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有机会就贪小便宜,孩子“眼界格局太小”,父母该如何应对?

倪翠坪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是专职奶爸,有两个女儿,大的7岁上一年级,小的1.6岁。都是我一手带大的中间没有任何人替我。基本上24小时和我在一起。




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是这样:要一分为二,分开来看待。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或者说标准来判断小孩子的对与错!也可以用一句过激的话来讲,那就是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来绑架小孩子。



我认为,应该把孩子分阶段来看,比较合适。

1.第1个阶段,0~1.5岁。

0~1.5岁的小孩子,几乎不用教育,这时候正在建立自我的过程,从“无我”到“有我”;他(她)甚至不知道“我”是什么。一般都出于本能。

用一句话来概括:小孩子天窗(囟门)未关闭以前,小宝宝走的是天道。天窗闭合就开始走人道了。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只是满足他(她)的一切吃喝就足够了。了解孩子的规律然后父母必须适应孩子的规律,这样才能在6个月以后,免疫能力下降以后,才能少生病,或者不生病。这个时候一定要切记: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在家好好呆着就好,潜龙勿用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期间一旦得病,小孩子无法表达,不仅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且也会让父母手足无措,严重的因为发现不及时会耽误孩子的病情,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时候,也是孩子夭折的高峰期。



假设在这个时期,两个小朋友在一块,无论做什么,父母都不要干预。更不要用道德来绑架或者指责某一个孩子。

2.重点来啦!在1.5-3岁,是形成本性的时候,是非观,价值观,等等。(注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气个性,但不能代表本性。)这个时期就是在模仿父母。孩子出行后在外面的行为表现,一般就是镜子里的你。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非常关键。你的一举一动都刻在孩子的脑子里。这时候教育是没有意义的,他(她)听不太懂你在说什么。记住,你干就行了,他(她)会模仿你。我在这个时期,他(她)做错的事情,我就会开始上手打了。比如恶意破坏物体,摔碗、撕书等等。如果真的爱孩子,只能打屁股。因为你说什么,不管用,只有打,才会形成记忆。



这个时期囟门逐渐关闭,开始从天道到人道的重要转变。身体免疫系统基本建立。可以去“闯荡江湖啦!”

如果在这个期间,外出的话,如果贪小便宜,那么就是父母的问题了。在外面也不要批评孩子。只要你打过孩子,孩子就会敬畏你。你一个眼神,孩子就不敢放肆。否则一切是失灵!记住回去把“打”那一课补上,还有救,否则就来不及了。

3.3-7岁。三岁看大,7岁看老。

又是一个教育的黄金季节。在人格上要健全,孝字当先,有余力而学文;无余力,不要学。这个时候家教要大于幼教。先学好母语,熟练使用母语,切忌学其他烂东西比如英语。提倡学习方言。方言的消失,就是文字的消失,要引起高度重视。



这个时候,就要从打屁股过渡到打手的阶段了,只能打阴不能打阳,也就是说只能打手心不能打手背。具体详细原因,看我发布的视频。只能用小尺子,或者小棍子打。

因为超过7岁以后,就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程度。



如有不妥和得罪之处,还请各位多多包涵。如有不同之处,请多多赐教!谢谢!

小小天一阁写成与2019年5月17日凌晨3:00.


小小天一阁


我去超市购物,我从来不会主动去免费品尝我不需要的购买食品。孩子在不在我身边都是这样,我从小就接受了母亲“贪小便宜会吃大亏”的教育和理念。


我也从来不捡拾路上别人掉的菜啊零食啊等吃的东西以及贵重的财物。我妈在我小时候念叨的太多:捡的东西不能吃,捡的钱不能要。


我很少因为商家的某些赠品去买不必备的东西。《买椟还珠》的故事像刻在我脑子一样。大概每个人都学过,只是有的人会记住,有的人记不住。


我接受过很多人大大小小的帮助,也帮助过身边认识不认识的人。礼尚往来,还礼时总是要比对方付出的多出一些才能心安理得,绝不愿意让别人吃亏。如果亲人之间交往更是如此,但是对于贪婪懒惰之人我会有底线的让步。

从来不沾小便宜的我,眼界格局不小不大,因为自己的一身正气赢得了身边人的高度信任,活成了心里坦荡幸福的普通人。

爱贪小便宜的孩子可能是年纪尚小,无知者无畏,也可能是受到身边人影响,家长意识到这个问题说明真的是个负责人的好家长。引导孩子做正直善良的人,做靠自己双手挣钱吃饭的人,及时纠正有光必沾的小行为,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和学习,他的行为、眼界、格局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育儿如育己


