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2012年,在中国常州举办了首届国际恐龙节。在这次恐龙节上,由著名古生物学家董枝明等12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恐龙科普科研专家团公布了“中国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龙”。小盗龙就将为大家介绍这十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恐龙,第一种介绍青岛龙。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烟台恐龙青岛名

1950年春天,古生物学家周明镇博士指导山东大学地矿系学生在山东烟台的莱阳吕格庄金岗口村将军顶与金岗口进行野外地质训练,意外发掘到恐龙骨骼与蛋化石。听到这个消息,中国古生物奠基人杨钟健先生在第二年与山东大学地质系合作,来到莱阳对以前发现的化石进行进一步地发掘。经过发掘,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具较为完整的恐龙化石,这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之一。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在金岗口村进行地质调查的师生,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青岛龙的化石,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1958年,杨钟健先生在研究了这些化石之后发表了论文,由于化石的研究和装架都是在青岛进行的,因此这种恐龙被命名为青岛龙(Tsintaosaurus)。

按照青岛龙的发现地来看,莱阳属于烟台而不是青岛,那它为什么不叫烟台龙或者莱阳龙呢?原来在青岛龙地发掘和研究过程中,其化石都是运到青岛进行修理、研究和组装的,古生物学家大部分时间也是在青岛工作,为了纪念在青岛研究恐龙的这段时光,杨钟健才将恐龙命名为青岛龙。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青岛龙的命名者,中国古生物学泰斗杨钟健先生,图片来自网络

青岛龙的属名来自“Tsintao”(意为“青岛”)及拉丁语中的“Saurus”(意为“蜥蜴”),意思是“青岛的蜥蜴”。青岛龙的模式种被命名为棘鼻青岛龙(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种名代表其头骨上那根细长的骨棒。青岛龙属于恐龙家族中的鸟脚类,是鸭嘴龙科下的赖氏龙亚科的成员。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青岛龙的名字来自其脑袋上的棘状突起,图片由赵闯提供,版权属于啄木鸟科学小组

白垩纪的独角兽

青岛龙体长6米至8米,高约3米,体重约1.5吨至2吨,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鸭嘴龙类恐龙。青岛龙的正模标本体长6.62米,其第二具发现的化石则要大一些。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青岛龙的骨骼线图,图片来自网络

青岛龙是中国发现的最著名的有顶饰的鸭嘴龙类化石,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完整恐龙化石之一。青岛龙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脑袋上棘鼻状的顶饰,其实际上是一根靠近鼻骨后端带棱的骨质棒状棘。

从远处看,青岛龙的头顶上长了一根细长的角,就像传说中的独角兽一样。关于这跟棒状棘与头骨的角度,古生物学家并不能确认,不过一般的复原图中都表现其垂直于头骨生长。青岛龙脑袋上的棒状棘内部是中空结构,因此有些人大胆提出其具有中央神经系统冷却的功能,不过一般的观点认为棒状棘是一种发声装置。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青岛龙脑袋上其他的棘状突起,图片来自网络

有古生物学家曾经指出青岛龙的棒状棘很可能是一块移位的(或者复原过程错误摆置的)鼻骨,如果他的推测是正确的,那青岛龙就要被重新归入鸭嘴龙亚科之下了。不过从目前发现的两具青岛龙化石来看,研究人员都发现有骨质的棒状棘,这说明青岛龙头骨上的的这个结构是普遍存在的。

除了脑袋上奇特的冠饰,青岛龙的脖子较短,身体粗壮,其前后四肢较长,但是前肢比后肢细短,它们既能够以后肢行走,又可以以四肢行走。在青岛龙的身后长着一条又肥又长的大尾巴,其作用主要是平衡身体的重量。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青岛龙能够以四肢行走,图片来自网络

新中国的第一种恐龙

青岛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现的第一种恐龙,在山东莱阳发现了恐龙之后,得到消息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很快便组织了一支考察队前往山东。

就在青岛龙命名的同一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在莱阳发现了一具更加完整的化石,这具化石后来成了该馆的镇馆之宝。今天,很多博物馆中都有装架展示的青岛龙骨架,它傲然挺立的身体已经成为中国恐龙的标志。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金岗口村保存遗址内装架的青岛龙骨架,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在美国展出的青岛龙骨架模型,图片来自网络

白垩纪的莱阳

青岛龙生存于距今7000万年前晚白垩世的山东半岛上,当时山东半岛的气候远比今天要温暖湿润。白垩纪时期的山东半岛上有一条长600多公里、宽约50公里的狭长地带,被称为诸莱盆地。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穿行在森林中的青岛龙,图片来自网络

诸莱盆地从山东莱阳经诸城直到莒南,这条地质带是条著名的“恐龙带”。根据地层研究显示,白垩纪时期的诸莱盆地生长着大片的森林,盆地中还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河流奔流向东汇入大海。在环境优越的诸莱盆地中曾经生存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恐龙,其中与青岛龙生活在一起的恐龙有属于暴龙类的金刚口龙和同属于鸭嘴龙类的谭氏龙和不久之前才发现的莱阳龙。

对于青岛龙来说,体型巨大、满口尖牙的金刚口龙是最大的威胁,一只金刚口龙可以轻松的杀死落单的成年青岛龙。为了保证自己安全,青岛龙会组成群体,当发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用脑袋上的“管子”发出高音来提醒同伴。没有威胁的时候,成群的青岛龙会沿着森林边缘前进,它们张开大嘴咬下松柏等树木的叶子,然后细细咀嚼。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莱阳恐龙博物馆中成群活动的青岛龙装架,图片来自网络

青岛龙是中国最著名的恐龙之一,头顶上独一无二的头冠是它最好的名片。关于青岛龙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目前古生物学家们在金岗口村附近展开了持续的发掘,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发现更多与青岛龙生存在一起的恐龙和古生物,新的发现值得期待。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图注:今天在莱阳金岗口村的发掘仍然在继续,图片来自网络

1.Young, C.-C. (1958). "The dinosaurian remains of Laiyang, Shantung". Palaeontologia Sinica, New Series C. Whole Number. 42 (16): 1–138.

2.Creisler, B. (2002). "Dinosauria Translation and Pronunciation Guide T". DOL Dinosaur Omnipedia. Retrieved 24 Feb 2010.

3. Buffetaut, E.; Tong, H. (1993). "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Young and Tanius sinensis Wiman: a preliminary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hadrosaurs (Dinosauri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China". 2. 317. C.R. Academy of Science Paris: 1255–1261.

4.Prieto-Márquez, A.; Wagner, J. R. (2013). "The 'Unicorn' Dinosaur That Wasn't: A New Reconstruction of the Crest of Tsintaosaurus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the Lambeosaurine Crest and Rostrum". PLOS ONE. 8 (11): e82268. doi:10.1371/journal.pone.0082268.

图片 / 网络(侵删)

文字 / 江氏小盗龙(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盗龙

下期预告:

下一期继续我们探寻“中国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龙”的旅程,将会为大家介绍一种发现于四川的早期剑龙类恐龙——华阳龙。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关注我们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青岛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