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發現孩子“偷錢”時,這位媽媽的做法藏著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物質尤其是金錢的誘惑,讓很多人誤入歧途,走上了詐騙、盜竊、搶劫甚至勒索的道路,毀其一生!

而孩子也不例外,隨著年齡的長大,孩子逐漸明白了錢的用處,可以買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

如果孩子一旦出現偷錢的行為,家長的不同做法,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發現孩子“偷錢”時,這位媽媽的做法藏著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去年十一小長假期間,很多家長選擇帶孩子出遊或回老家探親,而對於重慶一位9歲的男孩來說,這個假期過得“太慘了”,不僅不能出去玩,還得通過撿廢品還錢!

發現孩子“偷錢”時,這位媽媽的做法藏著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原來9歲的航航為了玩遊戲,偷偷把奶奶手機微信裡的2000元錢買了裝備。航航的父母在聽到這件事的事情,都非常生氣,想直接把孩子暴揍一頓。

但是經過一天的考慮之後,航航媽媽覺得打孩子解決不了問題,於是決定換一個方式---讓孩子自己通過打工賺錢,還欠奶奶的2000元,同時還可以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

於是9歲的航航,利用空餘時間就去撿廢品,對於媽媽的這種懲罰方式,他說:“教訓很深刻,以後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

發現孩子“偷錢”時,這位媽媽的做法藏著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古話說:“從小偷針,長大偷金”。孩子出現偷東西的行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將決定孩子的一生。

大多數家長,可能會直接揍孩子一頓,怕孩子不知悔改、下次再犯。而很少有家長通過恰當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中國人民大學公安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經在公開培訓中講過:“孩子犯了錯,一定要適當懲罰,這種懲罰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而是讓孩子以後不敢再做出同樣的錯事,不會犯下大錯”!

發現孩子“偷錢”時,這位媽媽的做法藏著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接下來,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身邊發生的例子!

5歲的嘟嘟上幼兒園中班,每次放學回來,媽媽都會從嘟嘟書包裡翻出一些巧克力、貼紙,甚至還有一些積木塊,而這些都不是媽媽給她的。

因為沒弄清這些東西到底是從哪兒來的,所以媽媽還是和平時聊天一樣,冷靜地問嘟嘟:“哇,你書包裡好多好吃的和好玩的啊,是從哪兒來的啊?”

嘟嘟聽見媽媽這麼問,高興地介紹起了每種東西的來歷,巧克力是好朋友暢暢給的,貼紙是老師獎勵的,而積木是從學校拿回來的。

媽媽聽到積木從學校拿回來的時,認真地跟嘟嘟講了道理:小朋友或老師送你或獎勵你的東西,你要表示感謝,同時要懂得分享,這樣才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同時收穫更多小朋友交換的禮物;而積木是不可以拿回家的,因為這是小朋友一起玩的玩具,只有在學校才可以玩,如果拿回家,跟在超市買東西沒有付錢是一樣的。

為了讓嘟嘟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媽媽親自帶著嘟嘟去了幼兒園,當面讓嘟嘟把積木還給了老師,並且道了歉!

好的家庭教育,離不開父母得當的教育方法、適當的關注、積極的引導!

而解決問題講究”標本兼治“,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就要了解孩子這麼做的動機!

1.自發行為

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沒有物權意識或者意識比較弱,認為家裡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有時候看到桌子上放著錢,就會放進自己的存錢罐,還會翻爸爸媽媽的包,這時候就要對孩子進行物權意識的培養了。

讓孩子懂得,哪怕是父母之間,也是有你我之分的,比方說這是媽媽的包,爸爸不可以翻;這是爸爸的錢,媽媽不可以拿。

在沒有經過主人允許的情況下,所有“拿”的行為都是不對的,要有界限、是非之分。

2.引起關注

很多家長平時工作忙,對孩子的關注較少,所以孩子通過偷拿家裡錢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或者請同學吃飯來排解平時的孤獨感。

針對孩子渴求關注的需求,家長最好的做法就是:陪伴孩子,給與關注。

3.社交需要

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會結交很多好朋友,比方說朋友過生日、請客吃飯,這些都是需要金錢支出的。

而家長如果對孩子金錢方面管得比較嚴格,孩子又沒有其他辦法,就會採取偷拿父母錢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針對孩子的社交需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和孩子協商,每週給孩子一定的零用錢,讓孩子自由支配,如果需要額外的支出,可以通過做家務、提高學習成績來獲得更多的錢。

4.尋求父母的信任

之前舉過一個例子,6歲的小谷春節跟著媽媽去姑姑家拜年的時候,表哥給了他300元錢。而到家後,從小谷兜裡翻出這錢,媽媽以為是他偷的,不分青紅皂白就把他揍了一頓。

小谷受了委屈,但是又和媽媽解釋不清楚,於是就總不由自主地偷拿家裡地錢。每次換來的結果都是被媽媽暴揍一頓。

直到有一次和姑姑一家吃飯,聊到這件事的時候,表哥才說出了實情。

聽到真實原因,媽媽真誠地向小穀道了歉。那一刻,小谷感覺父母對他的信任又重新回來了,於是以後再沒偷拿過家裡的錢。

育兒專家曾經說過:你總說孩子是什麼樣的人,長大後 ,他就會成為那種人。

所以,不要用大人的標準和眼光去衡量孩子,也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通過正確的引導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才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發現孩子“偷錢”時,這位媽媽的做法藏著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5.校園勒索

金錢勒索也屬於校園暴力的一種,很多不良孩子,經常勒索低年級的同學,同時加以拳打腳踢甚至惡言警告,告訴孩子不能告訴家裡人!

因為害怕捱打,同時又不敢告訴家長,所以孩子才會出現偷錢的行為。

對於校園暴力,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孩子平時的行為舉動,及時給與孩子幫助,避免給孩子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出現厭學甚至出現極端行為。

6.享受“偷竊樂趣”

有些孩子反覆偷盜,把偷來的東西藏匿、丟棄或者再物歸原主,以此來享受偷盜的快樂或成就感。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動機,不要打罵孩子,要通過正確的方式積極干預。

發生偷盜行為的孩子,一般報復心理較強,心理狹隘、自私,與平時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孩子偷錢的動機要很多,要從根本原因入手,才能真正標本兼治。

孩子生來沒有好壞之分,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也不要下結論,通過正確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都會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