从来不喜欢也不愿意贪图小便宜,不知道贪便宜的什么感觉内心,极其反对孩子们贪便宜,孩子们都听话,也没有这个是好

我也看不惯贪便宜的人,有时候真心看不起这种人,我身边挺多这样的人,记得有一次买菜这人给我的感觉就是爱贪便宜,买菜斤斤计较少给几毛钱,钱付了还要在拿点别的菜在走,还有一次买水果,不管干净不干净拿着就尝起来了,老板都没有说可以尝尝在买,自己就这么随便,感觉像自己家里的东西一样,我说心里话真心看不起这种人,根本不值几个钱,做水果,青菜的也都是小本生意生存都不容易,这样的人太自我为中心了吧,太自私了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感受,有时候还说出来感觉自己挺自豪的多有本事比别人,

其实这种人没有素质没有素养的人,我们还是远离这种人最好,

回答完毕,个人感觉纯属娱乐,支持的感谢点赞,不支持的请你也无需乱喷


用户24091026699


这个问的好,父母是孩子最好 的启蒙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就连吃饭夹菜,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素质,更不用说,喜欢占别人便宜的小孩子。特别不是自己的东西,孩子如果拿了别人的东西,你必须得严肃认真的教育。我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到朋友家去玩,别人家放的玩具手枪,他偷偷带回来被我发现了。我就教育儿子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养成这样的坏习惯,把别人的东西变为己有。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延续这个坏习惯,所以必须从小抓起,严肃认真对待,及时纠正孩子的毛病,你现在费点心,将来就省心!同时大人自己的行为。也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健康的发展。也不要随便给孩子承诺什么?如果你对孩子的承诺没有变成现实,实际就是对自己的孩子撒谎,孩子会误认为撒谎是很随便的,就会去效仿,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有养成这种习惯,甚至不听你的话。所以是很严重的。最后欢迎大家对我的回答评论指正。



心若光明


我觉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人生老师,而且小孩总喜欢跟大人学,像我就认识一个,那小孩的父母我不是很了解,但小孩经常找我小孩腌,就每次我女儿吃什么零食啥的他都会伸手问我女儿要,而且给他之后迅速吃完接着要,但他有吃的从来不给我女儿,有时候他妈也在旁边,从来没有说过什么,每次零食吃完后我女儿就说下次不想跟他一起分享了,搞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女儿说,我想说像这样的性格如果不改改以后会有人跟他打交道吗?


生活有酸有甜


“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这句话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的眼界格局太小,那他的世界也不会灿烂。因为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拓展孩子的眼界,放大孩子的格局,他将收获不可思议的人生!

这些道理,我们都知道。那当自己的孩子出现了爱贪小便宜,眼界窄格局小的情况时,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改变?

1、家长以身作则的作用不可忽视。

孩子有这种行为或多或少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是会深深影响孩子的行为的,所以家长在生活中要自己做好表率作用,切莫自己有这种爱贪小便宜的行为。

2、做到正面管教,及时教育,及时处理。

如果当发现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讲清楚这种行为的后果,先讲道理再进行适当惩罚。如果孩子在教育后还是不见改变,甚至出现“偷盗行为”的时候,应该适当加重惩罚的手段,让孩子明白这些行为的严重后果。

3、跟孩子沟通,为什么要去拿这些东西。

现如今,很多孩子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是觉得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心里不平衡感,还是对物品的强烈占有欲?这些都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有方向的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

4、设置反面例子,看看他人对爱占小便宜人的看法。

可以找一些典型例子,以讲故事的形式说给小朋友听,和小朋友一起提问总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比如那些因为爱占小便宜,到后来慢慢发展成偷窃行为,被警察抓住,被周围的亲戚朋友看不起的例子。

5、灌输“占小便宜吃大亏”的理念。

从小给孩子讲一些关于此类正向的故事与人物,让小孩子从小心里有“占小便宜吃大亏”的意识,在意识的影响下会指引孩子的行为,从而影响孩子。

能做到从小不占小便宜,能够控制自己对不属于自己物品的占有欲,能够有“吃亏是福”的意识,那这样的人就不会拥有很短见的眼光与狭窄的格局,自然也就不会有小的人生舞台。


学趣乐园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很多时候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着孩子,有样学样是很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幼儿时期,通常大人的为人处事会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不要等到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了才注意到,所以要及早的进行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奉献

古时候,让梨的的幼儿故事一定要深刻的讲给小孩子听。因为现实的社会总会很容易的把人变得自私,狭隘,父母如果从小就不注重培养孩子奉献的美德,那么将来缺少奉献的孩子会在做人方面、为人处事方面吃很大的亏,从长远意义上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孩子道德方面的发展,所以注重培养孩子的奉献意识是尤为重要的而幼儿故事是最直接、最亲切的侵入方法。


2.耐心善于诱导他

小孩子一般难以用理由或者道理来说服他,这时候就要用故事的方式来耐心的去说服他,也许他就无意识的听进去了。如果难以办到,则需要用诱导的方式来教导,告诉他:如果你。。。。妈妈就会。。。。。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的学会放弃,懂得取舍,让他意识中慢慢懂得放弃小便宜会得到更大的好处并且结合故事的方式将所想讲的内容编辑进去。如此反复着去教导他,他会慢慢学会的。


