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孩子3歲前不需要朋友?別弄錯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就要培養

文丨圖圖爸爸

前幾天我下班剛好有空,就去幼兒園接孩子,孩子剛看見我,就拉著我的手說:

“媽媽,我今天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叫小迪!”

“真的嗎!恭喜啊!是不是和新朋友玩得很愉快啊?”

“是啊,我今天特別開心,嘻嘻嘻。”

不少媽媽都羨慕我,說我家孩子這麼小社交能力就這麼棒,自家的孩子卻和別的小朋友說話都要三顧兩回頭的,她們心裡別提有多著急了。

其實我家孩子的社交能力也不是生來就這麼好的,而是從她出生之後,我就非常注重於慢慢培養她的社交能力,所以她才能像現在這樣很快地融入新環境,交到新朋友。

孩子3歲前不需要朋友?別弄錯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就要培養

這時卻有媽媽說:“從小就培養?不是說孩子三歲前不需要朋友嗎?”

原來有些孩子不能很快和別的小朋友玩在一起,總是形單影隻,是因為媽媽們錯誤的觀念。

雖說寶寶在3歲前基本上都待在家裡,不需要有什麼社交活動,但是,如果抓住孩子0-3歲這段時間好好引導他的社交能力,可以有效幫助孩子3歲以後的社交。

如何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幫助其快速交到朋友呢?別急,在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之前,家長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特點。

孩子3歲前不需要朋友?別弄錯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就要培養

01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首先得了解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特點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句話“……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們想要解決一個事物前,應該先了解其本質,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這是一個問題,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特點,也就是其本質。

孩子3歲前不需要朋友?別弄錯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就要培養

  • 0-1歲,寶寶眼裡只有家人,無朋友概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歲以前的寶寶睡醒了過後,第一反應,就是哭,為什麼哭呢?

原因是因為0-1歲的寶寶,不明白什麼是朋友,基本只和家人接觸,而且對家人十分依賴,希望家人時刻陪伴在自己身邊,只要家人不在身邊就開始哭嚎模式,但是一旦家長出現,就會轉換成笑臉模式。

  • 1-2歲,寶寶有意願與同齡小朋友玩耍

寶寶1歲過後,就開始會出現一些社交的苗頭,但對朋友的概念並不是很強,水平僅僅停留在見了面,看兩眼,互相摸一摸,之後可能就不認識的狀態。

這個時候的寶寶的社交雖然仍是以家人為主要,但是已經可以自己長時間獨自呆在一個地方玩耍了,只要知道大人在家就不會哭鬧。

  • 2-3歲,寶寶開始喜歡群體玩耍

在寶寶2歲以後,他們只要看到同齡的孩子就會想要去親近,慢慢的開始和他們有互動,並且咿咿呀呀地進行著聽不太懂的交流等等,但此時,朋友並不是孩子社交所必須,他們更願意一個人玩。

不少家長看到這裡,開始疑惑,寶寶3歲之前確實是不需要什麼朋友啊!那還需要什麼社交培養?

如果家長有這種想法,就有點斷章取義了,0-3歲的寶寶雖然不是很需要同朋友玩耍,但是卻是寶寶早期社交能力的萌芽期。

現在家長什麼行為和想法,是否選擇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對寶寶以後的社交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孩子3歲前不需要朋友?別弄錯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就要培養

孩子3歲前不需要朋友?別弄錯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就要培養

02其次,不同階段寶寶的社交能力,要進行不同的引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所以父母和孩子維持何種關係,父母能不能正確引導孩子社交,對寶寶日後社交能力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雖說教育孩子是一個難題,但只要按不同的階段,對寶寶進行不同的引導,相信寶寶以後一定能運用到交友中。

1)寶寶0-6個月,家長注重眼神交流

“孩子才6個月大,能懂什麼是社交?我看這時候的孩子一天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此刻是不是不少家長就是這樣認為的呢?

