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教授姜鹏解读“檀渊之盟”时的观点?

guojizhilian


这个观点只是他的一家之言,我捍卫他输出观点的权利,但同时我对他的观点表示反对!
澶渊之盟是北宋政权和辽国在澶渊之战中因为双方打了个平手而达成的一个协议,澶渊之盟的结果是宋辽之间保持了百年和平,但同时也让宋朝累计付出了数千万的岁币。

有人说,宋朝每年几十万岁币是划算的,因为换取了百年的和平,但不要忘了真正的和平不是这样来的。

因为,此后宋朝一直幻想以金钱换和平,辽国灭亡后给金国岁币,金国大兵压境围攻汴梁的时候宋朝政府搜刮全城的财富和女子换取想象中的和平,结果金国索求无度,利用了宋朝政府幻想巨额的财富可以换取金国退兵的机会,在汴梁打败宋军俘虏了宋朝徽钦二帝,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说实话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这么窝囊过。别人好歹是打不过,宋朝是不想打。

那么,为什么给辽国岁币好使,给金国岁币就不好使呢?

原因很简单,所谓的岁币换和平只是表面现象。

  • 真正维持宋辽之间和平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宋朝还算不错的军事实力。

澶渊之盟的前提是辽国军队在战场上遇挫,深知无法打败宋朝。

转而利用宋朝皇帝软弱可欺的缺点,趁机捞了一笔,白白拿了几十万的岁币。

说实话,以当时宋辽之间的实力对比,宋朝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击退辽军不给岁币了。


  • 维持宋辽双边和平的第二个因素是宋辽之间的大规模贸易。

辽国相比于宋朝相当于发展中国家遇到了发达国家,所以很希望和宋朝保持贸易往来获得紧俏物资。由于宋朝开放了边境贸易,辽国不需要向南方掠夺,依靠合法贸易就能得到需求的商品。这就好比蒙古和明朝开边之后战争减少一个道理。

岁币体现的是宋朝的软弱与和平没有半点关系。所以,岁币哪怕给辽国一文钱都是浪费。

当南宋建立后,金国又和宋朝保持了总体和平。这不是因为宋朝给的钱多,而是宋朝军队的功劳!

众所周知,北宋给金国岁币,结果被金国灭了。南宋给金国岁币却得到了相对和平的环境,这是因为相比于北宋徽钦二帝的不靠谱,南宋高宗其实还算靠谱一点点,于是南宋有了一些能打的将领,例如岳飞、韩世忠、吴阶等。

有他们在各大战场击败了金国的侵略,才让南宋得到了和平。

可惜的是,宋高宗自毁长城杀掉了岳飞,不仅丧失了北伐夺回失地的大好机会,也寒了无数抗金将士的心,导致南宋也就只能维持不灭亡而已了。

这就是我铁血大宋,一个善于自我阉割的王朝。

其实,除了百年积累的几千万岁币,还有占财政八成的军费

众所周知,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穷兵黩武的王朝。因为,宋朝军事虽然弱,但他将财政的大部分用到了军队上,甚至有时候达到了财政收入的8成。

《张子全书》卷13《边议》就记载:养兵之费,在天下十之七八。

这是以往任何王朝在和平时期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所以,宋朝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王朝。



