季就是排行老小的意思)差不多,刘小毛这个人出身虽然不高(村官出身),却很会交朋友。收小弟,而且自始自终,包括刘小毛最艰难的时候,这些人也始终没有变节。这在弱肉强食、人心不惑的楚汉乱世,是非常难得的。

刘小毛既没有项羽帅,也没有项羽神勇,读书打仗也差了项羽好一大截,他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让如此多人为他出生入死矢志不渝,这倒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刘小毛是个很幽默很有意思的人。

我们举几个例子。

史书记载,刘小毛当上村官(亭长)后,却一点官样子没有,经常和衙门里的同僚、长官们,嘻嘻哈哈的开黄腔,讲冷笑话,这样一副玩世不恭的嬉皮士模样,却反而比韩信那整日苦大仇深的衰脸受欢迎多了。

史书还记载,刘小毛在沛县酒店里吃饭,是从来不用付钱的,通常只是象征性的记个账,到了年终,酒店老板们总是将记录刘小毛酒帐的竹片通通折断销账。

为啥?因为刘小毛交游广阔,又幽默善谈,极能调动酒桌气氛,这可正是酒店里求之不得的揽客活招牌。

而刘小毛这讨人喜欢的交际能力与恢弘气度,也让抗秦义军总盟主项梁对他十分欣赏,一见面就慷慨增援他精兵五千,强将十人,搞得其他前来投效的义军首领十分眼热。

第二:刘小毛仁厚爱人,出手大方。

刘小毛具备了一个江湖老大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与手腕。他爱护小弟,也能容忍小弟身上各种各样的缺点,只要肯跟他混的,但凡他有肉,就绝不会让小弟喝汤,但凡他有裤子,就绝不会让小弟光屁股——这叫做有钱一起花,有妞一起泡,有江山一起坐——刘邦称帝后,功臣封侯者共一百四十三人,乃历朝历代之最,连他自己也不无得意的宣称:“吾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无负矣!”当然,这个“无负”前提是你不能威胁他老大的位子,否则他会跟你立刻翻脸,不管你从前跟他有多好的交情,也不管你立下多少汗马功劳,他都会将你打入地狱,一点儿不带犹豫考虑。

第三:刘小毛心胸豁达,知错能改,从不认死理。

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刘小毛的肚子里,能开航空母舰。

刘小毛心里很清楚,论才能,论学问,论打仗,他没一项能拿高分,充其量只比普通人强那么一丁点儿,根本不够看。

那么怎么办,老大能耐不大,万一某件事儿做得不对头,岂不是要被小弟笑话,这面子可要往哪里摆哟?

刘小毛的答案是没关系,面子值几个钱,面子能换来成功,换来江山么?

所以刘小毛的做法就是虚心接受意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错就错了,改了就好,改了就是好孩子,改了就是好老大。

刘小毛是无知的,也是无耻的,他就算要干些不光彩的事儿来也从来不脸红,带着一股可爱的痞气和贱气。然而无知者无畏,无耻者无敌;无知又无耻,他就是世间极品、东方不败。

因此,小弟们都爱跟着刘小毛混,就图一个“才有所用”。小弟们通常都是能耐大胆子却小的,但是刘小毛能耐小胆子却大,他敢借用小弟的能耐去豪赌一番,赢来钱大家一起花,这对小弟们来说,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老大是不是无知且无耻,这并不重要。

以上三个优点,正是项羽所不具备的。项羽当老大凭借的是他的偶像气质和英雄魅力,但是这两样东西不能当饭吃——我们都知道,偶像歌手往往都是昙花一现的,出来的时候很火,可是粉丝们一旦热情与新鲜劲儿过去,他们就很容易变心。

我们不妨来打这么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女孩子年少时都梦想着自己能嫁一个才华横溢的翩翩公子,但是随着小女孩长大,她们最后嫁的往往是老实爱家的普通宅男,因为过日子比所谓浪漫更加重要。

当然,宅男最后说不定也会变心,因为这世上的男人都一样,有钱就变坏,刘小毛后来当了皇帝也变坏,他杀了很多功高盖主的小弟,这是后话,且不提。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出色的小弟,你是愿追随刘小毛,接受他的面包提着脑袋跟他一起干;还是愿意追随项羽,饿着肚子仰望偶像,静静的独守伤悲默数你的泪呢?

