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样教孩子见人要主动打招呼?

小仓鼠画画


首先孩子见人不打招呼这个跟语言能力没有关系,家长不要过于焦虑。需要家长在生活场景中以身作则,并且养成习惯。如下几个方法将帮助到你教孩子见人主动打招呼:

1.\t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打招呼的习惯

家长和宝宝打招呼:家长下班回家要热情的跟宝宝打招呼,还可以配上一个温暖的拥抱。

家人之间要打招呼:比如作为妈妈的你跟宝宝在一起,家里其他成员走过来,那么你要说“爸爸、奶奶、爷爷……”,而不是我们习惯的告诉宝宝“叫爷爷、叫奶奶”。宝宝其实认识家里的成员,但是并不知道见到他们要打招呼,那么你的示范将让宝宝形成打招呼的习惯。

2.\t见到人要替孩子打招呼

见到人但是宝宝还不会说你要替宝宝打招呼“奶奶”、”阿姨“,而不是“宝宝这是阿姨,你叫阿姨呀”,也许宝宝本来是有说话的欲望的,但是刚要开口的他没有一下子接受那么大词汇量的能力,就此不知道该说什么。而简明扼要的称呼语更容易让宝宝清晰要说什么并且容易成功模仿。

见到人打招呼也可以配合上打招呼的手势可能宝宝会更有兴趣,比如碰到宝宝同龄的小朋友可以说“嗨、贝贝……”并且招手。

千万不要一直说“你招招手”,对于小宝宝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招招手,但是你说的时候结合你的动作,几次下来宝宝就可以有效模仿。

3.\t教孩子认识人并练习

我们可以通过绘本或者卡片认识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爷爷、奶奶,再指认相关的人。

4.\t场景中练习并获得奖励

刚刚说到下班回来要跟宝宝打招呼,但是有些宝宝可能是对你就是热情不起。这时候请做两件事情:1.坚持每天回来都跟宝宝打招呼同时拥抱或者举高高;2.每天给宝宝带一个小礼物。

这样下来宝宝一定首先会在意你的外出与回来,接下来会愿意跟你打招呼。

如果宝宝跟我们打招呼了互动了,请记得给宝宝一些奖励,可以是物质的更可是精神奖励,这些将促进宝宝跟外人打招呼。

切忌逼迫孩子说,切忌急躁甚至打击宝宝,有些孩子清楚知道但是欠缺一个说话的时机,我们需要示范引导、给宝宝机会然后耐心的等待。

我是大赛爸爸,关注我,育儿路上与你同行。


大赛爸爸说


马小妈我觉得,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如果他们不主动打招呼,我们不能硬把孩子推出去,或者是用“你这孩子怎么不叫人,这么没有礼貌”的言辞来批评孩子。


01



以下这个生活片段,我想大家都经历过:


在公园里,孩子跟妈妈走着,迎面走来邻居阿姨,妈妈对孩子说:“快,叫阿姨”,而此时孩子却躲在妈妈的背后,都没有言语。


妈妈看到这样的场景,只能对阿姨说:“不好意思,我这孩子就是内向。”


其实,妈妈无端地给孩子盖上了内向的帽子,孩子也在无形中越来越内向,越来越不爱人打招呼。


有时候要想培养孩子打招呼,可以循序渐进,不想说话,那可以让孩子微笑来代替,慢慢地再用说话方式来打招呼。



02



要让孩子学会打招呼,我们必须自己要审视平时的言行,看到熟悉的人,我们是否会主动打招呼,给孩子做好榜样的作用。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打招呼,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会慢慢地学会了打招呼。


03



平时生活中可以把游戏和打招呼这件事结合起来,例如妈妈们可以改编一些打招呼的歌曲让孩子唱,“见到阿姨要问好,阿姨您好……”


或者是进行角色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教会孩子如何进行打招呼。


再不然也可以买一些关于礼貌,社交礼仪,打招呼的一些绘本,让孩子从绘本中学习了打招呼这件事。


总结


让孩子学会打招呼,不能用强制的方法,毕竟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待打招呼的态度还是不一样的。


我们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在无形中学会了打招呼,而不是盲目地给孩子贴上没礼貌的标签。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我的头条号——@爱唠叨的马小妈,并点个赞哦!不仅有家庭育儿干货,还有每日亲子游戏与你分享哦~

