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库尔斯克会战,苏军的T-34为什么能打败德国的虎式坦克?

辽宁盘锦管灯


库尔斯克会战,是二战时苏德战线上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本次会战中苏德军队共动用了8000辆坦克、5000架以上各类战机、280余万军人。

会战最终结果,以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而苏军从此战役开始连续收服了奥廖尔、哈尔科夫、顿巴斯、基辅等重要城市,德军的“堡垒”计划彻底破产。

因此,库尔斯克会战,被视为东部战线的最后一个关键转折点,德苏两军的攻防角色开始相互转换,苏军相继收复大片沦陷的国土,并向德国首都柏林挺进。

库尔斯克会战,在二战史上造就了两个记录,一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二是最大规模的单日空战;德军装甲部队损失了约三成的坦克,而苏军坦克集团军几乎所有的坦克都受到了损坏。

但是德国却耗不起了,德国军工对于工艺和质量的要求极高,导致二战最强大的虎式坦克一个月极限产量只有25辆,加上东线战场上的损耗,德国军工根本就来不及补偿装甲部队中虎式坦克的战损。

而苏军装备的T-34坦克,无论是从装甲厚度,还是火力配备上,包括整体重量上,跟德军虎式差得非常远,无线电设备都只能装备到营连长的座驾,但产量却非常高拖拉机厂都能生产,一个月可量产1000辆,巅峰时期甚至达到了2000辆,最终量产85000辆。

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取得胜利,德军败退而告终;此次战役,成为德苏双方主动战略权的分水岭,德军自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精益求精强调质量的德国军工被尽管毛糙但只要管用的苏联军工以数量击败了。

战场上,德军装备的坦克只有苏军的十分之一,尽管虎式坦克重达56吨,装甲厚火力猛,但速度慢,油耗高,加满油公路上只能跑150公里,野战状态下只能跑80公里,在战场上老是没油了只能抛锚。

T-34坦克,只有30余吨,重量轻,速度快,加满油能跑500公里,在战场上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不是数辆坦克群殴虎式,就是高速穿插到虎式坦克屁股后面或侧翼,避免打击前装甲,炮击侧翼装甲和车尾装甲,取得了对虎式坦克的战术优势。

当然,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T-34坦克,其实并未打败德军的虎式坦克,虎式坦克装备的88炮,能在2000米距离内,轻松击穿T-34坦克的前装甲;而T-34 坦克的76炮射程却够不着,够着了虎式挨一发76毫米炮弹,也没什么大碍,难以击穿虎式坦克的前装甲。

真正让虎式坦克受损的是其自身原因燃油跟不上抛锚,被T-34上来炮击,或苏军士兵驱逐保护坦克的德军步兵,用炸弹或燃烧瓶将虎式坦克击毁。

此外,就是虎式坦克遭到了大量苏军伊尔-2强击机的空中打击,伊尔-2强击机被广泛用于低空火力支援陆军作战,这玩意战时量产了4.5万余架,出来就是上百架的大机群,是德军地面部队和虎式的克星,有许多虎式坦克毁在伊尔-2强击机手中。


国平军史


苏军的T-34为什么能打败德国的虎式坦克?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数量。我们都知道虎式坦克在东线是非常有名,无论是它的火力还是防护都是苏军坦克兵的噩梦,然而却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过少的产量。虽然很多人常说库尔斯克会战是虎式坦克与T34之间的较量,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在库尔斯克会战的时候,虎式坦克只占德军非常少一部分,而更多的还是三四号坦克,苏联方面几乎全都是刚刚下线的T34坦克。我们都知道除了虎式坦克之外,三四号坦克的性能是不如T34坦克,无论是火力、防护、机动这三大指标上,德国的三四号坦克都无法战胜T34坦克,也就是说即便虎式坦克在强,数量上的差距也不足以扭转整体方面的不足。

另外库尔斯克会战也并不是纯粹的坦克战,其中还有大量的步兵协同作战,即便虎式坦克单体性能在强,被步兵用反坦克地雷一炸断履带也同样得抛锚。如果虎式坦克与T34坦克1对1,10对10这样同场OK的话,T34恐怕就是被群灭的角色,只可惜战争可不是游戏,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较量。