千萬別認為0-6月的寶寶年齡小,對外界沒有需求,往往因為這樣的以為,讓父母錯過了和寶寶交流的好機會。

在寶寶0-6個月的這個階段,父母和寶寶的眼神交流是很重要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言而喻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媽媽們可以通過眼睛和寶寶進行交流,這對寶寶來說就是午後最溫暖的陽光,能讓他們感受到強烈的母愛。

寶寶3個月大左右,能夠發出“aa”的聲音,有時候家裡來了別的小朋友,寶寶就會發出這樣的表示歡迎,此刻應該讓寶寶多多觀察其他小朋友,以增加寶寶對於人際交往的好奇心。

孩子3歲前不需要朋友?別弄錯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就要培養

2)寶寶7-12個月,家長要注重與孩子的交流對話

隨著寶寶越來越大,父母單純的眼神交流已經無法滿足寶寶對社交的需求了,寶寶也開始渴望與他們交流。

所以,處於這個階段寶寶的家長,應該試著慢慢擴大寶寶的社交人數,讓寶寶可以多和其他人接觸,讓他們對外界減少恐懼感。與此同時,家長也要注意和寶寶有互動交流。

如何做到和寶寶有效的互動交流呢?

家長第一要做到的就是,學會觀察寶寶的需求,寶寶這個時候還不會說話,通常會通過肢體語言還有哭,笑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比如寶寶突然哭了,家長應該做的是“怎麼了?為什麼哭啊?”而不是一味的安慰寶寶“不要哭,不要哭”,這樣就不能意識到寶寶的需求,阻斷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

家長第二個需要做到的是,學會和孩子交流互動,比如家長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向寶寶訴說做這件事的具體步驟。

如,要吃飯了,家長應該說:“寶寶要吃飯了,媽媽先去洗個手。”就這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起一種互動的概念,是非常好的學習過程。

孩子3歲前不需要朋友?別弄錯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就要培養

3)寶寶1-2歲,和孩子多玩輪流遊戲

雖然3歲前的寶寶還不懂得什麼叫做社交活動,但是他們喜歡玩玩具,家長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一邊和寶寶一起玩玩具,一邊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寶寶增強社交意識。

具體做法可以是,家長和寶寶一起玩同一個玩具,試著詢問寶寶:“寶寶,可不可以和媽媽一起玩這個玩具啊,你玩一會兒,媽媽玩一會兒。”

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玩傳球遊戲,你把球傳給寶寶,寶寶將球傳給你。如此,可以讓寶寶明白,遊戲是一個相互參與的過程,而不是他一個人的世界。

總之,要讓寶寶在潛意識中明白“輪流”這個詞語的含義。

家長還可以邀請其他同齡的孩子和寶寶玩此類遊戲,在幫助孩子的同時,也能提前讓孩子找到玩伴。

孩子3歲前不需要朋友?別弄錯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就要培養

4)寶寶2-3歲,鼓勵寶寶多參加合作型遊戲

一個人是不是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一是看他是否有意願接觸別的人,二是看他是否能夠和其他人相處融洽。

若是想讓孩子做到這些,在寶寶2-3歲這個黃金時期,就應該多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合作型的遊戲。比如一起搭積木,組隊玩一些小遊戲什麼的。

但是不少家長會發現,雖然是幾個孩子一起在一個地方玩,但是仔細一看,還是在各玩各的,這樣做真的有意義嗎?

家長們不用擔心,萬事都需要有個過渡,等到孩子慢慢熟悉,慢慢習慣了彼此,就能夠完美地過渡到合作遊戲中啦。

其實,幾個家長們也可以給孩子們做個示範,他們學起來也會更快,孩子們玩開心了,就能夠體會到社交的魅力了,對孩子日後的社交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基礎。

孩子3歲前不需要朋友?別弄錯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就要培養

孩子3歲前不需要朋友?別弄錯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就要培養

03最後,家長要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容易限制孩子的社交

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同時,也要時刻注意反省自己的行為,也許自己的某些行為,會成為孩子養成良好社交能力路上的絆腳石哦。

萬事順其意

孩子是家長們的寶貝,忍不了孩子受一點兒委屈,聽到孩子一哭就會心軟,滿足其一切要求。若是以後孩子在和別的小朋友的玩的時候,遇到一點衝突就哭鼻子找媽媽,誰願意和這樣的小朋友一起玩呢?

過度保護孩子

家長的過度愛護,會讓孩子永遠呆在家長撐起的保護傘內,久而久之,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會一直扭扭捏捏,這樣是無法和其他小朋友融入在一起的。

現在家長們還認為“3歲前孩子不需要朋友”的說法是正確的嗎?要知道,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會社交,儘早培養孩子讓其領先於別人,孩子就能夠更快地交到朋友,都說孩子的社會化宜早不宜晚,給孩子開個好頭,讓孩子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