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寒假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培养好3个习惯,事半功倍

寒假开始,语文成绩成了牵动孩子和父母内心的一根线。

一头是分数,一头是心情。虽然不能说分数就是一切,但分数至少说明了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要在以后的升学考试中脱颖而出,成绩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

这就是现实。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出理想成绩的。我不要求你门门第一,但至少匹配上你的努力。

问题来了,有些孩子看起来真的很努力,上课盯着老师和黑板,下课盯着课本和作业,可一考试不是“粗心大意”,就是“发挥不佳”,这是咋回事?

其实,语文学习也是要讲究方法的。至少,培养以下3个习惯,一定会事半功倍:

第一,善于总结;第二,善于思考;第三,善于预习。我这里说的总结思考和预习,可能和你理解的有很大区别。

具体该怎么做,才会产生显著效果呢?


寒假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培养好3个习惯,事半功倍


01 分析前因后果,总结得失:养成善总结的习惯

说句大实话,根据我对孩子学习情况的观察和了解,多数孩子还真的还没有养成总结的习惯,更谈不上如何做好总结的方法了。

总结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你想想,为什么有的人工作10年,跟工作1年是一样一样的?因为他在重复自己第一年的工作模式:不分析做得不好的原因,也不思考如何改进,当然也就没有进步。

这种总结,用今天比较时髦的说法来讲,就叫复盘。

在《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陈中;201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一书中,作者指出:

柳传志第1个将复盘引入到做事之中,成为联想三大方法论之一,在联想每一个重大决策的背后,都有复盘的身影。

《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完整系统讲述了复盘的内容,清晰了复盘的价值,给出了复盘的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应用复盘的方法,向自己学习,随时随地的提高自己,把事情琢磨透、做成功。

看到了吗?应用复盘的方法,向自己学习,随时随地的提高自己,把事情琢磨透、做成功。这样的复盘,需不需要?

为什么学好语文,也需要复盘呢?

因为学习这件事,主要靠孩子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提高。老师也好,家长也罢,他们的努力,最终都要通过孩子体现出来。

既然如此,孩子如果不学会总结反思,找到自己前一阶段学习上的得失,无法取得明显进步也就不足为怪了。

怎么才能更好复盘自己的语文学习呢?

(1)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

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一周读完一本课外书;摘录书中10句自己有感悟的句子;至少在作文里面有1次引用读过的书......

发现了吧,目标越清晰越具体就越好。

这样才方便后续对照检查,自己是否达成目标。

(2)分析目标未达成的原因,总结做得较好的经验

比如,原先定下的一个星期读一本书的目标为何没有实现?是目标不切合自己的能力,还是因为看电视打游戏耽误了时间......

如果做得好,比如通过引用书中语言材料,作文进步了,那就把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加以保持。

你会发现,这样的分析和总结,比起盲目努力,更能促使孩子脚踏实地取得进步。

(3)根据复盘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向老师请教,订立学习方法

举个例子,复盘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之后,发现自己看书很勤奋,可就是没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文能力。这就可以拿这个具体问题向老师请教了。

比较一下,假如孩子走到老师跟前,一脸茫然地问:“老师,我不会写作文。”然后,老师也只能回答你:“多看书,多练习......”

哪个更能让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呢?


寒假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培养好3个习惯,事半功倍


02 关注问题思考方式:养成善思考的习惯

语文学习,只是读读背背,抄抄写写吗?当然不是。读课文,要思考;学词语,要思考;阅读理解课文,要思考;写出好作文,还要思考。

可以说,学习语文的核心能力是思考。

学习语文的过程,孩子不会思考,就等于瞎子摸象。摸到大象腿,就说大象是柱子;摸到大象耳朵,就说大象是蒲扇。

为什么这样说?你看,学习一个词语,孩子不加思考就会记住表面意思,觉得这就是词语意思的全部了。这显然是不全面的。

我们来举个例子。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这句诗的“闹”字怎么理解?

如果找到字典的意思,回答说闹就是热闹、吵闹的意思。很显然,这就误解了原诗句的意义。

那么,如果是思考型的回答,就应该是:闹字用在这里,是指红杏花儿开得繁盛,还引来了蜂儿蝶儿,显得春意盎然。

还可进一步思考,从诗人的角度看,为了表达什么想法或心情。你看,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是真正用心用脑的。

那么,我们如果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思考方式漠不关心,却只一味强调“读背记”,很可能就会导致孩子成了瞎子摸象式的学习。

当然,读背记不是不要,而是要结合有效的思考。


寒假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培养好3个习惯,事半功倍


03 提前翻阅下期课本:养成预习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全日制学校的班级语文课,最大的特点是几十个孩子一起学习,语文老师必须从大局出发,从大多数孩子的学情出发,备课上课。

这会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

少数基础薄弱和特别优秀的孩子,就很有可能得不到最匹配的教学方式。孩子就得反过来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

孩子怎么才能最大程度在课堂上获得应有的学习效果呢?有一个最简单有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提前预习。这会带来3个好处:

(1)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形成初步印象

课文主要讲了啥?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初读感受都会在预习时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这对于课堂学习有一定帮助。至少,孩子不会像一张白纸进入课堂,也比较容易和老师的教学产生互动。

(2)可以提前记下自己对课文的疑惑和问题

这是比较深入的预习。

孩子如果能记下自己的疑惑和问题,不仅证明他预习时动手动脑,还能促使他在上课时与老师产生问答式交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知道自己学习课文时可能出现的重难点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更好。

孩子通读课文之后,结合其他的练习资料,就会产生“某某某段落”、“某某句子”好难啊!或者,某某题目不好做这样的感受。这对孩子来说就是重难点。

这种重难点就不是老师在备课本上凭自己经验预设的重难点。孩子一旦在课上得到解答,将会受益匪浅。

行文至此,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有效帮助提高孩子语文学习成绩:

1.分析前因后果,总结得失:养成善总结的习惯

2.关注问题思考方式:养成善思考的习惯

3.提前翻阅下期课本: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每个孩子的汗水和智慧都应收获应有的果实。而家长和老师该做的,就是帮助他找对得到这份果实的正确方向。

如此,方能实现付出总有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