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地产公司40岁以后的员工都去做什么了?

shouxin49304394


不得不说,房地产作为社会热门行业,其营销从业者相比较其他行业同龄人,可以说收入还是很体面的,笔者所在三线城市,身边三十四五岁开玛莎奔驰宝马的营销总大有人在。

但是,也只能说这些人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很多品牌房企,到了营销总再往上就很难了。想升到区域或集团中心条线负责人,不仅靠能力,更要靠人脉,比如某公司常州帮;想升到项目总,那就更难了,各家的项目总多数是工程副总、投资副总提拔,很少有营销总上位。所以,才造成了很多营销总在中年危机时被干掉,精力已经跟不上,想法也保守落后了,只能被裁。

当然,如果想继续奋斗在地产行业,还是有很多工作值得营销人去做的,比如投拓,营销人干起来上手快,出效果也快。对于营销、投资都懂得复合型人才,才能成为开发企业最需要的项目总人选。

拙见,欢迎交流指正。


李803


我参加工作二十二年,在房产公司做了十八年,2001年开始,至今换了三个单位。最近这个公司干了十三年,今年四十五岁。说说我的感受:四十岁以后,确实不好找工作。现在经常接到猎头的电话,我都是先给他们说我四十多,大专学历,然后猎头说打扰了。以前做工程,副经理,做过酒店、公寓、商场、住宅、办公楼等业态,交房200多万方。因为性格的原因,一直也上不去。现在做配套的工作,对口水电气这些单位,相对轻松些。配套人员没有年龄限制,干的时间越长,人脉越广,流程也很熟悉。四十岁以后别轻易辞职,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就是顶梁柱。到这个年龄,心态放平和,少发牢骚,多做事。房产公司的工资还算高的,可以让你过上很好的生活。这就是我的经历和感受。


浪漫的冷风


题主关心的应该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我在房地产公司从业10年,所以对这个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

先来看看行业趋势:北森在2018年发布过一份《2017-2018中国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通过对全国300多家地产企业及30000多名管理人才的数据进行分析,直观展现了各层级岗位的特征、能力、优势及劣势等。数据显示:房地产人才呈年轻化趋势,80后员工逐渐成为主力管理人才。

本人所服务的地产公司在年龄这一项的招聘标准,有这样的一条规定:项目总要求必须40岁以下,部门负责人原则上是35周岁以下,如果要突破这个标准的话,要打申请报告至集团总裁与董事长审批。

现在行业环境变化很大,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模式也必须随之调整才能生存,这就意味着以往的经验不一定管用了。而年轻人工作有冲劲,能够适应项目高强度开发的情况。目前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大部份员工年龄在25-45岁之间,可以看得出来,40岁确实是属于有危机感的年龄阶段了。要完整分析题主的这个问题还有考虑因素,员工属于什么类型的岗位?

在企业中,为保证员工的职涯发展,基本上有设置双通道晋升途径,即:

  1. 管理类岗位(M岗)

  2. 技术类岗位(P岗)

两类员工的职业发展情况还是略有不同的:

  • 管理类。如上文所说,房地产行业中,基层管理人才的核心年龄是35岁以下,如果你已经做到了管理岗,那么未来的职业生涯还会有比较长的发展,争取往更高的职级晋阶。

  • 技术类。到了40岁,技术技能有了一定的积累,如果不能往高级别的总工等岗位晋升,在项目高强度的工作现场上是越来越有压力了。

综上所述,40岁过后就属于职场的成熟阶段了,在这个阶段,人脉关系优于专业。如果继续往上晋阶,就要注重个人核心价值的打造,如果是改行或创业,最好也要注意行业发展的内在连续性,确保所积累的资源,经验,技能,人脉等能得到延续。


笑笑书生


因此,该地段房地产40岁左右的经营人员,靠你多年来的售房经验,只要踏实努力肯干,这份工作,尚可笃定几年。

中心地段也有总体规划,土地开发也有限,一些老式具有特色建筑经改造仍要保留,不可能全建新住宅,也有个饱和阶段,将来大多数会转移在偏郊建设,生活交通设施配套齐全,那些急需住房人员,如入职于大中城市的精英,年青人结婚购房,原住中心地段的动迁家庭等,都会寻找相对生活交通方便的偏郊住宅区入住。所以,40岁左右的地产人在工作上仍可大显身手,只不过受国家购房价格的控制,虽配套措施好的住房购买量还是很大,但房价低,房地产老板相对较中心城区收入减少,当然,做伙计的工资沒以前高也是正常的。

以后,40岁的地产人有机会也可退居到各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当然自己要主动看准目标机会聘职,经验足熟悉住房内况,是长处,现有许多小区物业人员来自原地产行业的現象不少。总之,根据形势与自己的专长爱好,要么有能力,领导相识,继续留用偏郊地产,得到一份较前少的收入。要么去称得上同行的物业,再则去找份不相干的普通工种如:保安或开个小超市,二十年左右时间一瞬间,就退休了。个人观点,不妥的话,请指正。


绿水青山1390


开滴滴送外卖卖保险


不油腻的磊哥


3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中年人,往往都会有着个人出路的忧虑。实际上,对于4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因为家庭有子女因素,所以可否获得持续的收入来源就颇显关键。如果步入收入瓶颈,或许可以寻找行业转型。或许,可以在现有人脉资源、资金资源的基础上,找几位合伙人一起创业。不过,对于这一年龄段的人,确实需要考虑到不少的问题,而持续收入来源,则是影响到家庭整体的幸福感。


郭施亮


索性担心不如去做,我就是地产公司要奔四的了,公司项目快没了,惆怅啊,想通了就去干


nec232323


继续干呗 到了40掌握的人脉是个宝


榴莲炒饼


如果40岁了,还是个副职,或者上不了高管,或者不是高级专业人士,基本都在考虑退路了。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有的去了投资公司

有的跨界了,去什么健康产业等

有的去中小企业,改行做培训等

也有的去相关的咨询公司。也基本围绕房地产行业。


叔我职言


考个大证能保底。适合大部分人,有想法、自己做老板、升职的,可以略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