综上所述:苏军的T-34为什么能打败德国的虎式坦克?因为战争是一个立体全面的艺术,只凭借单体的强大无法弥补整体的强大,所以T34能够在库尔斯克平原打赢虎式的关键因素在于产量和便于生产制造。


九品侍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T34/85坦克的主炮为85毫米反坦克炮,这是85高射炮改进的型号。

在这之前的T34/76使用76毫米反坦克炮。

76毫米炮在500米距离上可穿透69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1毫米钢板。

在它诞生的时候,也就是1940年,这门炮已经足够用了。

当时德军主战坦克为3型和4型。

3型坦克很弱不多说,即便4型坦克正面装甲不过30毫米,不足以抵抗76毫米火炮的打击。

然而,黑豹和虎式坦克出来,改变了这一切。

以虎式坦克为例,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装甲厚达135~150毫米。

也就是,T34/76无论在多近的距离,不可能击穿虎式坦克正面装甲。

万般无奈下,T34/85坦克就诞生了。

它的85毫米火炮,在1000米的情况下击穿100毫米的钢板,在500米距离为例就更大。

所以,原则上在500米内,T34/85可以击穿虎式坦克。

但是,明眼人都发现,这只是理论上。

因为虎式坦克采用穿甲弹,88毫米火炮可以在2000米距离击穿T34/85正面装甲(正面炮塔厚度增厚到90毫米)。

而T34/85需要靠近到500米内。

所以,只要虎式坦克能够同T34/85保持一定距离,就不会被击毁。

T34/85想要击毁虎式坦克,必须采用伏击方式,或者采用多辆坦克同时进攻一辆,保证被击毁几辆以后突入虎式坦克500米内。

这谈何容易,后者第二种战术完全是去送死。

就是因T34/85对于虎式坦克有心无力,苏联才急匆匆的推出了装备122毫米火炮的斯大林2重型坦克。

斯大林2可以在1000米距离,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

而二战期间,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坦克战主要在1000米以内,所以斯大林2要比T34/85强多了。


萨沙


1943年7月5日,库尔斯克地区周围茫茫的平原上,成千上万辆的坦克 装甲车厮杀在一起,双方都没有采取防守态势,都在不停的进攻!击毁的坦克装甲车燃烧的浓烟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这就是二战中苏德战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它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对攻战!德军和苏军共出动坦克装甲车约8000辆!

战役背景是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后,为重新夺回战争主动权,曼施坦因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堡垒计划”,集中精锐兵力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实施合围。这就意味着,德军将放弃拿手的闪电战,准备面对面 硬碰硬的和苏军正面“硬刚”。德军统帅部起初并不同意这个计划,因此计划一再拖延,不过最终拗不过曼施坦因的坚持,还是同意了作战计划,可惜又碰上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堡垒计划”再次推迟!

德军统帅部和曼施坦因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利用这宝贵的喘息时间,加强了库尔斯克的防守力量,并且全力生产了上万辆T-34坦克,而德军由于之前战事,坦克损耗严重,以至于东线18个装甲师只剩495辆坦克!虽然最新型的虎式坦克性能大大超越T-34,但数量很少,短期内不可能弥补数量差距,据统计,1943年,虎式坦克的月产量只有25辆,为了准备库尔斯克战役,德军把所有的虎式坦克全都调往东线,即使这样,库尔斯克战役期间德军虎式坦克数量不会超过300辆!其余的都是Ⅲ号 Ⅳ号坦克!但曼施坦因却信心满满,“堡垒”作战最终被确定在7月5日发动。

但历史有时候是十分幽默的,苏军在7月5日凌晨俘虏了一名德军第六步兵师的中士,他交代了德军的攻击时间,为了打乱德军的部署,占据主动权,苏军统帅朱可夫下令在凌晨2时20分开始向德军进行火力准备,抢先发动了进攻。

苏军炮火虽然给德军造成一混乱,但德军仍然顽强的发动了进攻,双方开始了对攻战,战役一开始很快就达到了高潮—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后世人们认为,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苏德两方共有1200-1500辆坦克参战,数字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德军参战部队为德军精锐第2党卫装甲军的党卫军第一警卫旗队师,党卫军第三骷髅师,党卫军第二帝国师(坦克 坦克歼击车约200辆),苏军参战部队为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18和29坦克军(坦克 坦克歼击车400多辆),