历史风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话不是这么说。

诚然,当时北宋确实没有实力反攻燕云十六州,甚至固守边境也有很大难度。

当然,辽国也没有胜利的把握,对北宋的进攻久攻不克,名将萧挞凛也被宋军射死,这才有了檀渊之盟。

诚然,檀渊之盟中,北宋严格以上没有吃什么亏。

因为燕云十六州早在石敬瑭手中就丢了,当时北宋还不存在,并不是宋朝的领土。

现在以北宋的实力,主动出击打败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自然不可能。

那么,比较理智的是双方都大臣和平协议,北宋整顿军马、积蓄力量,等辽国衰弱或者内乱以后再主动进攻。

至于,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对北宋来说也就是九牛一毛。

根据考证,宋哲宗时期北宋的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贯,也就是1亿两白银。

其中传统的田赋折钱顶多是3000万贯,也就是3000多万两。

自然,财政总收入不等于财政盈余,政府还要有巨大而财政支出。

但终究有1亿白银的底子在此,区区10万两白银算得了什么,只能算象征性。

如果双方不停战,都陷入战争状态,其实北宋的损失要大的太多。

在宋真宗时,一场10万人中等规模的短期战争,就要花费300万两白银。

如果是大规模的持久战,北宋一年花费数千万两白银是很正常的。

另外,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圣宗为弟,称萧太后为叔母,也并非就是侮辱。

因为宋真宗确实比辽圣宗大5岁,比萧太后小15岁,这么称呼也不算谁占谁便宜。

相比石敬瑭喊 比他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 为父皇,这算是很给面子了。

其实,檀渊之盟自己主要的问题不是具体的这些,而是一个文化上的问题。

以往北宋将辽国视为蛮夷鞑子,对契丹人有深深的民族歧视,认为他们凶恶粗俗,比野兽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通过檀渊之盟这种正式条约,北宋不但认可了一直属于中国的燕云十六州是辽国领土,还进贡岁币(即便是形式上的),也就彻底动摇了以往的天朝观念。


萨沙


以纳贡换和平,背后是一个不思进取的政府,乃至一个萎靡的民族,居然还洋洋自得,还谈什么划算不划算!这样的教授简直猪狗不如,居然把跪舔说的这么清新脱俗!






汽车正道


“澶渊之盟”当然是合算的,也是明智的。

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

什么是外交?外交就是在对等或者不对等的国与国之间,寻找妥协的艺术;


依照某些中国人的逻辑,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游戏;政治就是我代表月亮消灭你的游戏;


北宋想不想搞死辽国?做梦都想啊。宋太祖存了很多很多钱,说能把幽云十六州赎回来最好,赎不回来,就拿这笔钱招募壮士把幽云十六州打回来。最终北宋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只是结局不尽如人意,宋太祖死的早,宋太宗两次北伐,最终大败而归,不但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反而把北宋建国的一点子老本都快打光了,精兵强将,损失殆尽。有人讲,北宋为什么不能和汉,唐与北方民族死磕到底的话,也行,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另外一个问题:宋太宗北伐的时候,此时中原还没有真正的稳定下来,以汉唐所讲的大中华而言,南边的越南,大理,此时都还在独立状态。宋太宗想的大概是先收复幽云十六州,击败辽国,再挥兵南下,扫平南方割据政权。如今收复幽云十六州遥遥无期,而建国之本伤筋动骨,再这么大下去,南方别说消灭割据政权,只怕稍有不慎,便是再次举国皆叛的局面。

而事实也是如此。西夏复叛,广西侬智高叛乱,最后都几乎没有办法应付。最后是在辽国没有进行大的干扰的情况下,才勉强镇压下去的。倘若没有《澶渊之盟》,西夏的局势只怕更为不堪,侬智高则根本没有余暇顾及,最终不但原本的大理,越南无法收回,只怕是广西广东也要大面积被独立出来。


说到底,北宋就没有消灭辽国的军事实力。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就和今天的中国,在至少100年的时间内,不可能从军事上彻底压倒美国一样,无论你心里想什么,这都是铁一般的事实。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你改变不了。

因为这个事实,所有才有《澶渊之盟》。对于处于军事力量下方的国家而言,这不但不是什么外交上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一次外交胜利才对,辽国才是这次外交事件的失败方。以辽国的军事实力,就不应该和宋国和谈,配合西夏,越南,大理,围剿北宋,胜算比北宋高的多。


很多人谈血性问题。宋太宗两次北伐死于战场的几十万北宋军人会告诉你,什么是血性;送与西夏的三次大规模战争,死于战争的近百万宋人,会告诉你,什么是血性;狄青讨伐侬智高,死于战场的无数北宋军人,会告诉你什么是血性。


血性能当饭吃?当水喝?当房住?