说了那么多刘小毛,其实这个称谓并不合适,刘季起事的时候已经快50岁了,属于项羽父亲辈的人物,咱们应该叫他刘老毛。

事实上,刘老毛不仅赢得了萧何韩信张良等小弟的誓死追随,他还曾赢得了纯情猛男项羽的珍贵友情。

史书上记载过,项羽和刘老毛在项梁楚怀王手下协同作战的时候,两人是曾结拜过兄弟的。可见项羽对刘邦,与对韩信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项羽看不起韩信,因为韩信做过胯夫,人格有污点;但他从来没有看不起刘邦过,并且就算在日后的争天下过程中也对其处处留手,这正是因为二人曾经结下过深厚的战斗情谊。

原因,就在于刘邦这个人很幽默很有意思很好相处,而且他有一点也很对项羽的味儿,那就是他的江湖气、豪侠气还有敢于放手一搏的冲天胆气——这便是项羽最欣赏他的地方。

所以,即便两人之间有互相看不惯的地方,但这并不足以阻碍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情谊。


千古名将英雄梦


刘邦从一个沛县泗水亭长奋斗到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其身上有着许多常人无法企及的优点。个人认为刘邦的优点有以下几个。

1.人缘好,广结四方友人。刘邦虽出身于农家,喜欢结交朋友,为人大度,他起义的时候有三千子弟响应,很快就攻下沛县。

2.能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刘邦率先攻入了咸阳,但却自知无法打过项羽,便主动退出咸阳,率军退到了灞上;当年项羽分封诸侯时,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沉着与冷静。项羽摆鸿门宴,宴席上刘邦凭借着过人的沉着与冷静,顺利的逃了出来,全身而退。

4.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集思广益。萧何,韩信,张良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围绕在刘邦的周围,为他献计献策,这当中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邦能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深知人才是成大事之关键。

5.机敏过人。刘邦深知生命是成大事之本钱,一遇到危险,打不过就跑或者服软,贯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精神。

刘邦从一介平民到开国帝王,这样的成就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在刘邦众多的优点中,个人认为其“审时度势“与“知人善任”这两个优点最为突出。


阅读与思维


刘邦最大的优点在于其认识现实并接受现实的能力。

刘邦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在认识现实方面他虽然没有张良厉害,但是也是很强的。至于接受现实的能力,那就是几千年来无出其右了。

刘邦的一生处处可见他对这种能力淋漓尽致的展现。

1.释放囚徒,落草为寇。

刘邦初期作为泗水郡的一个小亭长押送徒役去骊山,结果半路上徒役不停地逃跑。想到估计到了骊山徒役快跑没了,刘邦果断的把徒役全部放了,让他们逃命去,而他自己也躲到山里当土匪去了。

认识现实——押送任务几乎失败


接受现实——放人逃跑

一般人能做到刘邦的这样吗?不过这才刚刚开始。

2.约法三章

刘邦本来很好色,在攻下咸阳后,面对秦国几代积累的财宝和无数的美女后,流连忘返,准备住下开始享受。

结果在张良一番劝解后,马上醒悟,对这些财富美女纹丝不动,退军到霸上。然后约法三章,不让自己的军队劫掠,安抚秦人民心。

这接受现实的能力多厉害。范增就是从这一点看出刘邦这个人不一般。

3.抛儿弃女

《史记.项羽本纪》: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

意思就是:(彭城之战)汉王(刘邦)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

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

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

虎毒还不食子了,但这对刘邦而言不是问题。这么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刘邦毫不犹豫的抛儿弃女,这事没几个人能干的出来吧。

认清现实并迅速接受现实采取行动,这可谓做到极致了,但还没结束。

4.封韩信齐王

汉四年(前203),韩信降服且平定了整个齐国。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面的边境与楚国交界,不设立一个暂时代理的王来镇抚,局势一定不能稳定。为有利于当前的局势,希望允许我暂时代理齐王。”

