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老人到部隊探望兒子,讓警衛把軍長叫出來,軍長卻說不認識這老頭


老人到部隊探望兒子,讓警衛把軍長叫出來,軍長卻說不認識這老頭

引言:

古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孝就尤為的被人們所重視,歷史上有很多人其實頗為有才,但不孝,也被人視為人渣。所以說孝不僅是一種高尚品德,還是去衡量一個人品行是否端正的重要標尺。

“孝”這個理念在西周首次被提出,當時的孝包括兩種含義:

  • 一種是對祖先和父母的尊敬,而這種孝大多數用祭祀的形式來表達,清明節的由來也是因為這個理念,而它也被我們沿襲至今,只不過是換了一種說法罷了。
  • 另一種孝指的是後代們的傳宗接代,在古代男人不知道為家裡傳宗接代可是最不孝的做法,而這個觀點也最早被孟子所提出。
老人到部隊探望兒子,讓警衛把軍長叫出來,軍長卻說不認識這老頭

古代孝為先


就連孔子對孝也有這樣的解釋,“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孝順不只是表示在形式上面,而要做到對父母的尊敬,見父母才是最不孝的。

而孝這個字流傳千年,早已融進了我們的血液,我們的民族精神當中。這是我們每一個現代人都必須所具備的品質。很多有學識有文化的老一輩人也說過“不孝枉為人”,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怎樣做才算是孝呢?



不同的人,對於孝有著自己的看法

其實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各有不同,人對於孝有不同的定義,有的人認為孝是給父母最好的物質財富,有的人認為孝是每天的陪伴,所以孝的這個概念本來就十分的模糊,對於古人來說,只要做到養親和敬親就不會違背孝道。

而這兩個詞我們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養親就是指贍養照顧老人,小時候他們撫養我們長大成人,他們老了,我們照顧他們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不僅僅是道德品質上的事情,還是法律上的事情。要給予自己父母足夠的尊重,不能因為他們老了,就看不起他們。在這些年中,也能經常看到不孝子女打罵老人的新聞,雖然他們的兒女給他們提供了住所和食物,但這也是不孝的表現,所以盡孝不僅要做到養,還要做到敬。

老人到部隊探望兒子,讓警衛把軍長叫出來,軍長卻說不認識這老頭

孝為天

從古至今孝這個理念對中國人來說,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就像是在我國古代,不孝是可以治罪的,而且是一項重罪,即使你有再大的能力,再高的學問,但你不孝就會被人歧視,就像是詩中描述的“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當然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也是同樣如此,雖然不會達到治罪的程度,但也會被所有人唾棄。雖然孝的標準和孝的含義在不斷的變化,在人們心裡對孝的重視是沒有變的。

就算是這樣,在我們的生活中,甚至歷史當中,還是會有不孝的人存在,而且他們也絕非少數。在我國曆史上有操一位將軍就沒有做到孝這個字,在他的官職還只是一位軍長時,他父親去軍營看望他,他卻當著眾人的面說不認識眼前的這個老頭,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父親去部隊看兒子,讓警衛把軍長叫出來,軍長卻說不認識這老頭

這位軍長想必很多軍迷朋友也很熟悉,他就是胡宗南,要知道在那時他可是小有名氣,帶手下士兵打了不少勝仗,他的父親叫做胡際清

,父子之間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還是因為一場矛盾,這場矛盾也跟胡宗南的婚事有關。

老人到部隊探望兒子,讓警衛把軍長叫出來,軍長卻說不認識這老頭

胡宗南

眾所周知,封建時期很多人的婚事都由父母一手操辦,你想娶誰,你想嫁誰都不是自己可以說了算的,都要完全聽從父母的掌控。而當時胡宗南生活的那個年代,很多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他對戀愛也渴望著自由。但當時老一輩人的思想還是比較頑固的,也沒有辦法那麼快的接受思想的轉變。

老人的脾氣上來了,誰也控制不住,就是要給兒子指派婚事,想讓他儘快的為家裡傳宗接代。胡宗南面對父親的固執,也是不卑不亢,到最後誰也爭不過誰,胡宗南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了。胡際清作為父親,一直覺得自己教子無方,才會讓孩子如此叛逆。對於離家出走的胡宗南,也是不管不問,就當做從來都沒有這個孩子一樣。

而胡宗南在離家出走之後,接受到的先進西方思想,也讓他對軍事理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靠自己聰明的頭腦和傲人的膽識,也闖出了一片天地,成為了小有名氣的軍長。

老人到部隊探望兒子,讓警衛把軍長叫出來,軍長卻說不認識這老頭

胡宗南

直到胡家落魄了起來,胡際清才想起自己還有這麼個兒子,知道兒子已經成為軍長之後,才想把關係緩和下來,但胡宗南卻不領情,甚至還說根本不認識這老頭,而父親胡際清經歷過這件事情之後,兩人也再也沒有見面。

結語

老人到部隊探望兒子,讓警衛把軍長叫出來,軍長卻說不認識這老頭

胡宗南一家人

胡宗南與其說是沒有盡到孝道,不如說是他與父親兩人雙方的原因。隨著思想的不斷進步,孝也早已不是一方可以完成的事情,互相的平等尊重,才是真正符合孝道。

《論語》

《勸孝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