朝鲜战争面对美军的燃烧弹,飞机的狂轰滥炸,我们的军人有没有血性?有。那我们不签订《板门店协定》行不行?立志解放全朝鲜行不行?不行。朝鲜战争我们只能说打平,并没有打赢。



八年抗日,川军有没有血性?桂军有没有血性?

可抗战八年,打死打伤抓获的日军,还没有苏联击败日本关东军这一次战役打死打伤抓获的日军多。

血性能当饭吃,当水喝,当房住?


北宋努力试过,失败了;

败了,就要寻求战败后的最好的结果。

《澶渊之盟》就是最好的结果。



中国人不服气的时候多着呢。

1644年,崇祯不服气,坚决不和谈,打到底,然后底就没有了;

1840年的时候,不服气,打一仗,服气了,签订了《南京条约》;

1895年的时候,不服气,打一仗,服气了,签订了《马关条约》;

1900年的时候,不服气,打一仗,服气了,签订了《辛丑条约》;


耍横不服气,多的是。萨达姆,卡扎菲,都挺横。

揍一顿,大抵都会服气。

最后,该签的条约还得签,该亡国的,还得亡国。


大家都觉得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是不平等条约。

我看,日本人聪明的很。以日本的体量和特殊环境,非要等别人敲几棒子下来才签订,只怕连《广场协议》的条件都拿不到。


张子曰


三观不正。

这样的“观点”近期很盛的样子,一帮文人特别来劲。其基本的理论是~既然打不过,就投降,以利益换和平。所以在他们看来,李鸿章是英雄,汪精卫也没什么不可以,贸易战嘛,打不过就投降。

按照他们这样的逻辑,如果是体育竞技,弱队直接认输,强队直接冠军,国际比赛按排名定名次就好了。美国足球对上巴西队,十一个美国人跪在场上看巴西人玩满九十分钟,打道回府。

如果是一帮强人破门而入到了姜教授家里,抢夺财物,侮辱女性,教授该怎么办?打不过,就随强人们去好了。指不定为了自保,还可以在一边呐喊助威。

和平是跪不来的,除非你愿意一肩挑起屈辱,压弯自己的膝盖,苟且而活。

从逻辑上来讲,世上所有的强大,都是由弱小而来的。除了孙悟空,没有天生的强者。由弱变强,就需要与强者不断的搏奕。当今美国不可一世的强大,是挑翻了它曾经的老爷大英帝国而来的。如果按投降主义们的逻辑,美国现在还应该是英国的殖民地。

还好北美殖民地和华盛顿们做了一次“义和团”,才有了今天横着走的美国。

站着,还是跪着,是个问题。


灰太狼44967765


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宋的北方邻居先是契丹,然后就是女真,个个彪悍,直到今天,他们还有个彪悍的名字,叫做“东北银”。



先是为了幽云十六州,契丹和大宋打的头破血流,吓得宋真宗差点儿跑路,让靖康之耻提前上演一百年,好在有个寇准,他告诉皇上,带着妈妈出来打架的皇上是没有战斗力的!最后两边整了个澶渊之盟,北宋每年给银10万,绢20万给契丹,和契丹约为兄弟之国,契丹归还侵占的北宋土地。从此,边境开始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历史证明,和平创造的财富远比战争多,但是重点是获取和平的方式。保证和平的首要条件是自己够强壮,让别人不敢打你。大宋这一纸条约可以说是挺没面子的,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也巨大的。北方蛮族第一次获得了被中原王朝承认的平等地位,这为后来的蒙古、女真等民族入主中原提供了理论和心理基础。



宋以前的历史,纵然有汉初对匈奴的虚与委蛇,但暂时的后退是为了大踏步的前进,最终大汉帝国把匈奴踩在脚下,迫使其称臣。中原王朝始终对周边蛮族采取俯视的态度,直到大宋,蛮族终于消除了千年以来的心理障碍,开始平视甚至是俯视中原王朝,这种心态上的变化是个恐怖的信号。此时的北宋,理所应当成为万民敬仰的中华正统。若是这样,那么契丹就不应该是一个合法的政权,尽管它很强。应该说,北宋前期做得还是很努力的,虽然不断战败。而契丹为了占据更加肥沃的南方土地,不断南下。宋和契丹就这样相爱相杀了四十多年。