正当这时,楚军在荥阳紧紧地围困着汉王,韩信的使者到了,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汉王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地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

汉王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张良前往,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

面对韩信的威胁,被项羽包围的刘邦暴怒,但是在张良陈平提醒后,立马转变想法,变脸之快,让人对刘邦情绪管理的能力肃然起敬,这背后也是能接受现实,迅速纠错的强大能力。


5.鸿沟和谈

在楚汉战争的后期,刘邦和项羽打了这么多年,都有点累了,于是以鸿沟为界划分势力范围,各自退兵。

按照约定,项羽带兵开始撤退。刘邦也想返回关中休养生息。

结果张良和陈平马上进谏说现在是汉强楚弱,是消灭项羽的最好时机,所谓乘你病拿你命。

刘邦一个激灵又醒悟了,马上撕毁刚刚签订的和平协议,带兵追击项羽,并最终在垓下彻底消灭项羽。

这又是刘邦能够迅速认清现实并接受的典范。

上边这几个事情,放到任何一个人身上,都要三思而行或者不愿做的。但是刘邦都几乎没有犹豫的迅速执行,没有多余的拖泥带水的束缚。

基于现实,忠于现实,完全以现实情况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的能力古往今来有比刘邦强的几乎没有。

而这也是刘邦最后能消灭各路敌人,建立汉朝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种能力也是他非同一般的厉害之处。我认为,这是刘邦之所以最后能够成功的最大优点。

刘邦的这种优点也值得大家的学习,为自己的事业助力。


所谓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历史是不断重演的,欢迎关注 ,挖掘历史中蕴藏的智慧,助力个人事业发展。


公子北海


刘邦的优点有很多,否则,像他这种无才无德的人,也难以成就大事。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刘邦究竟有哪些优点?

刘邦的人缘很好,这在他贫苦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你看他在当泗水亭长的时候,顶头上司萧何对他很关照,他无论惹了什么事,萧何基本上都能给他摆平。

还有刘邦在起义之后御用的司机夏侯婴,也是刘邦贫苦的时候结交的朋友,那时候的夏侯婴是个邮递员,只要路过刘邦管辖的地盘,他就会去找刘邦小酌几杯。

当然樊哙了,曹参了,这些人和刘邦的关系也不错。这些和刘邦不错的人中,尤其是卢绾一直跟着刘邦是出生入死,即使刘邦下地狱,他也跟定了。

你看刘邦有这么多人跟随,这说明他是一个很靠谱的,可以干大事的人。

当然只有人缘好,也是难以成就帝王霸业的。

那么刘邦还有哪些别人没有的优点呢?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就是刘邦最大的优点。

可以这么说只要他认可你,即使你是杀人犯,他也不会怀疑你会对他不忠。

这一点从陈平的身上可以看出来。

刘邦用陈平的时候,陈平是在项羽这边投靠过来的,而且还是项羽这边的高干子弟。

陈平一到刘邦这里来,刘邦就给他安排了一个肥差,那就是干监军的工作。

就是因为这个工作,陈平得罪了周勃和灌婴。

这两个人可是刘邦的心腹大将呀,他们两个人对陈平不满,就跑到了刘邦那里去告陈平的黑状。又说陈平勾引他嫂子,道德败坏。又说陈平三心二意,今天跟项梁,明天跟项羽,后天又跟刘邦了。还说陈平利用职务之便,贪污银两。