相比于苏军,德军装甲车数量只有苏军的一半左右,但占有质量优势,并且德军还占有地利优势,可以利用虎式坦克的88炮,在1000米的距离上开火,并能准确命中击毁T-34/76坦克,而T-34/76的76毫米坦克炮却无法对虎式造成有效伤害。为了有效打击德军坦克,苏军的T-34/76坦克群发动了“乌拉冲锋”,以最大速度冲向虎王坦克,尽可能拉近射击距离,打击德军坦克侧后装甲,来击毁虎王,尽管在冲击的途中,很多T-34/76被虎式坦克88坦克炮和四号坦克的75毫米炮击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苏军并没有后退!苏军用这种最原始最热血的方式发动了一波接一波的攻击!据幸存士兵的回忆说“战斗成焦灼状态,双方将士都打疯了,不少坦克兵们,在座驾被击毁后就在坦克的残骸旁,用轻武器互相射击,甚至进行肉搏。惨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夜晚,精疲力竭的双方才停了下来。”

整整一天的时间,苏军参战的第18和29坦克军所有装甲车辆几乎损失殆尽,德军损失的坦克装甲车辆在60辆左右,包括很多虎式坦克,他们几乎都是被T-34/76在近距离上击毁的!从双方的损失情况来看,德军装甲部队无疑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却没能占领普罗霍罗夫卡,在战略上失败了!苏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却守住了防线!最主要的是,苏军消耗的起,德军却承受不住此种消耗!随着苏军大批后援坦克的到来,德军无力再次发动进攻。

从坦克性能来看,T-34无法击败虎式坦克,真正击败虎式坦克的是T-34的数量优势!


冬雨AK


其实虎式坦克在面对T34-76时是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的,其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总是能给苏军坦克部队造成毁灭性打击。但是作战行动是依靠一个作战体系完成的,而不是任何一两件武器装备,因此最终德军在库尔斯克之战中失败,失去了作战主动权,开始了败退之路。 库尔斯克战役时,苏军主要使用的是T34-76,是当时苏军装甲部队的核心装备。而题中提到的虎式坦克则是德军的新锐兵器,当时还没未投入过大规模实战之中。在性能指标上,虎式坦克在火力、防护等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常规作战距离上T34-76无力击穿虎式的装甲,而虎式的KWK36式88毫米坦克炮则能在远距离精确击毁T34,。再考虑到实战中往往是装甲集群作战,因此虎式坦克的优势更是得以放大。

但是虎式坦克在当时数量太少,仅有100余辆,加上200余辆豹式坦克和90辆费迪南坦克歼击车也不多,这些新锐武器主要用于突破敌军重点地段等核心任务。因此库尔斯克之战中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实际上还是三号、四号坦克,这些兵器在数量上不如苏军的T34,而性能水平则是略处下风,很难占到便宜。

除了装甲力量总体不强,德军在兵力、火炮、飞机等指标上都不如苏军,而作为进攻方往往需要有着2到3倍的数量优势才有取胜把握。而德军的失败除了综合实力不如苏军这个主要原因,还有拖延战机(希特勒数次推迟行动时间)、情报泄露(战前苏军已经获知了德军的很多计划细节)等原因。所以即使虎式坦克在库尔斯克打的再漂亮,最终德军还是失败。


战争之王


库战中,以南翼为例,总共投入虎式坦克为一个营在(配属于第3装甲军所属师)+4个连(分属党卫军各师和大德意志师),共计近100辆(二个满编营的数量)。

由于此战属于进攻战,且对手已经做了近四个月的充分准备,对此次攻势的发起时间、突破地段、部队编成都了如指掌。照一般情况,这样的攻势当天就会被对方遏制,但这次对方并没有能做到……

在德军的进攻战中,虎式坦克担当了进攻先锋,与地形、对方的坦克、反坦克力量,甚至是炮兵、步兵战斗,并顶住多次苏军坦克战术预备的反击,经过近一周的战斗,这些虎式绝大多数处于被毁或在修理状态……