澶渊之盟是个重大转折点!作为中原王朝代表的大宋王朝,低下头来,和蛮夷契丹平起平坐,兄弟相称,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这相当于承认了辽国的正统地位。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种并立不仅不正常,而且让自己很被动。从此,北宋的凝聚力不再那么强,战斗力也就下降得更迅速。



由于有了先前花钱买和平的成功先例,所以后继的人们就习惯于用钱说话,所以后期花钱买和平的短视战略被越玩越溜。历史一再证明:花钱买来的和平是不稳定的,只有以实力为后盾才能捍卫自己的大国尊严。而大宋明显已经“剑走偏锋”了,这贻害了后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热血性格。



穷两代帝王之力,最终燕云十六州还是没有夺回。澶渊之盟后,这个希望彻底破灭。这种消极的态度注定了北宋最后的悲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匡胤的话言犹在耳,然而失去燕云十六州,北宋就如同一只没有龟壳的乌龟,别人时候想吃乌龟就来咬一口。北宋被女真灭国基本就是生动的诠释!所以,不要再说花钱买和平是智慧了!这是彻头彻尾的怂!



然而花了钱,北宋真的得到和平了吗?根本没有!和平了的只有宋朝的贵族们,契丹人在澶渊之盟后不再威胁老赵家的皇位,但依然没有改变对宋朝边境的零星骚扰,同时西夏在辽国的支持下开始骚扰宋朝,宋朝又开始了和党项人的撕逼大战。



宋朝统治者用民脂民膏给自己买来了苟延残喘却不顾百姓死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为居然被粉饰成智慧?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司马武侯


这是一个男人的血性问题,澶渊之盟本身不是商品交易合同,不存在划不划算一说。澶渊之盟的本质是城下之盟,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个国家威胁另外一个国家说,我现在有能力占领你的土地,抢夺你国家的财产,屠杀你国家的男人,强奸你国家的女人,掠夺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你国家不想让我怎么做,那就直接把我抢的东西换成钱给我,说白了和黑社会收保护费一个意思,有些人骨头软,认为交钱了能换来不受人欺辱就挺好,另外有些人认为交保护费本身就是一个男人的奇耻大辱,士可杀不可辱,两种人的三观不同,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和台湾的情况相似,统派是那些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中国人,士可杀不可辱的人,独派则是那些认为自己出生就低人一等,理应被其他国家殖民统治,被其他国家公民骑在头上欺辱。所以,说到底是三观问题,和划不划算没关系!


暖男大叔31264546


1004年,辽军南下进逼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军民奋勇御敌,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击败辽军。辽随即提出议和。宋真宗赵恒权衡形势,在澶州与辽订立议和条约,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此举为北宋赢得了100多年的和平发展时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丧权辱国“。

需要注意,是澶渊之盟,不是檀渊之盟。


土木Yang


客观上我认同他的讲法,毕竟宋辽百年无大战争,花这点钱值,也确实起到了让辽国帮助送抵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使北宋繁华了百十年,普通老百姓也免受战乱之苦;

但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作为国家有忧患意识,有民族意识,有担当的人觉得这是屈辱条约也对,毕竟这是城下之盟呀。

但由于北宋程平百年,导致整个社会市民化,导致国家的文治发达,但武治欠缺,未後面的灭亡埋下隐患。


Andrew20180407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打不赢的情况下签个澶渊之盟不为过!但关键是签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苟安还是争取时间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明末时祟祯如能忍一时,与鞑子签个约,争取点时间,东林正义之士如不一味刚烈而无济世之道,何至神州陆沉?而越王勾践从投降之时起即忍辱复国,刘邦胜项羽皆是有计划的妥协!而北宋与南宋虽有杰出的外交人才,做到了少赔款少受辱,然无治世之臣,亦无图强之君,苟且迁延,辱是受了,国还是亡了,到不如祟祯亡国而不受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