总之,爆的都是陈平的黑料。

刘邦刚开始听说这些事的时候,也是觉得陈平这个人真的不咋地。

但是,他最后还是任用了陈平,因为他用的是陈平的才,至于陈平偷没偷人,贪污还是没有贪污,这都是小事。

你看,就这一点刘邦已经胜过了很多人。

这要是搁在项羽那里,陈平早就被拉出去砍头去了。

刘邦的优点还有就是他十分的大方,出手十分的豪爽。只要你立功他就给你相应的提拔和奖赏,这就是将士们给他卖力的原因。

我们还是拿陈平来举例子。

陈平说要要一笔黄金,去离间项羽那边的君臣关系。

刘邦连问都不问,一出手就是十万黄金,他告诉陈平,我只要结果,至于银子你是如何花出去的,怎么花的,我不问。

看到刘邦这胸襟了吧,他之所以能称帝,是有原因的。

能屈能伸也是刘邦的优点,你看当年彭城大战的时候,刘邦被项羽打了一个底朝天。真的是没兵没将了,但是,他从来不气馁。只要人不死,大不了从头再来过。

就是刘邦因为能屈能伸,所以,他才又一次的东山再起了。

这一点项羽和刘邦一比,就差远了。

项羽只是垓下败了一次,就受不了在乌江自杀了。

还有刘邦能识人,能用人,你看他用韩信就是一个例子,刘邦在拜韩信为大将军的时候,韩信可是一个无名小卒呀。

可是,刘邦从来没有怀疑韩信的能力,而是把全军的性命都交给了韩信。

刘邦若是做不到用韩信的话,他也就得不到天下了,你说对不对?

当然刘邦的优点还有很多,我们就不过多的列举了。


史学达人


我来回答你。

刘邦

他,是个横空出世的怪胎。脸皮比长城还厚,心地比木炭还黑。他,是横行乡里的地痞流氓!他,也是揭竿起义的乱世英豪!

刘邦,地痞流氓一枚,从一介微末小吏 泗水亭长起家。恰逢秦末天下大乱,乘势揭竿而起,提三尺宝剑,斩白蛇起义。占沛县,自称沛公;进咸阳,鸿门宴,退汉中,转战天下!与自恋狂西楚霸王项羽,垓下“终极互撕”!得“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鼎力辅助,混成一代西汉开国皇帝!

刘邦有哪些优点?

1、刘邦,小流氓,但胆子大。乱世胆不大,怎么带人造反?胆大很关键。

2、刘邦,好色鬼,但很有自知之明。当时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见好就收。

3、刘邦,大文盲,但懂得用有文化的人。牛人萧何,张良,郦食其,就是典型。

4、刘邦,臭毛病一堆,但知错就改,能听劝,脑子反应贼快。没太把自己面子当回事儿。

5、刘邦,出尔反尔,但干事老辣。该低头时头能低到裤裆里,该出手时绝不手软。

6、刘邦,不要脸,但务实不务虚。脸厚如城墙,像司马懿一样,不图虚,心里素质好。

7、刘邦,无大志,但活在当下。人的欲望是一点点随着壮大膨胀起来的,不好高骛远。

8、刘邦,吃喝嫖赌,但知人善任。知道识人用人,懂得选贤任能,不失为一个好领导。

9、刘邦,真小人,但不是伪君子。两军阵前,架起沸腾大锅,项羽抓了刘邦老爹相邀挟要烹杀,刘邦不为所动,来了句“兄弟,别忘了分我一杯羹”。虽小人嘴脸,倒也诚实可爱。

10、刘邦,打仗臭,但跑得快。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好汉不吃眼前亏。

身逢乱世,无理可讲。没两把刷子,怎么混?刘邦,文不及萧何,武不及韩信,智不及张良,也没什么高瞻远瞩,但能吸引一群社会精英,围绕着他一起铁了心“创业”,不得不说:确有过人之处!

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刘邦,却写过一首诗叫《大风歌》,全文就三句!如今读来还气势爆表!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大军以后,途径自己的故乡(沛县),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衣锦还乡的意气风发,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峰子奇观


作为平民出身的皇帝,刘邦在后人眼里,算是一个口碑不错的人,当然,他也“兔死狗烹”地杀功臣,但相对于同样平民出身而大杀功臣的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后人对刘邦的评价已经算是可以了,他虽杀功臣,但也有不少优点,为人所称道。

可以从人们的评价之中,来观察刘邦的优点。谋士郦食其曾说:“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得城封将,得国封疆,这说明刘邦很大方,愿意并主动与人分享胜利果实,不像项羽一样,战胜而不予人以功,得地而不予人以利,谁会甘心情愿替他卖命?那些谋臣悍将之所以追随刘邦、项羽,都有所途,所以,出手阔绰、做人大方的,当然更受人欢迎,人家也愿意冒死跟随。