爱唠叨的马小妈


很好的问题呢😊

基本的社交礼仪我也在考虑怎么教我们孩子。

打招呼我们是在实践中,慢慢形成了这样的习惯的:

她喜欢跟人“握握手”

有一次对门漂亮阿姨拿垃圾下楼,她在电梯口看到了,平时就很喜欢跟人说话,但是却还不太会说,当时只会叫阿姨,然后我说握握手,她伸手出去,阿姨也跟她握握手。从此她认为握握手是跟人表示友好,然后别人也喜欢她的方式之一。见到人,会倾向于跟人家握握手。去玩滑滑梯,遇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喜欢去跟人家握握手。有一部分孩子是会回应她的。

然后一到晚上,我就会给她强调,白天她做的哪些,是别人让她感受到温暖,她让别人感受到友好的。哪些是她可以做得更好的。让她很满足地入睡😁😁

看了这个问题,和大家的回答,我觉得我们还需要更多打招呼的学习和操作。

比如看看绘本,然后游戏,实际操作,养成习惯。


若水湾湾的放飞心孕育


教孩子见到人主动打招呼,只可引导,不可强迫

我们要看到孩子性格的差别,有的孩子内向些,需要鼓励,而有些孩子外向,跟人自来熟。

我女儿的朋友优优是一个特别外向的小姑娘,按她妈妈的说法,就算是开车走到路上等红绿灯的空儿, 她也能扒着车窗跟并排的车聊起来,走到路上认识不认识的只要是想说话,先打招呼再顺便聊几句,简直是个话唠,属于跟 谁都是朋友的那种孩子。

而我女儿则是性格比较内向一点,除非是特别熟悉的人,刚一般很少主动跟人打招呼,在楼下有邻居遇到她跟她打招呼她也是很害羞的样子。

而我儿子则又是个异类,属于跟优优差不多的性格,同时由于是双胞胎总是引人注意一点,路上老有人问他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他人总能跟人聊上几句,在小区里比我认识的人都多。

由此可见,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不可否认的是爱说话会说话的孩子更受欢迎,也更容易交到朋友,但也不可就此就否定不受说话的孩子,内向的孩子内心世界往往更丰富一些,而他们的交到的朋友也更为长久一些。

见人主动打招呼是孩子基本的礼貌问题,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是有样学样,不用费心教,那么对于内向的孩子如何教呢?

首先,见而打招呼是基本礼貌,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大人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教孩子各种见面的称呼。

其次,慢慢引导,从熟悉的人开始,比如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了,孩子要如何打招呼,家里亲戚了,要怎么打呼,每天出门看到门口的保安如何打招呼。

再次,要多鼓励,不要因为孩子不愿意打招呼强迫孩子,或者否定孩子。经常见到有大人遇到熟人,就拉着孩子说:叫奶奶,叫奶奶,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

最后,我们要弄清楚,熟人是你的熟人还是孩子的熟人,孩子对自己认识的人打个招呼往往是不困难的,可能根本不用教,但对着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只是家长认识的人打招呼真的需要勇气,强迫孩子对着一个完全陌生人打招呼实在是不明智的事情。

总之,对于见面跟人打招呼这个事,家长没必要过分关注,只要孩子跟孩子间相处很好,就说明孩子的交往能力没有问题。而且,孩子的安全还是第一位,孩子过分主动去接触太多的人,也不一定是好事。


双宝妈育儿


我儿子小时候也不喜欢跟人打招呼,我就画了一棵星星树,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然后就跟儿子约定:只要跟人打招呼,就在星星树上奖励一颗星星,每20个星星就可以到游乐场玩一次。刚开始的时候,儿子还是不习惯打招呼,我就提前悄悄地提醒:赶紧问“爷爷好”,回家奖励小星星。儿子一听,赶紧就问好。只要家里来了客人,我就故意跟客人表扬儿子:“看,这是我家乐乐的问好星星树,星星多得都要掉下来了。”甭提儿子多高兴了!时间一长,打招呼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再也不用提醒了。不妨您也试试这一招。


k卫东


培养孩子孩子打招呼的习惯我觉得跟我们培养孩子说再见是一个道理。我家宝贝刚开始教他说再见的时候他是不理会的。之后在各种的情景下我都会跟孩子说要说再见,并且示范给他看。久而久之,他就学会跟我一样摆手表示再见。之后慢慢地学会用英文说再见,然后伴随着习惯,就逐渐学会了离开要说再见的习惯,当然很多情况下还是需要我们提醒他才做。但这已经是习惯了,他也很乐意配合。那培养孩子打招呼也是一样的,需要我们亲身示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受到感染,慢慢跟着做。


