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历史上结局最惨的王朝,百万宗室尽被屠杀,原因“养了一群猪”

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大明王朝终,享国祚276年。当我们归结明亡的原因时,除却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时期气候多变,干旱、蝗灾造成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迭起,以及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的原因之外,总有一个原因被我们提及,那就是规模巨大的明朝宗室以及他们对财政所造成的压力。


历史上结局最惨的王朝,百万宗室尽被屠杀,原因“养了一群猪”


作为明王朝的创建者,朱元璋在明朝宗室的扩大中扮演了决策者的角色。出身贫贱带来的影响,并不只是让朱元璋决意放手一搏,参加起义军,建立政权这么简单;还有便是对宗室的“关怀备至”。

1353年,他参加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随后招徕了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等武将文臣,经过十数年的征伐,他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在讲究功成名就、封妻荫子的传统伦理之中,他不仅对于立下汗马功劳的徐达、冯胜、李文忠等人大肆封赏, 对于自己的儿子们自然更是广释恩德。

历史上结局最惨的王朝,百万宗室尽被屠杀,原因“养了一群猪”


在他“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构想中,希冀能够依靠分封儿子宗亲们构筑藩屏,稳定中央的统治。于是洪武年间,他先后三次分封24个儿子,1个侄孙 (靖江王朱守谦,朱文正之子)为亲王。亲王食俸一万石,要知道当时的正二品年俸也不过七百三十二石(出自《明史·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

坦白讲这并不可怕,毕竟是人家皇帝自己的亲生骨血,血肉至亲。但明朝的分封制可怕之处在于,皇族爵位世袭罔替,即便是经过几世,最低的爵位也是奉国中尉(年俸200石),而且这样的袭爵模式是以人头论,谁生的越多,一个宗室获得的俸禄反而更多。

如此一来,既没有了如同汉、唐等王朝出五服不在列为宗室的规定,又可以无限袭爵世袭罔替,可想而知在利益的推动之下,朱氏皇族在几何倍数的增长之下的数量,及至明朝末年已经多达百万级。

可能会有读者问,为何朱明王朝的皇帝意识不到严重性呢?其实,即便是意识到又有何用呢?在家天下的君主专制之下,宗室当是最为亲近的支持者,谁又会自己撬动根基?当然,朱元璋在赋予了宗室这些特权时,也加上了一系列的限制条件。例如,这些王爷们可以享受租税,但无治理之权,甚至出城都要报备地方,宛如一群被豢养的猪,只能吃喝,不能有所僭越。

历史上结局最惨的王朝,百万宗室尽被屠杀,原因“养了一群猪”


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制度,在嘉靖帝时便已经矛盾凸显。甚至还出现了宗室因为要俸禄而打死知府的事故,虽然嘉靖帝限制了宗室妻妾的数量,但没有大魄力自然没有人会主动打破这种制度。

矛盾的积累之下,质量变作用也在明朝末年时,尤为明显。这群只知搜刮民脂民膏的宗室,就在人们“废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国之禄。”中,成为了过街老鼠。尽管面对危局,朱家人也有人向崇祯帝提出要组织武装,打击农民起义军,但是崇祯帝出于担忧万一同宗掌权,大权倾覆,亦是选择了驳回。

历史上结局最惨的王朝,百万宗室尽被屠杀,原因“养了一群猪”


但另一面,李自成打洛阳要烹煮福王朱常洵,来获得民心;满清多尔衮入主中原,虽然口口声声要善待恩养,却也是行的“凡故明宗室……若穷迫降顺,或叛而复归,及被执献者,无少长尽诛之!” 这类法则,尽皆屠戮;即便是到了1708年,康熙帝对崇祯帝的第四子朱慈炤,以

“虽未必有反清之行,但未必无反清之心!”将75岁的他诛杀。

大明之亡,可以说原因种种,但空有食禄百万的宗室,却不被允准拿起武器,无疑也是明亡的重要原因,而落得一个宗室尽皆被杀的结局,无疑也是时势对朱氏皇族此举的反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