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2019年8月夏天,在祁陽縣科協各位領導和景區負責人的陪同下,我們湖南科技學院調研小組對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的傳統村落展開了實地調研。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1正大門

從縣城出發約莫一個多小時,我們到達了李家大院。車子剛進入村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水墨畫”。畫中有極其豐富且獨特的李家大院古建築群,有湛藍的天空做背景,有青青的連綿不斷的山,有茂密的竹林,潺潺的小溪等等,而這幅水墨畫中的點睛之筆則是大院前的荷花池塘。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2池塘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3綻開的蓮花

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走訪調查,我們瞭解到龍溪村李家大院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溪村始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最早建築為李家大院,約明萬曆十年(1583),現存建築主要為清代。建李家大院的叫李文敬,是個做木材生意的大商人,因生意興隆,家運亨通,於是率二子九孫創建了這份家業。都為漢族。龍溪李家大院原由老屋院、吊竹院、上、下院和品字書屋組成。龍溪李家大院現存的李家大院僅指上、下院和李氏宗祠。呈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短。整個上下院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有遊亭、巷道或階簷相通。由房屋48棟組成,全院大部分房屋為直向排列,李家大院以高大的象牙山為襯托,山上綠樹成蔭、蒼翠欲滴,因此,從外院角度看到的全是翹角屋垛,給人以展翅欲飛的動感。

走進村前的李氏宗祠,直接引入眼簾的是精美的石雕和功名牌匾。宗祠內地面都是用青磚鋪設,樑柱用材粗獷,柱礎多為石質,木柱多為古樹所制。聽村民說李家大院內這樣的古木大柱共有48根,傳說會出48個大官。高大的廳堂、精緻的雕飾、上等的用材,成為這個家族光宗耀祖的另一種象徵。精美的木雕石雕搖錢樹李家大院磚雕、木雕、石雕都十分精美。整個大院有1200多個花窗,150個柱礅,都是精雕細刻,美輪美奐,無一重複。李家大院最有特色的是它的木雕梅花錯(又稱冰凌梅花格)、石雕搖錢樹,其形制之美、保存之完整,在國內罕見。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4牌匾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5牌匾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6雕刻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7雕刻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8 花窗和特殊時期被削掉的雕飾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9 花窗和特殊時期被削掉的雕飾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10 冰凌梅花格

但現在李家大院所面臨的問題是:許多年輕人一代多半是去打工了,而長輩們則是被安排搬到了大院外的安置房,整個李家大院幾乎沒有人住了,全面投放遊客參觀,這就導致古建築裡面無人居住,成了空房。另外,還有很多古建築的修繕不是特別合理,例如直接用黑漆將門窗塗黑,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這樣處理,整個大院的風貌已然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沒有了當年的歲月陳舊感。此外,部分古建築修繕不合理,還有一些危房也沒有及時得到修繕,而裡面卻還有村民居住,隱患重重。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11 新房與舊房格調不搭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12 危房

永州傳統村落之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李家大院

圖13危房

在本次李家大院的調研過程中,我們進一步發現了傳統家族特色民居之美,深刻體會到其呈放射狀佈局的特點。最後,我們湖南科技學院古村落古建築調研團隊再一次感謝祁陽縣科協和李家大院相關負責人的熱情款待,也希望李家大院在未來能夠越辦越好,重現昔日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