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製造業如何數字化?看GE轉型之路的啟示

當前,在數字化大潮下,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發展產業互聯網。而以改造優化工業製造領域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成為產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也應該成為產業互聯網的主戰場。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方面,我國是製造大國,但大而不強。中國製造業500強的利潤率已從2010年5%的高位,跌到了近年的2%左右。過去製造業的粗放發展之路已走到盡頭,需要藉助數字化和智能化降本增效。而且,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廉價勞動力已不再是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互聯網、AI、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手段成為被寄予厚望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製造業是根基,從整個產業鏈條看,任何一個產業都與製造業有關聯,例如零售業數字化,需要和產品供應商打通、聯網,如果產品製造企業沒有實現數字化或數字化不徹底,也會影響到零售業。

也就是說,製造業數字化程度最終會影響到產業互聯網、乃至數字經濟、數字中國建設。歸根到底,製造業的數字化是產業互聯網鏈條上極其重要的一環。

製造業如何數字化?看GE轉型之路的啟示

事實上,從全球範圍看,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製造大國競爭的新焦點,發展工業互聯網也已然上升國家戰略,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然而,目前整體看,互聯網、金融、電信、零售等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成效較為顯著,而製造業的數字化要相對滯後、緩慢,製造企業數字化積極並不高。原因在哪裡?

這應該與我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工業互聯網還處於起步發展階段有關。僅從對工業互聯網姓「工」還是姓「互」的爭議,就可以看出工業互聯網還沒有走出概念探討階段,數字化的價值還沒有得到工業企業的普遍認同。

從全球數字化轉型的先驅GE,在去年進行的數字化戰略調整可以看到,從全球來看,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都處於初級階段。

GE的數字化:由激進大膽轉為謹慎務實

GE作為一家偉大的工業公司,也是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這家公司在完成自身數字化轉型後,把數字化轉型經驗對外推廣,數字業務發展成為戰略性業務。2013年,GE推出了全球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Predix。Predix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數字化企業企業學習、關注的對象。

GE將Predix比喻為「工業的操作系統」,希望打造面向工業的開放平臺,吸引第三方開發者和客戶入駐平臺,創造出生態效應,然後通過提供、運營面向工業領域的雲平臺來盈利。

由於多年在航空、能源、電力、醫療等行業的經驗和數據積累,Predix平臺內部集成了一些針對飛機發動機引擎、醫療數據、能源數據等的算法和模型。GE及合作伙伴還基於Predix平臺開發部署了一系列工業APP應用,包括計劃和物流、互聯產品、智能環境、現場人力管理、工業分析、資產績效管理、運營優化等。

Predix基本實現了對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功能的全覆蓋,具有廣泛的功能來處理各種工業應用。Predix還強調平臺的開放性,提供各種框架和API接口,並且大力發展生態,讓更多有Know-How(專業知識)能力的夥伴加入進來。這種模式,符合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方向。

製造業如何數字化?看GE轉型之路的啟示

目前看來,Predix無論是在技術架構的領先性、功能服務的全面性、行業應用的覆蓋度,以及業界的影響力等方面都要領先於同行。然而,這樣領先全面的平臺,也不能所向披靡。GE在發展過程中,也走了彎路。

GE為自己設計的數字化業務發展路徑為「三段走」:GE For GE、GE For Customers、GE For World。業界專家普遍認為這個路徑很務實,技術上也合理。

無論是自身的數字化轉型,還是基於深厚的行業知識,結合信息、網絡、分析等綜合性技術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可以說,GE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是成功的。初嘗數字化業務成功甜頭,讓GE願景膨脹,開始橫向跨界,推動實現「GE For World」。

時任CEO的伊梅爾特面對全球工業界喊出了一句響亮的口號:「GE昨天還是一家制造業公司,一覺醒來已經成為一家軟件和數據公司了。」在此番願景驅使下,GE大力招兵買馬,投資工業互聯網。由於在第三階段「GE For World」推出過早、走得太快,Predix沒有帶來預期的財務回報。

顯然,第一步和第二步是GE熟悉的行業領域是相對容易掌控的,但對於最後一步「GE For World」的跨界,並不是那麼容易達到,需要對跨行業工業知識有足夠準備,因為不同行業發展階段和需求千差萬別很難覆蓋。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激進的數字化戰略導致GE數字業務連年虧損對整體業績造成了拖累,股價慘遭腰斬,其股票在2018年被移出道瓊斯工業指數。

2018年,新任CEO上任後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拿數字化業務開刀。2018年12月,GE宣佈剝離數字化業務,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工業互聯網公司,這個新公司將擁有自己的品牌、股權結構。

根據GE公告,新公司將全球工業客戶群為基礎,為資產密集型行業提供軟件服務,聚焦發電、可再生能源、航空、石油和天然氣、食品和飲料,化學品,消費品和採礦行業。

可以看到,如今,Predix的平臺定位本身沒有變化,但業務收縮至服務自身的核心業務為主,客戶也更為聚焦,策略較之前的激進大膽變得更謹慎務實。

先行者GE 數字化發展之路,它的成功經驗和挫折教訓,對我國製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具有借鑑和啟示意義。

行業鴻溝難以跨越,任何一個平臺都不能包打天下

出於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前景的看好,無論是以BAT為代表的領先互聯網企業、以華為、用友等ICT企業,還是以航天科工、三一重工、富士康為代表的工業龍頭企業,都爭相進入這條新賽道,推出自己的平臺,推動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