快乐慧妈育儿


我家4岁的孩子也不爱跟人打招呼,为此我也担心过。但是我觉得强迫是没有用的。我跟孩子说,“当别人跟我们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开心。就像你每次见到妈妈就叫妈妈,妈妈觉得很幸福。别人也是这样的。有一些人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可能你不认识,不知道叫什么,爸爸妈妈告诉你,你可以叫他们”。然后,我每次遇到认识的人就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孩子其实遇到熟悉的人,也会打招呼的,只是这个范围比我们期望的要小。但我们做好示范和引导,其它的就是静待花开啦。


小小的育儿空间


自己做好示范。我们在小区里,在外面遇到熟人我都会自己打招呼,然后跟宝宝说“叫阿姨”,如果她不想叫我也不会说她,然后要离开了我就说“宝贝,跟阿姨说拜拜”边说自己先做示范,这样长时间做了之后,从来不担心孩子打招呼问题,她一直是最有礼貌的孩子。


懒懒的妈养乖乖的娃


我反对你这种对孩子的过分掌控欲望,别说什么是为了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真正懂得孩子内心的家长,不会要求孩子这么做。一个人待人接物,是要发自内心的,出于真正的礼貌,而非敷衍了事。所以,越是要求孩子跟人打招呼,孩子越逆反。我小时候就有过这样的经历,那种感觉很不好。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让他看看你的处世礼仪,但是真的不要强迫。


小王子爱上狐狸


为什么在家活泼开朗的孩子,一到家外,就蔫巴了?连招呼都不打,这么没礼貌,让父母多没面子!见了熟人、客人甜甜地说一声:“奶奶、爷爷或叔叔、阿姨好!”这样的孩子人见人爱。


可偏偏有一些孩子,在家里有说有笑、非常活泼,但见了外人,即便是认识的人也不肯打招呼;甚至被父母督促着,仍金口难开,令父母很尴尬,只好怪孩子:“你怎么这么没礼貌?”


创设游戏环境,鼓励孩子开口

对于低龄孩子,由于语言发展比较稚嫩,所以不愿意打招呼。为了激发孩子开口的兴趣,父母可以通过游戏来奖励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做摸箱游戏。把孩子熟悉的不同材质的小动物放进摸箱内,然后在地面上创设小动物的卡片。


考虑到能力的差异性,我们提供的卡片有的是和小动物实物一模一样,有的卡片是和实物有差别的,以此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让孩子从摸箱中取出小动物后,学着和小动物打招呼,然后送小动物到地面上的家。这将大大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也发展了孩子的观察力。



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孩子最早是从家里学习礼貌的,有良好的效仿榜样,他们很快就能学会。父母应认真地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都得当。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处处做到讲究礼貌,给孩子做好榜样,处处注意讲文明,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创造一个文明、礼貌的家庭环境。


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自然而然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慢慢地也会养成讲礼貌的习惯。给孩子作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 热情的含义,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步形成礼貌待人的品德。


我们不妨把孩子当作朋友,一同商定关于礼貌的规则。日常规则中应该包括关于礼貌行为的内容,还需要详述使用礼貌用语的必要性,以及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和隐私、共同制定鼓励礼貌行为的规定,比如敲门、借东西前征得同意等。

教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是让孩子讲礼貌的重要环节。比如说,让孩子见到长辈要学会问好:“爷爷好,奶奶好!”寻求帮忙的时候,要说“请”字,得到别人的帮助后,要向别人说“谢谢!”


将文明礼貌用语的训练,和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多关注不同性格孩子的需求

由于孩子的年龄还比较小,表达能力欠佳,而孩子的动作又是存在于思维之中的。所以父母不妨做个有心人,用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从而了解孩子的需求。


父母可鼓励孩子通过游戏“找朋友”,和好朋友说说抱抱跳跳,既有利于孩子的表达表现,也发展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如家里来客人了,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训练孩子讲礼貌。


比如,在客人进门的时候,教孩子舞着小手说“欢迎”、甜甜地问声好;稍大一点的孩子,妈妈不如放手让他摆糖果、拿饮料;如果有小朋友来,可提醒孩子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图画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对待孩子,我们还应该抱着宽容、耐心、随和的态度,要尊重孩子,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