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哪些?

梦璃茉茉


这个问题提的有水准。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胜的战例有很多,在这里就取其中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又是战争美谈的春秋一例“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在我们的印象中,晋文公为回报当年楚王收留款待之恩,特地退避三舍,却因此而胜利。乍一看看不出来,但是仔细琢磨这件事就觉得“此事必有蹊跷”。

当时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兵强马壮者都跃跃欲试,称王称霸,有名的“春秋五霸”,其中一位就晋文公。晋文公早年是流亡各国,很是狼狈,秦国,齐国和楚国等都接济过他。后来他回国做上了晋国的国君,励精图治,晋国强大起来了。

晋文公早就看出来了,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积极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正被楚国及其盟友攻打的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先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自以为军力强大,迟早可以拿下宋国,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大王,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但是战场上要拼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比成得臣技高一筹,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成得臣气的胡子翘起老高,忍不住高声叫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一看到楚军进军,晋文公是何许人?立刻就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作为晋文公心腹的狐偃对外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听到这,晋军上下就认为我国君真是重诺言,值得干。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三舍,一舍三十里),退到了城濮,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这不是得寸进尺吗?

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晋楚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

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上去,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也就占领了楚国营地。

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很多,整整吃了三天,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河南践土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这就是“城濮之战”。

回顾下整场战争,是不是晋文公的谋略在闪光?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易玺抖历史


李愬雪夜袭蔡州

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家开始从鼎盛走向衰弱,各地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节度使割据一方,具有独立的军事、财政大权,抵制抗拒朝廷的管理,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唐朝为了维护统一,恢复中央集权,便趁国家边疆形势缓和与国家财力丰厚的时机下,开始致力于削藩之事。这个时期发生的李愬雪夜奇袭蔡州,就是运用谋略的经典之战。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承袭节度使之职。但是,拒绝听从朝廷,拒绝唐朝吊唁使者,并且发兵在今河南舞阳、叶县一带烧杀掠夺。唐宪宗决定采取军事措施,进行讨伐。朝廷派遣军队从四面进攻淮西,东、西路军被淮西军击败,南、北路军进军不顺。公元815年至816年间,朝廷多次调整东、西路军的统帅,但作战仍无起色。最后,李愬在西路军屡战不利的情况下上任西路军征讨统帅。

公元817年正月,唐军在连败之后,士气低落,士兵惧怕作战。李愬针对官兵的这种心理,首先开始做安定军心的工作。他亲自抚恤伤病员,慰问士卒,安抚当地百姓,不强调军政严整,不讲究长官威严。这些军事上的示弱行为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吴元济,使他们对这位没有什么名气的唐军将领放松了戒备。

待将士情绪稳定一些后,李愬开始暗暗训练军队、整修兵器,并制定了实行了优待俘虏及降军家属的政策,对于一些降将委以官职,并通过他们逐渐摸清了淮西军的军情。五月,李愬夺取蔡州的一些外围据点,并占领蔡州以南的白狗、楚城等地,切断了蔡州与申州和光州的联系。五月二十六日,李愬军攻打朗山,淮西军迅速救援,李愬军遭到夹击而失利。随后,李愬安抚疏导失败情绪,招募了敢死勇士3000人,早晚亲自训练,增加军队的突击能力,为袭击蔡州做准备。

九月二十八日,李愬军经过周密准备,出其不意攻战关房外城,淮西军千余人被歼灭,淮西军其余人退守内城,李愬军佯退诱敌。李愬经过战略分析,发现淮西军精兵在洄曲及周围拒守,蔡州城内空虚,遂秘密制定了奇袭蔡州的作战计划。

十月的一天,李愬命军队集结出发,严守行动秘密,不告诉行动目的地。只命令往东前进。这一天风雪交加、天气阴晦,行军六十里后,到达张柴村。李愬率军迅速攻战这个村子,全歼守军及报警烽火兵。李愬命军队稍作休整,命500人警戒朗山方向的淮西军救兵,命500人截防洄曲方向的淮西军回救蔡州,战术布置完成后,李愬率军乘夜冒着风雪向东急进。将士们请示去哪里,这时李愬告诉他们:去蔡州城捉拿吴元济!将士们大惊失色,心里忐忑不安。这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异常寒冷,旌旗也被风撕裂了,道路曲折,沿途有冻死的士兵和马匹。李愬严明军纪,急行军七十里后,李愬军悄然来到蔡州城外。自割据三十多年来,蔡州从未有官军来过,因而戒备松弛、未有任何防备。李愬军如天而降,突然奇袭。守军还未反应过来,李愬军迅速攻击守军。待到天明雪停之时,吴元济才知道蔡州被占。吴元济仓惶率亲兵登上牙城拒守,民众帮助李愬军火烧内城南门,唐军攻破内城并活捉了吴元济。

李愬奇袭蔡州的战役过程是历史上充分运用军事谋略,使唐朝暂时获得统一的经典一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蔡州:唐朝为豫州,后避代宗讳改为蔡州,现今湖北枣阳西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庄周史梦


背水一战:韩信以三万弱兵背水列阵,断绝自己后路。汉军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极大的激发了将士死战决心。同时韩信派兵潜入赵军大营拔旗易帜,迷惑敌军,最后完胜陈馀的二十万赵军。

引言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灭掉代国后,按照竟定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于荥阳的作战计划。率领三万汉军残兵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准备攻打赵国。

韩信用兵一向谨慎,针对不同对手,制定不同方案。他率军到达井陉口三十里以外的时候就停止的了前进,就地安营扎寨,然后派出探兵前往打探赵军情况。

井陉对阵

赵王歇、赵军主帅陈馀得讯后紧急调集20万大军扼守住井陉口,倚山布兵,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完全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因为韩信东进攻打赵国,唯一可走的一条路,就是井陉口,而且井陉口道路崎岖且狭长。

此时,赵军李左车依据当前敌情和地形,认为韩信刚俘虏了魏王豹、夏说,现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应该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又针对汉军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等因素。

向陈馀建议:“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但陈馀认为韩信兵少又远途劳顿,不足为患,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断然拒绝了李左车的排兵方案。

背水一战

韩信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陈馀采纳,非常高兴,当即依据敌我双方兵力情况制定了一举破赵的策略。

战前,韩信先挑选2000名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袭占赵军大营,准备断敌归路;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以迷惑调动赵军。

陈馀看到汉军背水列阵,嘲笑韩信不懂兵法。从陈馀的表现来看,韩信的目的是达成了,助长其轻敌情绪。

天亮之后,韩信打着大将的旗帜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赵军见状,离营迎战。两军戈矛相交,厮杀了一阵子后,韩信佯装战败,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

陈馀以为汉军战败,挥军掩杀,韩信撤退到河边上与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然后亲自率军回杀赵军,同时喊到: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杀敌!”

而处于兵力优势的赵军久攻不下,陈馀只好下令收兵准备回营,不料发现自己大营已插满了汉军战旗。赵军顿时大乱,纷纷逃散。占据赵军大营的汉立即出击,从侧后切断赵军归路,韩信指挥汉军全力反击,赵军大败,陈馀被杀,赵王被俘。

结语

背水一战是兵仙韩信战争生涯中最经典的一战,此战从战前情报收集到战略制定、部署、实施环环紧扣。战争中充分运用了地型、环境、心理等因素。最关键的是,韩信制定的谋略超群,加作为主帅他,身先士卒,身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仅以少数的3万弱兵绝杀20万赵军,取得了井陉大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