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第七章

第七章 关于意志主体的充足理由律

第四层次的对象只能是内感官的直接对象,即作为认识主体对象的意志主体。意志主体的充足理由律就是意志动机。

§40 概述

这一层次中,对每一主体而言,只有一个对象:那就是内感官的直接对象,即意志主体。它只在时间中展示自己。

由此可以区分不同层次的“时间”: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第七章


§41 认识的主体和对象

一切认识都区分为主体和对象,关于自我的认识同样被区分为“被认识的我”和“认识着的我”。其中,“被认识的我”包括具有经验实在性的“我”(涉及第一重根中因果关系的第三种形式“动机”)和作为整体概念的“我”(涉及第二重根中抽象的“自我”概念),且此两者皆携带着“我”的时空形式,这又涉及第三重根。 “认识着的我”则涉及第四重根,它永远不可能被客体化,即不可能被完全认识。叔本华引用了《奥义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一点:“你看不到它,而它却看到一切;你听不到它,而它却听到一切;你不了解它,而它却了解一切;你无法认识它,而它却认识一切。除了去看、去听、去了解、却认识,它什么都不是。”

因此,“被认识的我”是可解释的,而“认识着的我”则是不可解释的。从第一重根到第四重根,从可解释到不可解释的整个进展,似乎预设了一个不可解释的主体来作为一切可解释的对象的绝对根据。如果这样想的话,不可解释的东西恰恰被推导成为一个结论,下降到第二重根即认识的理由。相反,叔本华主张,第四重根作为独立的一个充足理由律,这个“不可解释的我”才是真正的一切可解释性的原因,他说:“倒不如说这些认识能力是被推论出来的,或者说得更正确些,它们是被确立了的各个表象的一般表述。”

§42 意志的主体

尽管不可能获得任何关于主体的认识,但毕竟还有一个内部的自我认识,它将意志主体呈现在我们内心的反省中,“然而在这种意志中,存在着从最细微的希望到激情的为数不多的不同程度,并且我们已经多次表明,不仅我们的一切情感,而且甚至所有那些包括在广义的情感概念中的我们人类灵魂的活动,也都是意志的状态”。这是一个强烈的反康德哲学的立场,它表达了与康德自由意志论完全相反的观点,从而被认作是非理性主义的滥觞。

自由是康德哲学的拱顶石,自由意志就是一个能够排除经验的束缚且完全按照理性自身的法则进行行动的意志。在此基础上,康德承认有且仅有两种与理性相关的纯粹情感:敬重感和无功利的愉快与不愉快感。前者是道德法则直接规定意志带来的一种情感,因此是理性自己造成的;后者是美学中完全主观形式上的满足或不满足,因而是一种“自由的愉快”或不愉快感。而在叔本华的观点中,意志则推动着一切情感、一切理性乃至一切灵魂的作动,它不可能只体现在道德律、敬重感或审美体验中,所有行为无论是善是恶,都来自不能遏止的盲目的意志。

另外,意志主体和认识主体达到完全的同一性则是不可能的,叔本华由此批判了谢林的绝对同一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知性与第一表象层次相联系,理性与第二表象层次相联系,纯粹的感性与第三表象层次相联系,内部感觉(一般的自我意识)与第四表象层次相联系。

§43 意志·动机(目的因)的规律

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个意志主体的行动,也知道每一行动都有动机作为他行动的理由。这是符合因果律的第三种形式的(见20节),但是,我们不能知道,动机是怎样造成结果的发生的,以及不能知道事件的内部究竟进行了些什么。这对我们永远是一个谜。

我们不仅从外部因动机-行动结果的因果律间接地理解了动机,也从内部以完全直接的方式认识了动机,所以它必须被确定为一种不同于前三者的独特的充足理由律,即作为动机(或动因)的规律。

而我们,我们就好像是站在舞台的后面,去领会使原因按它最内在的本性而生出结果的过程的秘密。

§44 意志对于认识的影响

意志对认识的影响是以认识主体与意志主体的同一性为基础的。

意志是由动机的规律所决定的,它将充足理由律的四种形式运用于主体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意志驱使理智,去呈现变化着的表象、回想逻辑推论、根据时空的近似性等等,并将它们统一起来。

§45 记忆

之所以在第四重根中谈到记忆,是因为在叔本华的理解中,记忆就是认识主体经过训练去重复表象的能力,它和意志一样具有主动性。

他认为,记忆并不像是从仓库中取出货物一样取出表象,相反,记忆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有新的表象生成。对此他做了一个恰当的比喻:“我想最好就是把它比做一块布,这块布在按相同的皱折被反复折叠之后,就会自动地进入了这些好像它本身就有的皱折。”

叔本华还说到:“身体通过实践去学习服从于意志,表象的能力也恰恰如此。”记忆并不是被动地将世界图像以事件的发生顺序呈现给心灵,而是主动地按照创造性的动机去排列这些图像。

通过意志中的创造性动机,可解释的东西被排列得规整有序从而更有处于理解和记忆;而这种动机正是来自不可解释的意志。通过记忆,可解释的东西和不可解释的东西得以联系起来。不过叔本华对此没有做更多的展开。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第七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