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说到《山海经》这部奇书,我们好像有无穷无尽的疑问,不仅仅是对里面难以想象的奇人异兽,也是因为其中非常“超前”的记载。

原本之前的古人只是把《山海经》当做无稽之谈,根本不去考究其中真实性,但是进过当代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其中很多的描述都是真的。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有的学者就将其视为史书,并且从其中找到了对应的地理位置,和书中描写的奇珍异兽。比如说我们现在都知道的南极,它在地球最南端,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但是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南极”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中的。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山海经》中的南极

《山海经》有云:“处南极以出入风”、“应龙处南极”。但在古人的世界观中,地球为天圆地方,而大地的四边即是四极。由此看来,《山海经》中的“南极”,与现在的南极还是有所区别的,所谓“南极”应该是大地的南极,书中也并未指明南极是什么地方。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那么,古人有没有去过南极?

我觉得是去过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在《山海经》中,记载了一个名为“驩头”的生物。

“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

这个意思就是说,在大荒之中,有一种名为“驩头”的人,长有鸟儿的喙,鸟儿的翅膀,还喜欢下海捕鱼。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但是依据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人面鸟喙”描写的是人脸与鸟嘴的组合,它的确不符合正常人的长相,那如果这就是一种鸟呢?一群鸟整日生活在海中,每天以鱼为食,甚至还“仗翼而行”,这不就是企鹅吗?

众所周知,企鹅是生活在南极洲的,难不成古人真的去过南极洲吗?《山海经》中记载的南极,究竟是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南极洲呢?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如果真的去过,那这么远,他们那时候又没有什么交通工具,靠一双脚走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也有人提出,远古时期,大陆也只是一块整体,在地壳运动中变为了今天的四分五裂。所以有可能,古人真的去过南极洲,但以前的南极和现在的南极并不一样,当时有可能还未拆分为七大洲。按这样来推测,古人还真的可能去过南极洲。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也有的人问,那为什么会将企鹅记载为人?有的人将其解释为,“人”这个字,在古代并不单单指人类,而是所有双足行走的生物。不过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

相信关于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讨论,但是山海经本身的价值,却是是不容小觑。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山海经中还记载了好多地理,水路,山脉等等,其中内容也是中学课本的常客,在现行的中学语文地理必学的《水经注》中,有数十处引用了《山海经》。

现在教育部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也有《山海经》,孩子从小常听常看的《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都是来自《山海经》的神话传说,而且在孩子的语文课本、历史课本中也经常涉及。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而且,重点是山海经里面的记载都非常的有意思,它由于故事性和趣味性极强,因此在古代常常被孩子们当成兴趣书来读。

而《山海经》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和曼妙的文学表达,也成为很多文学名家的创作灵感来源,像苏轼、李商隐、李白、鲁迅、宫崎骏都把《山海经》当做创作素材。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在鲁迅的文章中他就曾经提到过长妈妈就曾经给他买过一本《山海经》,这让他一生难忘。

的确,《山海经》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书籍,更容易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但是因为《山海经》中的内容,大多是古文,现在人想要阅读,其实并不容易,读起来常常晦涩难懂。就是很多对《山海经》感兴趣的大人,看一眼也就退败了。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但是在读这本《写给孩子的山海经》时,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

作为一种儿童图书,《写给孩子的山海经》没有按照枯燥难懂的地理方式进行区分,而是将内容以人们最感兴趣的方式分为了人神篇、异兽篇、以及鱼鸟篇

奇书《山海经》,千年前就发现了“南极”,古人是怎么过去的?

三大本,以图文和白话的方式,向人们详细介绍了山海经中的奇珍异兽和神奇见闻。让孩子在神话的神话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对世界的想象力,对孩子一辈子都有好处。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68块钱3本,只需要几包烟钱,就能给孩子一个更美妙的世界,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