韩信评价刘邦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这说明刘邦善于带队伍,有政治家的素养和格局。确实,刘邦不太会打仗,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那是韩信的长处,刘邦的长处则是善于指挥这些大将,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能自作主张,不必瞻前顾后,给他们充足的后勤保障,不必担心没有后援,因此,韩信战必胜、攻必取,刘邦的作用其实也不可忽视。

东汉荀悦说:“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荀悦总结刘邦的优点是“雄俊之才,宽明之略”,说明刘邦有雄才大略,胸怀宽厚,做人英明,这种人往往能走得更远,坐得更高。

有趣的是,朱元璋也曾评价说:“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朱元璋总结刘邦的成功之道,是“承以柔逊,济以宽仁”,他认为刘邦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关键是宽厚而仁义。

不过,朱元璋虽然对刘邦的宽厚仁义敬佩有加,但他自己却恰恰因为刻薄狠毒而为后人所诟病。


帝国的脸谱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但我发现对此话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多,如果换成:孙悟空有什么优点?马上就会有乌压乌压的扯蛋文和扯蛋人,其实我也是其中一员,开个玩笑,重在参与嘛。

简要写几句:

刘邦的优点,其实没那么高深,也不是什么优点,论文化估计也就初中水平,但其人从小就在社会基层跌打滚爬,说他是地痞流氓有点不雅,但在社会基层学习和积累的实用处事之术及底层人与人很现实的关系之道,是其他知识分子所不俱备的,刘邦做事放得下身段,下得了狠心,下得起狠手,文也略通但不如张良,武也能带兵但不如韩信,建设管理不如萧何,经济运作上基本不在行,但就是有一大邦人围着他转,成就了大汉王朝,主要原因及条件因素如下:

l、平台。

刘邦曾任亭长,是个小老板,小圈圈小平台,斩蛇之后聚了一大帮人有点老板做大的架势,人越聚越多就成大平台了。

2、羹主。

凡来者都是奔着分一杯羹而来的,尽管开始是空头羹,但精英们不傻,看准了下的注,知道你这个平台好,打的旗号又正道又响亮,将来一准能成,刘邦就是这个平台的台主,也是羹主,大家前来入股投资,希望将来分红。

3、秩序:破坏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整合成大秩序。

推翻暴秦,对外收拾收并名路武装开创汉朝之后对内整肃整合各派精英,赏之罚之,罚之赏之,几回动静之后,大秩序初定矣。

4、利益。

不用多说。

5、矛盾。

随着外部矛盾的消除,内部的矛盾就岀现,刘邦和属下一起打下天下后,由于集团内产生新的矛盾,刘邦只有消除这此矛盾才能使大汉朝稳定。

6、收杀。

贯穿刘邦一生,收用人才,利用人材,控制人才,消除威胁隐患之人材。曾当着韩信的面几夺兵权,真的是拉得下脸,项羽要煮刘父时,邦要分一块肉,心何其坚忍及狠。张良在成功后隐退,萧何装糊涂,其他人要么乖乖的,这是古代王朝通病,也是必然的结果。

刘邦是伟大的人事管理家,和麾下庞大的英雄豪杰一起开创了大汉王期集团。


风平浪静143070189


任何的生命的存在,我相信都是天命所为,有其为必有其用。只是大小好坏不同而已。

能一统华夏,造就传承400多年的大汉,就是刘邦的天命。因其命才成其才。他有高于常人的智商、情商、胆商。更有高超的权谋之术。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宽厚仁爱,性格十分开朗,他为人豁达大度,不拘一格的用人。有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布局能力,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有对全局的掌控能力,对权力和军队的驾驭能力,对时机的洞察能力,判断力和悟性。会用势、造势,能当机立断,干净彻底,做什么都很到位,一点也不粘糊。判断力极强,也敢拍板,而且豁得出去。敢拿生命去豪赌。

刘邦更知人,懂得人情人性,既知道人性中的优点,也知道人性中的弱点,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又能孤立敌人各个击破,终于运天下于股掌之中。

历史上少有的出身低微的开国皇帝,一般人无法比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