3.培养动手能力,学会创造而不是占有

培养幼儿看到好东西的时候是去研究它,然后再父母的引导下去创造去模仿,当然,如果孩子看到的东西是别人的而且要拆开,那么父母就要想办法既能达到孩子的需求又不要损坏别人的东西。情节严重的要去赔偿别人,同时在事后要动情的结合幼儿故事去教导他。父母去宏观调控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是从另一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这个是相当重要的,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 父母要规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养成习惯

习惯是相当可怕的一种毅力,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正常的作息时间,讲故事时间都是要安排好的,只要孩子养成这种自律的习惯,那么贪图小便宜这种约束自己的行为动作,相信孩子也能管好自己。在幼儿初期教育中,要多下功夫,多花点心思,等孩子长大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等到那个时候再去管教他,就会花更多的精力时间都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


1灵魂工程师1



首先来讲孩子毕竟还是无辜的,孩子在他们还没有分辨和抵制诱惑的年纪,无形之中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也是很多大人容易忽略的。

这个死循环是怎么样的?

在他们最开始只是期待自己能在外面吃一餐,可是父母说回家煮更便宜,站在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吃得更健康,但是小孩子还小,还不是很能理解父母的用心,很容易让小孩子误以为父母很在意小钱,连那么一点钱也不愿意花,父母没有用对正确的方式,以致于小孩变得对有关钱的东西非常谨慎,变得越来越在乎钱,一旦很在乎钱,那么只要有一个行为能触动到他的内心,她就会选择贪小便宜的路径。

另外一点,一旦他们找到贪小便宜的路径,就会加强了他们心理上较强烈的占有欲望, 这种占有欲望在每一次成功得到后,发现自己可以省一些钱,他们就会很享受这种感觉。

还有一些父母如果经常因为钱而吵架,也会无形之中加强了钱在小孩子心中的地位,小孩子也会变得很在乎钱。


我们往往认为贪小便宜的人是获得了便宜,其实不是的,在他们长大之后发现,别人很容易利用这个缺点去欺骗他们,比如掉入别人设置的陷阱,钱被骗了。


那么怎么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避开小孩误解父母的原意,这个还是得靠父母的教育方式,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限制孩子的格局?

第一:过度的谨慎教育,作为家长,希望自己孩子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愿他们去尝试一些挑战性的东西,这样的“谨慎教育”,会影响孩子人生定位的格局,未来出息不会大。让小孩子做事情谨慎再谨慎。

第二,假富养的教育

没有钱却依然用有钱的方式去富养孩子,即使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小孩子不让别人瞧不起,但其实加深了孩子的自卑和自负,容易变得爱慕虚荣,会导致他们格局变小。


教育小孩确实挺难的,但是相信你可以,你一定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去教育小孩。


墨染暖栀


孩子爱贪小便宜,这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受家庭成员影响,从小耳濡目染。二是他的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于是通过占便宜的方式来获得。下面就这两种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该如何应对。

家庭成员影响孩子的行为,该怎么办?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大人而来的,所以当父母,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先检讨家庭成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我们教育子女往往只是要求孩子,却很少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我们教给孩子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可我们自己却看见红灯就闯;我们教给孩子不要随地扔垃圾,我们却随意乱扔纸屑包装。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有素质的人呢?

家长的以身作则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如果是由于家长行为影响的孩子,那么首先自己要改正,然后告诉孩子,不要贪小便宜,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怎么办?

有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格,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总是拒绝,久而久之,孩子知道从家长那里得不到自己要的东西,就会想办法从别的地方获得。例如,家长因为害怕孩子吃零食影响健康,就不给孩子买任何零食。那么孩子看到别人在吃,一般都是嘴馋,这个时候,别人给他吃,他就会立刻接受。

这种情况,家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原则性的,确实不能答应的要求还是要坚持原则,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允许。如果不是不合理的要求,还是适当的满足孩子。当孩子的合理要求得到了满足,他渐渐的就不会去想别的办法,比如占小便宜甚至是偷窃。


可儿妈讲绘本练口才


问题可能不是出在孩子身上,小孩很小,心智尚未成熟,对许多事物无法分辩,会不会是受到父母平时的某些行为所影响而导致的呢?

在孩子的眼中,没有什么格局,只有喜欢或不喜欢。孩子贪小便宜的源头又是出自哪里?很明显,是与长辈的引导有着密切关系。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最好导师,发生了这种情情,实属罕见,在一般情况下,孩子不太可能会逆父母的意,而且也不敢自作主张去贪一些小便宜。

很有可能在平时,由于父母的过分纵容,以至造成“任性行为”,不然,孩子怎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作为家长,为何发现问题时,不加以纠正及时引导呢?

建议家长先自反省,将问题根源找出来,然后进行分析,加以修正。更不能因宠爱孩子而任其继续下去,否则,只会得不偿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