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荊州被襲,關羽為何不從“東三郡”撤退,反而進入江東的包圍圈?


荊州被襲,關羽為何不從“東三郡”撤退,反而進入江東的包圍圈?

“荊州之戰”使劉備集團的實力大幅度下降,不僅名將關羽戰死,還丟失了荊州,尤其是南郡,失去了北伐襄陽、宛城、洛陽的基地。關羽的戰死也很令人惋惜。關羽原本是可以撤退的,但是他選擇了南下,結果進入了江東軍隊的包圍圈,士卒離散,本人也被擒獲斬殺。那麼關羽為什麼放棄生路,選擇了死地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荊州被襲,關羽為何不從“東三郡”撤退,反而進入江東的包圍圈?

關羽原本可以撤退的路線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渡過漢水圍攻樊城,雖然取得了水淹七軍這樣的巨大的勝利,但是畢竟是孤軍作戰,曹操那裡源源不斷地援軍趕到,加上徐晃個人的優秀的軍事能力,在樊城外擊敗了關羽,解除了曹仁的危機。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說這次“襄樊之戰”徹底失敗,因為漢水仍然掌控在關羽的手裡,襄陽也依然面臨著關羽軍隊的圍攻,曹操軍隊不擅於水戰,很難和關羽爭奪漢水的控制,進而救援襄陽。

所以這個時候的關羽還不算失敗。真正對關羽發動致命一擊的是孫權的偷襲,江東軍隊佔領關羽的大本營荊州。這樣一來關羽就徹底成為一支孤軍,前有徐晃、趙儼等人,後有呂蒙、陸遜等人。

荊州被襲,關羽為何不從“東三郡”撤退,反而進入江東的包圍圈?

即便如此,關羽仍然有撤退的路線。在“襄樊之戰”之前,劉備部署了一道閒棋:讓孟達先攻打房陵郡,再讓劉封從西城和孟達合攻上庸郡。這樣一來,從漢中平原到襄陽的路線就被打通了。這一手原本應該是作為後手,但由於關羽貿然進行北伐而提前發揮作用(結果沒發揮出來)。這個時候關羽就可以向西撤退到房陵、上庸、西城,進入漢中、成都平原。這個路線絕對是可行的。只要保下襄陽、樊城,趙儼根本沒有追擊關羽的意思;交通上也完全沒有問題,司馬懿後來就從這個路線進攻過漢中,蔣琬也曾經打算用這個路線進攻襄陽。關羽和身邊的荊州軍隊如果及時撤進“東三郡”,對劉備來說也算是保存了一份力量,重新爭奪荊州的時候有了一些優勢,起碼不會陷入水軍疲弱,完全喪失長江的控制權的境地。

荊州被襲,關羽為何不從“東三郡”撤退,反而進入江東的包圍圈?

關羽為什麼不直接撤退呢?

關羽走“東三郡”撤退,人保住了;荊州水軍保住了;舟船軍資也保住了;還能加強對剛剛打下來的“東三郡”的控制,徹底壓死地頭蛇申氏兄弟和牆頭草孟達,看上去有百利而無一害。那麼關羽為什麼不選擇這樣一條生路,而是直勾勾地往江東編織好的口袋裡鑽呢?小編以為原因有三點。

一、畏懼士兵譁變

荊州被襲,關羽為何不從“東三郡”撤退,反而進入江東的包圍圈?

關羽可以不顧在荊州的家屬、產業,不代表荊州出身的官僚和基層士兵也可以這樣。關羽打不下樊城或者襄陽,往南撤退是正常的,老家就在荊州,如果關羽直接進入“東三郡”,那這個路線就有問題了,尤其是曹操還把孫權給賣了,讓徐晃把孫權偷襲荊州的消息提前洩露給關羽的軍中。稍微一想就知道荊州八成是要被江東拿下來了,自己的家屬也都在江東軍隊的手裡。這個時候主將關羽不去營救荊州,反而往“東三郡”跑,會讓手下的荊州軍隊怎麼想?關羽是劉備的鐵桿死忠,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超凡,荊州出身的基層士兵可未必。如果關羽向“東三郡”撤退,可能在路上軍中就發生變故。

荊州被襲,關羽為何不從“東三郡”撤退,反而進入江東的包圍圈?

在“荊州之戰”中,呂蒙的一系列手段真的是非常漂亮,堪稱戰術上的大師。尤其是進入荊州之後,善待關羽和荊州軍士的家屬,並且讓關羽派來的使者滿世界觀光。這一舉動徹底將荊州軍隊的士氣瓦解,士卒紛紛投降。雖然直接南下還是沒能避免士氣上的問題,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如果關羽不管不顧地將軍隊拉進“東三郡”,可能會出現更大的、更難以控制的亂局。

二、不確定荊州是否丟失

荊州,或者說江陵是一個軍事重鎮。在劉表統治時期,雖然江陵沒有作為前線,但也在這裡準備了很多軍械物資;“赤壁之戰”之後,孫權、劉備合夥打南郡,打了一年的時間;關羽坐鎮荊州的時候,又繼續對江陵城修繕加固。後來關羽確定荊州丟失,直接說明:“此城吾所築,不可攻也。”所以對於孫權偷襲荊州並且得手這個消息,關羽肯定要起疑心。萬一曹操和孫權假傳消息呢?不是沒有這種可能。當初孫權進攻合肥的時候,就別蔣濟用一個假消息騙回去。關羽不可能不聞不問就進入“東三郡”。

荊州被襲,關羽為何不從“東三郡”撤退,反而進入江東的包圍圈?


所以徐晃把消息透露給關羽之後,關羽表現出“猶豫”,而沒有果斷撤回;在南還的路上,關羽還向荊州派出好幾撥使者。等到關羽確認江陵、公安丟失,他已經陷入江東諸將的包圍,荊州軍隊也士氣低沉,形勢已經無法逆轉了。

三、關羽的性格使然

關羽這個歷史人物最獨特的一點,應該就是他身上的傲氣。因為傲氣,關羽不顧《隆中對》中“外結好孫權”的需要,幾次和魯肅等人起摩擦,辱罵孫權來使;馬超投降劉備,黃忠被劉備提拔為後將軍,關羽非要問諸葛亮馬超何如人也,因為黃忠和自己同列為四方將軍而拒不受拜。主將的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性格的影響。張飛、黃忠、趙雲在宕渠、漢中陸續立功,自己北伐襄、樊寸土未得,一直被自己看不起的江東人還襲取了自己的大本營,以關羽的性格,第一想到的必然是重新奪回荊州,洗刷恥辱。等到事不可為的地步,才想到撤退的問題。

荊州被襲,關羽為何不從“東三郡”撤退,反而進入江東的包圍圈?

小結

從絕對理性角度上來看,關羽直接由“東三郡”撤退是正確的、最能夠止損的選擇。憑藉關羽和劉備的關係,以及劉備的度量,劉備也不會痛下殺手。但是這種考慮忽略了荊州士卒的人心,以及關羽這個主將的性格等主觀的問題。有的時候歷史的走向往往是取決於這種人物的主觀因素,而不是單純的紙面上的東西。而且如果關羽真的喪失正面應敵的勇氣,首先想到撤退苟且偷生,他的歷史形象的魅力相信會受到巨大打擊,本身或許也會像在蜀漢中驚懼的馬超一樣,淪為碌碌無為之輩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水經注》、《中國歷史地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