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長安汽車的智能網聯“選擇題”

隨著2020年臨近,汽車行業的新十年即將開始。而中國車企的資格賽已經結束,淘汰賽開始,中國汽車行業進入了2.0的時代。

過去幾年,新四化(ACES,自動駕駛、電動化、互聯化、共享化),雖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想象空間,但是到目前為止尚無清晰穩定的盈利模式,這也給車企帶來巨大的壓力。

長安汽車的智能網聯“選擇題”

在2019(第九屆)高工智能汽車開發者大會(北京站)上,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副總經理張傑表示:全自動駕駛落地的障礙仍然非常大,從技術、成本、市場匹配度與接受度,法律法規等來看,未來三年OEM仍會聚焦於L1、L2的普及化,成本降低和體驗的提升。

從新技術,到更好的體驗

很多車廠宣佈2020年會發布L3,但其實只是L2.9。因為不管是制動、轉向、電機等的冗餘都沒有做到。這是從技術上做的一個嚴謹的表述。L4更多的還是最後一公里、定點的一些接送,區域化的試運營。

網聯化這一塊,車聯網發展十年後終於要100%網聯了。我們看到電動汽車已經是100%聯網,傳統燃油汽車現在大概有60%-70%聯網。

未來依託於車身的數字化改造和雲端服務,汽車將升級為可移動、可編程的機器人平臺。在這種情況下,OEM將更多通過雲服務、車控、互聯網的內容,去滿足用戶的個性化網聯需求。

而5G的到來,也會對車聯網發展助力。由於政府的強力推動,5G基礎設施的快速搭建,5G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會快於預期。

5G的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和海量連接特性,短期內將實現V2X初級應用,長期將支撐智能網聯汽車實現自動駕駛和極致信息娛樂體驗。

4G網速100Mbps,5G網速10Gbps,在網聯化的背景下,智能網聯汽車的E/E架構正從分佈式走向集中式,其終極形態將是汽車雲處理架構。

主流OEM已經在減少ECU,但離終極形態還有很遠的距離,可能受限於成本、傳統的架構等等因素。特斯拉這一塊走得比較靠前,最新的Model3,裡面的核心域控制系統就三個,中央計算模塊、左車身的控制模塊和右車身的控制模塊。

長安汽車的智能網聯“選擇題”

隨著數字座艙的概念產生,傳統娛樂座艙已經完成向智能功能座艙的轉變,正在向智能情感座艙進一步升級。

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是,前幾年用戶可以聽聽收音機、音樂,慢慢地可以在線導航、語音控制應用。現在用戶可以和汽車交談,說一聲“我想抽菸”,車窗、天窗打開了,說一聲“我愛你”,中控屏、儀表屏、車內氛圍燈營造出Lovely的儀式感。

未來呢?基於用戶行為數據、車輛數據、環境數據等,結合AI技術,交互將從單場景交互升級為多模態交互。“主動預判、精準回應” 的貼心交互體驗將會在未來2-3年量產。

怎麼給用戶更好的體驗,這個體驗不僅僅是車帶來的,而是汽車的全生命週期。所以,在這種趨勢下,我們(長安汽車)一直在強調如何打造一個用戶體系,如何打通全價值產業鏈,如何把拉新、留存、轉化運用到服務用戶中,給用戶提供更加省心、省錢的服務體驗。

長安質變

長安汽車在去年8月份發佈了“北斗天樞計劃”智能化戰略,提出了“在你身邊,相知相伴”的戰略理念。一年多來,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服務等領域已經形成支撐,加速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轉型,打造長安品牌的核心標籤。

首先是,持續降本,優化體驗,提升智能駕駛的搭載率和用戶使用率。

在智能駕駛方面,雖然長安汽車在去年實現了L2自動駕駛和APA4.0中國自主品牌首發;今年又實現了遙控泊車APA5.0國內首發。但我們認為智能駕駛應該回歸理性,功能普及和體驗優化更重要。