以BAT為例。BAT在去年紛紛調整組織架構,騰訊更是扛起產業互聯網大旗,提出「互聯網的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並將工業列為產業互聯網的主戰場之一,從垂直行業和區域兩個方向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阿里構建ET工業大腦;百度則打造了百度雲天工智能物聯網平臺。

每類企業,因出身不同、對工業製造業數字化的理解不同,各自優勢和路徑也不同。以航天科工、海爾等為代表的企業,本身就是製造企業,對生產製造流程熟悉,但弱勢是缺乏互聯網基因,雲計算技術底子相對薄弱。而騰訊、阿里等IT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和雲計算技術上具有優勢,但對工業製造業的邏輯和痛點了解不深。

可以說,任何一家數字化平臺企業,都不能包攬解決製造企業數字化的所有問題。

製造業「水很深」,不同細分行業差異很大。製造業的數字化,需要技術與每個細分行業領域的know-how深度融合,這對外行人來說,很難掌握行業的know-how。你拿出一個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不單意味著你要具有軟件開發能力,還包括給企業設備改造,設備連接,得有對製造控制場景的深入瞭解。

像GE這樣工業巨頭跨界進入不熟悉的行業領域都不順利,更何況出身IT或互聯網的通用數字化平臺?所以,任何一家數字化平臺企業都需要懂製造、懂know-how。

同時,懂製造的企業也需要互聯網、雲平臺企業的支持。正如GE與微軟Azure、AWS結盟推動製造業數字化;還比如騰訊與三一重工合作打造了根雲工業互聯網平臺,騰訊還攜手富士康打造了一個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任何一家平臺企業,掘金製造業數字化都不可能單打獨鬥,製造業巨頭和IT互聯網巨頭將以各自的優勢聯合起來才是最佳選擇

再從技術交付落地的角度看,數字化平臺企業不但要與橫向領域的提供不同產品技術的平臺合作,還要與垂直各細分領域的服務商合作。

製造業如何數字化?看GE轉型之路的啟示

由於不同製造企業需求「千企千面」,數字化解決方案的交付是很大的挑戰。而且製造企業大多常年埋頭生產工作,對新技術無暇顧及,不具備將數字技術與傳統工業相銜接的能力。為此,不同垂直各細分領域的服務商(ISV)的價值凸顯,這些服務商將成為各平臺企業的重要生態夥伴。例如:GE的Predix就聚攏了強大的應用生態夥伴,提供應用交付;騰訊的SaaS生態“千帆計劃”,整合騰訊雲、企業微信、騰訊SaaS加速器等內部資源,聯合外部40餘家SaaS企業,共建應用生態。

總體來看,如果說消費互聯網是贏者通吃、競爭大於合作,產業互聯網則是玩家分散,不同細分行業裡會出現不同的服務商,合作大於競爭,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包打天下。

製造業數字化是個慢工程,應從解決痛點問題入手

目前,製造企業普遍利潤較低,賺錢不容易,他們數字化轉型的目的就是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帶來降本增效。

GE推動製造業數字化戰略成功的關鍵在於,它推出Predix之初就很清楚:平臺是為了更高效、更簡單的開發各類工業應用,解決各類工業問題。也就是說,Predix是為應用服務的。

在Predix平臺上具有廣泛的功能來處理各種工業應用。這些應用針對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MES、ERP、PLM等傳統IT類應用,而是為各類工業設備,提供完備的設備健康和故障預測、生產效率優化、能耗管理、排程優化等應用場景,採用數據驅動和機理結合的方式,解決傳統工業的質量、效率、能耗等問題。

以Predix為東方航空提供的數據服務為例。GE與東方航空共享各自掌握的海量數據,利用GE在大數據分析技術以及在發動機領域的能力,幫助東方航空提高飛行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以及有效應對引發計劃外維修與在翼時間等問題。


製造業如何數字化?看GE轉型之路的啟示

工業互聯網應用分佈統計(資料來源: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

目前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很多,但應用太少,尤其缺乏直擊痛點的應用。這是製造企業普遍對工業互聯網並不感冒,對各種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接受度不高的一大主要原因。

其實,對製造企業來說,他們不太關心平臺和數字技術本身,真正關心的是能否為自己解決問題,尤其是解決痛點問題。

比如,現在企業對產品質量的精細化要求越來越高,如何發現細微瑕疵、檢測複雜缺陷和減少人工判片,成為困擾生產企業多年的痛點難題。騰訊推出的AI人工智能能輔助檢測系統就是為了解決此類難題,該系統已用於商飛複合材料檢測,使得檢測時間和成本大為縮減,還使得整體缺陷檢出率提升到99%。

我國製造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和需求差異,決定了數字化轉型不可能一步到位;製造企業更務實,「急製造企業所急」的務實數字化方式更易被製造企業採納

對於普遍缺錢缺人的中小企業來說,上雲是幫助它們節省成本的數字化捷徑。比如,騰訊雲已經走進煙臺等多個城市,結合當地製造業的需求特點,搭建了地方工業雲平臺,助力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

對於有實力和數字化基礎較好的企業,可基於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進行流程優化進行科學決策。而數字化的最高層次才是自動控制、無人工廠。

製造業的基本物理屬性也決定了製造業的數字化急不得,需要漸進、穩行,不可能像消費互聯網那樣,可以快速部署,爆發增長。

製造企業是數字化的主體,從本質來說,數字化只是工具、手段。製造業如何數字化,最終還是製造企業說了算,任何一家數字化平臺企業想「大包大攬」都不現實,而像「數字化助手」這樣的角色定位倒很務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