例如12日发生的普罗霍夫卡坦克大战,主战场的警卫旗队阵地上,抵挡苏军坦克攻势的力量中,并无一辆虎式坦克参加,13日的战场才出现一辆虎式的身影。

因此,虎式的威力体现,一定要结合合理的使用方式,毕竟虎式弱点也不少,不能做到刀枪不入……


探测卫星A


库尔斯克会战,不能单纯意义上说是T-34坦克打败了德国虎式坦克,应该是苏联在战略上、国家潜力以及功能性武器上打败了德国,如果单纯的比对T-34坦克和虎式坦克,那虎式在火力和防护上完全可以碾压T-34,但战场从来不看单一数据,优秀的武器需要理想的作战环境。

库尔斯克会战的背景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德军被迫向后撤退,但德军进攻的势头犹在,哈尔科夫反击战胜利后,苏联军队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之间留下一个明显的突出部,用我们的话来讲是进了“口袋阵”,德军希望通过南北汇合来截断这个突出部从而对苏联兵员力量进行有效的杀伤,这样德军便会重新夺取东线战场上的进攻权。

对于苏联来讲,突出部的部队的确处于险境,但同样也是一个寻求与德国东线力量进行决战的机会,两年的战争使得苏军已经积累了大量应对德军的经验,在已经获知德军“堡垒”计划的情形下,苏军开始大量增兵,并布置了三条大规模的防线,三条防线之后又布置了三条备用防线。

苏军突出部形成之初,“堡垒”计划就于1943年4月制订,但是由于德军内部对于这一计划存在严重分歧,所以一拖再拖,以至于到了最后,“堡垒”计划的制定者都认为这个计划已失去偷袭的可能,争议之时最后希特勒直接拍板7月5日开始进攻,在已获悉德军计划的情况下,苏军炮兵在当日凌晨率先开火,库尔斯克大战正式展开。

此役苏联集结了133.6万人,3600辆坦克,2万门大炮,3130架飞机,德国当面集结了90余万人,2700坦克,2050架飞机,1万门火炮,以坦克为例,在战场上,虎式坦克的火力和防护使得T-34在远程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但T-34胜在数量和机动能力,最大公路速度75km/h,越野速度40-50km/h,它们会从侧面、正面直接冲进德军坦克的阵型然后射击,以至于往往会发生几辆T-34缠斗虎式的场景,虽然这么做会对自身造成极大的损失,但同样消耗了虎式的数量,终整个二战,苏联共制造了50000余辆T-34,可以说苏军最不缺的就是坦克,但德国却不一样,受制于设计理念的不同,消耗力量远远比不上补充力量。

盟军的釜底抽薪,在战略上对苏军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盟军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为了守护意大利希特勒又从库尔斯克战场上调兵南下,这样剩余的兵力已经无法完成“钳形”攻势,“堡垒”计划正式破产,从纸面数据上来看,库尔斯克会战不论是兵员还是装备,苏军的损失远远大于德军,但对于德军来说,这已经是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了,东线战场此后完全转入防御作战,至于苏军,这些损失的装备和人员对其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因为举国动员,苏联不缺兵力,T-34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极易补充,因此苏军在这场决战中是真实的赢家。


战甲装研菌


1943年,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败于战略,在战术上并不吃亏。这场战役中,虎式坦克暴打了苏联的T-34,曾经有一个团的T-34都被德国的“动物园”战车全歼了。

但是德国资源有限、兵力不足,即使打穿了苏联防线,人家后面还有百万大军,战略上根本没有可能取胜。苏联这一战被击毁击伤了几千辆坦克,但是人家一年能造上万。T-34没有虎式厉害,但是产量高、好维护啊,在整场战争中能用数量压死德国。

另外恰好在7月,盟军在意大利登陆,希特勒被迫将精锐的装甲部队调走,去支援自己不靠谱的盟友,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在东线作战了。


五雷


t34产量大,加上打的远。


阿根廷旗下


德军库尔斯克失败主要是战略上失败,而不是战术上失败。T34并未在战场上打败虎式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