所以,我們自主開發軟件功能模塊,引入更有競爭力供應商,實現綜合降本;完成14項以上功能體驗優化,解決ADAS功能不顯性、用戶不信任、不會用的問題。

其次,降低連接成本,提升聯網價值,實現2020年100%聯網戰略目標。

長安汽車2020年的目標是實現100%的聯網,為了達成這個聯網,我們做了兩件事情:第一是進一步的降低聯網成本,第二是提升聯網的價值。

具體來說,一是實現了HU和TBOX的整合,降低了聯網成本,而智能天線的研發將會進一步降本。

二是通過快速的迭代、用戶運營、產品運營,包括一些商業模式創新,給用戶、車廠和經銷商帶來價值。如用戶免費流量的使用,車輛數據對車廠零部件質量的提升,以及數據對經銷商返店率和續保率的提升。

長安汽車的智能網聯“選擇題”

再者,推進ICAR技術專項,提升網聯化的EEA能力。

長安汽車的重大專項iCar平臺項目致力於減少ECU數量,簡化網絡架構,提升網絡帶寬,實現降本和網絡性能的提升。網絡架構的改變,為軟件重新定義汽車奠定基礎。

構智慧生態系統,建多模態整車交互體系,打造差異化領先的智能座艙。

長安汽車全面引入騰訊、華為等優勢生態,全球首發車載微信、小場景等,樹立行業社交屬性領先優勢;推進華為HiCar物聯生態合作,完善手機內容和服務生態對車載生態的補充,建立手機內容和服務生態在汽車行業應用的領先地位和極致體驗。

但關於車載微信,張傑也在思考,到底是安全更重要還是解決信息焦慮更重要,這是拋給整個車聯網行業的一個很大的話題。

智能座艙更多的還是在打造車內的五大感知,看、說、觸、控、感,然後再加上信息的分佈,比如說更加多向、主動、立體,加上用戶數據、車輛數據、環境數據,利用一直在提的一些AI的技術,把硬件、軟件、服務數據整合融合起來,最後給到用戶的是一個極致的體驗。

“當然,這很難,但這個就可以體現出一些合作伙伴或者是供應商他們的技術能力。”張傑表示。

端雲一體,構建端到雲雙向映射的數字孿生。

在行業裡面其實已經不鮮見,但在張傑看來,這塊長安汽車走的還算靠前。

首先,長安汽車自建的TSP平臺已經滿足用戶全時在線的車聯網服務需求,覆蓋長安旗下乘用車、歐尚、新能源三大業務版塊,支撐20個車型200萬車輛。

其次關鍵一點,在於把大量的數據傳到長安汽車的雲端,在這些數據的利用上面,探索已經開始了。

構建用戶觸達體系,提升智能網聯運營能力。

運營的價值在於觸達用戶,建立一個用戶觸點體系,或者叫做構建一個用戶觸達體系,提升智能網聯運營的能力。

長安汽車提出一個觀點叫做四端一體,四端就手機端、車機端、媒體端、店端。媒體端主要是一些網站,垂類網站,論壇,線下的朋友圈,包括一些車友群等等,店端就是4S店。通過四端的觸達、聯接,快速的去響應,形成一個閉環,來滿足用戶的需求,提升使用的一些體驗。

最後的一個閉環,就是OTA的迭代,長安這塊OTA迭代從去年的4.5個月,到現在已經可以做到3個月。2020年的目標是在2個月完成一次迭代,這種速度的提升,包括體驗質量的提升,最終是完成快速的用戶反饋,快速的提升用戶體驗。

長安汽車希望這種觸達能夠產生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包括怎麼能夠降低保險在運營裡面產生的一些運用費用。

比如說,保險公司關注的是能不能幫助降低騙保,能夠降低定損上面產生的運營費用,這塊跟一家保險公司正在做。

用戶觸達體系,舉例而言,從10月下旬的長安Radio開播以來,現在監測到用戶的日活率大概在17%左右,這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店端主要是跟騰訊在進行智慧門店的合作,目的是希望在選車、買車、用車等等環節,去提升用戶的體驗,提高營銷的轉化效率。

今年針對長安汽車的兩款新車型在做用戶調研的時候,發現自主品牌中,智能化的促購率(促進購買率),棄購率(如果沒有智能化,他會放棄),現在能夠排進前五。

在張傑看來,自主品牌智能化的用戶購買影響因素要遠遠大於合資品牌和外資品牌,從這個方面來看,堅信智能化這條路有一個很好的、很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